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上海西南区域,一所远郊基层党校的科研决咨成果和课题立项捷报频传,引起全市党校系统的关注和瞩目。连续9年在全市党校系统课题立项中名列前茅,多次获得上海市党校系统战略聚焦课题立项,连续3年获得省部级以上课题立项,决咨成果多次获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实现区级党校立项国家社科基金、上海市社科规划课题零的突破,连续多年获得上海市党校系统科研成果优秀奖、组织奖……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中共上海市金山区委党校多年来不断探索提升基层党校科研决咨能力的规律和方法是分不开的。
尽管受平台、人才队伍、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局限,金山区委党校依然按照党中央关于党校建设新型智库的总体要求,立足金山区位比较优势,遵循基层党校科研决咨的规律,不断健全相关体制机制,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科研决咨研究品牌。
一、提升科研决咨水平的实践探索
1.逐步健全科研决咨研究的组织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科研决咨研究组织机构。依托金山区委党校专兼职教师,建立科研决咨研究领导小组,定期发布区委区政府领导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开展研讨。同时,对科研决咨研究课题的申报、立项管理、调研、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组织管理和监督落实。
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盘活“存量”、加大培养力度,着力提升校内教研人员的科研决咨研究能力,并开展用好“增量”,建立“柔性”人才队伍,邀请政府职能部门领导、基层实际工作部门负责人、校外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共同参与科研决咨研究,形成“1+X”的决咨研究网络和人才体系。近年来,金山区委党校一方面通过传帮带建立符合专职教师自身特点的教研活动制度,逐步提升青年教师的科研决咨研究能力;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与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等智库及结对共建单位的联系交流,建立了“1+3+X”(1即金山区委党校,3即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X即金山区各委办局职能部门和各街镇、工业区)的科研决咨研究体系。
三是强化专项资金支持。在资金安排上,设立科研决咨研究专项资金,突出政策倾斜,激发教研人员从事科研决咨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探索建立符合智库运行特点的经费管理制度。
四是畅通区委、区政府部门信息资源获取渠道。加强区委、区政府文件数据库、专题成果数据库、简报数据库和案例数据库等特色数据库建设,为科研决咨研究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从2014年开始,金山区委党校办公室每月都会对金山区委、区政府的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进行梳理汇总,并发送给每位教师,帮助其及时掌握区情和政策动态。
2.逐步健全科研决咨成果的有效转化机制
一是促进科研成果向决咨转化。近年来,金山区委党校注重将一些专兼职教师的高质量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决咨成果。如,借助上海市委党校《内参专报》的平台影响力,鼓励专兼职教师投稿,并对稿件进行质量把关和筛选,选送的决咨成果多次获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批示肯定。同时,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投稿金山区委、区政府内参,这些成果也多次获得金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此外,积极组织教师申报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曾获得上海市第九届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三等奖。
二是改进成果推送方式。创办决咨研究内刊《决咨参考》,定期向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呈送决咨成果,让具有决策参考价值的研究报告和对策建议能直接、及时进入决策部门和领导视野。同时,完善成果报送反馈机制,及时掌握决咨成果报送动态。
三是进一步拓宽对接服务渠道。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对接联系,积极承担地方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持续跟踪研究,为破解地方党委政府在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难点、瓶颈问题提供及时有效的决咨参考、政策建议和理论支撑。如,金山区委党校每年都会积极主动参与金山区委、区政府重点课题研究,并为区内各职能部门、街镇、村居相关调研课题提供指导,在基层经验总结、难题破解等方面进行持续跟踪研究,充分发挥了思想库、智囊团的积极作用。
3.逐步健全科研决咨研究的合作共享机制
一是在校内建立集体研究制度。打破学科界限,形成教研人员集体承担课题、集体调研、集体召开研讨会、根据专长集体撰写调研报告的校内科研决咨合作模式。大多数科研决咨课题,从申报到立项、研究、结题,都是由教师集体研究、讨论,形成研究结论。
二是积极发挥党校学员优势。充分发挥党校各类培训班次学员的优势,特别是领导干部学员的实践优势,吸引其参与相关课题研究工作,进一步提升研究成果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如2015年金山区委党校承担的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三农”专项课题,在课题组成员安排上,将金山区农委、区农经站、经济薄弱村村支部书记等学员纳入课题组,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经济工作方面优势,提升了课题的实用性,最终课题成果得到了金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肯定。
三是在校外建立研究协作模式。加强与党委政府办公室、研究室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合作,力争在重大决策中提供及时的智力支持。统筹利用高校、社科院、结对共建单位等各方资源,在科研决咨研究中及时获取有效的指导、建议。金山区委党校在课题调研中,广泛建立与结对共建单位、高校等部门的紧密联系合作,在科研决咨课题研究中及时吸收专家的意见建议,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高质量推进。
4.逐步健全科研决咨研究的评价激励机制
一是将决咨研究成果与学术研究成果同等对待。近年来,金山区委党校逐步将决咨研究成果纳入绩效考评、职称评聘、岗位聘任、评先表彰等考核内容。同时,在各类优秀科研成果评奖中,将决咨研究成果獎从科研评奖中独立出来,单独评审,享受同等待遇。
二是加大对科研决咨研究的支持与激励。近年来,金山区委党校逐步修改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对立项的各类科研决咨项目,给予不同额度的配套经费支持,并逐步加大配套力度;把决咨研究成果纳入科研成果奖励体系中,对取得各级领导批示和被相关部门采用的决咨研究成果给予适当奖励和配套后期资助课题。同时,鉴于党校专兼职教师队伍实际情况,对兼职教师立项的各类课题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给予同等奖励。这些举措极大地激发了专兼职教师从事科研决咨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加大对专兼职教师的事业情感激励。近年来,金山区委党校在区委、区政府重点课题的参与中,给年轻教师多压担子,建立师徒带教制度,加快年轻教师的科研决咨能力培养。同时,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二、提升基层党校科研决咨水平的思考
通过近年的实践探索,金山区委党校总结出一条经验:科研決咨水平的有效提升离不开组织保障机制、成果有效转化机制、合作共享机制和评价激励机制的建立健全。其中,组织保障机制是提升科研决咨水平的前提条件;成果有效转化机制是提升科研决咨水平的重要途径;合作共享机制和评价激励机制是提升科研决咨水平的重要保证。基层党校提升科研决咨水平,应该从研究积累、好的选题、高质量研究成果、团队紧密合作等四个方面着手。
1.要有长期研究的积累
决策咨询研究需要以科研成果为支撑,离开了科研成果的积累,决咨研究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决咨研究做得好的,都是对某一问题有长期的研究积累。研究成果的积累是指研究者对某一问题的长期跟踪。在这种长期积累中,研究者不仅对该问题的历史进展、现实状况和存在问题、应对措施做到心中有数,更会知道从哪方面入手更能在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状况下解决问题,更能符合现实情况,也更具有操作性。
2.要有好的选题
做好科研决咨,光有长期研究的积累还不够,还要有好的选题。选题决定研究视角和研究手段、方法,更会影响到研究结果的使用。不一样的选题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决策咨询研究就是要急领导之所急、想领导之所想,不然写得再好,可能也只是一堆废纸。要学会把自己的脚放进别人的鞋里,设身处地从领导的立场考虑。
3.要有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这里所说的“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不仅仅是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章,还要符合以下“三个要求”。
一是要深入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深入调查就必须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比如,我们要搞乡村振兴课题研究,就必须进村入户了解农村农业发展现状、了解老百姓的真实想法、了解村干部的困难等等,这些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就能想得出的。
二是要深入研究。深入研究与深入调查是有区别的,深入调查解决的是“WHAT”(是什么,什么样),而深入研究解决的是“WHY、HOW”(为什么、怎么办)。深入研究可以概括为四个“深入”,即“深刻分析、深层思考、深思熟虑、深度挖掘”。要深刻分析存在的问题和现象,深层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的政策建议要经过深思熟虑,最后还要深度挖掘研究课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价值。
三是要充分论证。要让领导赞同你的观点或采纳你的政策建议,你必须有充分的论证过程。比如,针对乡村振兴这个课题,提出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进来,你就要说明为什么要让社会力量参与而不是让政府继续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并且要论证如何参与,通过什么方式、途径比较好,还要论证目前存在的困难等等。只有经过充分论证,才能提出令人信服的观点和政策建议。
4.需要团队的紧密合作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做好科研决咨研究需要一个团队的紧密、通力合作。团队各位成员的研究成果积累既可以弥补因专业局限性造成的视野狭隘,还可以弥补个人在某一方面的短板。比如有人擅长跟人沟通,有人擅长做数据分析,有人擅长对外联络等等。每一个成员的紧密通力合作产生的整体力量,往往会产生“1+1>2”的积极效果。在配备团队成员的时候,不一定要求每个成员都是全能型的,而是要求团队成员之间能够做到优势互补。比如,乡村振兴课题组成员既要有长期关注和研究“三农”问题的政策研究者,又要有具体实施和操作这项工作的基层工作者。这样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针对基层实际情况提出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作者孙秀强系中共上海市金山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副教授;陈光普系中共上海市金山区委党校讲师)
(责任编辑 王 玉)
尽管受平台、人才队伍、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局限,金山区委党校依然按照党中央关于党校建设新型智库的总体要求,立足金山区位比较优势,遵循基层党校科研决咨的规律,不断健全相关体制机制,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科研决咨研究品牌。
一、提升科研决咨水平的实践探索
1.逐步健全科研决咨研究的组织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科研决咨研究组织机构。依托金山区委党校专兼职教师,建立科研决咨研究领导小组,定期发布区委区政府领导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开展研讨。同时,对科研决咨研究课题的申报、立项管理、调研、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组织管理和监督落实。
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盘活“存量”、加大培养力度,着力提升校内教研人员的科研决咨研究能力,并开展用好“增量”,建立“柔性”人才队伍,邀请政府职能部门领导、基层实际工作部门负责人、校外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共同参与科研决咨研究,形成“1+X”的决咨研究网络和人才体系。近年来,金山区委党校一方面通过传帮带建立符合专职教师自身特点的教研活动制度,逐步提升青年教师的科研决咨研究能力;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与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等智库及结对共建单位的联系交流,建立了“1+3+X”(1即金山区委党校,3即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X即金山区各委办局职能部门和各街镇、工业区)的科研决咨研究体系。
三是强化专项资金支持。在资金安排上,设立科研决咨研究专项资金,突出政策倾斜,激发教研人员从事科研决咨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探索建立符合智库运行特点的经费管理制度。
四是畅通区委、区政府部门信息资源获取渠道。加强区委、区政府文件数据库、专题成果数据库、简报数据库和案例数据库等特色数据库建设,为科研决咨研究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从2014年开始,金山区委党校办公室每月都会对金山区委、区政府的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进行梳理汇总,并发送给每位教师,帮助其及时掌握区情和政策动态。
2.逐步健全科研决咨成果的有效转化机制
一是促进科研成果向决咨转化。近年来,金山区委党校注重将一些专兼职教师的高质量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决咨成果。如,借助上海市委党校《内参专报》的平台影响力,鼓励专兼职教师投稿,并对稿件进行质量把关和筛选,选送的决咨成果多次获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批示肯定。同时,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投稿金山区委、区政府内参,这些成果也多次获得金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此外,积极组织教师申报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曾获得上海市第九届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三等奖。
二是改进成果推送方式。创办决咨研究内刊《决咨参考》,定期向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呈送决咨成果,让具有决策参考价值的研究报告和对策建议能直接、及时进入决策部门和领导视野。同时,完善成果报送反馈机制,及时掌握决咨成果报送动态。
三是进一步拓宽对接服务渠道。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对接联系,积极承担地方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持续跟踪研究,为破解地方党委政府在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难点、瓶颈问题提供及时有效的决咨参考、政策建议和理论支撑。如,金山区委党校每年都会积极主动参与金山区委、区政府重点课题研究,并为区内各职能部门、街镇、村居相关调研课题提供指导,在基层经验总结、难题破解等方面进行持续跟踪研究,充分发挥了思想库、智囊团的积极作用。
3.逐步健全科研决咨研究的合作共享机制
一是在校内建立集体研究制度。打破学科界限,形成教研人员集体承担课题、集体调研、集体召开研讨会、根据专长集体撰写调研报告的校内科研决咨合作模式。大多数科研决咨课题,从申报到立项、研究、结题,都是由教师集体研究、讨论,形成研究结论。
二是积极发挥党校学员优势。充分发挥党校各类培训班次学员的优势,特别是领导干部学员的实践优势,吸引其参与相关课题研究工作,进一步提升研究成果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如2015年金山区委党校承担的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三农”专项课题,在课题组成员安排上,将金山区农委、区农经站、经济薄弱村村支部书记等学员纳入课题组,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经济工作方面优势,提升了课题的实用性,最终课题成果得到了金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肯定。
三是在校外建立研究协作模式。加强与党委政府办公室、研究室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合作,力争在重大决策中提供及时的智力支持。统筹利用高校、社科院、结对共建单位等各方资源,在科研决咨研究中及时获取有效的指导、建议。金山区委党校在课题调研中,广泛建立与结对共建单位、高校等部门的紧密联系合作,在科研决咨课题研究中及时吸收专家的意见建议,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高质量推进。
4.逐步健全科研决咨研究的评价激励机制
一是将决咨研究成果与学术研究成果同等对待。近年来,金山区委党校逐步将决咨研究成果纳入绩效考评、职称评聘、岗位聘任、评先表彰等考核内容。同时,在各类优秀科研成果评奖中,将决咨研究成果獎从科研评奖中独立出来,单独评审,享受同等待遇。
二是加大对科研决咨研究的支持与激励。近年来,金山区委党校逐步修改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对立项的各类科研决咨项目,给予不同额度的配套经费支持,并逐步加大配套力度;把决咨研究成果纳入科研成果奖励体系中,对取得各级领导批示和被相关部门采用的决咨研究成果给予适当奖励和配套后期资助课题。同时,鉴于党校专兼职教师队伍实际情况,对兼职教师立项的各类课题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给予同等奖励。这些举措极大地激发了专兼职教师从事科研决咨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加大对专兼职教师的事业情感激励。近年来,金山区委党校在区委、区政府重点课题的参与中,给年轻教师多压担子,建立师徒带教制度,加快年轻教师的科研决咨能力培养。同时,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二、提升基层党校科研决咨水平的思考
通过近年的实践探索,金山区委党校总结出一条经验:科研決咨水平的有效提升离不开组织保障机制、成果有效转化机制、合作共享机制和评价激励机制的建立健全。其中,组织保障机制是提升科研决咨水平的前提条件;成果有效转化机制是提升科研决咨水平的重要途径;合作共享机制和评价激励机制是提升科研决咨水平的重要保证。基层党校提升科研决咨水平,应该从研究积累、好的选题、高质量研究成果、团队紧密合作等四个方面着手。
1.要有长期研究的积累
决策咨询研究需要以科研成果为支撑,离开了科研成果的积累,决咨研究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决咨研究做得好的,都是对某一问题有长期的研究积累。研究成果的积累是指研究者对某一问题的长期跟踪。在这种长期积累中,研究者不仅对该问题的历史进展、现实状况和存在问题、应对措施做到心中有数,更会知道从哪方面入手更能在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状况下解决问题,更能符合现实情况,也更具有操作性。
2.要有好的选题
做好科研决咨,光有长期研究的积累还不够,还要有好的选题。选题决定研究视角和研究手段、方法,更会影响到研究结果的使用。不一样的选题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决策咨询研究就是要急领导之所急、想领导之所想,不然写得再好,可能也只是一堆废纸。要学会把自己的脚放进别人的鞋里,设身处地从领导的立场考虑。
3.要有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这里所说的“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不仅仅是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章,还要符合以下“三个要求”。
一是要深入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深入调查就必须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比如,我们要搞乡村振兴课题研究,就必须进村入户了解农村农业发展现状、了解老百姓的真实想法、了解村干部的困难等等,这些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就能想得出的。
二是要深入研究。深入研究与深入调查是有区别的,深入调查解决的是“WHAT”(是什么,什么样),而深入研究解决的是“WHY、HOW”(为什么、怎么办)。深入研究可以概括为四个“深入”,即“深刻分析、深层思考、深思熟虑、深度挖掘”。要深刻分析存在的问题和现象,深层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的政策建议要经过深思熟虑,最后还要深度挖掘研究课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价值。
三是要充分论证。要让领导赞同你的观点或采纳你的政策建议,你必须有充分的论证过程。比如,针对乡村振兴这个课题,提出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进来,你就要说明为什么要让社会力量参与而不是让政府继续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并且要论证如何参与,通过什么方式、途径比较好,还要论证目前存在的困难等等。只有经过充分论证,才能提出令人信服的观点和政策建议。
4.需要团队的紧密合作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做好科研决咨研究需要一个团队的紧密、通力合作。团队各位成员的研究成果积累既可以弥补因专业局限性造成的视野狭隘,还可以弥补个人在某一方面的短板。比如有人擅长跟人沟通,有人擅长做数据分析,有人擅长对外联络等等。每一个成员的紧密通力合作产生的整体力量,往往会产生“1+1>2”的积极效果。在配备团队成员的时候,不一定要求每个成员都是全能型的,而是要求团队成员之间能够做到优势互补。比如,乡村振兴课题组成员既要有长期关注和研究“三农”问题的政策研究者,又要有具体实施和操作这项工作的基层工作者。这样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针对基层实际情况提出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作者孙秀强系中共上海市金山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副教授;陈光普系中共上海市金山区委党校讲师)
(责任编辑 王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