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利用110個小型温棚对虾养殖池,于2017年就对虾养殖肝胰腺坏死病害的预防控制进行养殖示范。对温棚内池塘实施了清整、杀菌、消毒;对养殖用海水进行沉淀杀菌并与地下淡水勾兑;应用益生菌等产品改良底质和水质,经70多天养殖,成功率实现95.5%,单产对虾9 195 kg/hm2。
关键词:温棚封闭式;对虾养殖;肝胰腺坏死症;防控
1 示范基地基本情况
1.1 养殖示范地点
河北省沧州黄骅市南排河镇,小型温棚养殖基地。
1.2 养殖示范规模
小型温棚110个,每个棚东西长50 m,南北宽10 m,有效面积467 m2(0.7市亩),水深0.8~1 m。
1.3 温棚构造
棚顶弓形金属框架结构,养殖池为土池,配套鼓风机底层微孔增氧,无排污系统,只进水无排水,封闭式养殖。
1.4 养殖用水
水源为海水经沉淀净化后与地下井水沟兑,盐度为20‰~25‰。
2 实施期间管理
2.1 温棚放苗前准备
对温棚进行采光保温维护,对池塘内的有机污染物彻底冲洗、杀菌消毒,进水50 cm后,采用有益菌肥水培藻,并提升温棚池水温度。
2.2 虾苗标粗
于3月16日引进经检测无特定病源携带的健康虾苗,在苗种场进行标粗15 d,体长达1 cm左右。
2.3 分级养殖
虾苗于3月31日投放到温棚池塘分级养殖,每467 m2放苗40万尾,水温28 ℃。当幼虾体长2.5~3 cm时,二次分级养殖,每口池塘放幼虾 3.5万尾(75尾/m2),温度日夜变化范围21~24 ℃。
2.4 投饵管理
分苗后,严格控制投饵量,采取欠食性投喂,让对虾达7~8分饱程度,宁少勿多。设置饵料观察网,以网内放置饵料在90 min内吃净。
2.5 养殖水质调控
主要依靠益生菌调水剂和底质改良剂。每10~15 d向池内泼洒光合细菌、乳酸菌、芽孢杆菌(按产品说明书使用)。
2.6 配套增氧设备
鼓风机池底微孔增氧,昼夜24 h不间断,确保溶解氧含量在3~4 mg/L。
3 示范结果
经70多天养殖,110个温棚池塘养殖成功105个,发病池塘5个。养殖成功率95.5%。共计收获对虾47 200 kg,池边售价50.60元/kg,产值2 388 320元,虾的直接成本24元/kg,利润1 255 520元,利润率52.6%,对虾规格75个/kg,回捕率90%,饵料系数1∶1.16,按每个温棚467 m2计算产虾429 kg,折9 195 kg/hm2。
4 讨论、建议
4.1 对虾肝胰腺坏死症发生关系
通过示范认为,对虾养殖患急性肝胰腺坏死症病害与养殖池塘的底质和水质环境、以及天气状况有直接关系。
投苗量过多、投饵量过剩、水交换能力较差都会引起水质恶化,继而诱发肝胰腺坏死症。本示范中5个发病池塘处于排序末端,地势较高,水体相对补充水量少。当对虾规格达80头/kg时塘内水质恶化,亚硝酸盐高达2.7 mg/L,氨氮高达3.5 mg/L,溶解氧1.5 mg/L,导致病害突发。通过暂停投饵,添加补充新水,施用调水和底改产品以及强捕等措施,使其中3个池塘获单产250 kg左右,仅2个池塘出现绝产,大部分池塘病害得到有效控制,没有造成严重的病害损失。
4.2 本次示范患急性肝胰腺坏死症的对虾表现
4.2.1 早期症状 对虾仍处于摄食状态,但肝胰腺已出现肿大,混浊不清晰,发生微红现象。
4.2.2 晚期症状 突发性偷死,沉于池底,身体发红后上浮于水面,漂至池塘的下风处。
4.3 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症预控建议
4.3.1 加强养殖池塘底质环境清淤 对已经养过虾的池塘,待养殖结束后应采取排干池水、晾晒、冻化、干燥,应用推土机械,或用水冲刷方式,彻底清除养殖自身形成的有机污染物。
4.3.2 对池塘底质采取浸泡洗池 清淤整理后,在养殖放苗前先进水浸泡洗池。河北沿海地区盐碱地养殖,因池水高盐、高pH值,并随着池水蒸发、浓缩,盐、碱等有害成份进一步聚集。所以应进行必要的浸泡洗池,为对虾养殖打下良好的环境基础。
4.3.3 合理放苗,宜稀不宜密 根据养殖设施、设备配套条件,确定合理放苗量,严格选择优质对虾苗种。优质苗种放苗量应按普通苗放苗量的70%计算。
4.3.4 严格控制饵料投喂量和饵料质量 一要遵循日投饵四-六次,二要投喂营养全价、符合标准、转化吸收率高的优质饵料。当对虾已发生肝胰腺异常或有死亡虾时,应立即暂停投饵2~3 d,待环境条件好转,投饵应按正常量减少30%投喂。
4.3.5 加强池塘底质环境改良和水质调控 养殖中后期,应使用底质改良剂、调水剂等改良底质和调控水质。每7~10 d泼洒1次,有添加水条件的应进行池水交换。
4.3.6 及时收捕减轻环境容量 当养殖虾达到商品规格或具有经济价值时,根据养殖池塘的环境条件和对虾健康状况,应采取适当收捕措施,减少存塘量,确保后期养殖安全。
(收稿日期:2017-10-10:;修回日期:2017-11-13)
关键词:温棚封闭式;对虾养殖;肝胰腺坏死症;防控
1 示范基地基本情况
1.1 养殖示范地点
河北省沧州黄骅市南排河镇,小型温棚养殖基地。
1.2 养殖示范规模
小型温棚110个,每个棚东西长50 m,南北宽10 m,有效面积467 m2(0.7市亩),水深0.8~1 m。
1.3 温棚构造
棚顶弓形金属框架结构,养殖池为土池,配套鼓风机底层微孔增氧,无排污系统,只进水无排水,封闭式养殖。
1.4 养殖用水
水源为海水经沉淀净化后与地下井水沟兑,盐度为20‰~25‰。
2 实施期间管理
2.1 温棚放苗前准备
对温棚进行采光保温维护,对池塘内的有机污染物彻底冲洗、杀菌消毒,进水50 cm后,采用有益菌肥水培藻,并提升温棚池水温度。
2.2 虾苗标粗
于3月16日引进经检测无特定病源携带的健康虾苗,在苗种场进行标粗15 d,体长达1 cm左右。
2.3 分级养殖
虾苗于3月31日投放到温棚池塘分级养殖,每467 m2放苗40万尾,水温28 ℃。当幼虾体长2.5~3 cm时,二次分级养殖,每口池塘放幼虾 3.5万尾(75尾/m2),温度日夜变化范围21~24 ℃。
2.4 投饵管理
分苗后,严格控制投饵量,采取欠食性投喂,让对虾达7~8分饱程度,宁少勿多。设置饵料观察网,以网内放置饵料在90 min内吃净。
2.5 养殖水质调控
主要依靠益生菌调水剂和底质改良剂。每10~15 d向池内泼洒光合细菌、乳酸菌、芽孢杆菌(按产品说明书使用)。
2.6 配套增氧设备
鼓风机池底微孔增氧,昼夜24 h不间断,确保溶解氧含量在3~4 mg/L。
3 示范结果
经70多天养殖,110个温棚池塘养殖成功105个,发病池塘5个。养殖成功率95.5%。共计收获对虾47 200 kg,池边售价50.60元/kg,产值2 388 320元,虾的直接成本24元/kg,利润1 255 520元,利润率52.6%,对虾规格75个/kg,回捕率90%,饵料系数1∶1.16,按每个温棚467 m2计算产虾429 kg,折9 195 kg/hm2。
4 讨论、建议
4.1 对虾肝胰腺坏死症发生关系
通过示范认为,对虾养殖患急性肝胰腺坏死症病害与养殖池塘的底质和水质环境、以及天气状况有直接关系。
投苗量过多、投饵量过剩、水交换能力较差都会引起水质恶化,继而诱发肝胰腺坏死症。本示范中5个发病池塘处于排序末端,地势较高,水体相对补充水量少。当对虾规格达80头/kg时塘内水质恶化,亚硝酸盐高达2.7 mg/L,氨氮高达3.5 mg/L,溶解氧1.5 mg/L,导致病害突发。通过暂停投饵,添加补充新水,施用调水和底改产品以及强捕等措施,使其中3个池塘获单产250 kg左右,仅2个池塘出现绝产,大部分池塘病害得到有效控制,没有造成严重的病害损失。
4.2 本次示范患急性肝胰腺坏死症的对虾表现
4.2.1 早期症状 对虾仍处于摄食状态,但肝胰腺已出现肿大,混浊不清晰,发生微红现象。
4.2.2 晚期症状 突发性偷死,沉于池底,身体发红后上浮于水面,漂至池塘的下风处。
4.3 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症预控建议
4.3.1 加强养殖池塘底质环境清淤 对已经养过虾的池塘,待养殖结束后应采取排干池水、晾晒、冻化、干燥,应用推土机械,或用水冲刷方式,彻底清除养殖自身形成的有机污染物。
4.3.2 对池塘底质采取浸泡洗池 清淤整理后,在养殖放苗前先进水浸泡洗池。河北沿海地区盐碱地养殖,因池水高盐、高pH值,并随着池水蒸发、浓缩,盐、碱等有害成份进一步聚集。所以应进行必要的浸泡洗池,为对虾养殖打下良好的环境基础。
4.3.3 合理放苗,宜稀不宜密 根据养殖设施、设备配套条件,确定合理放苗量,严格选择优质对虾苗种。优质苗种放苗量应按普通苗放苗量的70%计算。
4.3.4 严格控制饵料投喂量和饵料质量 一要遵循日投饵四-六次,二要投喂营养全价、符合标准、转化吸收率高的优质饵料。当对虾已发生肝胰腺异常或有死亡虾时,应立即暂停投饵2~3 d,待环境条件好转,投饵应按正常量减少30%投喂。
4.3.5 加强池塘底质环境改良和水质调控 养殖中后期,应使用底质改良剂、调水剂等改良底质和调控水质。每7~10 d泼洒1次,有添加水条件的应进行池水交换。
4.3.6 及时收捕减轻环境容量 当养殖虾达到商品规格或具有经济价值时,根据养殖池塘的环境条件和对虾健康状况,应采取适当收捕措施,减少存塘量,确保后期养殖安全。
(收稿日期:2017-10-10:;修回日期:2017-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