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让古画中的人物动起来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C9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I与艺术相遇
  胡文谷是一名出生于北京的“90后”,他从小爱好广泛,弹琴、画画、玩游戏……
  2020年5月8日,胡文谷创作的“AI修复百年前老北京”的视频在网络上爆火,仅在微博上播放量就超过1700万,收获62万点赞。这段影像的原始视频来自《人民日报》四年前发布的资料影片,由加拿大摄影师在1920~1929年间拍摄。珍贵的影片保存了历史现场,但原视频是黑白影片,模糊且默声的画面多少会影响到人们的观影体验。
  “我一直在想,什么样的技术可以用来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同时又很有趣的事情。”胡文谷尝试用AI来处理影像,完成了上色、修复帧率、扩大分辨率等步骤。在处理后的视频中,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生活优渥的大宅主人驱赶在院门前停留的乞丐,生意不错的小吃摊占据着闹市的广场中心,入城出城的“客流”比较多,还有络绎不绝的香客甚至郑重的殡葬仪式。
  “不是概念的、宏观的、文字的、被描述的,完全打破我的模糊想象,被触动了。”“感谢你给我看了一个100年前的微录,博物馆应该收藏你的作品!”……视频的修复效果深受网友好评。
  看到这些好评,胡文谷更加热衷于用AI做一些有趣的事情。
  AI复活历史人物
  2020年8月4日,一条“AI复原百年前时装秀”的视频再次火爆出圈。胡文谷用了7天时间重新剪辑,通过AI人工智能完成上色、补帧、扩大分辨率等步骤,复原了一場百年前的上海时装秀!他认为,为黑白片上色,能增强代入感,拉近观众与历史的距离。为此,他查阅了不少那个年代的服饰资料,并选用两款上色软件进行精细化处理。为了追求效果,他还对原声进行了降噪。变成彩色后,百年前人们的生活面貌立刻就鲜活起来,这种穿越感真是太神奇了!更让人惊叹的是,那个年代的年轻女子能全程用流利的英文解说上海的潮流时尚!
  除了火爆出圈的“AI 修复百年前老北京”“AI 复原百年前时装秀”之外,胡文谷还用AI复活了历史人物。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每个兵俑的表情都是千姿百态。几千年过去了,胡文谷让这些兵俑重新焕发了生机,用AI复原后的兵俑,竟变成了有血有肉的大叔。
  AI为古代皇帝匹配明星脸
  创意不停,作品不断。2020年12月6日,胡文谷又用AI技术修复了部分宋代皇帝的画像,并加入人脸识别功能,匹配出最接近的明星脸。
  视频里有宋太祖、宋太宗、宋哲宗和宋徽宗。关于宋太祖,其关键词是“杯酒释兵权”和“手搏状元创始人”,从古代肖像中还原出来的宋太祖鼻子、眼睛和嘴唇都会动,还会点头。视频还列举了宋太祖的多位影视扮演者,而AI在匹配寻找中发现,最相似的四位演员分别是陈建斌(40.42%)、林明哲(21.43%)、林佑星(17.94%)、陈希光(15.86%)。视频还配了一段陈建斌饰演宋太祖时的台词:“果然,不假。”网友笑说,真是相当应景。
  看着一位位皇帝“鲜活”地动起来,网友们又留言要看老朱家的皇帝。胡文谷接着又发布了“人工智能还原的明清皇帝”视频,包括了朱棣、朱高炽、朱祁镇、朱由检、康熙、雍正、乾隆、光绪。
  和明朝不同,清朝皇帝一般都很高瘦,脸颊也都小小的。这些皇帝们的面部都是有表情的,嘴巴和眼睛也会动。其实,这个动态的底版就来自胡文谷本人。他用摄像头录了自己的动态影像,然后把动态影像转到生成的写实人脸上。为了尽量还原,有历史的凝重感,他经过了反反复复的测试,如果尺度把握不好,就会失真,产生夸张的效果。
  皇帝们的人工智能还原视频,得到了网友们热烈的回应,也让胡文谷收获了很多感动。最令他吃惊的是,这些皇帝在今天仍有粉丝。宋徽宗就有一个“艺术粉丝团”,很多粉丝喜欢他的作品,留言里很多人在聊他的作品。而胡文谷发布的明清皇帝视频,因为有大家熟悉的演员,且明清皇帝本来就很有知名度,所以大家的共鸣和互动就更多。
  “坐等古代四大美女”“秦始皇嬴政安排一个”“蹲一个三国的”,面对网友们在评论里点名的其他人物,胡文谷都一一记录了下来。在传播中,他发现,这样的修复对科普挺有用,很多网友在这种娱乐性很强的交流中学到了历史知识。“相当于给大家打开了一扇窗户,可能100个网友中会有1个人借此对历史产生兴趣,会去查看了解人物背后的故事,这是一个好的开端。”胡文谷欣慰地说。
  (张甫卿摘自《恋爱婚姻家庭·青春》2021年第3期)
其他文献
绿城的夜色很美,闪烁的霓虹灯犹如年轻人热恋时的梦境一样流光溢彩。刘阳坐在迪奥餐厅二楼临窗的餐桌旁,一面欣赏夜景,一面等李平的到来。  来绿城之前,刘阳告诉妻子,要去省城开一天的会,结束后如果坐不上车就第二天回来。妻子善解人意,说好不容易出去一趟,别太累了,住一夜休息休息,第二天再返程。刘阳点点头,努力不让内心翻腾的情绪反映到脸上。  学术研讨会上,刘阳一整天都心不在焉,按理说这不是他的风格,他是单
在享受可口可乐带来的畅爽的同时,你是否想过,你手里握着的那只可乐瓶,是经过百年的“修炼”才进化成今天这个样子的?  一百多年前,可口可乐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瓶装可乐,这个今天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的决定,在当时却算得上破天荒,因为自1886年创立的头十多年中,可口可乐其实是没有瓶子的。它当时的售卖方式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常说的“散啤”,可乐被装在一个大木桶中,放在酒馆里,当顾客点单时,酒吧主就从大木桶
俞敏洪做了一档视频节目,他访谈了一些顶级富豪。采访刘永好那集,“教子”那段虽然只有两三分钟,却引发了不少网友关注。  刘永好的儿子当年还未走上社会,有个朋友找到了他,说自己经营的鞋店生意非常好,即将扩大规模,希望他参与投资。儿子涉世未深,自然去请教父亲,刘永好却让他自己拿主意。再三思量,儿子将所有积蓄共2万元都投了进去。第一、第二个月,分红都很不错。刘永好提醒儿子,也许接下来生意会出现波折。果然到
他与中国共产党同龄,成长于红色热土江西,求学于刚毅坚卓的西南联大,最终扎根燕园;他在中外文化互译的舞台上躬身治学八十余载,成就了“不老松”的传奇佳话……今年4月18日,我国著名翻译家、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许渊冲过了百岁生日,在北京大学举办的“许渊冲先生翻译思想与成就研讨会”上,这位百岁老人分享了自己的翻译理念,也鼓励晚辈勇于求真,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  讲述翻译之“道”侃侃而谈  许渊冲坐着
为给父母打造一个舒心的晚年安乐窝,我买了一套二室一厅的新房,让他们从老房子里搬过来住。  有一天我去装灯,因为缺一张凳子垫脚,就把对面邻居门口的几块彩砖搬来借用。灯装好后,竟忘了把彩砖还给人家。  虽然我时常来看望父母,但对面的邻居却一直没有看到。只是看见他家门口有一双男式皮鞋老是放在那儿,鞋上已经蒙了一层灰,好像这家男主人从来不出门,使我感到很奇怪。  一周后我再来时,看到过道上贴了一张纸条:“
有时只是多说了一句,不经意间就碰触了柔软的心,荡起温情而幸福的涟漪。  买小香瓜。  拎着袋子转身要走,听到了一句:“吃前不敢揪断瓜把(瓜蒂),瓜把的水流到哪儿苦到哪儿。吃时瓜把那块儿一挖,整个都是甜的。”惭愧,原来我一直不会吃,总是很豪气地瓜把一揪,再从瓜把处一切两半,难怪吃到后面呲牙咧嘴难以置信——香瓜竟然越吃越苦。只是想买了瓜,却得到了正确吃法。开玩笑道,看来我还得再教学习费。卖瓜的小伙笑了
苦多乐少,本是人生常态。但何以待苦,却不尽相同。  清代学者屈大均就曾视苦瓜为果蔬界的君子,理由是“杂他物煮之,他物弗苦”。苦瓜是苦的,煮了也是苦的,但同苦瓜一起入锅的,却能不沾染苦味。这说明啥呢?自己苦,却不传苦,“自苦而不以苦人”,这就是君子之德。  在对待苦这件事上,有些人不如苦瓜。这些人若受了苦,便要传苦。满腹苦水,总得找个地方倾泻。能传苦的,要么是手下的作品,或者书画,或者文字,也可能是
居南京十余载,年年春天都要去寻访那些草木故交,记不清初识木香花是在瞻园还是在古林公园了,反正不是特意去看她的。到瞻园是为了看静妙堂东侧那株三百多年的清代紫藤,转过回廊却无意中邂逅了一棚开得极为壮观的白木香。其实那时还不认识木香花,远远看到粉墙黛瓦下迤逦下垂的青枝绿叶间小小白花开得如溪如瀑,想到之前读过的中草药书籍里的记载,心中一动,走近了看,果然古树名木牌子上写着“木香”。  木香花小巧精致的重瓣
在小院种植,有十多年了。种着黄豆和几样蔬菜,满目的绿色,和着地垄间的松土,让这片小天地在烟火气之外,又添了—抹庄稼地的静谧。  停种黄豆的地方,后来地面一天天变得坚硬。院子嘛,是日常走动和家庭活动的场所,时间增加一点,地面就坚硬一分,于是,光洁的地面,看起来比水泥地面还要滑润。只有落雨时,地面才重归柔软。  “整个村里,也就咱家院子,估计还没打水泥地面。”母亲一般这样说的时候,院子里的泥土从深冬苏
老有所玩店铺  “老年玩具店都卖啥?”提到玩具,很多人认为是孩子的专属,北京通州一家名叫“老有所玩”的玩具店就颠覆了这种观念。老人像孩子一样爱玩  2006年,宋德龙进入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做广告运营。工作中,宋德龙接触到很多老年人,发现老人的生活很单调,大多是帮子女带孩子、跳广场舞。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老人不过是长大了的孩子,能不能让老人也拥有玩具呢?宋德龙萌生了开一家老年玩具店的想法。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