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体感觉的培育与国家认同教育的可能路径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la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同体感觉的丧失是当前国家认同危机的一个确切标志。共同体感觉是一种使人与人实现共同生活的健全的心智能力,它引导个体超越一己之私对各类共同体的公共事务做出理智的判断。共同体感觉的培育包括心智的启蒙、扩展和成熟,它作为国家认同教育的价值基础使我们在政治共同体中保持合理的心智取向和实践判断,从而内在地建构自我的意义世界和国家认同。在教育实践中,首先我们可以用思考和讨论来启蒙学生的心智,其次通过叙事想象扩展学生的心智,最后通过公共参与引导学生实践理性的生成,实现心智的成熟,由此走向一种本真性的国家认同教育。
其他文献
廉政思想作为一种清正廉洁的道德品质,在治理国家、和谐社会、人民幸福生活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北宋关学创始人张载,其家规家训中就蕴含
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1],良性肿瘤临床罕见远处转移。肺部转移性良性平滑肌瘤类似于子宫平滑肌瘤,最初由Steiner[2]于1939年报道,此后,相关英文文献
中央苏区妇女干部培养工作的开展,有赖于其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及政权基础,培养方式多样,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于阶级立场的不同,中央苏区与白区妇女干部培养工作相比较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