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高老头》发表于1834年,是巴尔扎克最优秀的作品之一。野心家追求名利的挣扎与高老头绝望的父爱交错,使小说内容显得光怪陆离,动人心魄。鲍赛昂子爵夫人的故事就是贵族没落衰亡的写照,她举行告别宴会,退出了巴黎上流社会;拉斯蒂涅和伏脱冷的故事是资产阶级初期向上爬的写照;高老头被女儿抛弃的故事是金钱罪恶的写照。这部作品在展示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在反映作家世界观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方面,在表现《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和不足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
1.我们的心是一座宝库,一下子倒空了,就会破产。一个人把情感统统拿了出来,就像把钱统统花光了一样得不到人家原谅。
2.你越没有心肝,就越高升得快,你毫不留情地打击人家,人家就怕你。只能把男男女女当作驿马,把它们骑得筋疲力尽,到了站上丢下来,这样你就能达到欲望的最高峰。
3.难道你的人生,你的幸福,真的在于装出你没有的身份,花费你担负不起的金钱,浪费你宝贵的求学时光,去见识那个社会吗?
4.人生就是这样,跟厨房一样腐臭。要想捞油水就不能怕弄脏手,只要事后洗干净就行;我们这个时代的道德仅此而已。
5.他看了看坟墓,掩埋了他青年人的最后一滴眼泪,这是神圣的感情从一颗纯洁的心里释放出来的眼泪,一经落地便溅回高高的上空。
6.奢侈的欲望像魔鬼般咬着他的心,猎取财富的狂热煽动他的头脑,黄金的渴望使他喉干舌燥。
7.成年以后的男女哪还有这种快活劲儿!那是欠债的年龄,提心吊胆的年龄!而就是因为提心吊胆,一切快乐才格外有意思!凡是不熟悉塞纳河左岸,没有在拉丁区混过的人,根本就不懂得人生。
8.绝望之下,他流露出一种悲壮的美,把心中所有地狱的色彩一齐放射出来。
■
父爱的基督(节选)
——谈高老头的父爱及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反思
□李姗姗
法国19 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出色地描写了主人公高老头为了女儿倾尽毕生心力,到头来却反遭女儿抛弃的悲惨结局。其中父爱问题是经久不衰的话题。如何评价高老头的爱,历来也争论不休。国内外的学者认为高老头的父爱烙上了阶级的印记,或是资产阶级的或是封建阶级的,但我认为一定要把他的父爱定位为带有阶级立场的爱是有失偏颇的,应该说高老头的父爱是一种真挚深刻的父女之情,这种感情无论以什么形式出现,都反映着高老头对女儿无私、无限的父爱真情,都表现了一个人正常的思想变化规律,是普世性的人类情感。
一、父性基督与救世良方
巴尔扎克在创作《高老头》时,曾在1834年10 月18 日给韩思卡夫人的信中说:“我要在这部作品里把千钧之重的感情描写出来。没有一种东西,不管它是灾难,是痛苦,还是不义,都破坏不了这种盛情。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个父亲,他简直是一个神圣的基督教的殉道者。”
巴尔扎克在《高老头》里想要表现一种高尚无私的情感,创造一个父爱的基督。基督耶稣的精神已经成为了西方文学的精神底蕴,其直接体现是在文学中总能看见隐喻的耶稣形象,一是作品中的这些人物都有着一种超凡的力量,他们就像基督来到世间一样,为了拯救世人;二是他们都以爱和宽恕的方式来引领人,采取爱与宽容的立场,让灵魂切实地感受到爱,从而提升人的灵魂。可以说巴尔扎克笔下的高老头是父爱基督的典型。一方面是他对女儿无私、不图回报的、无限的爱以及面对女儿虚情假意时的一味宽恕;另一方面是作者试图以高老头父爱的光辉对社会金钱泯灭人性的拯救和医治。这便是巴尔扎克开列的救世药方,高老头便是以这样的“基督”形象出现的。
二、美好愿景与悲剧结局
高老头历来都是以有着基督式父爱的父亲形象出现的。这个基督,在历难中得到了升华。高老头的父爱无边、广大、持久,他的牺牲精神也无穷无尽。上帝为了人类,甘愿钉在十字架上受苦。高老头愿意为女儿,忍受一切苦难。巴尔扎克企图用高老头的“美好人性”感化女儿在金钱浓雾下异化的人性,以起到醒世救世作用。但适得其反,高老头节衣缩食,用钱、用感情,非但没有感化两个女儿,相反,他越是爱她们,越是给她们钱供她们吃喝玩乐,就越助长了她们的恶习,也就越无法填满她们毫无止境的寻欢作乐的欲望深渊,她们也就越不可救药,丑恶的社会也就越不能改变。
父爱是控制、引领高老头一切行动的绝对力量,高老头把女儿当作天使,把他所有的心血都花在两个女儿身上。死神夺去了他所爱的对象——他的妻子,他把爱情转移到了两个女儿身上,高里奥的乐事只在于满足女儿们的幻想,请来最优秀的教师培养她们所应有的各种技艺,还有小姐做伴,两个女儿有自备马车,生活奢侈得像一个有钱的老爵爷养的情妇,只要能开口,最奢侈的要求,高老头也极力满足她们。作为回敬,女儿只是与他亲热一下,到了出嫁的年龄,她们可以随心所欲挑选丈夫,各人都有父亲一半的财产做陪嫁。两个女儿挤入了上流社会,女儿婚后,为了女儿女婿的面子,高老头放弃了他的作为生命寄托的买卖,带着绝望住进了伏盖公寓……为了看女儿,高老头宁可暗地里看她们,只在好天气时,先打探一下女儿是不是出门,再上田野大道去等,车子来的时候,心都跳起来,女儿们顺便对他笑一下,他就心满意足了。他把女儿视作天使,甚至是崇拜的偶像,只要谈到女儿,他原本毫无生机的脸也会容光焕发。不到死去的那一刻,他疯狂的父爱便不会停止。即使心碎了,也看透了女儿的假情假意,可爱却并不减损丝毫。
高老头的爱完全是一种动物式的爱。表面上,他似乎蠢头蠢脑,是公寓人眼里一个专爱白眼的可怜虫,老给人家打哈哈的出气筒。实际上,他始终担当着父亲的责任,他对两个女儿无私的奉献,使拉斯蒂涅相信,父爱绝对不受利益的玷污,远过于情人的爱。在高老头的父爱中,没有一点铜臭。他爱女儿胜过爱金钱,他为了女儿,可以放弃赚钱做生意。高老头爱女儿,如同上帝爱人类。巴尔扎克认为高老头很像一个圣徒,高里奥的画像应该是这样的:他是一幅绘画中的中心人物,头上闪烁着象征天国光明的光环或光芒。就像高老头说他自己做了父亲,才懂得上帝。既然上帝是无处不在,那么他也无处不在,对女儿的爱更是这样无处不在。多么感人的父爱啊!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有着“基督式父爱”的父亲,到最后任凭他在病榻上呼天号地叫着两个女儿,却还是怀着没有见到任何一个女儿的巨大遗憾离开了人世。
(选自《名作欣赏》2014年第21期)
读后一思
耶稣基督在殉难前后所表现出的宽容、大度、仁慈、博爱,使他成为了上帝派往人间的救世主。基督的博爱在高老头的身上得以完全显现。这种基督精神,使“父亲”的形象穿越时空,具有永恒的人性之美。作者将耶稣基督神性的爱的内涵,分解并注入到高老头的生命之中,从而使这个人物形象产生了一种强大的人格魅力。我们在写作过程中,也应该有一种超拔的意识,我们创作的发源地也应该满含“人性的美”和“神性的爱”。
《高老头》发表于1834年,是巴尔扎克最优秀的作品之一。野心家追求名利的挣扎与高老头绝望的父爱交错,使小说内容显得光怪陆离,动人心魄。鲍赛昂子爵夫人的故事就是贵族没落衰亡的写照,她举行告别宴会,退出了巴黎上流社会;拉斯蒂涅和伏脱冷的故事是资产阶级初期向上爬的写照;高老头被女儿抛弃的故事是金钱罪恶的写照。这部作品在展示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在反映作家世界观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方面,在表现《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和不足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
1.我们的心是一座宝库,一下子倒空了,就会破产。一个人把情感统统拿了出来,就像把钱统统花光了一样得不到人家原谅。
2.你越没有心肝,就越高升得快,你毫不留情地打击人家,人家就怕你。只能把男男女女当作驿马,把它们骑得筋疲力尽,到了站上丢下来,这样你就能达到欲望的最高峰。
3.难道你的人生,你的幸福,真的在于装出你没有的身份,花费你担负不起的金钱,浪费你宝贵的求学时光,去见识那个社会吗?
4.人生就是这样,跟厨房一样腐臭。要想捞油水就不能怕弄脏手,只要事后洗干净就行;我们这个时代的道德仅此而已。
5.他看了看坟墓,掩埋了他青年人的最后一滴眼泪,这是神圣的感情从一颗纯洁的心里释放出来的眼泪,一经落地便溅回高高的上空。
6.奢侈的欲望像魔鬼般咬着他的心,猎取财富的狂热煽动他的头脑,黄金的渴望使他喉干舌燥。
7.成年以后的男女哪还有这种快活劲儿!那是欠债的年龄,提心吊胆的年龄!而就是因为提心吊胆,一切快乐才格外有意思!凡是不熟悉塞纳河左岸,没有在拉丁区混过的人,根本就不懂得人生。
8.绝望之下,他流露出一种悲壮的美,把心中所有地狱的色彩一齐放射出来。
■
父爱的基督(节选)
——谈高老头的父爱及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反思
□李姗姗
法国19 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出色地描写了主人公高老头为了女儿倾尽毕生心力,到头来却反遭女儿抛弃的悲惨结局。其中父爱问题是经久不衰的话题。如何评价高老头的爱,历来也争论不休。国内外的学者认为高老头的父爱烙上了阶级的印记,或是资产阶级的或是封建阶级的,但我认为一定要把他的父爱定位为带有阶级立场的爱是有失偏颇的,应该说高老头的父爱是一种真挚深刻的父女之情,这种感情无论以什么形式出现,都反映着高老头对女儿无私、无限的父爱真情,都表现了一个人正常的思想变化规律,是普世性的人类情感。
一、父性基督与救世良方
巴尔扎克在创作《高老头》时,曾在1834年10 月18 日给韩思卡夫人的信中说:“我要在这部作品里把千钧之重的感情描写出来。没有一种东西,不管它是灾难,是痛苦,还是不义,都破坏不了这种盛情。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个父亲,他简直是一个神圣的基督教的殉道者。”
巴尔扎克在《高老头》里想要表现一种高尚无私的情感,创造一个父爱的基督。基督耶稣的精神已经成为了西方文学的精神底蕴,其直接体现是在文学中总能看见隐喻的耶稣形象,一是作品中的这些人物都有着一种超凡的力量,他们就像基督来到世间一样,为了拯救世人;二是他们都以爱和宽恕的方式来引领人,采取爱与宽容的立场,让灵魂切实地感受到爱,从而提升人的灵魂。可以说巴尔扎克笔下的高老头是父爱基督的典型。一方面是他对女儿无私、不图回报的、无限的爱以及面对女儿虚情假意时的一味宽恕;另一方面是作者试图以高老头父爱的光辉对社会金钱泯灭人性的拯救和医治。这便是巴尔扎克开列的救世药方,高老头便是以这样的“基督”形象出现的。
二、美好愿景与悲剧结局
高老头历来都是以有着基督式父爱的父亲形象出现的。这个基督,在历难中得到了升华。高老头的父爱无边、广大、持久,他的牺牲精神也无穷无尽。上帝为了人类,甘愿钉在十字架上受苦。高老头愿意为女儿,忍受一切苦难。巴尔扎克企图用高老头的“美好人性”感化女儿在金钱浓雾下异化的人性,以起到醒世救世作用。但适得其反,高老头节衣缩食,用钱、用感情,非但没有感化两个女儿,相反,他越是爱她们,越是给她们钱供她们吃喝玩乐,就越助长了她们的恶习,也就越无法填满她们毫无止境的寻欢作乐的欲望深渊,她们也就越不可救药,丑恶的社会也就越不能改变。
父爱是控制、引领高老头一切行动的绝对力量,高老头把女儿当作天使,把他所有的心血都花在两个女儿身上。死神夺去了他所爱的对象——他的妻子,他把爱情转移到了两个女儿身上,高里奥的乐事只在于满足女儿们的幻想,请来最优秀的教师培养她们所应有的各种技艺,还有小姐做伴,两个女儿有自备马车,生活奢侈得像一个有钱的老爵爷养的情妇,只要能开口,最奢侈的要求,高老头也极力满足她们。作为回敬,女儿只是与他亲热一下,到了出嫁的年龄,她们可以随心所欲挑选丈夫,各人都有父亲一半的财产做陪嫁。两个女儿挤入了上流社会,女儿婚后,为了女儿女婿的面子,高老头放弃了他的作为生命寄托的买卖,带着绝望住进了伏盖公寓……为了看女儿,高老头宁可暗地里看她们,只在好天气时,先打探一下女儿是不是出门,再上田野大道去等,车子来的时候,心都跳起来,女儿们顺便对他笑一下,他就心满意足了。他把女儿视作天使,甚至是崇拜的偶像,只要谈到女儿,他原本毫无生机的脸也会容光焕发。不到死去的那一刻,他疯狂的父爱便不会停止。即使心碎了,也看透了女儿的假情假意,可爱却并不减损丝毫。
高老头的爱完全是一种动物式的爱。表面上,他似乎蠢头蠢脑,是公寓人眼里一个专爱白眼的可怜虫,老给人家打哈哈的出气筒。实际上,他始终担当着父亲的责任,他对两个女儿无私的奉献,使拉斯蒂涅相信,父爱绝对不受利益的玷污,远过于情人的爱。在高老头的父爱中,没有一点铜臭。他爱女儿胜过爱金钱,他为了女儿,可以放弃赚钱做生意。高老头爱女儿,如同上帝爱人类。巴尔扎克认为高老头很像一个圣徒,高里奥的画像应该是这样的:他是一幅绘画中的中心人物,头上闪烁着象征天国光明的光环或光芒。就像高老头说他自己做了父亲,才懂得上帝。既然上帝是无处不在,那么他也无处不在,对女儿的爱更是这样无处不在。多么感人的父爱啊!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有着“基督式父爱”的父亲,到最后任凭他在病榻上呼天号地叫着两个女儿,却还是怀着没有见到任何一个女儿的巨大遗憾离开了人世。
(选自《名作欣赏》2014年第21期)
读后一思
耶稣基督在殉难前后所表现出的宽容、大度、仁慈、博爱,使他成为了上帝派往人间的救世主。基督的博爱在高老头的身上得以完全显现。这种基督精神,使“父亲”的形象穿越时空,具有永恒的人性之美。作者将耶稣基督神性的爱的内涵,分解并注入到高老头的生命之中,从而使这个人物形象产生了一种强大的人格魅力。我们在写作过程中,也应该有一种超拔的意识,我们创作的发源地也应该满含“人性的美”和“神性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