哈佛男孩“成功”记

来源 :中关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be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目的不是与别人赛跑,而是要激发出自我发现能力,找寻自我发展的空间,找到自己的Best Fit(最佳点),才能通往自己人生的成功之路!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is not to race with others but to discover ourselves, find the space for self-development, and to find the best fits for us, therefore we could be success for the life road!
  
  什么才是成功的教育?似乎见仁见智,众说纷纭。
  著名教育专家林格强调,“个性化教育才是真正的成功的教育。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与众不同的。所谓成功,就是每一个孩子将自己的个性发挥到极致以后的效果。而男孩教育危机的出路与突破,从于智博这里可以找到可操作的线路。”
  林格所指的于智博(《“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主人公),是一个曾经留过级、考过倒数、有过自卑的男孩。但中学留学美国后,从最底层做起,上最末流的高中和大学,渐渐找回自信。19岁开始腾飞,考入名牌大学,22岁进入全球计算机排名第一的DELL公司,后考进世界顶级学府哈佛商学院,毕业时虽正值金融危机裁员潮,却收到多家全球著名企业的邀约,最终选择花旗银行……
  但现在的他已经是全球500强花旗银行中的一名员工,并作为花旗银行“全球领袖计划”的十名种子选手之一,被安排到巴西圣保罗分部,为中国企业来巴投资提供生产、投资和销售的金融咨询服务。
  事实证明,“输在起跑线上”并不能决定智博未来的发展前景就一片黯淡。
  
  自主发展的成长环境
  由父母精心把守的教育管控手段,似乎要让位于激发孩子自身潜力,让孩子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家长要担负的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永远都有无穷后劲的、有智慧的人,而不是高分低能的机器。
  我们不妨通过智博的成长经历来找寻个性化教育的“蛛丝马迹”。
  当其他家长对孩子秉持严厉教育,孩子写错一个字、算错一道题时都会遭受惩罚时,于智博的家人一直保持着与众不同的、独特的教育理念:分数不是全部,能够开阔视野,拥有一个丰富、快乐的童年,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更重要。到了中学,繁重的课业、排名靠后的结果几乎将他的自信心击得粉碎。而家人的接纳和包容,让他快乐地度过了在成都的小学和中学生涯。
  一次旅美夏令营活动,让智博的人生出现了转折。夏令营即将结束时,老师要求每个学员给每天为他们打扫教学楼的清洁工写一封感谢信。相比国内的“不好好学习,就去当清洁工”的对劳动轻蔑的态度,美国老师的行为表达了对普通劳动者的尊重。这种细微之处的生命教育,让他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奇妙和美好。
  这之后,他下定决心,今后要成为一个国际性的人才。机会很快到来了,1998年,美国那尤沙留学机构到成都招考留学生。摆脱枯燥的学习和令人郁闷的考试排名,并走出去闯世界,是智博一直以来的心愿。
  对于智博的想法,家人没有全力管控,而是放手,让智博全力一搏,支持他去遥远的美国,自主创造自己的人生。
  今天的孩子,是未来社会的公民。他们未来生活的好坏,关键在于是否具备未来社会和生活所要求的基本素质。因此,家长一定要为孩子保留一块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养孩子主动发展和适应的能力。
  
  融入当地社会
  1998年,智博踏上了美国的国土,成为俄勒冈州中部密歇尔高中的一名留学生。在高度发达的美国,陌生文化没有让智博不知所措,而是主动适应这个环境,让自己努力地融入当地社会,交朋友,干农活,当牛仔……
  作为一个外国学生,如果没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去主动融入到这个与东方文化差异很大的环境,让自己成为同学们的朋友,他将永远是一个游离在环境之外的外国人。为了与他人成为朋友,尽快融入新环境,智博刻意克服各种差异,例如他经常观察美国同学们,他们吃什么智博吃什么,他们玩什么智博也加入,他们穿什么他也跟上,他们看电视节目他也凑凑热闹。很快,他就得到了多数同学的接纳,并成为他们中间受欢迎的一份子。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美国文化,多积累实践经验,智博利用高中毕业后的假期,去寄住家庭的农场庄园里干了三个月的农活。在那里,他学会了割草、维修铁栅栏和骑马放牛,当了一回名符其实的西部牛仔。
  每天清晨,天刚朦朦亮,智博就会到联合收割机前,进行每天必行的检查和必要的保养。然后,驾驶着它,戴着厚厚的口罩,顶着漫天的尘土,驶向一望无际的草海。在维修农庄铁栅栏时,他们要沿着铁栅栏步行,有时要在毫无遮拦的大草地上步行几英里,才能找到断裂点。之后的一个月,一大早,智博要骑马将分布在农场各个角落的牛儿们赶到一个集中地点。农场很大,往往要骑上四、五个小时才可以找到所有的牛。为了节省时间,他们住在山里的一个小木棚里。没有自来水,没有电视、音响等一切现代生活的必须物品,生活接近原生态,每天都重复着相同的程序:起床,干活,吃饭,睡觉。
  经历了鲁滨逊式的生活后,智博更加珍惜他所拥有的,逐渐学会了感恩。当他开始感恩时,抱怨和烦恼离他更远了。那年的智博17岁。
  
  走出自己的路
  Best Fit——最佳匹配。
  在求学、就业的道路上,每个人都面临着很多的选择,如何选择才能通往成功之路?智博也经历了这一过程。
  不与别人攀比财富,选择并创造出最有利于自己学习成长的环境,是他坚持的信条,我们也能通过他的三次抉择,看到随着他的能力不断提升,对自己也越来越有信心。
  智博一直在寻找并走着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第一个抉择:到哪里读大学?
  1999年高中毕业后,由于不了解美国大学,家里又不富裕,智博选择了全美唯一一所不收州外学生费用的公立大学──东俄勒冈大学,报读商业管理系。原因是他与人沟通能力强,知识面广,有领导能力,很符合这一专业培养的人才潜质。
  而且,美国大学前两年的基础课程在全美大学里十分相似,学校间很多课程相互认可并能够转换学分。而后两年的专业课程,就会更加体现大学之间的学术差异。他决定先在东俄勒冈大学修完两年的基础课程,两年后再根据自己的发展报考其他学校。
  事实证明,根据自身条件选择的“东俄”非常适合他,不仅让他有机会接触多元文化,也提升了自信心。
  两年后,他报考了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供应链管理专业。密州大虽然不能与哈佛、斯坦福等顶级院校相比,但学费比其他同级大学便宜,而且其商学院拥有全美排名第一的供应链管理系,其毕业生大多是人才市场上的抢手货。
  这是他的第二次抉择。
  2006年,当他已成为Dell最年轻的全球供应经理的时候,他又做出了人生中的又一个重大决定——报考哈佛。哈佛商学院的理念是“Educate leaders who make a difference in the world(培养将给世界带来进步的未来领袖)”。正是这种要造福人类的大气和崇高的理想,深深吸引了智博。2007年,他的梦想成真,成为哈佛商学院的一员。而现在,他已从哈佛毕业,成为花旗银行的一员。
  进名企、读哈佛只是智博理想的一小部分,他早已为今后的人生制定了详细的战略图:就读哈佛MBA→进入跨国咨询公司→加入大公司高层→铸造中国的世界名牌→投身于提高中国人素质的事业。
  
  素质教育的启示
  当前的应试教育过于急功近利,很多家长往往考虑更多的是孩子能否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能否多会几样音乐、体育技能。对孩子是否具有人格魅力、未来能否适应社会的能力却视而不见。能够进入顶级高等学府,成为高考状元,这样的培养就算是成功吗?
  智博的求学经历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不是与别人赛跑,而是要激发自我发现能力,找寻自我发展的空间,找到自己的Best Fit(最佳点),才能通往人生的成功之路!
其他文献
从“默默无闻”到  “一鸣惊人”  《中关村》: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科技先锋”评选标准,有资格成为“科技先锋”的企业“必须参与一个重大的技术创新发展,并具有长期对商业和社会起到影响作用的潜力。此外,必须表现出有远见的领袖气质,并展现出一个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市场领导者的迹象,且其技术必须被证明”,您认为网秦是如何体现出以上的标准?  林宇:在研发领域,网秦目前拥有近30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移动
期刊
今年的硅谷指数的主题就是“危机”。  The main topic of Silicon Valley is “the Crisis” in this year.    作为长期跟踪世界顶尖创新区域的一项重要工作,硅谷指数2010已经由长城所翻译完毕,即日出版。今年的硅谷指数的主题就是“危机”。硅谷的经济引擎“身处险境”!  硅谷和华尔街被视为美国经济东西两台发动机。2009年2月份我去参加硅谷指
期刊
我们最大的特点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发起直播。我们把技术层面的事情都‘傻瓜化’了”。—— 徐铨  Our major characteristic is we could initiate the direct broadcast anytime and anywhere. We have ‘fool-proof' all the technical matters. —Xu Quan     在今年下
期刊
自微博诞生之后,削繁就简、得心应手的应用使得老年人尽情体验和乐享数字化生存有了捷径和通途。  After the birth of Micro Blog, the handy application enables the senior citizen to experience and to enjoy the digital life.    微博上的三位老前辈  2010年9月12日这天,一
期刊
国人教育最大的失败是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扭曲或迷失。昔日的北大精神和学术氛围已经不住诱惑,渐行渐远。  The worst part of Chinese Education is the distortion of world value and sense of worth. The well-known sprite and academic ambience of Peking Univers
期刊
面对制度、权利、利益、文化的博弈僵局及复辟,唯有思想解放才能有效地破解。  While facing the problems of systems, rights, interests,   and cultures, only the ideological emancipation could be the one effectively cracking.    目前,中国的改革陷入了困局
期刊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落成,标志着北京市19中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又迈出了里程碑意义的一步。学校将从积极心理学角度着重研究人类心理的积极方面,并鲜明地主张,人格力量和美德是带给人们美好生活的基石。  The Setting-up of the Positive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Education Center symbolizes that Beijing 19
期刊
随着大西山旅游设施、接待设施的相继建成,一个集休闲娱乐、养生健身、生态体验、激情运动、文化探寻、会议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旅游目的地形象已初步确立。  Follow the constructions of Mt. Daxi with the tourism infrastructures and the reception facilities, a travel destination of lei
期刊
首届文明市民学校艺术节、垃圾减量分类活动的举办,是海淀区精神文明建设虚功实做的体现,标志着海淀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地在与时俱进。  The 1st Citizen School Art Festival, and Trash Classification Event, represent the civilization constructing of Haidian, and also symbo
期刊
中国将进入“地方计划经济”时代?  这些分歧仍是表面,根本上的不同或许在于理念或信仰?  《南方周末》报道:在李荣融卸任第一任国资委主任的第一个周末,京城一批经济学家、法学家,以及多位国资委官员和前官员,坐在一起就国企的下一步改革展开了激烈交锋。  这次交锋达成的最大共识居然是,国企改革已没有共识。在关于国企改革的几乎一切问题上,各方分歧难以弥合。首先是如何评价这几年国企增长的业绩。捍卫者称,现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