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

来源 :浙江人大·公报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dx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我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情况,请予以审议。
  一、贯彻中央要求,研究确定新一轮审批制度改革目标任务
  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根据中央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提出的。党的十八大提出,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十八届二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以职能转变为核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微观事务管理,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加快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国务院机构职能体系,切实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水平。4月24日和5月6日国务院两次决定取消和下放133项行政审批事项,5月13日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动员部署机构职能转变工作;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任务分工,对今后5年转变政府职能的各项任务明确了责任单位和限期完成的时间要求。
  去年下半年,夏宝龙书记作出“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提高审批效能,营造一流发展环境”的重要指示。今年1月11日,李强省长在全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对新一轮审批制度改革任务作了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全面启动了我省新一轮审批制度改革;省政府制定出台了《浙江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改革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我省新一轮审批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围绕加快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和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目标要求,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全面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力争把浙江打造成为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省份,努力用改革的办法营造优良发展环境,让改革的红利惠及广大群众,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主要任务有三个方面:一是围绕简政放权,扎实做好审批事项清理规范工作,切实减少审批事项、环节、前置条件和层级,真正做到能不批的就不批。二是围绕便捷高效,大力创新审批方式,全面推行网上审批、并联审批、集中审批、“四联动审批”(前置审批材料联用、各类证照联办、施工图联审、联合验收)等新型审批方式,真正做到能简便的就简便。三是围绕建章立制,在深化改革的基础上,建立起一系列的制度治理规范,真正靠制度完善长效治理。
  与以往相比,我省新一轮审批制度改革体现了三个方面的特色要求。
  一是力争实现对行政审批事项的全方位规范管理。新一轮审批制度改革既注重清理又强调规范,提出了至少减少三分之一审批事项的量化目标,明确了清理—公布—规范—准入管理的改革路径,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从审批内容、申报材料、审批条件、审批流程、审批时间、审批收费六个方面实行“六统一”规范管理,对新增审批事项,实行严格的准入管理,切实把简政放权落到实处。
  二是力争实现对投资项目审批的全流程优化设计。目前,行政审批时间长、意见多的呼声主要集中在投资项目审批领域,特别是中介服务环节。为此,新一轮审批制度改革把配套推进中介机构改革作为重点任务之一,把中介服务时间、部门审批时间和公示时间作为全流程的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对投资项目审批从项目受理到开工建设的全过程明确了审批牵头部门、审批层级和审批时间和中介服务时间,切实把便捷高效落到实处。
  三是力争实现对行政审批服务领域改革内容的全覆盖。新一轮审批制度改革,既有对政府和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的改革,又有为民服务事项、贸易(企业)主体设立的改革;既关注项目审批过程提速,大力精简审批环节,对符合省级及以上综合规划、专项规划的政府投资项目不再审批项目建议书,又强调前置审批条件清理,取消不合理前置,对所有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不设前置审批。同时,大力推进减少审批层级的改革,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统一、能放则放”的原则,通过依法委托等方式把基层政府能够办理的事项交由基层政府办理。
  二、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新一轮审批制度改革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一场政府的自我革命,涉及到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面的利益调整,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为确保这项改革的顺利推进,去年以来我省重点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改革。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以“三个专”为核心的改革统筹协调机制。一是专门成立议事协调机构。省政府恢复成立了由省政府办公厅、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编委办、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等23个部门组成的浙江省政府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李强省长担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改委。各市、县(市、区)政府也都成立了审改领导小组,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研究落实审改工作。二是全省会议专项部署。1月11日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对新一轮审批制度改革任务作了全面部署。三是重点问题专题研究。李强省长主持召开省审改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和专家座谈会研究改革总体方案,部署改革工作;分管副省长多次研究协调政府投资项目省级联合审批和绍兴县企业投资项目高效审批试点相关事宜。
  (二)部门上下联动,合力推进改革。建立了各级审改办牵头,部门密切配合,省市县三级联动,合力推进改革的工作机制。根据全省审改会议要求,省级各部门分系统对本部门承担的改革任务作了责任分解。省发改委作为新一轮审改的牵头部门,专题研究布置审改工作,以省审改办名义印发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对审改重点任务作了分解。省监察厅针对牵头负责的中介机构改革工作,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省法制办研究制订了行政许可事项清理规范工作计划,要求省直各有关单位认真梳理行政许可事项、主体和放权情况,提出事项调整处理意见。省工商局出台了推进商事登记“两分离”(商事主体资格与经营资格分离、住所登记与经营场所登记分离)、登记审批事项一窗办理等举措。各市、县(市、区)根据省里要求,全面启动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各项工作。对一些改革中的难点问题,鼓励各地先行先试,省对市、市对县加强跟踪指导,遇到问题及时调整,不断完善,形成了分层分级、上下齐心推进改革的局面。   (三)加强整体设计,完善审改制度框架。在改革实施中,注重上下联动、系统研究、整体设计,制定了各类审批服务的分类改革方案:包括《浙江省政府投资项目省级联合审批实施办法(试行)》,绍兴县企业投资项目高效审批试点方案,义乌市贸易(企业)主体设立快速审批试点方案,以及开发区(园区)项目前置审批化零为整统一办理试点方案等。
  三、各项改革有序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效
  今年以来,在各地、各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下,新一轮审批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围绕“简政放权”,全面开展行政审批事项清理。
  1月22日,省审改办对57个省级单位、11个设区市和90个县(市、区)同步开展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自查清理工作作了布置。目前,省级各单位已全部完成自查清理,其中,省审计厅、省残联、省总工会、省农办等10个单位不再实施非行政许可审批,其余47个省级部门上报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563项,要求保留476项,取消37项,下放50项。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简政放权的要求,省审改办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减少审批事项的八条意见,并组织力量对各单位自查报送的结果进行集中审核,严格把关,审核后建议保留省级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144项,取消326项,下放53项,转为行政许可40项,分别占26%、58%、9%、7%,减少审批部门7个。目前正在组织专家论证,5月底6月初提交省审改领导小组审议,7月份向社会公布。
  同时,省法制办牵头对全省行政许可事项、主体、放权情况进行了梳理。通过清理,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将由目前的706项拟公告执行609项。从省以下的情况看,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方面,各市县已经完成自查上报,即将开展审核工作。行政许可事项方面,省以下将由目前的911项拟公告执行827项;全省各级行政许可事项将由目前的1617项拟公告执行1436项。
  (二)围绕“联审联办”,探索实施政府投资项目省级联合审批。
  3月19日省政府出台的《浙江省政府投资项目省级联合审批实施办法(试行)》,明确我省从4月1日起全面实施以“联审联办”为核心的政府投资项目省级联合审批制度。为确保新制度顺利实施,3月29日省政府对省级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工作作了专题协调;之后15个省级部门制订并上报了联合审批实施细则。省发改委印发了《浙江省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目录》和《政府投资投资项目省级联合审批60天流程图》。省级联合审批网络平台建设正在加快推进,服务功能逐步完善,为联合审批顺利实施提供硬件保障。新制度实施后,政府投资项目省级部门行政审批时间将由360天缩短到60天,审批效率将大幅提升。
  (三)围绕“便捷高效”,积极推进企业投资项目高效审批、贸易(企业)主体设立快速审批和开发区(园区)项目化零为整的前置审批试点。
  在推进政府投资项目省级联合审批的同时,为建立便民、高效的企业投资审批制度,根据李强省长2月1日在绍兴调研时的指示精神,省审改办会同绍兴县研究拟订了企业投资项目便捷高效审批试点方案,涉及省级层面14项放权事宜。经过多次协调研究,该项试点工作将于5月底开始实施。义乌市开展实施贸易(企业)主体设立快速审批试点,宁波市杭州湾—中心湖区块、绍兴县滨海工业区、义乌市商贸服务业集聚区等三个开发区(园区)开展实施化零为整的前置审批试点。通过审批方式的创新和全流程的制度设计,我省将实现企业投资项目由300天缩短到55天(不含土地招拍挂时间),贸易(企业)主体设立由30天缩短到10天的行政审批大提速,为企业和群众创造更加优良的投资环境。
  (四)围绕“三减少两提升”,扎实做好审批前置中介服务项目和服务机构清理规范工作。
  在以往的传统审批模式下,审批中介服务机构依靠行政资源实施垄断经营,服务时间长、收费高、质量差,责任不承担。对此,各方面反映比较强烈。新一轮审批制度改革把中介机构改革作为重点和难点问题,着力推进解决。省监察厅按照李强省长“减少审批前置中介(技术)服务项目、压缩服务时间、降低服务收费”的批示精神,牵头对省级部门审批前置中介(技术)服务项目的设置、收费标准和服务时限,及相关中介机构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约谈18个有审批前置中介服务项目的省直部门主要领导,商定了“减少项目、压缩时间、降低收费”的量化标准。其中,减少前置中介(技术)服务项目19项,缩小适用范围3项;绝大部分保留项都设置了服务提速和降低收费的量化目标,最多的压缩2/3左右的服务时间;收费标准最高下降40—50%。
  (五)围绕“方便快捷”,深入推进集中审批和代理审批。
  各市县认真抓好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深入推进集中审批和代理审批,拓展服务功能。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等集中审批的各项制度不断完善,审批部门和审批事项进驻行政服务中心比率分别达到90%和95%以上。“两集中两到位”(一个行政机关的审批事项向一个处室集中、审批处室向行政审批服务中心集中,进驻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审批事项到位、审批权限到位)改革市级全面完成,县级完成率达到95%以上,既受理又能办理的事项比例达到75%。60%以上的县市实行了项目审批服务全程代理制。杭州、宁波、温州、绍兴等市建立了投资项目审批代办中心,绍兴县开展了“以老带新”的审批代理服务试点,进一步优化了投资软环境,方便了企业和基层群众办事。
  此外,围绕“依法改革”,研究建立法规规章动态调整和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省法制办对省级各部门规范性文件和审批制度改革涉及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全面梳理,初步提出了11项修改调整的建议。
  四、克难攻坚,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从总体上看,我省新一轮审批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这些成效还只是初步的、阶段性的,离改革的最终目标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如:省、市、县三级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规范工作量大,再加上还要与国务院取消和下放事项做好衔接,按照既定目标6月底前全面完成难度很大,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各项制度创新涉及部门多、层级多、法律法规条款规定多,需要边试点边完善,在全面总结基础上再形成面上制度规范并加以推广;随着审批制度改革的深化,可能会遇到不少法律法规问题,需要省人大支持,对相关条款集中修订、同步调整。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年初工作部署和这次省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要求,全力以赴,狠抓落实,确保审批制度改革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一是全面完成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规范工作,公布审批目录,对行政审批事项实行审批内容、申报材料、审批条件、审批流程、审批时间、审批收费“六统一”的规范管理,建立严格的新增审批事项准入制度,省级7月完成,市级8月完成,县级9月完成。
  二是创新审批方式,建立健全政府投资项目省级联合审批、企业投资项目高效审批、贸易(企业)主体设立快速审批和为民服务事项即时办理制度。探索实行针对各类审批对象的便捷高效审批方式,实现政府投资项目由360天缩短到60天、企业投资项目由300天缩短到55天(不含法定的土地招拍挂时间)、贸易(企业)主体设立由30天缩短到10天的行政审批大提速。督促各市县进一步规范完善为民服务事项即时办理制度,提升即办效率。
  三是建立完善集中审批和代理审批制度。组织一次对各地集中审批情况的专项检查,确保行政审批中心既受理又办理的事项比例达到90%。指导绍兴县深入开展行政审批全程代理试点,加快建立“以老带新”的审批代理服务制度。
  四是配套推进中介服务机构改革,建立公开公平的竞争机制。放宽市场准入,打破行业垄断,培育发展各类中介服务机构,推进从事审批服务的中介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建立客观公正的中介机构信用等级评价制度,营造公平有序的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环境。制订各类审批中介服务行为规范,实现“服务项目、服务时间、服务收费”三减少,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双提升。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开放专家库、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对传统行政管理制度的深刻变革,是政府的一场自我革命,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改革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将坚定不移,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同时也恳切希望继续得到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关心和支持,请大家对我们的工作加强监督,多提宝贵意见,帮助我们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更扎实,真正做到惠企利民,真正让企业和群众满意。
其他文献
(2013年5月29日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2号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条例〉的决定》已于2013年5月29日经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3年5月29日  浙江省第
期刊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免职名单  (2013年3月28日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一、免去王庆华的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副庭长职务。  二、免去陈其荣的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员职务。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免职名单  (2013年3月28日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一、免去康健的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检察员职务。  二、免去
期刊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主任会议委托,现就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条例〉的决定(草案)》(以下简称修改决定草案)作如下说明:  一、修改的必要性  人事任免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条例》(以下简称任免条例)于1999年12月28日
期刊
2010年9月28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政府陈敏尔副省长所作的《关于全省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近年来我省各地在自身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举债融资,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筹集了大量急需的资金,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省各级政府通过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国家相关规定,控制政府性债务规模,加强投融资平台管理
期刊
(1999年12月28日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2005年7月29日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修订 根据2013年5月29日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条例〉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证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省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人事任
期刊
省人大常委会:  浙江省违法建筑处置规定列入今年省人大常委会一类立法项目后,环资委提前介入,专门听取省法制办、省建设厅等部门的汇报。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规定草案后,环资委在省人大常委会程渭山副主任的带领下,立即分赴宁波、温州、金华、台州等市县(区)进行调研,征求意见;同时又征求省级有关部门意见。5月10日环资委召开全体会议,对规定草案进行了审议,现将审议情况报告如下:  违法建筑一直是城乡规划管理中
期刊
(2013年6月17日浙江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主任会议通过)  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政府龚正副省长所作的《关于我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省政府高度重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明确改革总体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加快简政放权,积极改革创新,有关部门协调有力,措施扎实,新一轮审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新一
期刊
《浙江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已于2010年3月30日经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务委员会  2010年3月30目
期刊
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10年3月29日至3月30日在杭州举行。  受赵洪祝主任委托,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永明主持各次全体会议,副主任徐宏俊、刘奇、程渭山、张家盟和秘书长姚民声及委员共56人出席会议。省人民政府葛慧君、龚正副省长,省高级人民法院齐奇院长和高杰副院长,省人民检察院陈云龙检察长和顾雪飞副检察长列席会议。列席会议的还有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省级有关单位负责人,
期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人大常委会开展监督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六种:  一、听取和审议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专项工作报告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每年选择若干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有计划地安排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专项工作报告。  听取专项工作报告的议题来源主要有:1.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