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摘要】
项目教学法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要内容。本文立足个案研究,在理论探索基础上,针对会展专业建设的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况,强调研究成果指导实践、实践对结论的同步验证,真正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试图以陕西职业技术学院会展专业改革实践为个案,探索一个体现西北地区特色的高职会展专业项目教学模式。
【关键词】
会展;项目驱动;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美国,盛行于德国。2003年7月德国联邦政府教育部职教所制定了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该教学法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更为注重学生们职业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传授学生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项目教学法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工作中会遇到的各类问题,培养学生们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自主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同心协力完成项目活动的社会能力等。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以往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旨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创新,是一种新型的“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1 项目教学模式研究背景
项目教学法的基础理论是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知识并非是由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凭借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习惯以教师为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接受程度及掌握情况往往容易被忽视,与教学的最终目标是相背离的。学生是知识最终的运用者,理论、知识灌输的结果最终要通过学生的实践表现最终看成效。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张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内容为中心,唯独忽视了最最重要的主体——学生。这与素质教育的初衷是相背离的,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由此,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已经变得极为紧迫了。在教学过程中,将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是事件,并针对每一个“工程”制定相应的项目教学方案,依据行动回路设计教学思路,这就是由德国制定出的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主张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行自主学习,从练习开始,从尝试入手,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等调动起来,老师变“主角”为“配角”,学生改“配角”为“主角”,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换位,有利于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项目教学法主张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工作,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提前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该教学法将学生学习的重点放在了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的结果,过程足以体现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不论是学生的自主实习能力、岗位实践能力,还是与团队的协作能力,在这一过程中都能够体现出来,这对于职业学校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且适合职业教育。
2 项目驱动教学研究的意义
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经验,为我们推动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宝贵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从中可以发现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必须承认在与实践的结合方面,我们现行的教学尚未达到标准。为了便于学生得到多方面锻炼的机会,学校可以尝试直接承接小型会展的方法或是校企办学的模式。带领学生参加会展业的各类创意大赛,开拓校企合作的绿色通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练习机会,便于学生日后顺利进入社会,少一些碰壁,多一些机遇,在业内学有所用建立桥梁,提供平台。此外,可聘请会展业专家亲自走上课堂为学生授课,对实际案例进行解说,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理论知识,为部分优秀学生今后的就业提供更多的接触机会。
3 项目驱动教学研究过程
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该领域的学术研究主要还停留在对项目教学法的理论上的理解和初步的探索阶段,教学模式相关的系统研究也是相当匮乏的,学者们更多地将焦点放在了学生的学,而并非教师的授教方面。如何将项目教学法真正的实施于职业学校的教育中,这一问题是需要进行深层次挖掘的。
由于各高校会展专业各方面尚未成熟,对于人才的培养也是刚刚起步,存在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尽管我国会展专业教育呈现出专业建设逐渐规范化、课程设置趋向国际化、培养主体呈现规模化的良好局面,但我国会展专业教育还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和困境,包括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教学主体间的对立、共性与个性的矛盾、个人与团队的协调不足,学生经过几年系统专业学习后,早已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烂熟于心了,但是在遇到实际问题后往往会不知所措、无从下手,理论知识成了摆设,即使烂熟于心却不会自我应用于实际中处理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必定生产的是“书呆子”。教师一味地灌输,学生一味地被填充,极大地扼杀和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很难实现共性化的普通教育与“个性化”的个体教育的有机结合。会展业与其他行业的依存度较高,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边缘型产业,会展业的从业过程中,个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对于每一个展会项目的成功运作非常重要。
随着中国会展业迅猛发展和我国高职会展教育的大发展,高职会展教育的规模和地位显得更加突出,截止2011年,全国已有187所高校设有会展专业,高职院校为145所,占77.54%;招收新生首次过万,达10176人,高职招生数占招生总数77.78%;会展专业在校生为28351人,其中本科生为8012人,高职学生为20339人,占总数80%。会展产业的发展对人才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系统构建高职会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是会展业发展和会展教育理论发展的迫切需求。
4 结论
本文分析高职会展专业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理论基础和教育教学实际困境,构建了有效的高职会展专业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及保障机制,为我校会展及相关专业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張健康.方玲玲.《基于项目驱动的会展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教育发展研究 2011.6
[2]蒋昕.《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会展本科教育创新模式》.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9.12
[3]蓝星和邹囡囡.《会展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第二届论坛大会 2009.9
【作者简介】
刘晨,1983年生,男,汉,供职于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讲师,200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现从事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和研究工作。
项目教学法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要内容。本文立足个案研究,在理论探索基础上,针对会展专业建设的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况,强调研究成果指导实践、实践对结论的同步验证,真正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试图以陕西职业技术学院会展专业改革实践为个案,探索一个体现西北地区特色的高职会展专业项目教学模式。
【关键词】
会展;项目驱动;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美国,盛行于德国。2003年7月德国联邦政府教育部职教所制定了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该教学法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更为注重学生们职业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传授学生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项目教学法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工作中会遇到的各类问题,培养学生们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自主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同心协力完成项目活动的社会能力等。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以往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旨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创新,是一种新型的“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1 项目教学模式研究背景
项目教学法的基础理论是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知识并非是由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凭借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习惯以教师为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接受程度及掌握情况往往容易被忽视,与教学的最终目标是相背离的。学生是知识最终的运用者,理论、知识灌输的结果最终要通过学生的实践表现最终看成效。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张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内容为中心,唯独忽视了最最重要的主体——学生。这与素质教育的初衷是相背离的,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由此,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已经变得极为紧迫了。在教学过程中,将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是事件,并针对每一个“工程”制定相应的项目教学方案,依据行动回路设计教学思路,这就是由德国制定出的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主张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行自主学习,从练习开始,从尝试入手,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等调动起来,老师变“主角”为“配角”,学生改“配角”为“主角”,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换位,有利于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项目教学法主张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工作,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提前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该教学法将学生学习的重点放在了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的结果,过程足以体现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不论是学生的自主实习能力、岗位实践能力,还是与团队的协作能力,在这一过程中都能够体现出来,这对于职业学校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且适合职业教育。
2 项目驱动教学研究的意义
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经验,为我们推动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宝贵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从中可以发现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必须承认在与实践的结合方面,我们现行的教学尚未达到标准。为了便于学生得到多方面锻炼的机会,学校可以尝试直接承接小型会展的方法或是校企办学的模式。带领学生参加会展业的各类创意大赛,开拓校企合作的绿色通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练习机会,便于学生日后顺利进入社会,少一些碰壁,多一些机遇,在业内学有所用建立桥梁,提供平台。此外,可聘请会展业专家亲自走上课堂为学生授课,对实际案例进行解说,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理论知识,为部分优秀学生今后的就业提供更多的接触机会。
3 项目驱动教学研究过程
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该领域的学术研究主要还停留在对项目教学法的理论上的理解和初步的探索阶段,教学模式相关的系统研究也是相当匮乏的,学者们更多地将焦点放在了学生的学,而并非教师的授教方面。如何将项目教学法真正的实施于职业学校的教育中,这一问题是需要进行深层次挖掘的。
由于各高校会展专业各方面尚未成熟,对于人才的培养也是刚刚起步,存在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尽管我国会展专业教育呈现出专业建设逐渐规范化、课程设置趋向国际化、培养主体呈现规模化的良好局面,但我国会展专业教育还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和困境,包括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教学主体间的对立、共性与个性的矛盾、个人与团队的协调不足,学生经过几年系统专业学习后,早已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烂熟于心了,但是在遇到实际问题后往往会不知所措、无从下手,理论知识成了摆设,即使烂熟于心却不会自我应用于实际中处理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必定生产的是“书呆子”。教师一味地灌输,学生一味地被填充,极大地扼杀和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很难实现共性化的普通教育与“个性化”的个体教育的有机结合。会展业与其他行业的依存度较高,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边缘型产业,会展业的从业过程中,个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对于每一个展会项目的成功运作非常重要。
随着中国会展业迅猛发展和我国高职会展教育的大发展,高职会展教育的规模和地位显得更加突出,截止2011年,全国已有187所高校设有会展专业,高职院校为145所,占77.54%;招收新生首次过万,达10176人,高职招生数占招生总数77.78%;会展专业在校生为28351人,其中本科生为8012人,高职学生为20339人,占总数80%。会展产业的发展对人才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系统构建高职会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是会展业发展和会展教育理论发展的迫切需求。
4 结论
本文分析高职会展专业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理论基础和教育教学实际困境,构建了有效的高职会展专业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及保障机制,为我校会展及相关专业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張健康.方玲玲.《基于项目驱动的会展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教育发展研究 2011.6
[2]蒋昕.《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会展本科教育创新模式》.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9.12
[3]蓝星和邹囡囡.《会展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第二届论坛大会 2009.9
【作者简介】
刘晨,1983年生,男,汉,供职于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讲师,200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现从事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