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是创新人才成长的自我探索期,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智力能力训练以及创造性人格塑造。学校应积极促进创新人才成长,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科学构建校本课程,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谋求社会的广泛支持,担当起为社会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
【关键词】创新人才;小学;重要性;着力点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037-02
人类进步需要不断推陈出新,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人才靠培养,基础在教育,关键在学校。
当前,小学教育还没有受到社会足够的重视,一些人没能认识到小学及小学教师的价值所在;基础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也令人担忧,小学教师更是缺乏职业自信;一些学校办学目标定位不高,缺乏培养人才的担当。实际上,小学是创新人才成长的重要阶段,我们教师完全应该担负起让孩子成人、成才的教育重任。
一、充分认识小学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
当前,小学教育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介绍某些成功人士履历时,基本上会说到“毕业于某大学”,他曾经读过的小学、中学没有沾上半点光彩;小学老师更是容易被人们忽视,得不到社会的广泛尊重。
实际上,人才的成功都能在他小时候成长的影响中找到答案。小学阶段是人生观的形成期、智力的发展期、习惯的养成期,创新人才所需要的思维习惯、意志品质、为人处事方式都在这个时期得到锻炼和发展。有关专家称这一阶段是人才成长的“自我探索期”,它的探索不一定与日后从事学术创造性工作有直接联系,但却为后来的创造提供重要的心理准备,是个体创新素质形成的决定性阶段。不要瞧不起小学这一阶段的学习,它不只是简单的知识学习,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积极探讨小学培养创新人才的着力点
从创新人才基本素质的角度分析,他们一般具备:比较全面的文化知识、活跃开放的思维品质、探索创新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的意识、刻苦耐劳的毅力等。
小学能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做些什么?
首先是储备知识基础。创造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重视通才教育,夯实学生的全科知识基础,利于融会贯通,拓展思维宽度,触发创新灵感。其次是训练学生的智力能力。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学习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开放性求异性思维,提高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等。第三是塑造创造性人格。小学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勤奋刻苦坚忍不拔,专注认真一丝不苟,勇敢自信大胆质疑,大气宽容善于合作的品格;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为人类谋幸福的使命感,树立成功的信念,激发学生创新创造的原动力。我们有责任让小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一些,猜想更大胆一些,分享经历更丰富一些,童年时光更快乐一些。这些工作更深层的意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启迪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发掘和强化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有力促进小学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招
小学阶段,父母和教师的教育、成长的环境氛围、具有挑战性和多样性的经历等都会对创新人才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要主动做好教育促进工作,尽可能给学生创造历练的机会和创设优良的环境。
1.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主渠道。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尽量做到目标让学生清楚,过程让学生经历,结论让学生得出,规律让学生发现,收获让学生交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重在课堂组织、指导和评价,点燃学生的学习之火,促进学生智慧的自由生长、人格的健康成长。首先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每一学科,每一课时,我们都应思考“培养创新人才的着力点”,如体育课,除了掌握体育知识技能以及出出汗锻炼身体以外,还应该重视学生的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以及培养刻苦耐劳、勇敢自信、团结协作的品格意志等。教师要“基于目标处理教材”,如某节语文课确立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分析和概括能力的目标,则可以设计多角度理解词语、一词多解以及概括段意等方式进行教学;如要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则可以设计文本阅读理解、想象作文来训练。其次,充分发掘和整合教学内容。笔者最近听了四年级一节数学课《温度》,教师从“冰冷和火热”导入,首先让学生体验了冰、冰水混合物、饮用温水、开水、火焰的温度,接着让学生根据℃的单位概念猜想和辩论,然后让学生用温度计测量和准确读数某种物质的温度,再迁移知识试着感知人体皮肤的温度,目前的气温等。教师将数学与科学(物理、生物等)相整合,锻炼了学生思维力、动手能力,完全突破了传统的数学教材的处理方法。第三,认真设计教学过程和方法。我们要坚持选择适合学生的方式组织教学,多创设质疑提问、独立判断、新颖地处理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多练习、多体验,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尽可能地让他们在活动中通过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2.科学构建学校校本课程
课程是学生成长的营养。除了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以外,我们还应广泛发掘和利用各种资源,构建更丰富、更有力量的校本课程,让学生成长的视野更开阔、知识更全面、思维更活跃、能力更能得到锻炼。笔者所在学校德育方面开发了“体验课程”,如寒假“磨练﹒坚持月”活动课程,孩子们选定一两件事情每天完成,坚持一个月,旨在磨练学生品格意志;12月的“露营﹒伙伴节”活动课程,让孩子们搭建帐篷、动手制作食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学会合作的能力。学科教学方面,学校每年开展“数学科技节”“艺术游戏节”“文学读书节”“体育健康节”“英语与世界文化节”等活动,创设学生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平台,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等。
深圳市教育局也非常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长。2015年开始专门拨款资助学校开设“四点半活动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笔者所在学校开设了无人机、舞蹈、足球、演说等几十门包括科技、艺术、体育、文化等类别的课程,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2016年深圳市教育局又撥款1120万资助全市600项学生小课题研究,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勇于探索,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重视培养学校师资队伍
任何人都会在特定的时期接受学校教师的激发、共鸣、熏陶、赞赏和培养,教师的人格、品德、气质直接影响学生创新精神的成长。首先要求教师做学生的经师和人师,注重修炼自己的治学态度、思维方式、性格品质;其次,要求教师扎实学科专业知识,在课堂中能运用独创性和多样性教学,善于指导、点拨和鼓励学生探索、实验、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第三,要求教师善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以及自尊心,支持学生奇思妙想,创造思想自由、乐观向上的课堂气氛和校园环境,让学生有足够的心理安全,油然而生创新创造的勇气。
4.积极谋求社会广泛支持
创新人才的成长需要民主和谐的文化环境、教育环境、社会环境和资源环境,培养创新人才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首先,要争取政策支持,如对一些有创新素养的学生在升学方面予以保护,正确评价小学教师为创新人才培养所作出的努力;其次,要获取社会各界及家长的理解和认同,普遍尊重人才成长规律。人才成长不能立竿见影,避免社会一些急功近利的人做出否定学校、伤害教师的事。第三,取得社会一些部门、单位的支持,有机会让学生走进工厂、企业,市场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机会请到相关领域的专家走进校园为孩子们上课。
创新创造似乎离我们很远,实际上却很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已经到来;创新人才似乎离小学很远,实质上却很近,小学打好了基础,创新人才的培养就有希望。因此,小学要肩负起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的重任,更要担负为人类发展培养杰出人才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林崇德胡卫平《创造性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培养模式》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总第229期).
[2]刘彭芝周建华张建林《整体构建大中小学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教育研究》2013年第1期(总第396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小学;重要性;着力点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037-02
人类进步需要不断推陈出新,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人才靠培养,基础在教育,关键在学校。
当前,小学教育还没有受到社会足够的重视,一些人没能认识到小学及小学教师的价值所在;基础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也令人担忧,小学教师更是缺乏职业自信;一些学校办学目标定位不高,缺乏培养人才的担当。实际上,小学是创新人才成长的重要阶段,我们教师完全应该担负起让孩子成人、成才的教育重任。
一、充分认识小学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
当前,小学教育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介绍某些成功人士履历时,基本上会说到“毕业于某大学”,他曾经读过的小学、中学没有沾上半点光彩;小学老师更是容易被人们忽视,得不到社会的广泛尊重。
实际上,人才的成功都能在他小时候成长的影响中找到答案。小学阶段是人生观的形成期、智力的发展期、习惯的养成期,创新人才所需要的思维习惯、意志品质、为人处事方式都在这个时期得到锻炼和发展。有关专家称这一阶段是人才成长的“自我探索期”,它的探索不一定与日后从事学术创造性工作有直接联系,但却为后来的创造提供重要的心理准备,是个体创新素质形成的决定性阶段。不要瞧不起小学这一阶段的学习,它不只是简单的知识学习,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积极探讨小学培养创新人才的着力点
从创新人才基本素质的角度分析,他们一般具备:比较全面的文化知识、活跃开放的思维品质、探索创新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的意识、刻苦耐劳的毅力等。
小学能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做些什么?
首先是储备知识基础。创造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重视通才教育,夯实学生的全科知识基础,利于融会贯通,拓展思维宽度,触发创新灵感。其次是训练学生的智力能力。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学习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开放性求异性思维,提高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等。第三是塑造创造性人格。小学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勤奋刻苦坚忍不拔,专注认真一丝不苟,勇敢自信大胆质疑,大气宽容善于合作的品格;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为人类谋幸福的使命感,树立成功的信念,激发学生创新创造的原动力。我们有责任让小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一些,猜想更大胆一些,分享经历更丰富一些,童年时光更快乐一些。这些工作更深层的意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启迪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发掘和强化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有力促进小学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招
小学阶段,父母和教师的教育、成长的环境氛围、具有挑战性和多样性的经历等都会对创新人才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要主动做好教育促进工作,尽可能给学生创造历练的机会和创设优良的环境。
1.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主渠道。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尽量做到目标让学生清楚,过程让学生经历,结论让学生得出,规律让学生发现,收获让学生交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重在课堂组织、指导和评价,点燃学生的学习之火,促进学生智慧的自由生长、人格的健康成长。首先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每一学科,每一课时,我们都应思考“培养创新人才的着力点”,如体育课,除了掌握体育知识技能以及出出汗锻炼身体以外,还应该重视学生的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以及培养刻苦耐劳、勇敢自信、团结协作的品格意志等。教师要“基于目标处理教材”,如某节语文课确立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分析和概括能力的目标,则可以设计多角度理解词语、一词多解以及概括段意等方式进行教学;如要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则可以设计文本阅读理解、想象作文来训练。其次,充分发掘和整合教学内容。笔者最近听了四年级一节数学课《温度》,教师从“冰冷和火热”导入,首先让学生体验了冰、冰水混合物、饮用温水、开水、火焰的温度,接着让学生根据℃的单位概念猜想和辩论,然后让学生用温度计测量和准确读数某种物质的温度,再迁移知识试着感知人体皮肤的温度,目前的气温等。教师将数学与科学(物理、生物等)相整合,锻炼了学生思维力、动手能力,完全突破了传统的数学教材的处理方法。第三,认真设计教学过程和方法。我们要坚持选择适合学生的方式组织教学,多创设质疑提问、独立判断、新颖地处理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多练习、多体验,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尽可能地让他们在活动中通过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2.科学构建学校校本课程
课程是学生成长的营养。除了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以外,我们还应广泛发掘和利用各种资源,构建更丰富、更有力量的校本课程,让学生成长的视野更开阔、知识更全面、思维更活跃、能力更能得到锻炼。笔者所在学校德育方面开发了“体验课程”,如寒假“磨练﹒坚持月”活动课程,孩子们选定一两件事情每天完成,坚持一个月,旨在磨练学生品格意志;12月的“露营﹒伙伴节”活动课程,让孩子们搭建帐篷、动手制作食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学会合作的能力。学科教学方面,学校每年开展“数学科技节”“艺术游戏节”“文学读书节”“体育健康节”“英语与世界文化节”等活动,创设学生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平台,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等。
深圳市教育局也非常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长。2015年开始专门拨款资助学校开设“四点半活动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笔者所在学校开设了无人机、舞蹈、足球、演说等几十门包括科技、艺术、体育、文化等类别的课程,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2016年深圳市教育局又撥款1120万资助全市600项学生小课题研究,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勇于探索,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重视培养学校师资队伍
任何人都会在特定的时期接受学校教师的激发、共鸣、熏陶、赞赏和培养,教师的人格、品德、气质直接影响学生创新精神的成长。首先要求教师做学生的经师和人师,注重修炼自己的治学态度、思维方式、性格品质;其次,要求教师扎实学科专业知识,在课堂中能运用独创性和多样性教学,善于指导、点拨和鼓励学生探索、实验、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第三,要求教师善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以及自尊心,支持学生奇思妙想,创造思想自由、乐观向上的课堂气氛和校园环境,让学生有足够的心理安全,油然而生创新创造的勇气。
4.积极谋求社会广泛支持
创新人才的成长需要民主和谐的文化环境、教育环境、社会环境和资源环境,培养创新人才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首先,要争取政策支持,如对一些有创新素养的学生在升学方面予以保护,正确评价小学教师为创新人才培养所作出的努力;其次,要获取社会各界及家长的理解和认同,普遍尊重人才成长规律。人才成长不能立竿见影,避免社会一些急功近利的人做出否定学校、伤害教师的事。第三,取得社会一些部门、单位的支持,有机会让学生走进工厂、企业,市场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机会请到相关领域的专家走进校园为孩子们上课。
创新创造似乎离我们很远,实际上却很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已经到来;创新人才似乎离小学很远,实质上却很近,小学打好了基础,创新人才的培养就有希望。因此,小学要肩负起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的重任,更要担负为人类发展培养杰出人才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林崇德胡卫平《创造性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培养模式》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总第229期).
[2]刘彭芝周建华张建林《整体构建大中小学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教育研究》2013年第1期(总第39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