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衣原体对喹诺酮类耐药机制的进展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del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喹诺酮类药物目前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沙眼衣原体感染,但近年来有关沙眼衣原体对其耐药的报道不断出现.研究发现,喹诺酮类耐药的产生与DNA回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亚单位基因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域的点突变有关.最常见的突变位于Ser-83,少数情况下位于Asp-87,还有一些其他可能的耐药机制.沙眼衣原体对喹诺酮类耐药的确切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患者男,38岁.于2007年8月30日,无明显诱因突发四肢抽搐,意识不清,伴二便失常,约持续30分钟,被南京脑科医院以癫痫收治.因梅毒血清学、脑脊液梅毒抗体检查阳性,拟诊"症状性癫痫,神经梅毒,麻痹性痴呆",给予头孢三嗪、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仍表现为行为幼稚,记忆力下降,转来我院治疗.患者2006年曾因情绪低落诊为抑郁症,2007年2月曾有狂躁症表现,拟诊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诊治情况不详.在
目的:探讨ABCD2评分与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患者椎基底动脉主干血管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行脑血管造影的后循环TIA患者,对其ABCD2评分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后循环TIA患者108例。不同ABCD。评分的后循环TIA患者椎基底动脉主干血管狭窄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总体狭窄程度随着ABCD。评分的增高而增
皮肤中各种光敏物质或色基吸收紫外线能量后,通过电子传递产生氧自由基,氧自由基参与许多皮肤病理过程.尽管氧自由基可被皮肤自身存在的酶及非酶的抗氧化剂清除,然而过多的氧自由基会导致氧化航氧化不均衡从而产生氧化压力,使皮肤色素改变,DNA等分子氧化破坏,一些酶如基质金属蛋白酶、环氧化酶、一氧化氮合酶、血红素氧化酶等的表达上升。
目的探讨无症状脑梗死(silentbraininfarct,SBI)的危险因素和影像学特点。方法以门诊SBI患者为研究对象,有症状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危险因素和神经影像学特征。结果在145例SBI患者中,133例(91.72%)存在≥2个病灶,主要见于半卵圆中心(73.10%)。单部位SBI组合并白质病变的患者比例(41.67%对73.68%,x^2=5.484,P=0.019)
白念珠菌是免疫力低下患者黏膜和系统的真菌致病源,侵袭性念珠菌感染有很强的致死性.即使是健康的个体,也容易感染阴道念珠菌病和其他皮肤黏膜念珠菌病.传统抗真菌药的疗效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毒副作用,并且容易产生耐药.近年来,一些新型抗体疫苗已经研发并应用于动物模型和临床,表现出很好的对抗白念珠菌和协同传统抗真菌药物的作用.尽管其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念珠菌抗体疫苗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有望成为念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造影(dual—sourceCTangiogrhy,D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9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患者的D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aphy,DSA)资料,回顾性分析二者检出颅内动脉瘤并描述相关形态特征的效能。结果DSCTA在88例SAH患者中检出动脉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