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课文阅读技能是学生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我们当下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小学语文作为一种基础教学,其对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对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形成和以后的继续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从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多年,对此颇有感触和心得,为此结合自身使用的人教版教材,以小学四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1.目前的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气氛沉闷
高年级的孩子是活泼好动的,喜欢活泼多彩的教学方式。然而目前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基本上还是“黑板、粉笔、教材”这老三样,十来岁的孩子天天面对这些东西,学习积极性很难调动。同时我们的课堂也缺乏互动,老师提问,下面经常鸦雀无声,大家都不想不愿意回答,课堂气氛十分沉闷。
1.2 教学理念落后
目前我们的阅读教学还是把教师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过分强调学生的勤奋刻苦。通常一节课全是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老师几乎不会去考虑学生想不想听,爱不爱听,而且语文经常是二三节连上,老师讲得辛苦,学生也听得昏昏欲睡,这对学生阅读技能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
1.3 过分拘泥于教材
阅读教学与其他语文教学相比,更具灵活性,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而不是让学生把课文背下来,所以教材上的课文只是一种引导。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我们看到很多教师是“教材有什么,我就讲什么”,一遇到比较重要的课文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叫学生大段大段地背下来,缺乏对阅读资源的创新和开拓。这样流于形式的教学方式,学生既感到厌烦,更不清楚自己在干嘛,严重的甚至会对阅读技能产生偏差,认为阅读就是照本宣科,就是背诵,这和我们的教学目标产生了比较大的分歧。
2.应对措施
2.1 加强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CAI)近年来发展迅猛并在教学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凭借丰富的表现力和高度的互动性,CAI能够实现很多其他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目标。
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字里行间的那种深深的悲痛之情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和感受是有一定难度的,再加上他们离那个年代已经很遥远,很难体会到那个环境下人们的感受。而CAI则可以弥补这一缺憾,我们可以先播放电影《周恩来》,通过真实资料和电影艺术的协作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周总理伟大而高尚的人格魅力,然后我们再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真实视频资料,学生在画面中人们悲痛欲绝的呼喊的感染下,才能从根本上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悲痛。播放结束之后,我们再结合课文进行分析,学生才能在脑海中建立课文文字与中心思想的有机联系,形成对阅读理解的直观印象。课后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安排学生写读后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阅读感受,这样对从根本上给他们打下阅读的基础是非常有用的。
2.2 改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教学中心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学生应该成为绝对的教学中心,要将更大的空间和舞台还给学生。比如,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过一把“老师瘾”,以《卢沟桥的狮子》这篇课文为例,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己搜集相关资料,由学生自己设计课题并进行课程的讲解,结束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和补充。在课程设计和讲解的过程中,学生能充分地加入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摆脱教师和书本的束缚,对课文产生自己的理解,从而自发地对文章进行理解和分析,这正是我们培养和发展学生阅读能力最为重要的一环。如果有到过卢沟桥参观游玩的学生那更好,其绘声绘色的描述将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讲解又能在加深自身印象的同时在学生群体中形成积极影响,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一自发学习活动中来。
2.3 以生活为源泉,丰富阅读素材
生活永远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创造源泉,而生活中的东西也更能引起小孩的兴趣。比如在讲述《颐和园》和《圆明园的毁灭》这些课文时,可以结合时下热播的古装影视作品,让学生谈谈对这些影视作品的看法。比如我在讲授这些课文时就是借助《铁齿铜牙纪晓岚》电视剧的,因为它轻松幽默,学生们都很爱看,于是我们看后一起讨论。当时这么美好、强盛的国家为什么后来会遭到列强的侵凌?学生们踊跃发言,而且他们对连续剧中人们安定生活的直观印象和《圆明园的毁灭》中的残垣断壁形成强烈对比,理解和记忆都非常深刻。
与此同时,我再将课文深化到爱国主义的高度,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们去烈士陵园,或是推荐他们去观看《南京!南京!》这些正在热映的爱国主义影片,这些看起来和我们的阅读教学没有关系,但实际上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能正真理解课文的内涵并且由点及面,将思维发散,形成自身的阅读方式和理解方式,这也是阅读教学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抛弃与时代不符的教学方法,大胆创新,让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形象直观的感受,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才能迈上更高的台阶。
1.目前的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气氛沉闷
高年级的孩子是活泼好动的,喜欢活泼多彩的教学方式。然而目前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基本上还是“黑板、粉笔、教材”这老三样,十来岁的孩子天天面对这些东西,学习积极性很难调动。同时我们的课堂也缺乏互动,老师提问,下面经常鸦雀无声,大家都不想不愿意回答,课堂气氛十分沉闷。
1.2 教学理念落后
目前我们的阅读教学还是把教师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过分强调学生的勤奋刻苦。通常一节课全是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老师几乎不会去考虑学生想不想听,爱不爱听,而且语文经常是二三节连上,老师讲得辛苦,学生也听得昏昏欲睡,这对学生阅读技能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
1.3 过分拘泥于教材
阅读教学与其他语文教学相比,更具灵活性,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而不是让学生把课文背下来,所以教材上的课文只是一种引导。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我们看到很多教师是“教材有什么,我就讲什么”,一遇到比较重要的课文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叫学生大段大段地背下来,缺乏对阅读资源的创新和开拓。这样流于形式的教学方式,学生既感到厌烦,更不清楚自己在干嘛,严重的甚至会对阅读技能产生偏差,认为阅读就是照本宣科,就是背诵,这和我们的教学目标产生了比较大的分歧。
2.应对措施
2.1 加强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CAI)近年来发展迅猛并在教学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凭借丰富的表现力和高度的互动性,CAI能够实现很多其他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目标。
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字里行间的那种深深的悲痛之情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和感受是有一定难度的,再加上他们离那个年代已经很遥远,很难体会到那个环境下人们的感受。而CAI则可以弥补这一缺憾,我们可以先播放电影《周恩来》,通过真实资料和电影艺术的协作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周总理伟大而高尚的人格魅力,然后我们再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真实视频资料,学生在画面中人们悲痛欲绝的呼喊的感染下,才能从根本上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悲痛。播放结束之后,我们再结合课文进行分析,学生才能在脑海中建立课文文字与中心思想的有机联系,形成对阅读理解的直观印象。课后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安排学生写读后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阅读感受,这样对从根本上给他们打下阅读的基础是非常有用的。
2.2 改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教学中心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学生应该成为绝对的教学中心,要将更大的空间和舞台还给学生。比如,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过一把“老师瘾”,以《卢沟桥的狮子》这篇课文为例,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己搜集相关资料,由学生自己设计课题并进行课程的讲解,结束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和补充。在课程设计和讲解的过程中,学生能充分地加入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摆脱教师和书本的束缚,对课文产生自己的理解,从而自发地对文章进行理解和分析,这正是我们培养和发展学生阅读能力最为重要的一环。如果有到过卢沟桥参观游玩的学生那更好,其绘声绘色的描述将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讲解又能在加深自身印象的同时在学生群体中形成积极影响,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一自发学习活动中来。
2.3 以生活为源泉,丰富阅读素材
生活永远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创造源泉,而生活中的东西也更能引起小孩的兴趣。比如在讲述《颐和园》和《圆明园的毁灭》这些课文时,可以结合时下热播的古装影视作品,让学生谈谈对这些影视作品的看法。比如我在讲授这些课文时就是借助《铁齿铜牙纪晓岚》电视剧的,因为它轻松幽默,学生们都很爱看,于是我们看后一起讨论。当时这么美好、强盛的国家为什么后来会遭到列强的侵凌?学生们踊跃发言,而且他们对连续剧中人们安定生活的直观印象和《圆明园的毁灭》中的残垣断壁形成强烈对比,理解和记忆都非常深刻。
与此同时,我再将课文深化到爱国主义的高度,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们去烈士陵园,或是推荐他们去观看《南京!南京!》这些正在热映的爱国主义影片,这些看起来和我们的阅读教学没有关系,但实际上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能正真理解课文的内涵并且由点及面,将思维发散,形成自身的阅读方式和理解方式,这也是阅读教学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抛弃与时代不符的教学方法,大胆创新,让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形象直观的感受,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才能迈上更高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