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脏电生理的未来发展:经典与规范携手、数据与创新并重

来源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yucompu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脏电生理历经30年的历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于绝大多数快速性心律失常来说,导管消融几乎无不能及,但未来5~10年是该领域的平台期。期间的电生理发展应聚焦于基础电生理培训、规范导管消融技术操作、基于大数据的临床研究与临床路径的探索、重视预防性策略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初步观察尼妥珠单抗联合术前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食管鳞癌的治疗结果。方法共23例Ⅱ-Ⅲ期食管鳞癌患者入组,尼妥珠单抗 200 mg,第1-5周应用,1 次/周。DDP 20 mg/m2,PTX 45 mg/m2,第2-5周应用,1 次/周。放疗第2-5周进行,2 Gy/次,5 次/周,共40 Gy。新辅助治疗结束后4周行手术切除。结果全组23例患者均完成术前放化疗及尼妥珠单抗治疗,22例接受
目的初步探讨利用TG119报告对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计划进行评估的可行性。方法选取6 MV和10 MV能量的X射线,针对TG119报告中的测试病例,在Eclipse治疗系统中依照TG119报告中的要求设计7或9个野的IMRT计划和双弧VMAT计划,采用电离室、MatriXX和Delta 4进行剂量验证,并将结果与TG119报告中多机构测试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IMRT和VMAT计划在系统中的
目的探讨心房间传导延迟对小型猪的左心房血流动力学及机械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8只巴马猪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引下,在右心房内膜面尝试进行经导管射频消融Bachmann传导束,建立心房间传导延迟模型(消融建模不成功设立为对照组)。通过超声心动图记录左心房机械功能参数,使用Swan-Ganz导管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比消融建模后即刻(急性期)以及消融后3个月(慢性期)与消融前左心房最大容积、左心房扩大指
目的探讨左心房大小对磁导航(RMN)指导下心房颤动(房颤)消融的影响。方法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43例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接受RMN指导下的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按照左心房内径大小分为A组(<40 mm,16例)和B组(≥40 mm,27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射线应用、手术成功与术后复发等情况。结果与B组相比,A组患者阵发性房颤比例高(15/16对13/27,P=0.0
目的分析中国急诊室就诊的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房颤/房扑)患者基线资料及治疗情况。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观察性注册研究,2008年11月至2011年10月在全国20家医院入选急诊就诊的房颤/房扑患者,收集并分析患者基线人口统计学资料,房颤/房扑类型、伴随疾病、CHADS2评分院内治疗措施及用药情况。结果本研究共入选2 015例房颤/房扑患者,平均年龄(68.5±13.3)岁,女性1 104
随着现代起搏器功能日趋生理化,起搏器综合征已愈发少见。我们收治1例主因"反复胸闷、咽部紧缩感3个月,加重伴夜间呼吸困难10余天"入院的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症状不能缓解,行起搏器更换术后恢复DDD起搏模式,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术后心电图示多导联T波倒置,考虑起搏器电池耗竭致起搏器综合征及T波记忆现象。现回顾该病例的特点及诊治过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以期总结经验。
目的观察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终时,应用尼非卡兰与伊布利特复律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法的单中心临床研究。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心内科入院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充分消融后房颤仍然持续者49例,随机对照法分组并采用伊布利特(26例)和尼非卡兰(23例)药物复律,比较两组临床特点、校正QT间期(QTc)达峰与恢复时间、转复成功
目的本研究旨在总结分析国内Brugada综合征患者接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阜外医院植入ICD的Brugada综合征患者,收集并回顾性分析患者基线特征、ICD恰当治疗、不恰当治疗及ICD植入相关并发症等数据。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0例接受ICD治疗的Brugada综合征患者,平均年龄(47.6±8.6)岁,男18例(90.0%
通过起搏器功能和不同起搏部位避免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是不衰的话题。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应能使心室起搏依赖伴有心脏收缩功能降低的患者获益。无导线起搏器及非经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以及两者的结合亦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临床医生关注的热点。心脏再同步治疗的进展和面临的问题同在,针对经静脉植入左心室导线失败及术后无反应的患者可进行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的研究。希望可穿戴式除颤器尽快能在国内常规应用,并进一步推广使
目的探讨脊神经在颈部迷走神经刺激(VNS)诱发犬心房颤动(房颤)中的作用。方法14只杂种犬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脊神经刺激(SCS)组和脊神经阻滞(SCB)组,各7只。SCS组给予脊髓T1~T2水平90%的阈电压刺激,SCB组于T2~T3水平硬膜外腔注射2%利多卡因。两组犬于基线期、VNS期、SCS期和SCS/SCB+VNS期测定有效不应期(ERP)、不应期离散度(dERP)和房颤诱发情况,并记录基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