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我院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情况,通过分析机电类行业的发展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对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要求的提高,论述了在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开展各项专业技能实训及综合实训的思路、过程和实施效果,探讨了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实践能力;创新型人才;综合技能实训
分析专业特点,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工程实践活动是工程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尤其对职业院校工科专业而言更是如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决定》还指出:“应进一步突出对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工程实践活动是实施工程素质教育、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环节,可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随着现代制造业的迅速发展,机电类专业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从国家宏观发展来看,该专业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技术改造。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主要特点是投资少,见效快,代表成果有简易经济数控(NC)、小型微机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器(PLC)等;第二,用计算机技术、检测传感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伺服传动技术等开发高效新产品。如柔性制造系统(FMS)、工业机器人、办公自动化系统;第三,跟踪国际先进技术,为机械工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储备。如智能机器人、虚拟制造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
近年来,我们通过对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的分析,并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本专业实践教学的整体方案,确立了本专业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专业专项技能及综合技能等,在各项技能实训中,明确基本要求及需要达到的目标;在专业专项及综合技能实训中,注意结合工程实例,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适应形势发展,实施教学改革
(一)修订教学计划,加大实践教学比例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发展的节奏日益加快,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工业结构的调整不断深化,企业对技术改造的投入力度日益加大,市场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学院为最大限度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加快了教学计划的修订节奏,增设了一些市场急需的知识,特别是重点加强了各种实际技能的培养。
根据市场调研,本专业将实践教学的比例由前几年的30%陆续调整到现在的接近50%。如图1所示:
结合市场调研及专业特点,一个较为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其主要特点是以机为主,机电结合,较大幅度地更新电类课程的理论体系及实践课程体系。比如理论课程方面,在增设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课程的同时,开设了相应的课程实验及实训。新的实践教学体系除了加强机械加工实习、数控加工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之外,重点加强了电类及机电结合的综合性实训项目。比如电工电子实训、CAD/CAM实训、数控加工实训、机电综合实训等项目。这些实训项目从指导教师的配置、课题的选择到最终的考核与成果都具有较强的实际性、系统性和典型性。在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过程中,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核心。机电一体化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相互交叉、渗透和综合发展的结果,其基本支撑技术是微型计算机、传感器、软件技术等。
(三)合理组织实施,突出工程实践特点
“机”类的金工实习和毕业实习均应从工程实际出发。在金工实习中,完成了基本的教学要求并且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之后,我们让学生在校办实习工厂中亲手加工、完成外加工产品中的若干道工序或者全部产品零件(简单型)。毕业实习时,又让学生们到企业中去,亲自感受生产的实际情况。目的是使学生既可以结合生产实际,进行规范、系统的传统工艺实习,又可以充分接触近几年新出现的先进制造技术,还能够感受到企业的文化,从多方面加强工程意识的培养,锻炼工程实践能力。
而“电”类的实习则以机电一体化为主,二者形成有机整体。尽可能模拟仿真工业生产的控制,实际操作现场。比如所选题目一般均具有机械运动机构、微机控制系统、驱动电路、模型制作等几部分,各部分之间既有独立性,又相互联系。如单片机实训、PLC实训以及机器人专题小组活动等。
在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选题至关重要,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内容:(1)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要求;(2)尽可能接近生产的实际情况;(3)机电类课题应该新颖多样,尽可能有创新点,同时还要综合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在实施过程中,除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其他各方面的能力。如机器人活动小组。在实训过程中,只有充分考虑以上各种因素,注意实训内容的综合性和实际性,才能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改革考核形式,培养创新人才
以往传统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的形式比较单一。对技能及其他各种能力的考核比较薄弱,容易使学生成为创造力低下、高分低能的考试型人才,其成绩也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特别是对于工科专业来说,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教学改革以后,我们在课程及相关实训中,普遍采用了单元目标教学式考核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取证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单元目标教学式考核方法的理论核心是明确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围绕所设立的目标展开教学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方法是将所学的知识分成若干单元,根据每个单元的具体教学目标制定单元目标,在单元目标的基础之上设计教学。要求每次课程的知识点之间具有比较紧密的联系,然后对每个单元进行单独考核,让学生在综合归纳所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会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此种考核方法具有如下特点:(1)目的性强,(2)由于目标明确,使一些枯燥的课程变得很有吸引力,(3)使学生具有成就感,(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在机电综合实训中,教师从生产实际中提炼出具有典型意义的课题,每个题目只提供大纲,讲解主要思路、方法、应用技巧及最终目标,在实训的每一个主要环节中,均设立考核环节,并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发现学生在实训中的一些创新点及与众不同的思路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并且在考核中予以体现。
除了对教学内容的考核进行改革之外,我们还在实训中加大了考核力度,并注重过程考核、能力考核。同时我们还将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相关知识引入教学中,置换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并且在考核中予以体现。
结果分析与思考
按照上述思路进行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各种专项和综合技能实训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一些实训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下表为对部分学生主要实训的问卷调查结果:
在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同时,还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减少理论教学、增大实践教学的比例并不意味着轻视理论教学,只是精简理论知识的内容,因为所有实践教学环节的进行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二是生源质量下降和实训教学要求的关系。生源质量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但不能因此就降低实训的要求,特别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获取是以行业技术要求为标准的。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我们的实训标准和要求只能是越来越高。
三是实训教学要求与实训条件的关系。近年来,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资不断加大。以我院为例,仅这两年在实践教学上的投资就高达几百万元。实践教学条件虽然有了明显的改善,实验、实训设施基本可以满足教学要求,但各种设备的数量及质量仍然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而这个问题又是短期内不能解决的。因此必须处理好这种关系,不能因此而降低实训的标准。
虽然我们在实践教学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研究、探讨。比如如何正确处理好上述三种关系,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训时间、实训任务的难易程度及分工等方面。因此,我们的教学改革要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力争一年上一个新台阶,为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许莉.高职考试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6,(8).
[3]李迈强.实施“双师证”制度的教改实践与认识[J].中国教育与教学,2005,(2).
[4]高启明.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建设高职实训基地的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6,(9).
作者简介:
诸刚(1960—),男,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讲师。
杨学坤(1981—),男,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助教。
关键词:实践能力;创新型人才;综合技能实训
分析专业特点,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工程实践活动是工程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尤其对职业院校工科专业而言更是如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决定》还指出:“应进一步突出对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工程实践活动是实施工程素质教育、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环节,可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随着现代制造业的迅速发展,机电类专业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从国家宏观发展来看,该专业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技术改造。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主要特点是投资少,见效快,代表成果有简易经济数控(NC)、小型微机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器(PLC)等;第二,用计算机技术、检测传感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伺服传动技术等开发高效新产品。如柔性制造系统(FMS)、工业机器人、办公自动化系统;第三,跟踪国际先进技术,为机械工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储备。如智能机器人、虚拟制造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
近年来,我们通过对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的分析,并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本专业实践教学的整体方案,确立了本专业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专业专项技能及综合技能等,在各项技能实训中,明确基本要求及需要达到的目标;在专业专项及综合技能实训中,注意结合工程实例,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适应形势发展,实施教学改革
(一)修订教学计划,加大实践教学比例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发展的节奏日益加快,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工业结构的调整不断深化,企业对技术改造的投入力度日益加大,市场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学院为最大限度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加快了教学计划的修订节奏,增设了一些市场急需的知识,特别是重点加强了各种实际技能的培养。
根据市场调研,本专业将实践教学的比例由前几年的30%陆续调整到现在的接近50%。如图1所示:
结合市场调研及专业特点,一个较为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其主要特点是以机为主,机电结合,较大幅度地更新电类课程的理论体系及实践课程体系。比如理论课程方面,在增设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课程的同时,开设了相应的课程实验及实训。新的实践教学体系除了加强机械加工实习、数控加工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之外,重点加强了电类及机电结合的综合性实训项目。比如电工电子实训、CAD/CAM实训、数控加工实训、机电综合实训等项目。这些实训项目从指导教师的配置、课题的选择到最终的考核与成果都具有较强的实际性、系统性和典型性。在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过程中,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核心。机电一体化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相互交叉、渗透和综合发展的结果,其基本支撑技术是微型计算机、传感器、软件技术等。
(三)合理组织实施,突出工程实践特点
“机”类的金工实习和毕业实习均应从工程实际出发。在金工实习中,完成了基本的教学要求并且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之后,我们让学生在校办实习工厂中亲手加工、完成外加工产品中的若干道工序或者全部产品零件(简单型)。毕业实习时,又让学生们到企业中去,亲自感受生产的实际情况。目的是使学生既可以结合生产实际,进行规范、系统的传统工艺实习,又可以充分接触近几年新出现的先进制造技术,还能够感受到企业的文化,从多方面加强工程意识的培养,锻炼工程实践能力。
而“电”类的实习则以机电一体化为主,二者形成有机整体。尽可能模拟仿真工业生产的控制,实际操作现场。比如所选题目一般均具有机械运动机构、微机控制系统、驱动电路、模型制作等几部分,各部分之间既有独立性,又相互联系。如单片机实训、PLC实训以及机器人专题小组活动等。
在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选题至关重要,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内容:(1)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要求;(2)尽可能接近生产的实际情况;(3)机电类课题应该新颖多样,尽可能有创新点,同时还要综合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在实施过程中,除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其他各方面的能力。如机器人活动小组。在实训过程中,只有充分考虑以上各种因素,注意实训内容的综合性和实际性,才能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改革考核形式,培养创新人才
以往传统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的形式比较单一。对技能及其他各种能力的考核比较薄弱,容易使学生成为创造力低下、高分低能的考试型人才,其成绩也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特别是对于工科专业来说,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教学改革以后,我们在课程及相关实训中,普遍采用了单元目标教学式考核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取证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单元目标教学式考核方法的理论核心是明确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围绕所设立的目标展开教学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方法是将所学的知识分成若干单元,根据每个单元的具体教学目标制定单元目标,在单元目标的基础之上设计教学。要求每次课程的知识点之间具有比较紧密的联系,然后对每个单元进行单独考核,让学生在综合归纳所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会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此种考核方法具有如下特点:(1)目的性强,(2)由于目标明确,使一些枯燥的课程变得很有吸引力,(3)使学生具有成就感,(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在机电综合实训中,教师从生产实际中提炼出具有典型意义的课题,每个题目只提供大纲,讲解主要思路、方法、应用技巧及最终目标,在实训的每一个主要环节中,均设立考核环节,并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发现学生在实训中的一些创新点及与众不同的思路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并且在考核中予以体现。
除了对教学内容的考核进行改革之外,我们还在实训中加大了考核力度,并注重过程考核、能力考核。同时我们还将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相关知识引入教学中,置换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并且在考核中予以体现。
结果分析与思考
按照上述思路进行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各种专项和综合技能实训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一些实训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下表为对部分学生主要实训的问卷调查结果:
在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同时,还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减少理论教学、增大实践教学的比例并不意味着轻视理论教学,只是精简理论知识的内容,因为所有实践教学环节的进行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二是生源质量下降和实训教学要求的关系。生源质量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但不能因此就降低实训的要求,特别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获取是以行业技术要求为标准的。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我们的实训标准和要求只能是越来越高。
三是实训教学要求与实训条件的关系。近年来,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资不断加大。以我院为例,仅这两年在实践教学上的投资就高达几百万元。实践教学条件虽然有了明显的改善,实验、实训设施基本可以满足教学要求,但各种设备的数量及质量仍然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而这个问题又是短期内不能解决的。因此必须处理好这种关系,不能因此而降低实训的标准。
虽然我们在实践教学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研究、探讨。比如如何正确处理好上述三种关系,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训时间、实训任务的难易程度及分工等方面。因此,我们的教学改革要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力争一年上一个新台阶,为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许莉.高职考试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6,(8).
[3]李迈强.实施“双师证”制度的教改实践与认识[J].中国教育与教学,2005,(2).
[4]高启明.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建设高职实训基地的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6,(9).
作者简介:
诸刚(1960—),男,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讲师。
杨学坤(1981—),男,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