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12月7日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一次重要会议。美国和中国对此次会议是什么立场,深受国际社会关注。
11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期间,两国在《中美联合声明》中明确表示:双方将共同并与其他国家一道在未来几周内为哥本哈根会议的成功而努力。为此,依据“巴厘行动计划”,共同积极促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全面、有效和可持续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中美双方应该致力于在哥本哈根会议达成最终的法律协议。但是,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各自能力的基础上,达成的成果应包括发达国家的减排目标和发展中国家的国内适当减缓行动。
11月底,美国政府宣布了美国的减排目标和立场;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也作出了哥本哈根减排目标的决定。奥巴马总统和温家宝总理将分别代表美国和中国政府亲临哥本哈根。届时,许多国家的首脑也将与会。应该说,气候变化的谈判已经20年,这是第一次有如此高级别的政治领袖出场,应该是一个好兆头。
奥巴马政府区别于布什政府,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表现出积极的姿态,既出于改善美国国际形象的需要,又是出于保持美国未来竞争力的考虑。美国视中国为战略竞争者,不可能免费提供给中国资金、技术。
奥巴马把气候变化摆在了一个很高的位置,对中国来说压力较大。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超过了美国,位居世界第一;近年来全世界每年新增加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中国占40%左右;中国人均排放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
然而中国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允许大规模承诺减排,中国也不具备足够的条件大力减排。我们如果把可再生能源作为将来能源的主流方向,首先不现实,也远水解不了近渴。而在提高能源效率方面,我们很多产业、产品的效率比发达国家还高。
我们要求发达国家来帮助中国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但这也只是希望而已。即使发达国家愿意转让技术,而适合他们的技术,未必就适合中国。
值得强调的是,中国不承诺减排,不等于不努力减排。尤其是在近年,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一直在实实在在地做,只是调子唱得不高。
与美国相比,中国的节能减排做得更好,而且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30多年来,少生育了3亿到4亿人口,对节能减排做出了巨大贡献。
对于中美气候变化合作,中国要采取务实的态度。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美国一直打压中国,希望美国开发出技术之后让中国免费分享是不可能的。我们应丢掉幻想,独立自主地开发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
务实,并不是要搞中美对抗,而是强调应从根本上认识到问题的关键所在,用战略眼光来看待合作。具体怎么合作?技术层面,比如太阳能、风能技术等,双方可以联合研发,美国出钱,中国也出钱,知识产权共享。
这是完全有可能的。我們要有一种准备:即使合作,美国也不可能从实质上来帮助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我们必须走自己的路。■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