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 燕
国家一级演员。师从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许倩云。
其表演的川剧曾荣获四川省川剧学校第三届“桃李杯”比赛二等奖;平壤“四月之春”国际艺术节团体金奖、众花仙舞蹈奖;四川省川剧演员(旦行)比赛一等奖;青年川剧比赛一等奖;河南省“英德杯”首届中国黄河流域戏曲红梅奖大赛金奖;首届四川艺术节四川文华奖剧目类表演奖。
其领衔主演的川剧电视剧《芙蓉花仙》荣获中国97电视戏曲展播活动一等奖、新都县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17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川剧电视剧《新乔老爷奇遇》荣获第21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
我生长在具有“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厚,尤其是博大精深的川剧文化,孕育着一代代人的成长。
我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8岁时从一千多人中被选拔招进了新都川剧团艺训班,当时一共招了60人。那时的我根本不知道“川剧”是什么,还以为是歌舞剧团呢。开始进入训练后,我才知道有多苦、多累,当时我哭着喊着跑回家告诉妈妈,我不想学川剧了。妈妈鼓励我说,“学习不能半途而废,既然自己做出了选择就要坚持走到底。”于是,我便坚持了下来。三年培训班、六年川剧艺术学校、一年实习,加起来整整十年。在这十年里,剧团的老师们对我言传身教,帮我训练基本功,带我上舞台实习。从青涩到成熟,我用滴滴汗水浇灌出了一朵朵艺术之花,也给未来的艺术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曾随团到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韩国、西班牙、蒙古等多个国家演出,受到国外友人的热烈欢迎及高度评价。在日本,我们针对中小学校进行了长达七年的川剧知识普及演出,每年两次,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尽了绵薄之力。
在我表演的川剧中,最有代表性的剧目是《芙蓉花仙》和《别洞观景》。折子戏《别洞观景》是一部通关戏,通关戏是指很多初入门川剧的旦角都要学的戏,很多老一辈旦角也都会演这个戏。《别洞观景》的故事结构简单,它讲的是一条白鳝修炼千年后得道成仙,趁着兄长外出时私自逃离仙洞,来到人间观赏美景,却被人间的美景和事物深深吸引,流连忘返,最后决定长留人间,寻找自由生活的故事。虽然情节简单,但所表现的内容非常丰富。欢快的音乐响起,大幕拉开,舞台上空无一物,演员舞动着头上的翎子,踏着欢快的锣鼓音乐款款而出。演员通过俊俏的扮相、委婉的唱腔、优美的身段吸引观众,把观众带到人间仙境,好似跟着剧中人物一起游历了人间的山川美景。
老一辈艺术家们在这出戏上下足了功夫,她们有的唱功了得,有的表演见长,而我在这出戏上集众家所长,塑造了一个有灵有肉的花旦仙姑形象,表现了白鳝仙姑的美丽纯真和活泼可爱。表演开始时,我用手顶着手绢快步出场,然后看到江山美景时露出惊喜之情。在接下来的表演中,在身段、眼神、神态、手法、台步上更做到了全神贯注。
这出戏采用了很多虚拟的表演技巧,比如在对摘花、捉蝴蝶、水中照镜子、人间男婚女嫁等欢乐情景与千年修炼的寂寞孤单的对比刻画上。以摘花为例,当白鳝看到美丽的鲜花后,慢慢扒开花丛摘下,然后轻轻一闻,沁人心脾的花香让人舒服地深吸一口气,然后把花戴在头上,在河水的倒影里欣赏自己的倩影。这里我在表演上就运用了传统的程式动作和基本功,我双手捌开翎子,左脚从前面划到后面,翻身吊腰,再快速翻身立起,扎实的功底与眼神、身段结合得天衣无缝。到后面,我发现蝴蝶飞来,然后轻轻地紧盯着蝴蝶上下翻飞,视线里、心里全是那种既惊喜又害怕的心情。通过这种虚拟的表演手法演绎出真实的情感,这种“天人合一”“万物与我为一”“无中生有”的表演手段,就是我在《别洞观景》中对抒情写意的一种诠释。
《芙蓉花仙》这部剧有五代人出演过,前四代分别是邓维清、张宁佳、喻海燕、陈富燕,我是第五代。和前几位花仙姐姐们的感悟不同,她们塑造的经典形象很难超越,因此在演绎这个角色时,我的压力和阻力很大,但能出演这一角色我同时又感到很荣幸和激动。这既是对我表演功底的挑战和检验,也是老师们对我的重视。在出演之前,我早已在舞台幕条边上就对“芙剧”烂熟于心了,但是当我真正出演时,我才知道难度有多大。对于这部戏,我的理解是《芙蓉花仙》其实是一个简单的神话爱情故事,其中有“采花、护花、幽花、赞花、恋花、斩花、寻花、伴花”等环节,以情为轴线构建全剧,芙蓉仙子这个角色是表现真善美,惩戒假恶丑的美丽化身。在汲取前辈们的长处后,表演上我更注重角色的情感连续性和精神表演方面的深度。这个角色不但要能文能武、唱腔好听,而且还要有极好的体力来支撑,所以我在人物塑造上下了不小的功夫。
其中最重要的是神韵,仙子的神情要既美丽又端庄,身段一定要空灵飘逸,这就全靠戏剧的程式化。“台步”是川剧基本功里最基本的一项训练,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步法,要想表现仙子的仙气就得走快台步,身形要平稳才能像风一样飘逸起来。在第一场“采花”中,我就运用了大量的身段、舞蹈、魔术来表现芙蓉仙子在花丛中自由自在的轻盈身影。芭蕉精心怀不轨地出现,这让她内心的情绪转换层层递进。王母寿辰是矛盾激化的开始,芙蓉仙子将千辛万苦采来的百花仙酿呈与王母做寿礼,却被值日仙官麻姑轻蔑地挡在门外,不准进入,还无视地奚落了她一番,这时芙蓉的表演就尤为重要。如果直接义愤填膺地反驳就会显得肤浅,此时表演上应该控制情绪,不紧不慢地说出道理,最后加快语气,理直气壮地直点要害,让麻姑无地自容、羞愧难当。
第四场芙蓉仙子载歌载舞的表演,要通过舞红绸来表现她欢乐的心情。但这是个体力活,在又唱又跳的同时还不能喘气,这样才能表现出仙子轻盈的姿态和娇羞的情绪。“恋花”是芙蓉仙子和秋林的重头戏,芙蓉不惧天规爱上秋林。于是,如何表现仙子见到爱人时的娇羞状态,我反复琢磨了很久。“蜡烛明灭”的戏份需要身段和唱腔的配合,芙蓉和秋林相互爱慕,但内心又羞于表露,此时要表现内心的这种羞涩和情意,就需要眼神的传递。对一个情窦初开的女子来说,见到爱人时那种想看又不敢看的心情,此时的眼神应该是“娇羞温婉、含情脉脉、爱意 满满”的状态。
在“冷泉山”這场戏中,芙蓉被王母囚禁在天寒地冻、荒野之外的冷泉山,为了流畅表达芙蓉的情绪,我借助3.5米长的水袖,在瞬时抛出、收回间表达了芙蓉对权贵“假恶丑”的不公和愤恨。轻舞的水袖表现出她凄苦的哀怨和无奈;片花翻身表达了她纠结的心情和焦虑的思念;急转跳跃的怒目定像透露着她对权势的憎恨。在其中,我借鉴了杂技、幻术、武术、体操等姊妹艺术的表演精华,情绪唱腔与表演技巧的巧妙结合,很好地渲染了人物内心的强烈情绪。“变脸绝技”这场戏表现了芭蕉精的凶残本质,秋林以死换回芙蓉重生,双方与恶势力做了最后的斗争。这场戏在表演上有打斗场面,这就要求表演芙蓉这个角色的演员要有武旦的功底,要有扎实的基本功。邪不压正,终于在花仙姐妹们的帮助下,芙蓉战胜邪恶,赢得幸福的胜利,弘扬了“真善美”的旋律。《芙蓉花仙》这出戏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经久不衰,但很可惜后来在体制改革中被解散了,现在观众要再想看这部经典的戏剧已经很难了。
对于戏曲事业,又苦、又累、收入又低的境况,曾让我感到迷茫、动摇,但我对戏曲的极度热爱又让我最终坚持了下来。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让我们看到了文艺事业发展繁荣的方向和希望。作为一名戏曲文艺工作者,我们要做好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到全世界,尽好一名文艺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
我的一生,与川剧结缘后便再也离不开它。对此,我无怨无悔。
国家一级演员。师从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许倩云。
其表演的川剧曾荣获四川省川剧学校第三届“桃李杯”比赛二等奖;平壤“四月之春”国际艺术节团体金奖、众花仙舞蹈奖;四川省川剧演员(旦行)比赛一等奖;青年川剧比赛一等奖;河南省“英德杯”首届中国黄河流域戏曲红梅奖大赛金奖;首届四川艺术节四川文华奖剧目类表演奖。
其领衔主演的川剧电视剧《芙蓉花仙》荣获中国97电视戏曲展播活动一等奖、新都县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17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川剧电视剧《新乔老爷奇遇》荣获第21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
我生长在具有“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厚,尤其是博大精深的川剧文化,孕育着一代代人的成长。
我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8岁时从一千多人中被选拔招进了新都川剧团艺训班,当时一共招了60人。那时的我根本不知道“川剧”是什么,还以为是歌舞剧团呢。开始进入训练后,我才知道有多苦、多累,当时我哭着喊着跑回家告诉妈妈,我不想学川剧了。妈妈鼓励我说,“学习不能半途而废,既然自己做出了选择就要坚持走到底。”于是,我便坚持了下来。三年培训班、六年川剧艺术学校、一年实习,加起来整整十年。在这十年里,剧团的老师们对我言传身教,帮我训练基本功,带我上舞台实习。从青涩到成熟,我用滴滴汗水浇灌出了一朵朵艺术之花,也给未来的艺术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曾随团到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韩国、西班牙、蒙古等多个国家演出,受到国外友人的热烈欢迎及高度评价。在日本,我们针对中小学校进行了长达七年的川剧知识普及演出,每年两次,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尽了绵薄之力。
在我表演的川剧中,最有代表性的剧目是《芙蓉花仙》和《别洞观景》。折子戏《别洞观景》是一部通关戏,通关戏是指很多初入门川剧的旦角都要学的戏,很多老一辈旦角也都会演这个戏。《别洞观景》的故事结构简单,它讲的是一条白鳝修炼千年后得道成仙,趁着兄长外出时私自逃离仙洞,来到人间观赏美景,却被人间的美景和事物深深吸引,流连忘返,最后决定长留人间,寻找自由生活的故事。虽然情节简单,但所表现的内容非常丰富。欢快的音乐响起,大幕拉开,舞台上空无一物,演员舞动着头上的翎子,踏着欢快的锣鼓音乐款款而出。演员通过俊俏的扮相、委婉的唱腔、优美的身段吸引观众,把观众带到人间仙境,好似跟着剧中人物一起游历了人间的山川美景。
老一辈艺术家们在这出戏上下足了功夫,她们有的唱功了得,有的表演见长,而我在这出戏上集众家所长,塑造了一个有灵有肉的花旦仙姑形象,表现了白鳝仙姑的美丽纯真和活泼可爱。表演开始时,我用手顶着手绢快步出场,然后看到江山美景时露出惊喜之情。在接下来的表演中,在身段、眼神、神态、手法、台步上更做到了全神贯注。
这出戏采用了很多虚拟的表演技巧,比如在对摘花、捉蝴蝶、水中照镜子、人间男婚女嫁等欢乐情景与千年修炼的寂寞孤单的对比刻画上。以摘花为例,当白鳝看到美丽的鲜花后,慢慢扒开花丛摘下,然后轻轻一闻,沁人心脾的花香让人舒服地深吸一口气,然后把花戴在头上,在河水的倒影里欣赏自己的倩影。这里我在表演上就运用了传统的程式动作和基本功,我双手捌开翎子,左脚从前面划到后面,翻身吊腰,再快速翻身立起,扎实的功底与眼神、身段结合得天衣无缝。到后面,我发现蝴蝶飞来,然后轻轻地紧盯着蝴蝶上下翻飞,视线里、心里全是那种既惊喜又害怕的心情。通过这种虚拟的表演手法演绎出真实的情感,这种“天人合一”“万物与我为一”“无中生有”的表演手段,就是我在《别洞观景》中对抒情写意的一种诠释。
《芙蓉花仙》这部剧有五代人出演过,前四代分别是邓维清、张宁佳、喻海燕、陈富燕,我是第五代。和前几位花仙姐姐们的感悟不同,她们塑造的经典形象很难超越,因此在演绎这个角色时,我的压力和阻力很大,但能出演这一角色我同时又感到很荣幸和激动。这既是对我表演功底的挑战和检验,也是老师们对我的重视。在出演之前,我早已在舞台幕条边上就对“芙剧”烂熟于心了,但是当我真正出演时,我才知道难度有多大。对于这部戏,我的理解是《芙蓉花仙》其实是一个简单的神话爱情故事,其中有“采花、护花、幽花、赞花、恋花、斩花、寻花、伴花”等环节,以情为轴线构建全剧,芙蓉仙子这个角色是表现真善美,惩戒假恶丑的美丽化身。在汲取前辈们的长处后,表演上我更注重角色的情感连续性和精神表演方面的深度。这个角色不但要能文能武、唱腔好听,而且还要有极好的体力来支撑,所以我在人物塑造上下了不小的功夫。
其中最重要的是神韵,仙子的神情要既美丽又端庄,身段一定要空灵飘逸,这就全靠戏剧的程式化。“台步”是川剧基本功里最基本的一项训练,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步法,要想表现仙子的仙气就得走快台步,身形要平稳才能像风一样飘逸起来。在第一场“采花”中,我就运用了大量的身段、舞蹈、魔术来表现芙蓉仙子在花丛中自由自在的轻盈身影。芭蕉精心怀不轨地出现,这让她内心的情绪转换层层递进。王母寿辰是矛盾激化的开始,芙蓉仙子将千辛万苦采来的百花仙酿呈与王母做寿礼,却被值日仙官麻姑轻蔑地挡在门外,不准进入,还无视地奚落了她一番,这时芙蓉的表演就尤为重要。如果直接义愤填膺地反驳就会显得肤浅,此时表演上应该控制情绪,不紧不慢地说出道理,最后加快语气,理直气壮地直点要害,让麻姑无地自容、羞愧难当。
第四场芙蓉仙子载歌载舞的表演,要通过舞红绸来表现她欢乐的心情。但这是个体力活,在又唱又跳的同时还不能喘气,这样才能表现出仙子轻盈的姿态和娇羞的情绪。“恋花”是芙蓉仙子和秋林的重头戏,芙蓉不惧天规爱上秋林。于是,如何表现仙子见到爱人时的娇羞状态,我反复琢磨了很久。“蜡烛明灭”的戏份需要身段和唱腔的配合,芙蓉和秋林相互爱慕,但内心又羞于表露,此时要表现内心的这种羞涩和情意,就需要眼神的传递。对一个情窦初开的女子来说,见到爱人时那种想看又不敢看的心情,此时的眼神应该是“娇羞温婉、含情脉脉、爱意 满满”的状态。
在“冷泉山”這场戏中,芙蓉被王母囚禁在天寒地冻、荒野之外的冷泉山,为了流畅表达芙蓉的情绪,我借助3.5米长的水袖,在瞬时抛出、收回间表达了芙蓉对权贵“假恶丑”的不公和愤恨。轻舞的水袖表现出她凄苦的哀怨和无奈;片花翻身表达了她纠结的心情和焦虑的思念;急转跳跃的怒目定像透露着她对权势的憎恨。在其中,我借鉴了杂技、幻术、武术、体操等姊妹艺术的表演精华,情绪唱腔与表演技巧的巧妙结合,很好地渲染了人物内心的强烈情绪。“变脸绝技”这场戏表现了芭蕉精的凶残本质,秋林以死换回芙蓉重生,双方与恶势力做了最后的斗争。这场戏在表演上有打斗场面,这就要求表演芙蓉这个角色的演员要有武旦的功底,要有扎实的基本功。邪不压正,终于在花仙姐妹们的帮助下,芙蓉战胜邪恶,赢得幸福的胜利,弘扬了“真善美”的旋律。《芙蓉花仙》这出戏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经久不衰,但很可惜后来在体制改革中被解散了,现在观众要再想看这部经典的戏剧已经很难了。
对于戏曲事业,又苦、又累、收入又低的境况,曾让我感到迷茫、动摇,但我对戏曲的极度热爱又让我最终坚持了下来。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让我们看到了文艺事业发展繁荣的方向和希望。作为一名戏曲文艺工作者,我们要做好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到全世界,尽好一名文艺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
我的一生,与川剧结缘后便再也离不开它。对此,我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