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在此阶段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而且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捕捉影响学生化学学习效率的因素。只有正确的引导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开端、建立正确的学习心态、及时给出措施让学生解决存在的学习障碍,才能帮助学生学好理论知识,并为以后的化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本文结合初中教材内容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初中生在学好化学的过程中存在的影响因素作一个分析并简单阐述应对的措施。
[关键词]中学化学学习影响因素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4-0004-01
一、问题的提出
《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引导学生形成化学基本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1]。初三学生正处于思维能力迅速提升时期,已经有了良好的计算及分析能力,此阶段学习化学若存在问题我们就要及时给出解决措施,以促进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形成并帮助其学好化学。
二、影响化学学习的因素
1.学困生学习化学的态度及建议改善措施
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课程标准规定要求的学生。初三时期学生中学阶段的学业成绩已经有了大致的定型,有的学生因为前期的学业成绩低,成为了学困生,对学习丧失了兴趣和信心进而影响其化学学习效率。要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能力,教师就必须对这类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用发展的眼光鼓励学生去积极创设新的学习状态,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进行引导和督促。
2.化学专业用语对学生形成的障碍及解决措施
2.1化学基本观念形成的必要性
化学是在以实验为理念的基础上进行授课的,学生亲身的实验经验不足,就难以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因此在学习化学知识前,教师需从培养学生的基本观念入手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化学体系,并以该体系为核心,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公式进行理解。比如,每个单元学完之后,让学生自己复习总结以思维导图或者概念图等的模式呈现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最后教师与学生参与评价交流学习。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习效率,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对化学失去兴趣与热情,使学生真正理解化学热爱化学。
2.2化学用语的学习与掌握
化学符号是化学用语的上位概念。它们是化学学科所特有的、形式化的语言,用化学符号表征化学知识与用文字语言表征化学知识相比,化学用语是具有通用性、简明性、科学性、抽象性和综合性等的特点。正因为它的科学性、抽象性等特点使得学生在学习化学时存在心理障碍,而难以将化学用语很好的理解并且应用。例如,数学中的“+”和“=”,在化学领域中已失去其“加”和“等于”的含义,他们表示了化学特有的含义[2]。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特别是初中启蒙的化学教育中,化学用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语言和板书的精确性和规范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就潜移默化地构建在脑海中,熟练地掌握并能够习惯地运用它们,学习化学的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3.化学计算能力的障碍及应对措施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掌握的化学计算主要有: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及上述三种计算的综合计算四大类型[1]。初中生已经有一定的理解与计算基础,对于一些用形象思维就可以解决的简单计算可以顺利完成,但是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智力发展等因素的限制,需要用到抽象思维解决化学计算时错误率就明显升高。为了使学生易于将化学语言理解并且转换,对此我们应该:首先,培养学生构建化学知识网络的意识,使学生掌握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其次,培养学生形成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的习惯,为构建化学知识网络打好基础;最后,合理运用典型例题,讲评例题时举一反三,发挥题目的典型作用帮助学生完善化学知识网络[3]。
4.化学实验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要合理运用实验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首先以突出教学重、难点为前提,符合直观、安全、规范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其次引导学生参与实验、体会实验过程使其获得化学知识和基本的实验技能,并间接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比如化学课堂的导入阶段可以通过展示与课题相关的趣味性实验;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联系生活实际,留家庭小实验让学生探究。这样既可以改变学生以往对化学的恐惧感与陌生感,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观察及想象能力。
三、教师积极利用策略帮助学生学习
1. 利用非智力因素改善学习效率
非智力因素有廣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非智力因素指:对学习过程产生作用的兴趣、动机、意志、情绪等。因为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有推动(内部或外部的动力)、维持和调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需要强大的意志力来克服困难,坚持向前走)、定向和弥补(“勤能补拙”“笨鸟先飞”)的作用[4]。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善于发现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利用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达到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的双赢。
2.运用教师期望提高学生学业成绩
教师期望是指教师在了解学生现状的基础上,对学生未来行为或学业表现做出的预测。初中生还处于渴望获得外界关心与注意的心理阶段,大量经验表明,学生知觉到教师的积极期待之后,就会变得更加自信和自强,有强烈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向着教师期待的目标积极努力[5]。所以教师可以积极利用此效应关心每一个学生,对每个学生给予积极的期望和鼓励,这样对学生的发展和学业的进步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小结
总之,初中生在不断的学习中会产生认知冲突,学习化学会不时遇到障碍,教师要积极了解形成障碍的原因并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努力构建一个适合他们心理发展的教育田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并为高中化学及以后的学习作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邓丽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 毕毕林,卢巍.化学基本观念的内涵及其教学价值 [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6):3
[3] 周瑜.初中生化学计算学习障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1-3;28
[4] 买佳丽.初中化学学困生非智力因素调查及对策研究 [D].华中师范大学,201510-11
[5] 廖伟梁,邓峰,钱杨义,周旋杰,吴过房.初三学生知觉到教师期望及其与化学学业成绩的关系 [J].化学
[关键词]中学化学学习影响因素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4-0004-01
一、问题的提出
《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引导学生形成化学基本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1]。初三学生正处于思维能力迅速提升时期,已经有了良好的计算及分析能力,此阶段学习化学若存在问题我们就要及时给出解决措施,以促进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形成并帮助其学好化学。
二、影响化学学习的因素
1.学困生学习化学的态度及建议改善措施
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课程标准规定要求的学生。初三时期学生中学阶段的学业成绩已经有了大致的定型,有的学生因为前期的学业成绩低,成为了学困生,对学习丧失了兴趣和信心进而影响其化学学习效率。要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能力,教师就必须对这类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用发展的眼光鼓励学生去积极创设新的学习状态,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进行引导和督促。
2.化学专业用语对学生形成的障碍及解决措施
2.1化学基本观念形成的必要性
化学是在以实验为理念的基础上进行授课的,学生亲身的实验经验不足,就难以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因此在学习化学知识前,教师需从培养学生的基本观念入手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化学体系,并以该体系为核心,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公式进行理解。比如,每个单元学完之后,让学生自己复习总结以思维导图或者概念图等的模式呈现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最后教师与学生参与评价交流学习。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习效率,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对化学失去兴趣与热情,使学生真正理解化学热爱化学。
2.2化学用语的学习与掌握
化学符号是化学用语的上位概念。它们是化学学科所特有的、形式化的语言,用化学符号表征化学知识与用文字语言表征化学知识相比,化学用语是具有通用性、简明性、科学性、抽象性和综合性等的特点。正因为它的科学性、抽象性等特点使得学生在学习化学时存在心理障碍,而难以将化学用语很好的理解并且应用。例如,数学中的“+”和“=”,在化学领域中已失去其“加”和“等于”的含义,他们表示了化学特有的含义[2]。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特别是初中启蒙的化学教育中,化学用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语言和板书的精确性和规范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就潜移默化地构建在脑海中,熟练地掌握并能够习惯地运用它们,学习化学的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3.化学计算能力的障碍及应对措施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掌握的化学计算主要有: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及上述三种计算的综合计算四大类型[1]。初中生已经有一定的理解与计算基础,对于一些用形象思维就可以解决的简单计算可以顺利完成,但是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智力发展等因素的限制,需要用到抽象思维解决化学计算时错误率就明显升高。为了使学生易于将化学语言理解并且转换,对此我们应该:首先,培养学生构建化学知识网络的意识,使学生掌握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其次,培养学生形成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的习惯,为构建化学知识网络打好基础;最后,合理运用典型例题,讲评例题时举一反三,发挥题目的典型作用帮助学生完善化学知识网络[3]。
4.化学实验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要合理运用实验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首先以突出教学重、难点为前提,符合直观、安全、规范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其次引导学生参与实验、体会实验过程使其获得化学知识和基本的实验技能,并间接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比如化学课堂的导入阶段可以通过展示与课题相关的趣味性实验;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联系生活实际,留家庭小实验让学生探究。这样既可以改变学生以往对化学的恐惧感与陌生感,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观察及想象能力。
三、教师积极利用策略帮助学生学习
1. 利用非智力因素改善学习效率
非智力因素有廣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非智力因素指:对学习过程产生作用的兴趣、动机、意志、情绪等。因为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有推动(内部或外部的动力)、维持和调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需要强大的意志力来克服困难,坚持向前走)、定向和弥补(“勤能补拙”“笨鸟先飞”)的作用[4]。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善于发现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利用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达到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的双赢。
2.运用教师期望提高学生学业成绩
教师期望是指教师在了解学生现状的基础上,对学生未来行为或学业表现做出的预测。初中生还处于渴望获得外界关心与注意的心理阶段,大量经验表明,学生知觉到教师的积极期待之后,就会变得更加自信和自强,有强烈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向着教师期待的目标积极努力[5]。所以教师可以积极利用此效应关心每一个学生,对每个学生给予积极的期望和鼓励,这样对学生的发展和学业的进步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小结
总之,初中生在不断的学习中会产生认知冲突,学习化学会不时遇到障碍,教师要积极了解形成障碍的原因并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努力构建一个适合他们心理发展的教育田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并为高中化学及以后的学习作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邓丽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 毕毕林,卢巍.化学基本观念的内涵及其教学价值 [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6):3
[3] 周瑜.初中生化学计算学习障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1-3;28
[4] 买佳丽.初中化学学困生非智力因素调查及对策研究 [D].华中师范大学,201510-11
[5] 廖伟梁,邓峰,钱杨义,周旋杰,吴过房.初三学生知觉到教师期望及其与化学学业成绩的关系 [J].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