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提高医疗诊断水平,提高检验结果的精确性、准确性和可比性。本文对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及加强临床医护人员对检验质量的监督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监督
随着我国医学基础学科和边缘学科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医学检验的作用日益突显出来,临床检验工作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临床检验工作中的质量要求又是检验工作的核心,是直接反映临床检验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
1提高对临床检验质量重要性
临床检验的结果是临床医生对疾病程度及治疗效果判断的重要依据。因此,要求检验人员必须增强质量意识,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建立全面全程质控的思想。严肃认真地开展质控工作,质控措施应体现在检验工作的始终,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保证质量。
2加强临床检验质量控制
2.1实验室前阶段的质量控制对标本收集的质量要求作了较明确的规定,由临床医护人员掌握,并对标本严格进行审查登记。
(1)严格做好查对制度,采血试管的标签上要填写清楚患者室科、姓名、住院号、床号,与申请单一致。根据不同检验项目,将标本注入不同的试管内。
(2)血液标本采集时的注意事项静脉采血应取坐位,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得超过1min,穿刺成功立即松开止血带,血液抽出后要沿着管壁慢慢注入到抗凝管或干净试管中。按检验项目加入特别规定的抗凝剂,如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应加入3.8%枸橼酸钠,血常规标本中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抗凝。血液标本中抗凝剂比例要适当,如血沉标本按1:4抗凝。标本采集后放置时间不要超过2h;采集标本时要检查医嘱用药情况,如静脉用葡萄糖、氯化钾或口服药物等。
(3)尿液标本留取时的注意事项? 护理人员应指导住院患者正确留取尿液,容器应清洁干燥,避免经血、白带、精液、粪便等混入;标本应新鲜,以晨尿为宜,如放置时间过长,尿酮体中的乙酰乙酸易挥发,还应避光。尿培养标本应清洁外阴,无菌操作,留取中段尿或无菌穿刺膀胱留取尿液。
(4)大便标本采集标本要求新鲜取有脓血或黏液部分,尽快送检,做潜血试验,应告诉患者3d内素食。禁服含铁药物和禁食含铁蔬菜等避免鼻血、牙龈出血、经血的影响;做细菌培养的标本应用无菌操作收集。
(5)体液及分泌物标本留取时的质量控制? 脑脊液标本采集后要立即送检,一般不能超过1h,因时间过长细胞易破坏或沉淀、糖分解、细胞溶解。痰标本收集时间应向患者说明检验目的和收集标本方法,痰液的一般检查应收集新鲜痰留取标本前用清水漱口3次之后用力咳出。咳痰较困难者可用雾化蒸气吸入以利痰液咳出。幼儿可用手指轻叩胸骨柄上方以诱发咳痰。
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临床医护人员对检验工作影响因素不甚了解,在主观上没有引起重视,这是检验质量中最薄弱的环节。为了加强检验质量控制,笔者认为应定期与临床科室联系举办业务讲座,通过讲座使医护人员对检验技术有更深的了解。如各项指标的误差范围、误差来源、标本的正确采集等,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质量管理,重视检验质控实验室外部各环节的质量管理,达到预防和控制检验误差的目的。
2.2实验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室内质控:室内质控是质量保证的基础与关键,在室内质控工作中应注意:从思想上重视将质控物作为常规标本操作;所用试剂的质量应有保证,对试剂应用标准液进行质控;对不同批号与厂家的试剂应了解其质量标准,不能随意更换与替代;对仪器进行质量监测,如仪器的温控系统、管道系统、稀释器、加样器是否符合正常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如列图表分析质控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正与改进;对可疑结果进行再检测。
(2)室间质控:其主要目的是对各实验室所使用的仪器、试剂、方法等进行评价,研究其可比性,掌握动态,不断发展并完善质控工作。
2.3 实验后的质量控制
实验结果检出后,实验者严格登记并发出报告单后,在返回到临床科室前,全科所有结果报告单应由专人统一对结果进行再次审核。即对结果数据、实验者签字等,对出入大的异常结果应由实验者过目或报告主任,确认无误方可发出。同时,还应对该报告单是否在规定的时限内报告结果进行审查。
3加强临床医护人员对检验质量的监督与反馈
临床检验质量好坏主要是由临床医护人员和病人进行评价。因此,加强与临床的联系和沟通是十分必要的。这种联系也是检验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一部分。我们采取平时联系与集中征求意见相结合。日常工作中的问题,发现与临床不符,及时联系加以解决;同时每月 1 次集中向各临床科室征求意见,对反馈的质量管理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使工作更进一步完善。由于我们建立了全程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注意了检测前、中、后的质控工作,并注意加强与临床的联系与意见反馈,实验室差错与临床意见明显减少了,检验结果的可信程度大大提高了,这对提高检验科在医院的地位,发挥检验工作在现代医学中防病治病的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
4加强人员素质培训,提高质量管理
4.1人员素质的提高坚持持证上岗;制定学习计划,不断开展业务学习,从“三基”抓起,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和其它如外语、计算机、临床医学等知识并应用于指导实际工作;选送人员外出进修,或参加全国的继续教育学习,丰富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员工,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4.2 检验质量的提高
(1)工作岗位的相对固定与轮转:县医院检验科人员不足,所以不可能做到专细分配岗位,只能在灵活轮转的同时尽可能的相对固定,这样既要利于工作的开展又要保证检验质量。详细的做法包括每个室都有几个熟练人员,每个人员某一时期相对固定一项工作等。
(2)强化规范化操作和质量控制工作:质量是检验的根本与核心。医生对于检验报告的质量要求更胜于对检测时间的要求。医疗纠纷中涉及到检验科的问题其中检验结果准确性占不少的比例。而有没有一整套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关键。从标本质量(包括采集、运送、处理)到对标本的分析(包括试剂质量、仪器条件、质量控制、结果报告)等直接间接的诸多环节都影响着检验质量。县医院的检验科也应该制定全面的质量管理制度,根据本科实际条件制定操作规程并要求所有人员严格执行;制定规范化的质量控制制度不但要参加各种室内室间质控工作,还要有具体的质控制度包括室内质控措施(含质控方法、失控分析、修正及记录等)和室间质评的具体要求(含回报结果的评价和记录等)。各种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就都能处于控制之中,医疗纠纷就会相对减少。
(3)加强与临床的交流,实行循证医学检验:临床检验是整个医疗工作的一部分,检验水平和质量的高低是医疗质量控制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另外能否充分、合理运用检验技术也影响着临床诊断治疗水平。循证医学(EMB)就是指谨慎、明确、明智地运用当前最佳证据对每个病人作出诊断和治疗的决定。循证医学思维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已遍及整个医疗系统,检验工作者的相应任务是尽量优质优价地为病人提供检验服务。随着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检验项目日益增多,项目的选择经常困扰临床医生,检验科应经常自动与临床医生沟通,介绍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适用范围,根据循证检验指导医生选择合理的检验项目组合、标本组合、时机组合,使各种诊断标准规范化和标准化,从而减少浪费和减轻病人的负担,达到优质优价的服务宗旨。通过加强交流,可改变临床科室对检验科的看法,清除误解,减少投诉,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同时及时处理好临床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不但提高临床对检验科的满意度有利于工作的开展,而且检验科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得以全面的提高,促进了检验医学的发展。
(4)加强医疗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现代社会,法律制度日益健全,公民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大大小小的医疗官司日益增多,医疗工作的高风险高压力的性质日益突出,县级医院的医疗纠纷数量也逐日上升。在医疗纠纷处理中原始记录有特殊作用。原始记录不仅是实验结果的记载,也是反映检验质量的直接依据,更是检验人员实行自我保护的重要措施。县医院检验科也要重视检验原始数据的法律效力,建立健全的原始记录,作出详细规定,从试剂详细信息一直到检验报告复核者的一整套检验过程所有信息都应记全,并专人专档存放,使原始记录科学化、规范化、文件化。发出的报告不要涂改,以免在医疗纠纷中承担不必要的责任。
5结束语
总之,检验医学对临床科室的服务将是我们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准确的检验结果离不开临床科室的支持与理解,而加强与临床的沟通与交流对话,主动与临床联系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医学模式的转变使检验科的工作定位和观念发生了变化,要求实验室的工作更加密切地结合临床,不断地与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和信息沟通,把有限的实验数据变为高效的诊断信息,更多,更直接地参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娟娟 杨兰馥 唐燕 庄琳,民营医疗机构临床检验质量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0.11
[2] 王淑香 王新香,提高临床检验质量的几点体会与建议[J].医学动物防制,2009.08
【关键词】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监督
随着我国医学基础学科和边缘学科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医学检验的作用日益突显出来,临床检验工作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临床检验工作中的质量要求又是检验工作的核心,是直接反映临床检验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
1提高对临床检验质量重要性
临床检验的结果是临床医生对疾病程度及治疗效果判断的重要依据。因此,要求检验人员必须增强质量意识,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建立全面全程质控的思想。严肃认真地开展质控工作,质控措施应体现在检验工作的始终,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保证质量。
2加强临床检验质量控制
2.1实验室前阶段的质量控制对标本收集的质量要求作了较明确的规定,由临床医护人员掌握,并对标本严格进行审查登记。
(1)严格做好查对制度,采血试管的标签上要填写清楚患者室科、姓名、住院号、床号,与申请单一致。根据不同检验项目,将标本注入不同的试管内。
(2)血液标本采集时的注意事项静脉采血应取坐位,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得超过1min,穿刺成功立即松开止血带,血液抽出后要沿着管壁慢慢注入到抗凝管或干净试管中。按检验项目加入特别规定的抗凝剂,如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应加入3.8%枸橼酸钠,血常规标本中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抗凝。血液标本中抗凝剂比例要适当,如血沉标本按1:4抗凝。标本采集后放置时间不要超过2h;采集标本时要检查医嘱用药情况,如静脉用葡萄糖、氯化钾或口服药物等。
(3)尿液标本留取时的注意事项? 护理人员应指导住院患者正确留取尿液,容器应清洁干燥,避免经血、白带、精液、粪便等混入;标本应新鲜,以晨尿为宜,如放置时间过长,尿酮体中的乙酰乙酸易挥发,还应避光。尿培养标本应清洁外阴,无菌操作,留取中段尿或无菌穿刺膀胱留取尿液。
(4)大便标本采集标本要求新鲜取有脓血或黏液部分,尽快送检,做潜血试验,应告诉患者3d内素食。禁服含铁药物和禁食含铁蔬菜等避免鼻血、牙龈出血、经血的影响;做细菌培养的标本应用无菌操作收集。
(5)体液及分泌物标本留取时的质量控制? 脑脊液标本采集后要立即送检,一般不能超过1h,因时间过长细胞易破坏或沉淀、糖分解、细胞溶解。痰标本收集时间应向患者说明检验目的和收集标本方法,痰液的一般检查应收集新鲜痰留取标本前用清水漱口3次之后用力咳出。咳痰较困难者可用雾化蒸气吸入以利痰液咳出。幼儿可用手指轻叩胸骨柄上方以诱发咳痰。
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临床医护人员对检验工作影响因素不甚了解,在主观上没有引起重视,这是检验质量中最薄弱的环节。为了加强检验质量控制,笔者认为应定期与临床科室联系举办业务讲座,通过讲座使医护人员对检验技术有更深的了解。如各项指标的误差范围、误差来源、标本的正确采集等,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质量管理,重视检验质控实验室外部各环节的质量管理,达到预防和控制检验误差的目的。
2.2实验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室内质控:室内质控是质量保证的基础与关键,在室内质控工作中应注意:从思想上重视将质控物作为常规标本操作;所用试剂的质量应有保证,对试剂应用标准液进行质控;对不同批号与厂家的试剂应了解其质量标准,不能随意更换与替代;对仪器进行质量监测,如仪器的温控系统、管道系统、稀释器、加样器是否符合正常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如列图表分析质控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正与改进;对可疑结果进行再检测。
(2)室间质控:其主要目的是对各实验室所使用的仪器、试剂、方法等进行评价,研究其可比性,掌握动态,不断发展并完善质控工作。
2.3 实验后的质量控制
实验结果检出后,实验者严格登记并发出报告单后,在返回到临床科室前,全科所有结果报告单应由专人统一对结果进行再次审核。即对结果数据、实验者签字等,对出入大的异常结果应由实验者过目或报告主任,确认无误方可发出。同时,还应对该报告单是否在规定的时限内报告结果进行审查。
3加强临床医护人员对检验质量的监督与反馈
临床检验质量好坏主要是由临床医护人员和病人进行评价。因此,加强与临床的联系和沟通是十分必要的。这种联系也是检验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一部分。我们采取平时联系与集中征求意见相结合。日常工作中的问题,发现与临床不符,及时联系加以解决;同时每月 1 次集中向各临床科室征求意见,对反馈的质量管理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使工作更进一步完善。由于我们建立了全程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注意了检测前、中、后的质控工作,并注意加强与临床的联系与意见反馈,实验室差错与临床意见明显减少了,检验结果的可信程度大大提高了,这对提高检验科在医院的地位,发挥检验工作在现代医学中防病治病的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
4加强人员素质培训,提高质量管理
4.1人员素质的提高坚持持证上岗;制定学习计划,不断开展业务学习,从“三基”抓起,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和其它如外语、计算机、临床医学等知识并应用于指导实际工作;选送人员外出进修,或参加全国的继续教育学习,丰富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员工,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4.2 检验质量的提高
(1)工作岗位的相对固定与轮转:县医院检验科人员不足,所以不可能做到专细分配岗位,只能在灵活轮转的同时尽可能的相对固定,这样既要利于工作的开展又要保证检验质量。详细的做法包括每个室都有几个熟练人员,每个人员某一时期相对固定一项工作等。
(2)强化规范化操作和质量控制工作:质量是检验的根本与核心。医生对于检验报告的质量要求更胜于对检测时间的要求。医疗纠纷中涉及到检验科的问题其中检验结果准确性占不少的比例。而有没有一整套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关键。从标本质量(包括采集、运送、处理)到对标本的分析(包括试剂质量、仪器条件、质量控制、结果报告)等直接间接的诸多环节都影响着检验质量。县医院的检验科也应该制定全面的质量管理制度,根据本科实际条件制定操作规程并要求所有人员严格执行;制定规范化的质量控制制度不但要参加各种室内室间质控工作,还要有具体的质控制度包括室内质控措施(含质控方法、失控分析、修正及记录等)和室间质评的具体要求(含回报结果的评价和记录等)。各种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就都能处于控制之中,医疗纠纷就会相对减少。
(3)加强与临床的交流,实行循证医学检验:临床检验是整个医疗工作的一部分,检验水平和质量的高低是医疗质量控制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另外能否充分、合理运用检验技术也影响着临床诊断治疗水平。循证医学(EMB)就是指谨慎、明确、明智地运用当前最佳证据对每个病人作出诊断和治疗的决定。循证医学思维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已遍及整个医疗系统,检验工作者的相应任务是尽量优质优价地为病人提供检验服务。随着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检验项目日益增多,项目的选择经常困扰临床医生,检验科应经常自动与临床医生沟通,介绍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适用范围,根据循证检验指导医生选择合理的检验项目组合、标本组合、时机组合,使各种诊断标准规范化和标准化,从而减少浪费和减轻病人的负担,达到优质优价的服务宗旨。通过加强交流,可改变临床科室对检验科的看法,清除误解,减少投诉,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同时及时处理好临床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不但提高临床对检验科的满意度有利于工作的开展,而且检验科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得以全面的提高,促进了检验医学的发展。
(4)加强医疗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现代社会,法律制度日益健全,公民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大大小小的医疗官司日益增多,医疗工作的高风险高压力的性质日益突出,县级医院的医疗纠纷数量也逐日上升。在医疗纠纷处理中原始记录有特殊作用。原始记录不仅是实验结果的记载,也是反映检验质量的直接依据,更是检验人员实行自我保护的重要措施。县医院检验科也要重视检验原始数据的法律效力,建立健全的原始记录,作出详细规定,从试剂详细信息一直到检验报告复核者的一整套检验过程所有信息都应记全,并专人专档存放,使原始记录科学化、规范化、文件化。发出的报告不要涂改,以免在医疗纠纷中承担不必要的责任。
5结束语
总之,检验医学对临床科室的服务将是我们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准确的检验结果离不开临床科室的支持与理解,而加强与临床的沟通与交流对话,主动与临床联系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医学模式的转变使检验科的工作定位和观念发生了变化,要求实验室的工作更加密切地结合临床,不断地与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和信息沟通,把有限的实验数据变为高效的诊断信息,更多,更直接地参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娟娟 杨兰馥 唐燕 庄琳,民营医疗机构临床检验质量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0.11
[2] 王淑香 王新香,提高临床检验质量的几点体会与建议[J].医学动物防制,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