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牧人的儿子,从巴丹吉林沙漠深处走来,走进绿色军营,走进音乐人生,走出一路艰辛、一路豪放、一路辉煌。他就是著名蒙古族男中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合唱指挥家阿日布杰。
走出瀚海
苍茫浩瀚的巴丹吉林沙漠,生长坚韧的灌木丛和执着的骆驼,也生长具有天赋的歌手和艺术家。
1941年初夏,内蒙古阿拉善右旗萨尔台苏木(乡)一个贫穷牧民家里降生了一个男婴,父亲给他取名叫协日班迪(意为“黄毛小子”)。后来,为了不至于成为没有正式户籍的“黑人”,将来能当喇嘛,5岁那年父亲领他到一寺庙,请活佛赐名阿日布杰(藏语,“开朗广阔”)。谁都没有想到,这个名字竟然给阿日布杰带来性格开朗、前程广阔的一生!
阿日布杰的童年是在放驼、牧羊和跟随父亲上山狩猎中度过的。9岁时母亲病逝,从此他担起繁重家务,与父亲相依为命。由于家境贫寒和家务拖累,他12岁才上小学,因为聪明,直接插入二年级;读完了3年半小学后,他独自一人从巴丹吉林大沙漠骑上一峰骆驼走了9天500多公里(3个晚上找着牧人家,5个晚上睡在野外)来到现在的巴彦浩特(阿左旗)。读半年小学五年级后考进初中(皆为蒙文学校)。求知,是他的最大渴望,他要做一个有知识的人,对民族和国家有用的人。因此,他一直勤奋好学,成绩十分优秀。不料,就在他学习起劲儿的时候,一件突如其来的事中断了他的学业,但同时也织下了一个新的梦……
那是他读初三时的一天,内蒙古军区文工团到学校招考文艺兵。同学们都说阿日布杰唱得好,一致推荐他应试,而阿日布杰却不予理睬,依然在篮球场打球。后来,他被同学们拖到考官面前,但他仍不肯唱,因为他只想好好上学读书。考官也不肯放弃,继续做他的思想工作,便说:“我们团明年要去北京参加全军第二届文艺会演,能见到毛主席!”能去北京见毛主席,这是阿日布杰做梦也想不到的大好事!于是,他欣然答应:“好!我唱!”他清了清嗓子,一口气唱了两首家乡民歌《春天》和《夕阳》。“哇——”一片掌声,满堂喝彩,他那洪亮、浑厚、深沉的男中音音色和与生俱来的歌唱天赋,一下子震惊了考官!1958年12月,阿日布杰以出色的歌喉考入内蒙古军区文工团。那年他17岁。
从此,阿日布杰告别了家乡亲人和朝夕相伴的骆驼、羊群,开始了他漫长的军旅生涯和音乐人生。
阿日布杰入伍后,在部队领导教育下深知一个文艺战士肩负的崇高使命,于是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他逐渐学会简谱、钢琴和科学发声方法;他唱男声小合唱、重唱、独唱,歌声越发优美动人。1965年他作为团里的业务尖子,被送到上海音乐学院进修声乐专业。之后,阿日布杰以纯正雄壮的歌声,从内蒙古来到北京,先后被调入军委工程兵文工团、基本建设工程兵文工团和武警总部文工团,任独唱演员、歌队队长、声乐指导。
作为军旅歌唱家,阿日布杰满腔热情为兵歌唱,为各族人民歌唱。他的歌声传遍军营哨所、大江南北以至异国他邦,受到广大官兵和群众的热烈欢迎。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长期钻研和艺术实践,阿日布杰的声音更加完美,演唱日益得心应手,逐渐形成融美声唱法与民族特色于一体的演唱风格。从1994年开始陆续录制发行了《思念家乡》《草原颂》《我的快骏马》《吉祥草原》等盒带、音碟专辑。其中《吉祥草原》专辑荣获第六届中国金唱片奖。1996年、1997年、1999年,他分别在内蒙古、蒙古国、北京成功举办独唱音乐会。他用蒙、汉、意、俄等多种语言演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嘎达梅林》《我的快骏马》《雕花的马鞍》《重归苏莲托》《伏尔加纤夫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中外名曲,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受到专家好评。老音乐家时乐濛亲笔为他题词:“歌民族伟业,唱战士雄风。”阿日布杰演唱的军旅歌曲雄壮刚健,民族歌曲富有特殊神韵。2013年他在内蒙古和北京举办了祖孙三代(与侄女哈斯、侄孙女筎娜)“苍天圣地阿拉善” 演唱会;2016年8月荣获首届“北京军休榜样” 荣誉称号。他的歌声燃烧着对祖国、人民、新生活的爱,播撒着对家乡、部队、战友的情,激发斗志,鼓舞士气,催人向上,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庆幸的是,这个牧人之子经过四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圆了他那美丽的梦!
挑战自我
功成名就的阿日布杰,不知为什么对合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进一步开展群众歌咏活动,传承、繁荣合唱艺术,从未学过指挥的阿日布杰,凭着他从事声乐的优势,大胆挑战自我,毅然决然地担起合唱指挥的重任。
做业余合唱团指挥是很辛苦的。阿日布杰经常冒着严寒酷暑赶赴各个排练场,训练、排练,分析处理作品,掌握声部平衡,把握音质、音色、音准等等,处处都要亲自动手,十分劳心费力。自1990年以来,他曾担任北京十几个合唱團的指挥,如:“军旅之声合唱团”“音海合唱团”“北京老教授合唱团”“中行合唱团”“建行合唱团”“北师大合唱团”“农大合唱团”等等。同时还曾担任庆祝反法西斯胜利50周年北京大学生万人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的训练、排练以及庆祝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等重要活动的合唱排演工作。由于他的认真努力,上述活动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为了弘扬草原文化,传承民族音乐,阿日布杰又以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于1999年组建北京草原恋合唱团,并任常任指挥。这个团队是由当年在内蒙古插队的北京知青和在京工作、学习的内蒙古籍人士以及热爱蒙古民族音乐的汉族朋友等组成的。他们热情高,基础差,没唱过规范、复杂的合唱,特别是无伴奏合唱,而且多数成员不会蒙文、蒙语。要把这样的业余团队打造成较高水平的业余合唱团,其难度可想而知!
人们都说:大漠深处的胡杨,有着坚忍不拔的品格和顽强的生命力,素有“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的美誉。阿日布杰就是以这种胡杨品格和精神,带领全团人员建设一流团队的。他采取以排练带发声、教蒙语的方法,经过一年强化训练、排练,欣然走进北京音乐厅演出;2001年8月,建团不到两年,成功举办了草原恋合唱团专场音乐会,激起社会强烈反响,受到业内专家好评。这个演唱清一色蒙古歌曲,极具草原特色的合唱团,一夜之间唱响北京,传遍草原,并为内蒙古赈灾抗灾、环保治沙等做出应有的贡献。此外,在国内合唱大赛中多次获奖;2004年7月在德国不莱梅举行的国际奥林匹克合唱大赛中荣获银奖。 不久,阿日布杰又迅速组建了北京牧人合唱团。这支团队更是异军突起,实力雄厚,一年后在京举办了合唱专场音乐会,大获成功。之后又参加了内蒙古、北京、中央等电视台重要演出活动,并在国内比赛中屡获大奖;2006年8月参加北京第二届世界华语合唱大赛,荣获最佳音质、最佳音乐表现、最佳艺术风格三项大奖。由阿日布杰任常任指挥的北京牧人合唱团,具有人所共认的凝聚力、吸引力、亲和力、生命力、战斗力,成为北京上千个合唱团中的一支劲旅。2007年6月受中国合唱协会指派参加全国老年合唱大赛展示演出,10月赴韩国参加纪念郑律成作品音乐会演出。由他们演唱的《草原恋》《蓝色的蒙古高原》《雕花的马鞍》《天鹅》(《鸿嘎鲁》)《圆顶帽子》《牧人歌谣》《大漠之夜》等,已成为该团的品牌曲目。业内人士高度评价阿日布杰的积极努力,赞曰:“你不仅排练了合唱,还排练了蒙语,蒙古人听了都佩服!”
透过这一连串成功和获奖,不难看出指挥家阿日布杰为此付出了多大努力,倾注了多少心血!而且他所做的这一切全是无偿的!他的无私奉献精神感动着每一个合唱团员,使得他们的歌唱激情不停燃烧,越烧越旺!大家信赖、敬重、拥爱阿日布杰,阿日布杰也永远不会辜负大家的厚望,他们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为传承、繁荣草原文化和民族合唱艺术,向着更高境界继续努力冲刺着。
不断追求
阿日布杰不但是出色的歌唱家、指挥家,而且是很有建树的声乐教育家。
多年的刻苦钻研和舞台艺术实践,使他对民族声乐有了深刻的认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于是,他在自己的音乐之旅中又开辟了一条教学之路。
他教过许多学生,并多次应邀为音乐院校讲课。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见效迅速,是他教学的特点。为了传承蒙古民族声乐艺术,他克服了语言文字等困难,撰写了论文《蒙古族草原长调的歌唱方法》。阿日布杰是我国第一个用汉文论述蒙古长调的作者,人们很难相信,这篇4000多字的论文,竟然出自纯属自学汉文的阿日布杰的笔下!他的大胆追寻获得了极大成功,这篇论文于1999年8月荣获“世界学术贡献奖”论文金奖,并被收入《世界学术文库》中文版。此外,他还与人合编了《蒙古民歌一千首》(共5卷);主编《内蒙古合唱金曲(一)》等,都具有很高的实用、收藏、研究价值。
阿日布杰是一位优秀的声乐教育家。然而,他所做的工作远远超出教学,并且硕果累累,收获颇丰。他的才智和精力,是不能不叫人钦佩的!
成功背后
人们常说:成功男人的背后,有个成功的女人。此话有理。
阿日布杰的妻子就是这样的女人。她是个美丽、善良、贤惠、干练的科尔沁蒙古姑娘,名字叫娜仁(意为“太阳”)。真是名如其人,近40年来她始终用心灵的阳光照射、温暖着阿日布杰,夫妻相濡以沫,同甘共苦,并肩走过风风雨雨,牵手迎接灿烂人生。
1967年阿日布杰在内蒙古军区文工团任独唱演员时,与在内蒙古医学院读书的娜仁相识相爱了。娜仁毕业后被分配到锡林郭勒大草原。1969年秋两人结婚当年,阿日布杰调到北京。经过长达8年的两地分居,直到1976年娜仁带着两个孩子作为随军家属调入北京,才和丈夫团聚。
在两地分居的日子里,娜仁既要做好医院工作,又要抚养年幼的孩子,还要赡养年老的父母,终日忙里忙外,受尽了苦和累。那是一段充满艰辛和思念的岁月!
团聚后,娜仁依然没有轻松过。她作为北京市中西结合医院内科大夫,后又调到北京师范大学校医院任副主任医师、科主任,责任重大,工作兢兢业业。一个优秀的职业女性,却心甘情愿地做丈夫的贤内助,这就是她多年来一直面对的现实生活。他们在北京安家后,内蒙古的客人来往不断,娜仁作为家庭女主人,总是热情接待,拿出最好的酒和食品与朋友、亲戚共享。丈夫每年几次下部队演出,家里的事就全靠她了。不论操持家务,抚养教育子女,还是帮助内蒙古亲戚、朋友来京看病或办事,全部由她一人担当。尽管非常辛苦,她却毫无怨言。此外,阿日布杰每次登台演出,只要有时间她都去观看演出,听取观众反映。阿日布杰担任合唱指挥以后,退休后的娜仁几乎场场陪同丈夫排練、演出。在排练场,她甘愿做后勤“义工”。把从家里带来的水果、饮料和各种小食品分发给大家,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排练。在演出后台,她帮丈夫沏茶倒水,更衣着装,而当演出结束,获得成功,人们拥上舞台向阿日布杰献花祝贺合影留念时,却从不见娜仁的身影。她是个胸怀宽广、心又很细的女人,有关阿日布杰的所有报道、剧照、评论,她都从报刊上一一剪下,粘贴入册,像珍惜自己一样珍惜丈夫的每一点进步和成绩,分享着事业成功的喜悦。
娜仁一直是这样全力支持阿日布杰所热爱的事业的。应该说,阿日布杰取得的成就和荣誉,也有娜仁一半!
时光荏苒,岁月流金。
当年生长在阿拉善沙漠的牧人之子阿日布杰,如今已是师职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声乐学会理事、中国合唱协会理事。他的名字和业绩,已被载入《中国音乐家辞典》《中外歌唱家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我们可以自豪地说,阿日布杰是蒙古民族的骄傲,是内蒙古的骄傲,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骄傲!阿日布杰真诚地说:“要感谢内蒙古这片神奇土地的深情哺育,感谢部队的培养与锤炼,还要感谢爱妻娜仁多年的关心、爱护和支持!”
事业永恒,追求无限。
衷心祝愿阿日布杰真情不老,艺术之树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