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邨往事

来源 :音乐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uxi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曹石峻与音乐
  
  (接上期)
  送司徒志文儿童大提琴
  
  曹石峻的家不仅为音乐人提供活动场所,遇到音乐家有困难,他夫妇俩总是给予帮助。我们的同学纪汉文家境贫寒,靠拉琴伴奏赚点钱生活,但是大提琴找工作更难,他家还有老母亲靠他抚养,曹石峻长期留他在家吃饭,这份情谊挨过饿的人最能体会。
  李凌曾写文提到:“1946年底,最艰苦的时刻,陶行知创办育才音乐组,由于经济困难,请不到好教师,曹石峻和瞿希贤经常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新音乐》在出版和活动经费上有困难,曹、瞿他们也经常关心。”(《音乐研究》1985年2月号)李凌离沪后,谭林接替他出刊物,不仅继续得到曹石峻在纸张、经费上的支持,形势险恶时,谭林夫妇还从曹石峻处得到两张船票,坐船安全撤退到香港。
  学音乐的年轻人,得到曹石峻的资助更是不胜枚举。杜鸣心、陈贻鑫等都对曹石峻充满感激和敬意。司徒一家兄弟都是学习小提琴的,最后决定让小妹司徒志文学大提琴,可苦于没有这件乐器,曹石峻就提供给她一把儿童用的小大提琴,司徒志文至今仍念念不忘。对于一些有才能的音乐学生,曹石峻常是不惜出重资帮助他们请外国名师指导。如出资为杨秉荪请阿德勒(工部局乐队首席之一)为师等。
  
  不得已的离别
  
  解放后,我们各自投身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和上海的老友见面的机会很少,后来得知曹石峻经常被派往香港、欧洲等地从事商业活动。那时新中国刚刚建立,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敌视、封锁,国家物资极度匮乏。曹石峻有丰富的商业经验,可以很好的面对新的任务。以后我们又听说曹石峻夫妇被派到欧洲大陆,主要在法国工作。
  曹石峻夫妇去欧洲前已有三个儿子,出国后交由奶奶照顾,以后在法国又生了个男孩,约一年后送回中国。十几年的别离,难得的短期团聚,他们和老朋友们更是无法交往。50、60年代政治条件和经济条件,与90年代后的形势是无法相比的。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他们夫妇承受着亲情离别的痛苦。
  在那些艰苦岁月,钱挹珊始终没有放弃她心爱的大提琴。我们后来才知道,钱挹珊曾旅居法国靠近西班牙的地方数年,而那时世界著名大提琴鼻祖卡萨斯就在临近的西班牙那边居住。她拜卡萨斯为师学了3年之久。以前钱挹珊在上海音专学习时,曾师从舍夫磋夫和杜克森教授,是优秀的大提琴学生。解放前曾在上海市府交响乐团(原工部局乐队)合作下演出海顿的大提琴协奏曲,这在当时中国音乐家中是极为难得的,在这样的基础下又经过卡萨斯三年指导,钱挹珊很有心得。
  1959年,曹石峻和钱挹珊在国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两个同志是经过严格考验被批准入党的。时局的艰难,工作的艰苦,他们二人经常绷紧神经过日子,直到1963年,因曹石峻身体有病才回国。一年后,他们被安排在国际关系学院教法文,这时家人团聚才过起了正常人的家庭生活。
  
  文革中绝食抗议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以曹石峻的身份和经历,很多事情根本无法说清。曹石峻是因为身体情况从国外调回来的,按照毛主席当年下达的“五七指示”是可以不下乡去的。因为曹石峻据理力争,坚持不下乡,造反派停发了他的工资,几个月下来,家里生活拮据,为了生活,为了孩子,曹石峻开始变卖家中的东西,把值一些钱的都卖了,直至身上穿的衣服。在这期间,曹石峻自然而然地发了些牢骚,说了些不中听的话,竟然被公安人员殴打和非法拘留,家里三四天不知道人的下落。曹石峻被戴着手铐秘密押送到学校的下放地点——河北省饶阳县后,才通知了家人。
  对这种侵犯人权,绑架下乡的行为,曹石峻用绝食表示抗议,竟又被粗暴施行了输液注射,直到钱挹珊和孩子被迫举家迁往饶阳,这场迫害才得以缓解。之后国际关系学院解散,干部教师就地分配,曹石峻和钱挹珊都被分到了河北大学。但他们一直留在干校没有去上班。国际关系学院重新恢复后,他们的人事关系重又回到学院。为了对绑架下乡表示抗议,他们不肯回京,在乡下生活到1978年后才回到北京。
  曹石峻身心受到极大伤害。尽管恢复了党籍,补发了工资,名誉也得到平反,但在精神上受到的创伤己难愈合。曹石峻依据国际惯例要求对自己在精神上受到的伤害给予经济赔偿。对此,他据理力争。但并没有因为自己提出赔偿的要求没能够实现而沉沦。相反,他非常珍惜时间,把自己封闭在房间里,尽量减少与外界的接触,甚至就连他最喜欢到书店淘购旧书也由孩子来代理。他在此期间,大量读书,除了读马列主义的中文版,还买来原版和外文版反复对照着读。除了阅读经典著作,他还自学了阿拉伯语、斯瓦西里语、日语、希腊语、印度语等外国语言。他对许多小语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收集了许多各种语言的字典。曹石峻就是这样一个对国家,对人民非常负责的共产党人,是一个不知疲倦的学者,活到了82岁,学到了82岁。
  
  绿邨旧友在京相聚
  
  就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到他家,也只能见到钱挹珊而没法见到他。即使李德伦去看他也无法交谈了。只有一次徐迟不经同意自己闯入,倒和他交谈了一番,具体谈些什么,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至于钱挹珊,她被分配到河北大学教法文后,李德伦曾向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赵沨推荐,认为她应在音乐方面发挥才能。赵沨表示同意,但是不知为什么一直未能落实。以后贺绿汀专程从上海来到北京,经过努力终于把钱挹珊户口从北京迁至上海,给她安排了房子,聘请她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直到退休。
  1991年,徐迟80岁生日,李德伦、李珏、瞿希贤约钱挹珊来北京和平里,共同商议给徐迟写几句贺词,今天,旧的发黄的宣纸上还留着墨迹:“徐迟兄,值吾兄80寿诞之际,沪上绿 旧友在京相聚,回忆往事,拟寿联为赠:40年前绿 夜话阁下妙语连珠惊四座,令人神往。下联是:半世纪后走南闯北,老将笔锋犀利震文坛,影响深广。最后署名是:李德伦、李珏、瞿希贤、曹石峻、钱挹珊、黎频。徐迟回信:“收寿联,禁不住泪如雨下……”
  曹石峻于1992年逝世。徐迟是1996年12月去世的。而李德伦于2001年追随他们之后离去。从资本家到革命者,从笑谈革命到付诸行动,曹石峻在我们心中是可敬、可佩的人。我们从内心深处深深地敬爱他,谨以此文遥祭老曹在天之灵。(完)
其他文献
在今夏热力十足的京城舞台上,活跃着一批“低龄”演员的独特身影,他们出自全国艺术职业学校,携戏曲、交响乐、民族艺术、芭蕾舞之艺术芬芳而来,青春的容颜、激情的演出、齐整的队伍感染着每一位观众,为京城舞台增添了从未有过的新鲜。7月13至29日,全国艺术职业教育成果展演,在长安大戏院、中山公园、天桥剧场热力进行。这一活动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艺术职业教育的首次全面展示,显示了政府对艺术职业教育的引领和对中国特
期刊
本报讯(记者 刁 艳)7月14日,一场中外钢琴琴童的快乐交流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音乐厅展开。美国南加州少年儿童访华钢琴音乐会带来了8位美国孩子清澈甜润的琴音,他们快乐自如的演奏和对音乐真诚的热爱感染着中国孩子,而中国琴童对钢琴的狂热也让这些美国小孩兴奋不已。  8位登台演出的孩子年龄在8-16岁之间,其中6位为亚裔,均为美国加州普通中学的在校生,同时在美国欧谱斯音乐学校学习钢琴。音乐会上半场为独奏,
期刊
北京万博汇乐器广场是迄今为止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乐器产品汇集地和服务中心,万博汇乐器广场的目标是建成一个集古今中外各类音乐器材、舞台灯光、音响设备器材、新产品发布展示、艺术交流、演艺中心为一体的中国乐器之都,成为永不落幕的乐器博览会。    北京西客站,亚洲第一火车站,年接待旅客8000万人以上,直接覆盖人群1.8亿,影响范围甚至可遍及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在内的全国各个角落以及世界各地。从某种程度上
期刊
少数民族音乐之旅    在我国西北河西走廊中部和祁连山北麓,居住着古代回纥人的后裔——裕固族。这个人口较少的民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的肃南和酒泉县。由于较复杂的族源关系和诸多历史方面的原因,这个居住相对集中的小民族内部,却在语言、生产方式和文化习俗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  裕固族的传统音乐包括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两类,其中以民间音乐,特别是民歌为主体。裕固族在明清以后普遍信仰藏传佛教,同时民间也保留了一些
期刊
7月20日,上海民族乐团在上海音乐厅献演《飞花点翠》——抒情民乐集Ⅰ。这是一台以抒情、浪漫、平和、动听为主要表现特点的大型民族音乐会,也是上海民族乐团2007演出季中的重点项目。现代的创作技法,时尚的音乐语言,典雅的文人情怀使这场音乐会具有独特的气质。《夏夜里的流星》《风铃》《飞花点翠》《彩云追月》等一首首诗意盎然,色彩梦幻的新作品将民族音乐中的抒情特性诠释得完美无瑕。  抒情音乐是民族音乐中最为
期刊
爱乐之友    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利比亚四国,在阿拉伯国家中通常被称为“马格里布”,这个词在阿拉伯语中是“日落之地”的意思。摩洛哥是“马格里布”中最西边的一个国家,从古至今,这里一直是欧、亚、非交通的通道,是三大洲文化交流与汇合之地。摩洛哥的主要居民是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他们都有非常丰富的传统音乐遗产。  摩洛哥传统音乐中最重要的遗产是“努巴”,它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木卡姆一样,是一种大型
期刊
书林碟海    浙江民族乐团演奏家蒋国基的笛箫CD、DVD双专辑“自然之声”近日面世。  蒋国基1976年以一曲《水乡船歌》在全国器乐比赛中崭露头角,此后又在各种音乐比赛中连连获奖。他在演奏技巧上博采众长,形成了极富江南水乡情调的艺术风格,他演奏的箫、巴乌、口笛、竖笛等乐器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老师赵松庭称赞他的笛声是:“水里来,水里去,水里生,水里长。”用笛声吟诵水、赞美水,是对大自然发自内心的热
期刊
音乐人生    “全华人”班底新创歌剧《李白》7月7日在美国科罗拉多首演。作曲家郭文景7月10日返回北京,他并未沉湎于留在美利坚的一片赞誉之声,而是对此行栖身的落基山满怀神往眷恋。在那山上一幢小木屋里,他写完了歌剧《李白》的最后一个音符。  在大氧吧里减压  “2005年7月在北京正式动笔,2007年6月21日在科州收笔,整两年。这应该是歌剧音乐创作所需要的最短时间吧”。郭文景6月15日赴美,一周
期刊
每周连载    盛韵/译 樊燕华/编辑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1678-1741)  维瓦尔第以其才能和头发的颜色著称,人称“红发神父”。他一生有大半时间在威尼斯一家孤女院当音乐指导,为他的学生们写了五百多首协奏曲(包括《四季》)。    一天,当维瓦尔第在讲弥撒时,脑海里突然闪现了一个赋格的主题。令众人大为吃惊的是,他立刻走下讲坛,冲进圣器室把这个主题记下来,然后再回到讲坛上完成自己的使命。
期刊
音教专递    由安徽省音乐家协会、安徽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联合主办,安徽省竹笛专业委员会承办的“洪安宁教授从教五十周年”系列庆典活动日前举行。“洪安宁师生笛子音乐会”是本次活动的重头戏。  一直辛勤执教于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洪安宁是当代南派笛子宗师陆春龄先生的嫡传弟子,也是已故尹明山、王兴奎等皖派笛师的主要传人。他致力于笛坛教学50年来,以笛艺教人,因材施教,培养了一批卓有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