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乡村小规模学校是乡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难点.推动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背景下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也是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当前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具体表现为:专任教师结构性缺员,教师流失率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不足,专业提升缺乏引领;课程开发缺乏支持,难以形成本土特色;生源持续减少,家校合力不足;学校管理缺少专业性,管理行为随意性强.国外经验可以为我国乡村小规模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启示.建设高素质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激发小规模学
【机 构】
:
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浙江湖州313000;浙江省乡村教育研究中心,浙江湖州313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小规模学校是乡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难点.推动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背景下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也是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当前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具体表现为:专任教师结构性缺员,教师流失率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不足,专业提升缺乏引领;课程开发缺乏支持,难以形成本土特色;生源持续减少,家校合力不足;学校管理缺少专业性,管理行为随意性强.国外经验可以为我国乡村小规模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启示.建设高素质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激发小规模学校内生发展、构建家-校-社教育共同体是促进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策略.
其他文献
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突出培养实践型人才,以契合学校和企业的双重需要.这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过程等方面均与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有根本性的区别;这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在实施中需要注重国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与企业精神的统一、显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与隐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的统一、突出理论灌输和言传身教的统一.
伴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暴露出协同不足、联动不够、组织失调等问题,协同发展创新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文章运用协同学理论和工业4.0技术优势,推动新时代高校“三圈三全”育人格局的协同构建,从“非平衡”的角度分析其面临的理念不合、主体分化、平台分散、机制脱节等问题,找准高校思政教育协同系统演变的“序参量”,把握其“相变过程”,构建“理念有机互融、队伍多元互动、平台聚合互联、机制立体互通”的协同育人路径.
我国工程类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目标存在同质化,主要表现在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培养目标同质以及工程硕士各专业领域培养目标同质两个方面.为提高我国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在培养目标方面需要“去同质化”.引入“ISO9000管理理念”,确立以服务需求为中心的培养目标定位,突出学科专家在目标制定中的重要地位,建立容纳多元主体的人才培养评价反馈机制,形成以一定制定环节、制定依据和制定原则为基础的规范化培养目标制定过程,并实施基于PDCA循环的培养目标持续改进模式,不断提升工程硕士培养目标与现实需求的契合度.
具身教学创新的根本是突破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主的单向教学,构建感官体验多通道整合的教学方法.文章通过阐述具身教学的基本内涵,结合“地方感”理论学习课堂案例,从“身体”—“空间”互构视角出发,分析具身教学要素,提出具身教学的基本逻辑,探究具身教学实施路径.有利于明确具身教学操作,既为具身教学创新研究突破已有学科禁锢,也为课堂理论学习提供理念引导,促进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度发展.
超越基于教师的单一视角,构建自我-他者的互动理解是有效提升乡村教师社会地位的必要举措.基于全国6县(市)的1426份乡村教师和3958份乡村居民问卷数据,从自我-他者对乡村教师社会地位认同的差异比较角度分析发现:(1)总体上乡村居民对本地教师社会地位的认同显著高于教师的自我认同,但在社会地位的各子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乡村教师认为其较高的职业能力并未获得与之匹配的经济回报和精神回报,表现出明显“位不配才”的质疑.而乡村居民则认为,相对于较低的职业能力,乡村教师却获得了与之不甚匹配的、较高的经济回报和精神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