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潘立酮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bje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行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多潘立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病征积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更为显著。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多潘立酮;复方消化酶
  【中图分类号】R573.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4-0057-01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近30%的民众伴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1]。临床统计结果显示,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率高达30%~50%[2],其病因复杂,患者多伴有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感知异常、消化不良、胃酸分泌异常等病症。有文献报道[3],胃肠动力不足是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病因,改善胃动力不足已经成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方法,但是临床实践证明,仅给予促胃动力药物治疗无法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症多元化发病机制进行对应性处理,疗效有限[4]。笔者以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临床病症包括餐后饱胀不适、腹痛、上腹烧灼等病症,均符合罗马III临床诊断标准[5],且经胃镜检查确诊,排除器质性疾病患者、系统性疾病患者及代谢疾病患者等。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为22~66岁,平均年龄为(45.2±2.4)岁;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21~65岁,平均年龄为(45.6±2.7)岁。两组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研究组行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多潘立酮剂量为10mg,餐前半小时服用,每日三次用药,复方消化酶胶囊每次用药1粒,每日用药3次,餐前半小时用药。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多潘立酮治疗,治疗方法参照研究组。
  1.3 疗效评价 观察患者餐后饱胀不适、腹痛、上腹烧灼等病症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评价标准[6]:显效:患者病征积分减少75%以上;有效:患者病征积分减少50%以上但低于75%;无效:患者病症无明显缓解。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数据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记作(x±s)形式,行t检验,计数资料记作百分率形式,行χ2检验,用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消化病征积分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消化系统病征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病征积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研究组出现2例恶心、呕吐写不良反应,对照组3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研究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具有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导致不同发病个体伴有不同的临床病症。现阶段,功能性消化不良尚未有完善的药物治疗方案,罗马III标准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及上腹痛综合征两种类型,临床治疗多根据患者发病机制确定治疗方法,其中餐后不适综合征多伴有胃动力不足、内脏感觉异常,促动力药物治疗较为常见,上腹痛综合征与胃酸分泌异常有关,抑酸治疗方法最为常见[7]。
  多潘立酮是一种常规促胃动力药物,具有外周阻滞作用,可直接作用于上消化系统,增大幽门舒张期直径,进而增加胃动力,促胃排空,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组织损伤。有文献报道,多潘立酮对胃肠动力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缓解内脏敏感性。复方消化酶可适当调节消化系统内部消化酶分泌情况,帮助胃肠消化功能发挥,并减少胃黏膜损伤,有效性与安全性均有保证。本文研究发现,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总有效率达90.0%,可切实改善患者病症,且无不良反应,有效性与安全性均有保证。本文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结果相近[8],提示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药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伍晓剑.功能性消化不良采用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24(26):22-23.
  [2]高亮.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8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15(07):145-145.
  [3]姚慧静.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82例[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1,16(06):461-463.
  [4]廖建辉.功能性消化不良采用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3,14(34):7181-7181.
  [5]刘勤俭.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5(03):16-17.
  [6]张继玺.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4(10):649-649.
  [7]王娜,赵娜,高峰,等.功能性消化不良采用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28(02):547-548.
  [8]金凤.阿米替林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3,15(22):143-144.
  (收稿日期:2014.11.13)
其他文献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伴发神经病变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PSS伴发神经病变的患者,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结果:PSS伴发神经病变并不少见,但同时合并颅脑、脊髓的多
【摘要】通过对有机化学教材的编写、实践和思考,根据不同的培养对象,从教材内容的选取、章节的编排、内容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教材的准确性、学情分析五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为编写药学类有机化学教材提供参考。  【关键词】药学类;有机化学;教材编写;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40-0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7-0153-02  Abstract:Accordi
【摘 要】 目的:观察申捷联合川芎嗪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180例随机分为三组,均采用基础治疗措施。在以上治疗基础上,A组(60例)加用申捷治疗,B组(60例)加用川芎嗪治疗,C组(60例)加用申捷和川芎嗪治疗。分析三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新生儿20 项神经行为评分(NBNA)、血清总钙和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结果: C组各项指标优于其他两组,差异
目的:了解社区转诊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与措施。方法:通过收集、归纳社区转诊相关文献,分析转诊制度在社区的发展情况。结果:社区转诊实现了全科与专科的衔接,但
[摘 要] 目的:观察血栓通治疗老年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栓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生存质量评分(34.54±10.9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3.55±22.39)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目的:建立HPLC测定贵州不同产地八月瓜中齐墩果酸含量的方法。方法:以70%乙醇90℃水浴回流1h,过滤,滤液挥干,加浓盐酸,70%乙醇回流4h。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三乙胺(87∶13
目的:研究藏药八味石榴散的显微鉴别特征,为质量评价提供资料。方法:通过单味药材粉末、混合粉末显微鉴定,选取较具专属性的显微特征,作为定性鉴别依据,制定显微鉴定方法。结果: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