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作品阅读方法浅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_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作品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中占了很大比重,以高中为例,除了必修的五册选编了不少的散文、小说、戏曲外,还有选修的专本《唐诗宋词选读》、《现代散文选读》等,高考中文学作品也是必考选材,且分值增加到23分。因此,研究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就很有现实意义。下面我谈谈在这方面的体会,与各位同仁共同交流。
  
  一、连锁阅读
  
  连锁阅读是指围绕某一知识点阅读相关的文章,通过这些文章的相互补充,以求对这一知识点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只有多阅读、多思维,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提高。
  学生要了解鲁迅先生杂文的特点,在学习了《论雷峰塔的倒掉》、《“友邦惊诧”论》后,可以选择阅读鲁迅杂文,以获得感性的认识;阅读有关鲁迅杂文的评论性文章,以求有理性认识。这样感性和理性的结合,使知识融会贯通,对于“鲁迅杂文的特点”也能较好掌握。
  
  二、类比阅读
  
  同一景物,在不同作家笔下,会传递出不同的情感;表现同一主题的小说,故事情节可以完全不同;同一类人物在不同作家笔下,会显示出不同的典型性格。学生在阅读时,如能就此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而在联想的基础上进行类比,品味其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和作品的特点,就能使学习的效果得到加深和拓展,进入新的创造性的境界。
  学生知道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边塞雪景的奇寒,就可以联想到《沁园春·雪》北国雪景的壮美,《济南的冬天》雪景的秀丽,《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雪地捕鸟的欢快。同是反封建反科举的小说,《孔乙己》中孔乙己屡试不第,因偷书被打折了腿,全文深沉悲凉;《范进中举》中落魄书生范进虽及第却喜极发疯,全文幽默辛辣。同是老师,蔡芸芝的温柔美丽,寿镜吾的博学严厉,沙莉文的善良才干,韩麦尔的爱国情感,藤野的毫无民族偏见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参看阅读
  
  文学作品以文字为载体,读者在阅读时要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影视作品经过导演的艺术加工、演员的形体演出,将平铺直叙的文字转化为动感艺术,配以鲜明的色彩,动人的音响,给人以直观的感受,因此,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时候,可以参看相关的文学影视作品,从不同层面对作品理解。试看下面三段:
  【甲】只见灯明,前番那个唱曲儿的养娘玉兰,引着两个小的,把灯照见夫人被搠死的地下,方才叫得一声:“苦也!”武松握着朴刀,向玉兰心窝里搠着。两小的亦被武松搠死,一朴刀一个结果了。(文学名著《水浒传》)
  【乙】武松杀了蒋门神、张都监等人,回身撞见玉兰;玉兰苦求武松将她带走,武松不允,玉兰悲痛绝望,跳楼自尽;武松回身急奔,伸手去接,无奈半臂之差,玉兰香消玉陨,武松悲痛不已。(山东电视台系列剧《水浒·武松》)
  【丙】武松杀了蒋门神、张都监等人,回身撞见玉兰;武松一把扯过,口骂“贱人”,玉兰求饶,武松一刀下去,鲜血喷出,玉兰身亡。(中央台连续剧《水浒传》)
  【甲】【乙】【丙】三段对玉兰之死的处理有何不同,侧面反映也武松的不同形象。【甲】【丙】两段武松完全是一个杀人狂,【乙】段的武松则显得有情有义。
  
  四、比较阅读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好的作品是经作家字斟句酌修改出来的。学生在阅读作品时可以将作家的原稿和定稿加以比较,仔细推敲这样修改的用意:为何这样改,这样改有何好处?经过一番比较,学生领悟了作家修改的用意,阅读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郭沬若在话剧《屈原》原稿中有一句婵娟痛斥宋玉的话:“宋玉,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诲,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后来,他将“是”改为“这”,变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字之差,就将婵娟对守玉的切肤之痛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古典诗词中这类的修改佳话很多,如贾岛改“僧推月下门”为“僧敲月下门”;齐已改“昨夜数枝梅”为“昨夜一枝梅”;高适改“前村月落一江水”为“前村月落半江水”;王安石改“春风又过(到)江南岸”为“春风又绿江南岸”……学生产仔细品味改稿的妙处,有利于提高阅读水平。
  
  五、创新阅读
  
  文学作品的意义是由文本和读者共同建构的,由于生活、阅历、情感、体验、学养等的差异,不同的读者对文本可能会有各自不同而又合理的解读。同一部《水浒传》,其主题就有“忠义说”等五种;一部《红楼梦》常解常新,形成蔚为大观的红学派;当妇女们觉得《玩偶之家》写出了她们命运而为易卜生举行庆功宴时,易卜生却说:“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只是在写诗。”鲁迅也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我们也很容易发现,同一首诗词中,同一种景,同一种境,不同的学生获得的情感体验却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进行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时,应该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情境,允许并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丰富而合乎情理的解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发展创新思维,在发展创新思维中提升阅读能力。
  总之,文学作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它不仅对于学生在高考中提高得分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精神,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深远的影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探索。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的问题,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关系处理,辩证统一;精心预设,铺垫生成;灵活调控,引领生成。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   预设和生成是对立统一体。那么,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共生呢?    一、关系处理,辩证统一    
江泽民同志说过,“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语文教师,也难以立足于现代语文教育的讲坛。语文教师讲创新,就是要探索使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以人为本,发展个性”,是语文教学发展的方向。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努力形成教学个性”。当前,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增加了“注意培养创新精神”的内容,教学目的增加了“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康人格”等要求。可见,语文教学要注重
创作时,不少的人青睐散文写作;阅读时,更多的人喜欢品赏散文。的确,散文很美,语言美,意蕴美,美得足以让人陶醉。从这个层面上讲,散文教学的主要功能应是审美。然而,在当前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抱着强烈的愿望和过于明确的目的指导学生阅读散文,却往往忽略了自由愉悦的审美体验;没有了审美体验,散文阅读就会兴味索然。究其原因,导致散文教学偏离科学轨道的恰恰是理念上的急功近利。笔者通过呈现散文教学功利性倾向的三种
摘要: 文字、图形、色彩三要素,以其各自的特点在广告设计中担当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同的作用。从一般意义上讲,图形传递信息的速度要比文字快得多,越是富有意境性的图形越能抓住观者的视线并快速传递所携信息。图形以其不可替代的形象化特征成为广告设计中的视觉重点,以其独特的魅力理所当然成为设计师们的设计表现重点。本文首先对图形、广告进行解释,接着对图形的特征加以论述,再对图形和广告的关系进行讨论,最后作总结。
摘要: 由于重词句串讲,轻文本感悟,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正日益陷入困境。本文作者尝试通过反复诵读、研读、品读来有效实施文言文细读中的生本对话,真正让学生能亲近文本,走进文本,从而提高广大初中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综合素养。  关键词: 文言文阅读教学文言文本细读生本对话    在传统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被许多教师奉为圭臬,继而重文言文字词教学,轻思想情感的感悟,使得课堂教
摘要: 本文作者根据多位同行多年来总结的经验,并结合自己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体会,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新的多媒体技术,不断更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和内容,从而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 语文教学多媒体技术教学质量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一支笔,一本书,一个板,一张嘴”,其教学手段比较落后,急需要改进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