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情怀,理解意蕴,凸显学习主体价值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573346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和文字是文本的具象化,阅读过程首先要紧贴文本的地面行走。“新语文教育”的倡导者韩军提出:“语文教育‘要着力于言语’,紧紧握住‘言语’这‘抓手’。讨论、鉴赏、体悟,这才是语文教育学科的生命所在。语文不能架空文本,脱离文本;上语文课,必须上出‘语文味’,必须‘紧贴文本地面行走’,‘在言语的丛林和字里行间穿行’。着意于精神,着意于言语,着意于素养。”只有依靠文本中的言语,让学生体验其情怀,理解其意蕴,方可凸显学习的主体价值。
  文学诉诸情感。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说:“一切艺术都是抒情的,都必表现一种心灵上的感触,显著的如喜、怒、爱、恶、哀、愁等情绪,微妙的如兴奋、颓唐、忧郁、宁静以及种种不易名状的飘来忽去的心境。把文学当作一种艺术看,也是如此。不表现任何情致的文字就不算是文学作品。”我们阅读文学作品时常会感受到情感给我们心灵带来的巨大震撼。因此,体验文本中的情感,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一大方向。
  例如:《诗经·氓》的女主人公在这场失败的婚姻中,品尝到了情感的滋味:既有恋爱的欢喜和幸福,相思的甜蜜与忧愁,又有男子负心时的伤悲和苦痛,婚变之后的无奈与伤怀。教师教读这首诗时,应带领学生充分感受女主人公情感的复杂性,侧耳聆听《诗经》原始而纯朴的歌唱,深度体验先民真实而独特的情怀。
  体验这种情怀,我们不妨用“美读”来引导。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倘“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了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美读的目的在于传达文学作品所蕴含的美,获得美感,引起共鸣,从而跨越障碍,发展语文阅读能力。它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把储存信息的符号载体还原成作者要传达的真情实感,使作品中的人物情景跃然纸上,唤起学生的内心视象、内心情感,进入角色,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去体验喜怒哀乐,直接受到作品的感染熏陶。
  语文教材中的文本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丰富多彩的生活是语文教材的源头活水。宽阔、厚实、复杂的体验式阅读就依靠生活这个大舞台来展示。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积累,这是体验的基础。如在阅读《背影》一文时,先请几位同学说说父母送自己上学的情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讲到“这雪下的正紧”时,如何让学生理解“紧”的含义,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刮大风、下大雪的时候在路上行走的感受。激活了学生的自身体验,课堂有效率就提高了。如果说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语文教师自然就是引领这些苇草遨游语文知识海洋的高手。教师是文本生命体的创造者,研究者,这是语文教学的基石和生命。只有走出文本,超越文本,语文教师才能开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情感的大门。文本是有生命的,对于有生命的东西,借王国维的话来说就是:“以身体之,以血验之。入乎其内,顾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这正是体验式阅读的灵魂所在。
  体验文体的情怀,细细品读,就能理解意蕴,进而凸显出学习的主体价值。
  在欣赏过程中,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情感需要和受感染的程序,与文本、作者进行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对话,从而使自己的情感得到体验、补偿、调节以至升华。如契诃夫所言:“凡是使我们陶醉而且被我们叫做永久不朽的,或者简单地称为优秀的作家,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共同标志:他们在往一个什么地方走去,而且召唤你也往那边走。这就是体验式阅读的意义。它让学生与作者、文本跨越了时空、背景、融合了,提升了。
  学生在体验阅读的过程中,达到了“三化”阅读。所谓“三化”是指阅读内容的“散化”,知识储存的“类化”,情感体验的“内化”。通过这“三化”阅读后,有学生在感悟中说,我们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了文化品位,重建了我们对文本意义的创新理解!它让我们从心灵深处接受、体验、吸收了阅读的知识。这正是阅读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其他文献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再阅读。有学者通过调查得出这样的结果:中国公众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仅为1.4%。在各种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社会对科技专业人才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对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培养,希望青少年通过科学阅读,开阔视野,掌握更多的在课堂上没有学到的知识。谢金梅在《语文课程视角下的科学语言研究》一文中指出:“教师在教学中不
期刊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更好地落实有效教学,通过多重练习方式,让学生学得轻松,学有收获,激励学生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夯实基础,让学生勤练、精练、善练  首先是巩固练习,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消化。  1.归类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笔记本,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搜集、归类、整理、积累。例如:①古今异义的积累。可以把古今异
期刊
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基。高中阶段对于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此时正是“三观”、性格、心灵等形成的关键期。高中教育不仅要重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还要承担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与审美教育。作为寄宿制学校的教师,尤其要关注“后进生”,注重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这是育人的关键所在。  一、正身垂范,付出真爱  教师大多数都是师范院校毕业的,更懂得何为师范。所谓师范,就是身正为师、学高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合作学习近几年在教学中已经成为重要的组织形式之一。合作学习以小组学习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共同达到教学目标。与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相比,合作学习有很多优越性,但在教学中仍存在一些有待研究的问题。  合作式学习普遍存在的问题表现为:课堂上学生讨论问题一个接着一个,课堂好像显得活跃生动,学生好像也学得积极主动,但生动的背后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
期刊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获得协调发展。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树立自信心,”放在首位,教育要立足可持续性。在日常的英语教学工作中,我们必须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在教学中将语言内容和生活中的情景紧密结合,用生活的理念构建英语课堂,才能真正让学生学到活生生的英语,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期刊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让学生养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激发兴趣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前提,把课外阅读引入课堂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在此基础上还要向学生传授阅读方法,还要开展各项活动,使课外阅读更持久地促进学生成长。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对7—9年级学生要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
期刊
“关注差异,因材施教”,是分层教学的出发点。承认学生客观个性差异,在充分研究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把情况相近的学生归为同一“层次”,从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使各类学生在学习中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让优等生充分发展,让中等生顺利发展,让后进生有所发展,这是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  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很难顾及各类学生的不同需要,目标教学实现有很大困难,
期刊
中学生早恋的心理是指中学生对早恋的认知和内心体验,了解中学生早恋的心理特征,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学生发生早恋时的内心世界,更有助于我们用发展的、以人为本的角度积极面对学生早恋,帮助中学生正确把握异性交往的分寸,避免早恋的发生,走出早恋的漩涡。根据早恋发展的不同程度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四个心理阶段:  1、试探期:有感觉无行为  赫罗克对青少年男女交往心理状态阶段分为:性反感期、“牛犊恋”期、狂热期和浪漫期
期刊
一、其高蹈不群的行止里有“狂”  本文开篇孔子就以十分谦和温暖的态度说了“以吾一日长乎尔,勿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一句,营造了一个宁馨宽松民主和谐的谈话氛围,再明确讨论任务:“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简言之,即让大家畅谈理想抱负。子路、冉求、公西华均规规矩矩一一扣题作答,何其恭谨认真,其答妙与不妙姑且不论,仅是姿态礼数就跟曾皙的一边醉心琴瑟一边闻听之貌大不一样。历来论家品鉴的
期刊
在县城的一所高中任教多年,几乎每年都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  在高二或高三时,总会转来一些插班生,一些从市名校转回的插班生。这些当年出高价,不惜一切人力和物力,动用一切关系,挤进名校且有家长专门陪读的学生,到如今回到县城的高中,也只是在尾巴尖上而已。这样的例子,年年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如此劳民伤“才”之事,人们为什么乐此不疲呢?  那些优秀的学子,达到名校分数线的学子,离开县城上市名校,无可非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