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一个人一生要变换多次职业,所以需要不断学习。新世纪里,一个人学习已经不只是为了谋生,而是要把学习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作为提高生活的手段。高职教育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都要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观念以及学会生存的理念相适应。
【关键词】终身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普通教育都以培养人才、养成学生的各种能力为目的。但是,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更注重培养实际应用型人才,更强调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知识转化能力、革新创造能力等的培养。而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它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也应该融入高职教育的思想之中,高等职业教育要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
一、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
(一)什么是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是指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十多年前,著名学者熊明安在其所编著的《中国高等教育史》中,给高等教育下的定义是:学校教育体制中的高级阶段的教育,是受完中等教育或具有中等文化的人所接受的一种专门教育,是一种传授高级知识与技能,进行高级职业能力和高级道德行为规范、行为训练的教育。它把高深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职业训练同对该职业的研究、运用结合起来,把伦理道德的理论教育同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行为训练结合起来,以为属于统治地位的阶级培养统治人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它的形式可分为:传统大学和学院、开发大学、函授大学、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高等教育、高等职业院校、广播电视大学,乃至借助于互联网络的所谓虚拟大学,等等。
(二)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教育。它培养出的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在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自然“高等性”应是其培养目标定位的基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职业类人才,教育类型是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属于职业教育,自然“职业性”应是其培养目标定位的内涵。
(三)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
早在上个世纪初,我国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就提出教育的本质应具有职业性,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我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那么,高职高专教育就是为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就业而进行的职业准备教育,其培养目标是: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通俗地说,即“高级蓝领”——活跃在一线的高级技师和专业管理人员。这一定位的关键是“应用型”人才,既对理论水平有一定要求,同时对实践应用能力有较高要求,需要较长时期科学、系统的培养而获得。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最大特色。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某一职业岗位为依据,职业定向到具体的岗位,以该岗位的“必需”“够用”理论知识为度来构建岗位能力框图,需要开设哪些课程、教授到什么深度均由岗位能力决定。它强调的是岗位能力的培养,因而窄口径,要用什么就讲什么,要用多少就讲多少是其必然的选择。其培养的人才既不应是仅会动嘴,不会动手的“君子”;也不应是仅会动手,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经验型“老师傅”;而应是具有一定理论知识水平和较强岗位工作能力的“专才”。初职和中职可以定性为技能型职业教育,只有高职才应该定性为技术型职业教育。技能型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在某一特定岗位上的操作能力,一般不要求或粗略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操作原理及理论知识。技术型职业教育是技能型职业教育的后续教育,接受技术型职业教育之前,一般应接受过技能型职业教育。技术型人才除具备特定岗位的操作能力外,还应当掌握相当的理论知识,有发展潜能和创新能力。
概括起来说,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知识面较宽、综合素质较高等特点。
二、终身教育理念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关系
1965年,法国学者郎格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会议上提出:“教育应当贯穿于人的一生,成为一生不可缺少的活动。”因此,他要求建立一个新的一体化教育体系:应当使教育从纵的方面贯穿于人的一生,从横的方面联结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使今后的教育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随时都能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从那时起,终身教育的理念已渗入到普通教育的每一个环节。“终身教育论,它所要论述的第一件事——恐怕是最广泛地被人们所接受的——就是教育不再是一个人由初等、中等或大学等任何一个学校毕业之后就算完结了,而应当是通过人的一生持续进行。”其终身教育的理念,主要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指人从生到死的一生教育;第二,指个人以及社会整个教育的统一综合。在这一理念影响下,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早已突破了学历教育的范畴,着眼于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天然的、紧密的联系,把职业教育和培训融合在一起,淡化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之间、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之间、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之间的界限。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总量很大,就业压力也很大,要实现我国社会充分合理就业,使大部分人在就业前就具有必备的职业资格和能力,唯一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从而把我国人口优势变为人力资源优势。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奉行终身教育的理念,着眼于人一生的发展需求。
三、如何在高职教育中融入终身教育的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构成部分,应是实施终身教育理念的主要教育机构。那么,如何将终身教育的理念融入高职教育中?
首先,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中最高层次的教育,它与普通高等教育一起共同构成了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系。其次,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的主要类型,大众化的高职教育不应只是量的增长,还应有“质”的变化,即包括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的多样化等。
(一)要坚持高等职业学院的阵地作用
长期以来,传统学校教育将人的一生割裂成“两段式”,即前期用于接受学习,后期用于从事生产劳动,这种“两段式”的人生格局,显然是和落后的生产力水平联系在一起的。传统的高职教育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封闭型的,即学生入学后,受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是相对固定的。高职教育大众化将使单一的封闭型教学模式产生不适应性。我们可以预言,未来社会将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信息革命的来临,已经撞碎了许多人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梦,高等职业学院作为一个教育机构关键在于正确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个人设计,尽量使这种设计选择与社会发展方向相吻合,帮助学生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明白学习是什么,为什么学习,怎样学习,因为在未来,每一个人要想占有竞争的优势和资本,必须追求个人完善,具有真才实学,掌握一技之长,才能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未来的挑战、未来的变革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重新设计自己,自觉自愿地步入终身学习的行列,形成比较完整的综合素质结构体系,这是未来社会对每一个新人的基本要求和生存准备。高等职业学院不单是培养学生具有某种技能的地方,而且应当成为培养学生具备在未来能够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的阵地。
(二)要保持高等职业学院的教育与社会的密切关系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以刚毕业的高中阶段学生为对象,局限于在学历教育的范畴内进行,另外,迫于现实的就业压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仅是单纯地被动适应市场的需求培养大批的就业者,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当今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和技术、技能的更新速度加快,产业结构变化加剧,新的职业不断涌现,旧的职业不断消亡,原有工作领域的技术手段不断发展变化,对社会成员的自身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学校教育作用会发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学校教育再也不能局限于传授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而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基础;二是学校教育具有相对稳定性,且受经费、信息等因素的影响,常常不能与企业和工作场所的技术更新同步,所以实行学校与企业合作教育或者学校教育与工作场所的交替学习,应该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技术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其中有相当部分只能在实际工作场所才能获得,所以,高等职业学院必须与行业、企业密切地合作,建立办学伙伴关系,使行业、企业直接参与培训过程,以期共同完成培养目标。
因此,突破传统的学历教育束缚,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把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建成社会成员终生学习的场所,并进而在全社会树立起一种终身学习的观念,显得十分必要。
(三)要与“学会生存”教育理念结合起来
学会生存是每一个人的最基本的能力,也是未来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因此人人都要在生活磨煤炼中学会生存的本领。《学会生存》明确指出:惟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够培养完善的人,而这种需要正随着使个人分裂的日益严重的紧张状态而逐渐增加。我们再也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因此,在高职教育中必须坚持“学会生存”的知识体系。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突出其特色。大众化时代的人才标准是多元的。只要培养的人才适应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同时,能满足个人发展需要,才是成功的高等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张维. 世界成人教育概论.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94.
[2]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
[3]熊安明. 中国高等教育史. 重庆出版社,1983.
[4]李国栋.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 职业技术教育,2001(6).
[5]吴瑞安. WTO与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转变. 职教论坛,2003(9).
[5]学会生存. 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1996.
【关键词】终身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普通教育都以培养人才、养成学生的各种能力为目的。但是,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更注重培养实际应用型人才,更强调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知识转化能力、革新创造能力等的培养。而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它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也应该融入高职教育的思想之中,高等职业教育要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
一、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
(一)什么是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是指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十多年前,著名学者熊明安在其所编著的《中国高等教育史》中,给高等教育下的定义是:学校教育体制中的高级阶段的教育,是受完中等教育或具有中等文化的人所接受的一种专门教育,是一种传授高级知识与技能,进行高级职业能力和高级道德行为规范、行为训练的教育。它把高深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职业训练同对该职业的研究、运用结合起来,把伦理道德的理论教育同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行为训练结合起来,以为属于统治地位的阶级培养统治人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它的形式可分为:传统大学和学院、开发大学、函授大学、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高等教育、高等职业院校、广播电视大学,乃至借助于互联网络的所谓虚拟大学,等等。
(二)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教育。它培养出的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在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自然“高等性”应是其培养目标定位的基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职业类人才,教育类型是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属于职业教育,自然“职业性”应是其培养目标定位的内涵。
(三)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
早在上个世纪初,我国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就提出教育的本质应具有职业性,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我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那么,高职高专教育就是为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就业而进行的职业准备教育,其培养目标是: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通俗地说,即“高级蓝领”——活跃在一线的高级技师和专业管理人员。这一定位的关键是“应用型”人才,既对理论水平有一定要求,同时对实践应用能力有较高要求,需要较长时期科学、系统的培养而获得。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最大特色。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某一职业岗位为依据,职业定向到具体的岗位,以该岗位的“必需”“够用”理论知识为度来构建岗位能力框图,需要开设哪些课程、教授到什么深度均由岗位能力决定。它强调的是岗位能力的培养,因而窄口径,要用什么就讲什么,要用多少就讲多少是其必然的选择。其培养的人才既不应是仅会动嘴,不会动手的“君子”;也不应是仅会动手,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经验型“老师傅”;而应是具有一定理论知识水平和较强岗位工作能力的“专才”。初职和中职可以定性为技能型职业教育,只有高职才应该定性为技术型职业教育。技能型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在某一特定岗位上的操作能力,一般不要求或粗略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操作原理及理论知识。技术型职业教育是技能型职业教育的后续教育,接受技术型职业教育之前,一般应接受过技能型职业教育。技术型人才除具备特定岗位的操作能力外,还应当掌握相当的理论知识,有发展潜能和创新能力。
概括起来说,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知识面较宽、综合素质较高等特点。
二、终身教育理念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关系
1965年,法国学者郎格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会议上提出:“教育应当贯穿于人的一生,成为一生不可缺少的活动。”因此,他要求建立一个新的一体化教育体系:应当使教育从纵的方面贯穿于人的一生,从横的方面联结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使今后的教育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随时都能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从那时起,终身教育的理念已渗入到普通教育的每一个环节。“终身教育论,它所要论述的第一件事——恐怕是最广泛地被人们所接受的——就是教育不再是一个人由初等、中等或大学等任何一个学校毕业之后就算完结了,而应当是通过人的一生持续进行。”其终身教育的理念,主要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指人从生到死的一生教育;第二,指个人以及社会整个教育的统一综合。在这一理念影响下,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早已突破了学历教育的范畴,着眼于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天然的、紧密的联系,把职业教育和培训融合在一起,淡化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之间、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之间、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之间的界限。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总量很大,就业压力也很大,要实现我国社会充分合理就业,使大部分人在就业前就具有必备的职业资格和能力,唯一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从而把我国人口优势变为人力资源优势。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奉行终身教育的理念,着眼于人一生的发展需求。
三、如何在高职教育中融入终身教育的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构成部分,应是实施终身教育理念的主要教育机构。那么,如何将终身教育的理念融入高职教育中?
首先,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中最高层次的教育,它与普通高等教育一起共同构成了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系。其次,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的主要类型,大众化的高职教育不应只是量的增长,还应有“质”的变化,即包括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的多样化等。
(一)要坚持高等职业学院的阵地作用
长期以来,传统学校教育将人的一生割裂成“两段式”,即前期用于接受学习,后期用于从事生产劳动,这种“两段式”的人生格局,显然是和落后的生产力水平联系在一起的。传统的高职教育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封闭型的,即学生入学后,受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是相对固定的。高职教育大众化将使单一的封闭型教学模式产生不适应性。我们可以预言,未来社会将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信息革命的来临,已经撞碎了许多人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梦,高等职业学院作为一个教育机构关键在于正确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个人设计,尽量使这种设计选择与社会发展方向相吻合,帮助学生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明白学习是什么,为什么学习,怎样学习,因为在未来,每一个人要想占有竞争的优势和资本,必须追求个人完善,具有真才实学,掌握一技之长,才能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未来的挑战、未来的变革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重新设计自己,自觉自愿地步入终身学习的行列,形成比较完整的综合素质结构体系,这是未来社会对每一个新人的基本要求和生存准备。高等职业学院不单是培养学生具有某种技能的地方,而且应当成为培养学生具备在未来能够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的阵地。
(二)要保持高等职业学院的教育与社会的密切关系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以刚毕业的高中阶段学生为对象,局限于在学历教育的范畴内进行,另外,迫于现实的就业压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仅是单纯地被动适应市场的需求培养大批的就业者,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当今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和技术、技能的更新速度加快,产业结构变化加剧,新的职业不断涌现,旧的职业不断消亡,原有工作领域的技术手段不断发展变化,对社会成员的自身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学校教育作用会发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学校教育再也不能局限于传授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而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基础;二是学校教育具有相对稳定性,且受经费、信息等因素的影响,常常不能与企业和工作场所的技术更新同步,所以实行学校与企业合作教育或者学校教育与工作场所的交替学习,应该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技术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其中有相当部分只能在实际工作场所才能获得,所以,高等职业学院必须与行业、企业密切地合作,建立办学伙伴关系,使行业、企业直接参与培训过程,以期共同完成培养目标。
因此,突破传统的学历教育束缚,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把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建成社会成员终生学习的场所,并进而在全社会树立起一种终身学习的观念,显得十分必要。
(三)要与“学会生存”教育理念结合起来
学会生存是每一个人的最基本的能力,也是未来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因此人人都要在生活磨煤炼中学会生存的本领。《学会生存》明确指出:惟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够培养完善的人,而这种需要正随着使个人分裂的日益严重的紧张状态而逐渐增加。我们再也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因此,在高职教育中必须坚持“学会生存”的知识体系。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突出其特色。大众化时代的人才标准是多元的。只要培养的人才适应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同时,能满足个人发展需要,才是成功的高等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张维. 世界成人教育概论.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94.
[2]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
[3]熊安明. 中国高等教育史. 重庆出版社,1983.
[4]李国栋.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 职业技术教育,2001(6).
[5]吴瑞安. WTO与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转变. 职教论坛,2003(9).
[5]学会生存. 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