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设计需要灵感,灵感的背后是创造性思维的沉淀。本文从创新、想象、辐散思维、辐合思维四方面谈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 创新 想象 辐散思维 辐合思维
艺术设计优化人们的生活,为生活提供方便,增添情趣,愉悦之弦往往在不经意间被这些作品所触动。也许有时从中得到的只是惊喜,但有些时候却可能激发进一步的思考与想象,从而创造出更独特的东西。不论是已经出现的令我们惊喜的设计或是那些引发思考想象的元素,归结起来都是创造性思维带来的。高士其曾说:“科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思维的发展史。”设计的发展史,同样可以说是一部思维发展史,它与科学一样,是发现,是发明。其中,创造性思维是推动设计不断进步的重要动力,艺术设计需要创造性思维。
对于创造性思维定义的说法有很多,综述有以下几方面:
1.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高水平的复杂思维形式,是多种思维方式的复合运动;
2.创造性思维是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包括思维主体的个人知识和前人的经验)基础上进行的思维;
3.创造性思维是能动的思维,有明确的目的性;
4.创造性思维是发现新问题,并从中找出新关系、寻找新答案的过程;
5.创造性思维的产物有独创性和新颖性。
创造性思维就是以创新为核心,以想象为先导,以辐散思维为载体,用辐合思维进行最终集结。
一、创新——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如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可爱的小挂钩,一般的都是平面卡通图案,但是有些却很特别。比如挂钩正面做成立体的阿童木或小三毛,背面是带胶的平面,粘到墙上后在他们夸张外翘的鼻子上就可以挂毛巾了,这个创意虽小却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乐趣。再以英国诺定昂“台阶住宅”为例。现代城市人口剧增,用地面积受限,高层住宅林立,不但形体呆板而且使人的起居脱离地面,导致居住环境质量下降,矛盾突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常规方法是建造大批庭院式花园住宅或者别墅。显然这个方法占地过多不可行。矛盾的焦点是如何在高层建筑结构中设计庭院式大型阳台。最终一个创造性设计出台并得到了实施。那就是利用层叠结构,形成台阶式住宅,阳台扩大为庭院,这样便使居民有充分的绿化、休息和活动场所,并利用花槽的高度阻挡上层居民的视线,使整个住宅的阳台侧面形成斜线更好地保护每户居民的私人空间。这两个例子都很好地证明了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所谓创新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发现新问题;二是以新的方式解决新问题。新问题可以是全新的,之前没有的问题,也可以是老问题上出现的新问题。像现在没有大面积的用地就是新问题,而建台阶住宅解决了这一问题。居民生活的私密性这个老问题就通过在住宅中建一定高度的花槽得以解决。又如步行商业中心的设计,传统的商业街都是店铺临街以吸引行人,但现代城市人流拥挤,这种布局造成了车流不畅、空气污染、噪音超限和绿化困难等问题。五十年代,美国率先建立街坊式步行商业中心。这里杜绝车流,增加绿化,添置服务设施,调整商业网点,既方便了市民又保护了环境,克服了旧式商业街的种种弊病。目前这一经验已流向各国,中国的商业步行街也日渐增多,著名的有北京王府井,苏州的观前街等。从以上方面可以看出,凡是具有合理性,又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就是创新。
二、想象———创造性思维的先导
想象和感觉、知觉、记忆、思维一样,是人的认识过程,但想象和思维属于高级认识活动。想象能对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产生新的形象或从未经历过的事物,甚至能预见未来。所以,人离开思维固然无法创造,离开想象同样不能发挥创造力。
创造始于想象。我们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其实已经“看见”了结果,只是不用眼睛而是用大脑。正如郑板桥画竹,有“胸中之竹”、“笔下之竹”、“纸上之竹”等;又比如设计椅子,不但要先设想它的整体形状,还要构思它的每个部件甚至结构,这个脑中的想象即“心理模型”。有些想象是通过文学作品的语言描绘、梦魇等创造出来的,是没有真正经历过的,如鬼神形象……所谓“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些想象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再创造、再加工。
三、辐散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载体
辐散思维又称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它是根据一定的条件,对问题寻求各种不同的,独特的解决方法的思维,具有开放性和开拓性。这种思维突破常规和惯例,多向开拓即克服思维定势。几乎所有成功的设计都有这一特征,也正是由于这种特征使得我们对这些设计留下深刻印象,有时候,它还触发了我们创新的神经。艺术设计就是要用新眼光去看旧事物,让旧事物呈现新现象。这是从事物表象即审美方面入手。从功能方面入手也是一样,比如:口香糖有些时候可以作为粘合剂;红砖可以制作成粉笔和红色颜料;面包作木炭画的橡皮;上文提到的立体卡通挂钩,既是装饰品同时也能转变为实用物。
辐散思维也是一种启发式思维方式。由一种问题的解决方法启发我们解决相近的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艺术设计领域中,我们可以理解为把一种原理或风格变通地运用到另一种设计中去。在服装款式不断翻新的时代,法国服装大师圣·洛朗就推出了“地理”的设计概念,实际上就是把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服装与欧洲服装糅合起来,或为印第安式,或为越南式,等等。受此启发,有人提出“历史”的设计观,把过去时代的服装与现代服装结合起来以求新颖,这就是把圣·洛朗横向展开的设计思想用纵向来代替。这些类型的设计可以说是古今中外的融合,为很多思维受限的设计师们开辟出无限创造空间。
四、辐合思维——创造性思维的集结
辐散思维是任意想象,天马行空,使我们在广阔的思维空间里寻找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和方案。但它的结果是不可靠的,因为种种设想都既有合理的又有不合理的;既有正确的又有荒谬的,只有经过逐个的鉴别、求证和筛选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发散后的集中,求异后的求同,就是辐合思维。它以辐散思维所产生的各种设想为基础,并通过集中、选择等求证正确答案。不过这个过程不能一次完成,往往按照“发散—集中—再发散—再集中”的相互转化方式进行。美国一位艺术心理学家仔细研究了毕加索的创作过程,发现毕加索在创作名画《格尔尼卡》时,曾经画过61张草图,并几经修改才面世的。
艺术设计需要灵感,好的设计是灵感闪现的结果,更是创造性思维的沉淀。
参考文献:
[1]凌继尧著.艺术设计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2]诸葛铠著.设计艺术学十讲.山东画报出版社.
[3]许砚梅,贺观清主编.现代图形创意.湖南人民出版社.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 创新 想象 辐散思维 辐合思维
艺术设计优化人们的生活,为生活提供方便,增添情趣,愉悦之弦往往在不经意间被这些作品所触动。也许有时从中得到的只是惊喜,但有些时候却可能激发进一步的思考与想象,从而创造出更独特的东西。不论是已经出现的令我们惊喜的设计或是那些引发思考想象的元素,归结起来都是创造性思维带来的。高士其曾说:“科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思维的发展史。”设计的发展史,同样可以说是一部思维发展史,它与科学一样,是发现,是发明。其中,创造性思维是推动设计不断进步的重要动力,艺术设计需要创造性思维。
对于创造性思维定义的说法有很多,综述有以下几方面:
1.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高水平的复杂思维形式,是多种思维方式的复合运动;
2.创造性思维是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包括思维主体的个人知识和前人的经验)基础上进行的思维;
3.创造性思维是能动的思维,有明确的目的性;
4.创造性思维是发现新问题,并从中找出新关系、寻找新答案的过程;
5.创造性思维的产物有独创性和新颖性。
创造性思维就是以创新为核心,以想象为先导,以辐散思维为载体,用辐合思维进行最终集结。
一、创新——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如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可爱的小挂钩,一般的都是平面卡通图案,但是有些却很特别。比如挂钩正面做成立体的阿童木或小三毛,背面是带胶的平面,粘到墙上后在他们夸张外翘的鼻子上就可以挂毛巾了,这个创意虽小却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乐趣。再以英国诺定昂“台阶住宅”为例。现代城市人口剧增,用地面积受限,高层住宅林立,不但形体呆板而且使人的起居脱离地面,导致居住环境质量下降,矛盾突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常规方法是建造大批庭院式花园住宅或者别墅。显然这个方法占地过多不可行。矛盾的焦点是如何在高层建筑结构中设计庭院式大型阳台。最终一个创造性设计出台并得到了实施。那就是利用层叠结构,形成台阶式住宅,阳台扩大为庭院,这样便使居民有充分的绿化、休息和活动场所,并利用花槽的高度阻挡上层居民的视线,使整个住宅的阳台侧面形成斜线更好地保护每户居民的私人空间。这两个例子都很好地证明了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所谓创新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发现新问题;二是以新的方式解决新问题。新问题可以是全新的,之前没有的问题,也可以是老问题上出现的新问题。像现在没有大面积的用地就是新问题,而建台阶住宅解决了这一问题。居民生活的私密性这个老问题就通过在住宅中建一定高度的花槽得以解决。又如步行商业中心的设计,传统的商业街都是店铺临街以吸引行人,但现代城市人流拥挤,这种布局造成了车流不畅、空气污染、噪音超限和绿化困难等问题。五十年代,美国率先建立街坊式步行商业中心。这里杜绝车流,增加绿化,添置服务设施,调整商业网点,既方便了市民又保护了环境,克服了旧式商业街的种种弊病。目前这一经验已流向各国,中国的商业步行街也日渐增多,著名的有北京王府井,苏州的观前街等。从以上方面可以看出,凡是具有合理性,又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就是创新。
二、想象———创造性思维的先导
想象和感觉、知觉、记忆、思维一样,是人的认识过程,但想象和思维属于高级认识活动。想象能对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产生新的形象或从未经历过的事物,甚至能预见未来。所以,人离开思维固然无法创造,离开想象同样不能发挥创造力。
创造始于想象。我们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其实已经“看见”了结果,只是不用眼睛而是用大脑。正如郑板桥画竹,有“胸中之竹”、“笔下之竹”、“纸上之竹”等;又比如设计椅子,不但要先设想它的整体形状,还要构思它的每个部件甚至结构,这个脑中的想象即“心理模型”。有些想象是通过文学作品的语言描绘、梦魇等创造出来的,是没有真正经历过的,如鬼神形象……所谓“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些想象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再创造、再加工。
三、辐散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载体
辐散思维又称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它是根据一定的条件,对问题寻求各种不同的,独特的解决方法的思维,具有开放性和开拓性。这种思维突破常规和惯例,多向开拓即克服思维定势。几乎所有成功的设计都有这一特征,也正是由于这种特征使得我们对这些设计留下深刻印象,有时候,它还触发了我们创新的神经。艺术设计就是要用新眼光去看旧事物,让旧事物呈现新现象。这是从事物表象即审美方面入手。从功能方面入手也是一样,比如:口香糖有些时候可以作为粘合剂;红砖可以制作成粉笔和红色颜料;面包作木炭画的橡皮;上文提到的立体卡通挂钩,既是装饰品同时也能转变为实用物。
辐散思维也是一种启发式思维方式。由一种问题的解决方法启发我们解决相近的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艺术设计领域中,我们可以理解为把一种原理或风格变通地运用到另一种设计中去。在服装款式不断翻新的时代,法国服装大师圣·洛朗就推出了“地理”的设计概念,实际上就是把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服装与欧洲服装糅合起来,或为印第安式,或为越南式,等等。受此启发,有人提出“历史”的设计观,把过去时代的服装与现代服装结合起来以求新颖,这就是把圣·洛朗横向展开的设计思想用纵向来代替。这些类型的设计可以说是古今中外的融合,为很多思维受限的设计师们开辟出无限创造空间。
四、辐合思维——创造性思维的集结
辐散思维是任意想象,天马行空,使我们在广阔的思维空间里寻找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和方案。但它的结果是不可靠的,因为种种设想都既有合理的又有不合理的;既有正确的又有荒谬的,只有经过逐个的鉴别、求证和筛选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发散后的集中,求异后的求同,就是辐合思维。它以辐散思维所产生的各种设想为基础,并通过集中、选择等求证正确答案。不过这个过程不能一次完成,往往按照“发散—集中—再发散—再集中”的相互转化方式进行。美国一位艺术心理学家仔细研究了毕加索的创作过程,发现毕加索在创作名画《格尔尼卡》时,曾经画过61张草图,并几经修改才面世的。
艺术设计需要灵感,好的设计是灵感闪现的结果,更是创造性思维的沉淀。
参考文献:
[1]凌继尧著.艺术设计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2]诸葛铠著.设计艺术学十讲.山东画报出版社.
[3]许砚梅,贺观清主编.现代图形创意.湖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