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拥有灿烂的诗歌文化,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古诗词的鉴赏也是重要的亟需提升的能力之一。学生具备古诗词鉴赏能力,便能拥有一颗乐观豁达的心灵。本文从注重诵读,领悟平仄韵味,抓住意向,品味内中情感,拓展阅读,提升审美体验三方面,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策略进行简要探讨,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287
前言
学生对古诗词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就奠定了美育和德育的精神基础。纵观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能力培养现状,不容乐观,受着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在对以古诗词为代表的的古典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教师着重提升语用知识的积累,强调应试技巧的培养,忽视了鉴赏方面的培育工作。针对此现象,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兴趣,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拓展他们的古诗词认知。
1、注重诵读,领悟平仄韵味
提升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诵读,让学生在朗朗书声中领悟平仄韵味。古诗词言简意丰,精炼的汉字中蕴含着丰赡的情感和意蕴。纵观历史,古诗词在古代更多的是作为一种音乐形式而存在,这意味诵读的方式更贴近古诗词的精髓,因此诵读古诗词所体悟其中的音乐性,在停顿、重度和重点句段中,也能提高对其的鉴赏能力。
例如,在教学《暮江吟》一诗时,对于《暮江吟》,教师首先要介绍白居易创作此诗的背景,表明白居易是在离开尔虞我诈的朝廷后心情轻松舒畅的心境下,进行创作。其次,教师要让学生理解每一句的释义,用白话文表达出来。其后学生自然对诗歌中流露的宁静和谐的意境有了初步了解和感受。紧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诵读,在吟咏诵读中,注重音律平仄贴合文思起伏的节奏,体悟残阳铺水,红碧相接的湖水,巧若弯弓的弦月,状若晶珠的露水的形象,感悟“铺”字中流露的秋日夕阳的柔和、平静,半瑟半红、光色瞬息万变的暮江,在一轮新月的清辉下闪耀着晶莹的清露[1]。
2、抓住意向,品味内中情感
古诗词的语言具有隽永含蓄的特点,诗人的抒情经常性的寄托于景、物。在时代的变迁下,人类的情感一直是相同想通的。古诗词的创作源于情感,通过意向寄托抒发。学生要想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就要抓住此言对应的彼意,品味其中轻如鸿毛,或重于泰山,或云卷云舒,或疾而如驰的情感,由此才能提升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例如,在教學《题临安邸》一诗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品读其中的意向。在首句,林升抓住临安城的特征,连绵叠重的青山,整齐栉比的楼台,乍看之下,美哉快哉。接着诗人又写到西湖之上的歌舞升平,颇有“隔江犹唱后庭花”的风韵,由此一来,此前的意向中透露的便是林升对国家现实处境的感伤和担忧,接着诗人又写到被暖风迷醉的众人,把杭州当成了汴州。此意向中,不能简单的将游人看做游山玩水的游客,而应联系上句的歌舞,得出游人暗指那些沉湎于淫靡之风,忘记国难的人们,而下一句中杭州和汴州的对应,更是表明了林升对那些贪图享乐的贵人的辛辣讥讽。教师带领学生领悟诗句中的意向,便能快速把握其中蕴藏的情感,从而在教师讲授诗歌背景等知识时,能更深入的体悟诗歌的意蕴。
3、拓展阅读,提升审美体验
要想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应该在平时注重拓展在古诗词方面的阅读,提升他们对其的审美体验。苏轼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当一个人大量阅读了古诗词,有了一定的积累后,他们便会拥有一股诗性,这能够提升他们的感知力,当一个人拥有一颗敏感的心后,他们对古诗词的鉴赏就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能站在作者的角度,深度的感悟诗词[2]。
例如,在教学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教师可以继续为学生拓展阅读,本词的主旨是吟诵田园风光,教师凭借此拓展历史上的诗人描写田园风光的词句,从而从不同诗词风格的对比中,体悟诗词风格和其中的意趣审美。教师可以首先可以推荐辛弃疾的另一首描写田园农村人家生活风光的词,《清平乐.村居》,前者主要描绘的是田园风光,后者主要描写的是田园风光下的风土人情,如此相得益彰,互为补充。其次,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拓展李白的《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虽然形式不同,但意趣达当,李白不仅在前四句写了到斛斯山人家所见,后四句还写了自己和他们把酒言欢的清松潇洒,在审美上给人不同的感受,由此学生的鉴赏能力才能有效提高。
总结
综上所述,提升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不仅符合文化发展的要求,也符合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提升,能安放下他们躁动的心灵,净化他们的精神世界,带领他们走入纯美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大门。因此,各大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从鉴赏的角度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找到古典文学的入门点,找到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点,找到其中的美学元素,进而升华对语文的认知。
参考文献
[1]杨化玲.小学语文教学中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策略[J].散文百家(理论),2020(12):113.
[2]张睿.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策略[J].求知导刊,2020(36):63-64.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东方红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287
前言
学生对古诗词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就奠定了美育和德育的精神基础。纵观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能力培养现状,不容乐观,受着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在对以古诗词为代表的的古典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教师着重提升语用知识的积累,强调应试技巧的培养,忽视了鉴赏方面的培育工作。针对此现象,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兴趣,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拓展他们的古诗词认知。
1、注重诵读,领悟平仄韵味
提升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诵读,让学生在朗朗书声中领悟平仄韵味。古诗词言简意丰,精炼的汉字中蕴含着丰赡的情感和意蕴。纵观历史,古诗词在古代更多的是作为一种音乐形式而存在,这意味诵读的方式更贴近古诗词的精髓,因此诵读古诗词所体悟其中的音乐性,在停顿、重度和重点句段中,也能提高对其的鉴赏能力。
例如,在教学《暮江吟》一诗时,对于《暮江吟》,教师首先要介绍白居易创作此诗的背景,表明白居易是在离开尔虞我诈的朝廷后心情轻松舒畅的心境下,进行创作。其次,教师要让学生理解每一句的释义,用白话文表达出来。其后学生自然对诗歌中流露的宁静和谐的意境有了初步了解和感受。紧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诵读,在吟咏诵读中,注重音律平仄贴合文思起伏的节奏,体悟残阳铺水,红碧相接的湖水,巧若弯弓的弦月,状若晶珠的露水的形象,感悟“铺”字中流露的秋日夕阳的柔和、平静,半瑟半红、光色瞬息万变的暮江,在一轮新月的清辉下闪耀着晶莹的清露[1]。
2、抓住意向,品味内中情感
古诗词的语言具有隽永含蓄的特点,诗人的抒情经常性的寄托于景、物。在时代的变迁下,人类的情感一直是相同想通的。古诗词的创作源于情感,通过意向寄托抒发。学生要想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就要抓住此言对应的彼意,品味其中轻如鸿毛,或重于泰山,或云卷云舒,或疾而如驰的情感,由此才能提升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例如,在教學《题临安邸》一诗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品读其中的意向。在首句,林升抓住临安城的特征,连绵叠重的青山,整齐栉比的楼台,乍看之下,美哉快哉。接着诗人又写到西湖之上的歌舞升平,颇有“隔江犹唱后庭花”的风韵,由此一来,此前的意向中透露的便是林升对国家现实处境的感伤和担忧,接着诗人又写到被暖风迷醉的众人,把杭州当成了汴州。此意向中,不能简单的将游人看做游山玩水的游客,而应联系上句的歌舞,得出游人暗指那些沉湎于淫靡之风,忘记国难的人们,而下一句中杭州和汴州的对应,更是表明了林升对那些贪图享乐的贵人的辛辣讥讽。教师带领学生领悟诗句中的意向,便能快速把握其中蕴藏的情感,从而在教师讲授诗歌背景等知识时,能更深入的体悟诗歌的意蕴。
3、拓展阅读,提升审美体验
要想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应该在平时注重拓展在古诗词方面的阅读,提升他们对其的审美体验。苏轼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当一个人大量阅读了古诗词,有了一定的积累后,他们便会拥有一股诗性,这能够提升他们的感知力,当一个人拥有一颗敏感的心后,他们对古诗词的鉴赏就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能站在作者的角度,深度的感悟诗词[2]。
例如,在教学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教师可以继续为学生拓展阅读,本词的主旨是吟诵田园风光,教师凭借此拓展历史上的诗人描写田园风光的词句,从而从不同诗词风格的对比中,体悟诗词风格和其中的意趣审美。教师可以首先可以推荐辛弃疾的另一首描写田园农村人家生活风光的词,《清平乐.村居》,前者主要描绘的是田园风光,后者主要描写的是田园风光下的风土人情,如此相得益彰,互为补充。其次,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拓展李白的《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虽然形式不同,但意趣达当,李白不仅在前四句写了到斛斯山人家所见,后四句还写了自己和他们把酒言欢的清松潇洒,在审美上给人不同的感受,由此学生的鉴赏能力才能有效提高。
总结
综上所述,提升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不仅符合文化发展的要求,也符合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提升,能安放下他们躁动的心灵,净化他们的精神世界,带领他们走入纯美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大门。因此,各大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从鉴赏的角度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找到古典文学的入门点,找到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点,找到其中的美学元素,进而升华对语文的认知。
参考文献
[1]杨化玲.小学语文教学中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策略[J].散文百家(理论),2020(12):113.
[2]张睿.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策略[J].求知导刊,2020(36):63-64.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东方红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