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摘要】
企业的财务报表可以提供关于企业的大量财务信息,是一系列企业分析的依据。本文主要从企业财务报表编制的基本假设方面来论述财务报表的编制。
【关键词】
企业;财务报表;基本假设
一个企业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品牌价值的高低、经营活动和经营决策是否成功,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数据都可以反映出来,因为“数字会说话”。从财务角度出发管理能力、经营业绩等,是了解企业的关键。发展前景如何、各项最终一定会通过财务研究企业的竞争力。
1 财务分析下企业利益攸关方
一般而言,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有关方可以分为企业业主或股东、企业的贷款提供者、商品或劳务供应商、企业管理人员、顾客、企业雇员、政府管理部门、公众和竞争对手等,这些构成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由于与企业经济关系的角度和程度不同,上述诸方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关注点也就有所不同。
财务分析既可以指对企业历史的财务状况与成果进行的分析,也可以指对企业将要实施的投资项目在财务方面进行评价与分析,等等。从分析的主体来看,既可以指从外部股权持有者和债权人的角度利用财务报表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也可以指从企业内部管理各的角度对企业过去整体的与局部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还可以指企业内部管理者从管理的角度对企业整体的或局部的未来财务状况的预测分析。
2 企业财务报表的组成
一般而言,基本财务报表是由企业会计部门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时期(或时点)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从基本财务报表的发展、演变过程来看,世界各国的报表体系逐渐趋于形式上的一致。目前,世界各国的基本财务报表:一般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股东)权益变动表和附注。
3 企业财务报表编制的假设
3.1 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假设的基本含义是指每个企业的经济业务必须与企业的所有者及其他经济组织分开。会计主体假设规定了会计处理与财务报告的空间范围,也限定了企业的会计活动范围。有了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处理的经济业务和财务报告才可以按特定的主体来识别。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会计主体假设的表述是:“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会计主体假设的作用除了是限定企业会计活动的空间范围以外,还对会计概念、会计行为、会计法规建设及报表编制等方面有重大影响。比如,对会计概念的影响,要求基本的会计概念具有鲜明的会计主体性。例如,会计中的资产概念,指的是特定企业可以支配的经济资源。离开了一定的会计主体,就不可能谈论会计概念。这是会计学概念与其他经济学科概念的本质区别。又如,对企业会计行为的影响,要求企业会计行为的出发点应站在企业主体的立场而不是企业以外的立场。按照会计主体假设的要求,企业会计行为只能对企业管理层负责,而不能对企业以外的其他利益集团负责。
3.2 持续经营假设
持续经营假设的基本含义是,企业会计方法的选择应以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以它现实的形式并按既定的目标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为假设。通俗地讲,就是企业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对此,《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表述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持续经营假设为企业在编制报表时会计方法的选择奠定了基础。主要表现在:一是在一般情况下,资产以其取得时的历史成本计价,而不按其立即进入解散、清算状态的现行市价计价;二是对长期资产摊销,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问题的处理,均以企业在折旧年限或摊销期内会持续经营为假设;三是企业偿债能力的评价与分析也是基于企业在会计报告期后仍能持续经营的假设;四是正是由于考虑到持续经营假设才有了会计上除固定资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以外其他权责发生制方法的选择。
不仅如此,持续经营假设还要求当传统方法可能危及企业的“持续经营”时,企业的会计活动能够选择对企业“持续经营”有利的方法。比如,在商场上存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当简单的价值补偿已不能维持其实物替换的“持续经营”时,就需要研究通货膨胀对持续经营的不利影响,并力求在会计方法上予以消除;又如,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存货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比较有利于“持续经营”,等等。
3.3 会计分期假设
会计分期假设的含义是,企业在持续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可以归属于人为划分的各个期间。这种因会计的需要而划分的期间称为会计期间,会计期间通常是按月、季和年来划分。对此,《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表述是:“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分期假设是持续经营假设的必然结果。由于我们假设企业会在可预见的将来保持其持续经营状态,这就存在着在持续经营的过程中,什么时候向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各方提供财务报告的问题。在会计实践上,绝不可能等到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完结以后才向外界提供财务报告。为了使财务报告的使用者能定期、及时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上就把其持续经营的经济活动人为地进行划分,使其归属于各不相同的会计期间,并进行会计处理及财务报告的编制。
会计期间的确定,实际上决定了企业对外报送报表的时间间隔以及企业报表所涵差的时间跨度。从会计信息本身应当反映的经济内容以及报表信息使用者所希望了解的内容来看,会计期间的划分应当体现较为完整的生产经营过程。在企业连续、大批、大量生产和经营产品且季节性影响对其影响较小的条件下,会计期间的划分不会对信息披露以及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产生较大影响。但是,在企业季节性生产的条件下,整齐划一地以日历年度为会计年度,將有可能因财务信息代表性较差而使得企业所披露的部分信息(如资产负债表信息)难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
3.4货币计量假设
货币计量假设的基本含义是,只有能用货币反映的经济活动,才能纳入会计系统中来。这意味着:会计所计量和反映的,只是企业能用货币计量的方面;不同文物形态的资产需用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才能据以进行会计处理,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货币计量假设使得企业对大量复杂的经济业务进行统一汇总、计量成为可能。
实践证明,凡是好的企业,不仅它的财务状况是良性的,而且它的财务运作也是很规范的;而不好的企业,首先表现在它的财务方面的混乱。
【参考文献】
田琪.新会计准则下财务报表分析[J].时代经贸(下旬刊). 2008(01)
企业的财务报表可以提供关于企业的大量财务信息,是一系列企业分析的依据。本文主要从企业财务报表编制的基本假设方面来论述财务报表的编制。
【关键词】
企业;财务报表;基本假设
一个企业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品牌价值的高低、经营活动和经营决策是否成功,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数据都可以反映出来,因为“数字会说话”。从财务角度出发管理能力、经营业绩等,是了解企业的关键。发展前景如何、各项最终一定会通过财务研究企业的竞争力。
1 财务分析下企业利益攸关方
一般而言,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有关方可以分为企业业主或股东、企业的贷款提供者、商品或劳务供应商、企业管理人员、顾客、企业雇员、政府管理部门、公众和竞争对手等,这些构成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由于与企业经济关系的角度和程度不同,上述诸方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关注点也就有所不同。
财务分析既可以指对企业历史的财务状况与成果进行的分析,也可以指对企业将要实施的投资项目在财务方面进行评价与分析,等等。从分析的主体来看,既可以指从外部股权持有者和债权人的角度利用财务报表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也可以指从企业内部管理各的角度对企业过去整体的与局部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还可以指企业内部管理者从管理的角度对企业整体的或局部的未来财务状况的预测分析。
2 企业财务报表的组成
一般而言,基本财务报表是由企业会计部门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时期(或时点)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从基本财务报表的发展、演变过程来看,世界各国的报表体系逐渐趋于形式上的一致。目前,世界各国的基本财务报表:一般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股东)权益变动表和附注。
3 企业财务报表编制的假设
3.1 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假设的基本含义是指每个企业的经济业务必须与企业的所有者及其他经济组织分开。会计主体假设规定了会计处理与财务报告的空间范围,也限定了企业的会计活动范围。有了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处理的经济业务和财务报告才可以按特定的主体来识别。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会计主体假设的表述是:“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会计主体假设的作用除了是限定企业会计活动的空间范围以外,还对会计概念、会计行为、会计法规建设及报表编制等方面有重大影响。比如,对会计概念的影响,要求基本的会计概念具有鲜明的会计主体性。例如,会计中的资产概念,指的是特定企业可以支配的经济资源。离开了一定的会计主体,就不可能谈论会计概念。这是会计学概念与其他经济学科概念的本质区别。又如,对企业会计行为的影响,要求企业会计行为的出发点应站在企业主体的立场而不是企业以外的立场。按照会计主体假设的要求,企业会计行为只能对企业管理层负责,而不能对企业以外的其他利益集团负责。
3.2 持续经营假设
持续经营假设的基本含义是,企业会计方法的选择应以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以它现实的形式并按既定的目标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为假设。通俗地讲,就是企业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对此,《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表述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持续经营假设为企业在编制报表时会计方法的选择奠定了基础。主要表现在:一是在一般情况下,资产以其取得时的历史成本计价,而不按其立即进入解散、清算状态的现行市价计价;二是对长期资产摊销,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问题的处理,均以企业在折旧年限或摊销期内会持续经营为假设;三是企业偿债能力的评价与分析也是基于企业在会计报告期后仍能持续经营的假设;四是正是由于考虑到持续经营假设才有了会计上除固定资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以外其他权责发生制方法的选择。
不仅如此,持续经营假设还要求当传统方法可能危及企业的“持续经营”时,企业的会计活动能够选择对企业“持续经营”有利的方法。比如,在商场上存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当简单的价值补偿已不能维持其实物替换的“持续经营”时,就需要研究通货膨胀对持续经营的不利影响,并力求在会计方法上予以消除;又如,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存货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比较有利于“持续经营”,等等。
3.3 会计分期假设
会计分期假设的含义是,企业在持续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可以归属于人为划分的各个期间。这种因会计的需要而划分的期间称为会计期间,会计期间通常是按月、季和年来划分。对此,《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表述是:“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分期假设是持续经营假设的必然结果。由于我们假设企业会在可预见的将来保持其持续经营状态,这就存在着在持续经营的过程中,什么时候向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各方提供财务报告的问题。在会计实践上,绝不可能等到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完结以后才向外界提供财务报告。为了使财务报告的使用者能定期、及时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上就把其持续经营的经济活动人为地进行划分,使其归属于各不相同的会计期间,并进行会计处理及财务报告的编制。
会计期间的确定,实际上决定了企业对外报送报表的时间间隔以及企业报表所涵差的时间跨度。从会计信息本身应当反映的经济内容以及报表信息使用者所希望了解的内容来看,会计期间的划分应当体现较为完整的生产经营过程。在企业连续、大批、大量生产和经营产品且季节性影响对其影响较小的条件下,会计期间的划分不会对信息披露以及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产生较大影响。但是,在企业季节性生产的条件下,整齐划一地以日历年度为会计年度,將有可能因财务信息代表性较差而使得企业所披露的部分信息(如资产负债表信息)难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
3.4货币计量假设
货币计量假设的基本含义是,只有能用货币反映的经济活动,才能纳入会计系统中来。这意味着:会计所计量和反映的,只是企业能用货币计量的方面;不同文物形态的资产需用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才能据以进行会计处理,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货币计量假设使得企业对大量复杂的经济业务进行统一汇总、计量成为可能。
实践证明,凡是好的企业,不仅它的财务状况是良性的,而且它的财务运作也是很规范的;而不好的企业,首先表现在它的财务方面的混乱。
【参考文献】
田琪.新会计准则下财务报表分析[J].时代经贸(下旬刊).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