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首先指出了通信线路工程当前技术管理的不足,然后介绍了GIS概念,并讨论了其重要性与必要性,最后详细阐述了技术管理的实施。
关键词:GIS通信线路工程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随着我国通信事业的迅猛发展,光进铜退的广泛实施,通信网络覆盖面逐渐增大,网络结构日趋复杂,网络的建设速度明显加快,通信线路又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线路施工工程量显著增加。而对于通信线路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基本上还停留在人工管理为主、计算机管理为辅的水平上,施工中凭经验、靠记忆,依据以往习惯,粗放化管理现象较为普遍。而且有关通信线路资源管理各自为政,没有有机结合、统一管理。特别是大量与地理信息有关的管道、线缆、设备等的施工、维护资料及数据,均以卡片或图纸的方式存储,缺乏精确、高效的统一管理。施工资料整理也采用人工测绘、地表参照物标注的方式,有时施工周期较长,参照物变动,给后期维护等带来很大难度。如何增强施工中的技术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更好地为通信系统提供有效的支撑,成为摆在通信线路施工单位面前的迫切课题。
二、工作原理
GIS是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地理信息系统)的简称。是以测绘测量为基础,以数据库作为数据储存和使用的数据源,以计算机编程为平台的全球空间分析即时技术。这是GIS的本质,也是核心。
GIS是将计算机硬件、软件、地理数据以及系统管理人员组织而成的对任一形式的地理信息进行高效获取、存储、更新、操作、分析及显示的集成。
GIS一般均具备四种类型的基本功能,它们分别是:
1.数据采集与编辑功能。GIS的核心是一个地理数据库,所以建立GIS的第一步是将地面的实体图形数据和描述它的属性数据输入到数据库中,即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建立GIS的基础工作,也是工作量最大的工作,需要占用极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数据采集中,避免不了的会有一些误差和错误,为了减小及消除这些误差和错误,需要对图形及文本数据进行编辑和修改。
2.制图功能。从测绘角度来看,GIS是一个功能极强的数字化制图系统。根据GIS的数据结构及绘图仪的类型,用户可获得矢量地图或栅格地图. 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为用户输出全要素地图, 而且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分层输出各种专题地图
3.空间数据库管理功能。地理对象通过数据采集与编辑后,形成庞大的地理数据集。GIS一般都装配有地理数据库,以便于管理人员快速查找。
4.空间分析功能。空间分析能力是GIS的主要功能,也是GIS与计算机制图软件相区别的主要特征。空间分析是从空间物体的空间位置、联系等方面去研究空间事物,以及对空间事物做出定量的描述。空间分析需要复杂的数学工具,其中最主要的是空间统计学、图论、拓扑学、计算几何等,其主要任务是对空间构成进行描述和分析,以达到获取、描述和认知空间数据;理解和解释地理图案的背景过程;空间过程的模拟和预测;调控地理空间上发生的事件等目的。
从应用的角度,GIS由硬件、软件、数据、人员和方法五部分组成。硬件和软件为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提供环境;数据是GIS的重要内容;方法为GIS建设提供解决方案;人员是系统建设中的关键和能动性因素,直接影响和协调其它几个组成部分。通过人员对设备的掌握使用,把GIS应用到通信线路工程的生产施工当中,从数据管理、空间分析等功能直接转化应用为施工向导,施工点、线查询,对线路工程的技术管理起到极大作用。
三、管理的实施
实施通信线路工程的技术管理,首先要熟悉现场地理环境,必须对线路路由全程进行踏查。在线路踏查中,第一要了解线路起点至终点的道路情况,从线路起点开始,围绕线路路由沿公路行车,用GIS手持设备详细记录行车路线经纬度坐标,直到线路终点,形成GIS中“线”数据,这就能初步了解线路的概况以及施工中的计划施工点。第二要沿线路路由进行徒步踏查,因为有的地点是车辆进不去的农田、树带等,要精确地掌握全程的地理信息。线路与道路的交叉点,要注意观测道路的宽度、坚实度、平整度,放线车辆要能够驶入并顺利调头,车流量最好不是太大,過往车辆基本无超重、超高现象,路边放线盘附近要有平整开阔场地便于盘放电光缆,具备以上条件的地点,可初步定为施工点。与道路、河流、强电杆路、房屋等交叉穿越的点,要详细记录,形成GIS中“点”数据。
在正式施工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将踏查记录的“点”、“线”数据结果,进行修改编辑,形成线路图、施工行车图等比例图纸,在GIS中计算出各点之间距离,结合现场情况,确认初步设定的施工点是否可行,并按照最终确认划分的施工区段做好电、光缆配盘,每盘电光缆长度一般应确定在1-3km之间,施工点应大致处于区段中间位置,在转角、穿越等不便于施工处,可设置为线路接续点。道路、河流等处铺设好预埋穿越管道,不能影响通车通航,强电、房屋等处架设跨越绝缘保护支架,避免发生触电及损坏房屋等安全事故。
施工中,所有车辆及人员要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明确分工,各负其责。为每名施工人员配备对讲机,统一设定频段,随时保持通信畅通。如遇到特殊情况,如电光缆折断或损坏,要保证所有人员能够统一步调,然后根据GIS数据随时调整施工部署,更改施工方案,进行动态管理。施工时要同步收集更详细的施工数据,包括线路走向、接头位置等,并形成最终的线路数据库,以利于工程验收及日后的维护工作。
维护工作主要包括巡更检查和故障管理。巡更检查根据GIS数据内容定期进行,故障管理主要包括故障定位、故障分析以及故障查询。GIS可对故障进行定位、分析以及保存,保存的故障及其处理信息将作为网络管理的重要参考数据。根据机房工作人员测试的障碍点与局站的距离,将故障点范围在电子地图上显示,根据通信网拓扑关系,进行电、光缆故障影响范围分析。通过界定故障点的物理位置,找出故障点上、下游的所有受影响的部分,提高故障抢修工作效率,为有关部门提供准确的全局设备的动态信息。
四、结束语
对通信线路工程进行基于GIS的技术管理,可以实现对工程的全面有效控制,优化通信网络建设规划,提高运行效率,保证全网通信畅通。同时,由于电信网络规模逐步扩大、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将GIS技术更进一步地全面应用于电信网络资源管理是技术和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GIS技术自身的发展,也将促使其在整个电信网络资源管理领域发挥更为广泛、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信才.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M].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
关键词:GIS通信线路工程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随着我国通信事业的迅猛发展,光进铜退的广泛实施,通信网络覆盖面逐渐增大,网络结构日趋复杂,网络的建设速度明显加快,通信线路又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线路施工工程量显著增加。而对于通信线路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基本上还停留在人工管理为主、计算机管理为辅的水平上,施工中凭经验、靠记忆,依据以往习惯,粗放化管理现象较为普遍。而且有关通信线路资源管理各自为政,没有有机结合、统一管理。特别是大量与地理信息有关的管道、线缆、设备等的施工、维护资料及数据,均以卡片或图纸的方式存储,缺乏精确、高效的统一管理。施工资料整理也采用人工测绘、地表参照物标注的方式,有时施工周期较长,参照物变动,给后期维护等带来很大难度。如何增强施工中的技术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更好地为通信系统提供有效的支撑,成为摆在通信线路施工单位面前的迫切课题。
二、工作原理
GIS是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地理信息系统)的简称。是以测绘测量为基础,以数据库作为数据储存和使用的数据源,以计算机编程为平台的全球空间分析即时技术。这是GIS的本质,也是核心。
GIS是将计算机硬件、软件、地理数据以及系统管理人员组织而成的对任一形式的地理信息进行高效获取、存储、更新、操作、分析及显示的集成。
GIS一般均具备四种类型的基本功能,它们分别是:
1.数据采集与编辑功能。GIS的核心是一个地理数据库,所以建立GIS的第一步是将地面的实体图形数据和描述它的属性数据输入到数据库中,即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建立GIS的基础工作,也是工作量最大的工作,需要占用极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数据采集中,避免不了的会有一些误差和错误,为了减小及消除这些误差和错误,需要对图形及文本数据进行编辑和修改。
2.制图功能。从测绘角度来看,GIS是一个功能极强的数字化制图系统。根据GIS的数据结构及绘图仪的类型,用户可获得矢量地图或栅格地图. 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为用户输出全要素地图, 而且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分层输出各种专题地图
3.空间数据库管理功能。地理对象通过数据采集与编辑后,形成庞大的地理数据集。GIS一般都装配有地理数据库,以便于管理人员快速查找。
4.空间分析功能。空间分析能力是GIS的主要功能,也是GIS与计算机制图软件相区别的主要特征。空间分析是从空间物体的空间位置、联系等方面去研究空间事物,以及对空间事物做出定量的描述。空间分析需要复杂的数学工具,其中最主要的是空间统计学、图论、拓扑学、计算几何等,其主要任务是对空间构成进行描述和分析,以达到获取、描述和认知空间数据;理解和解释地理图案的背景过程;空间过程的模拟和预测;调控地理空间上发生的事件等目的。
从应用的角度,GIS由硬件、软件、数据、人员和方法五部分组成。硬件和软件为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提供环境;数据是GIS的重要内容;方法为GIS建设提供解决方案;人员是系统建设中的关键和能动性因素,直接影响和协调其它几个组成部分。通过人员对设备的掌握使用,把GIS应用到通信线路工程的生产施工当中,从数据管理、空间分析等功能直接转化应用为施工向导,施工点、线查询,对线路工程的技术管理起到极大作用。
三、管理的实施
实施通信线路工程的技术管理,首先要熟悉现场地理环境,必须对线路路由全程进行踏查。在线路踏查中,第一要了解线路起点至终点的道路情况,从线路起点开始,围绕线路路由沿公路行车,用GIS手持设备详细记录行车路线经纬度坐标,直到线路终点,形成GIS中“线”数据,这就能初步了解线路的概况以及施工中的计划施工点。第二要沿线路路由进行徒步踏查,因为有的地点是车辆进不去的农田、树带等,要精确地掌握全程的地理信息。线路与道路的交叉点,要注意观测道路的宽度、坚实度、平整度,放线车辆要能够驶入并顺利调头,车流量最好不是太大,過往车辆基本无超重、超高现象,路边放线盘附近要有平整开阔场地便于盘放电光缆,具备以上条件的地点,可初步定为施工点。与道路、河流、强电杆路、房屋等交叉穿越的点,要详细记录,形成GIS中“点”数据。
在正式施工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将踏查记录的“点”、“线”数据结果,进行修改编辑,形成线路图、施工行车图等比例图纸,在GIS中计算出各点之间距离,结合现场情况,确认初步设定的施工点是否可行,并按照最终确认划分的施工区段做好电、光缆配盘,每盘电光缆长度一般应确定在1-3km之间,施工点应大致处于区段中间位置,在转角、穿越等不便于施工处,可设置为线路接续点。道路、河流等处铺设好预埋穿越管道,不能影响通车通航,强电、房屋等处架设跨越绝缘保护支架,避免发生触电及损坏房屋等安全事故。
施工中,所有车辆及人员要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明确分工,各负其责。为每名施工人员配备对讲机,统一设定频段,随时保持通信畅通。如遇到特殊情况,如电光缆折断或损坏,要保证所有人员能够统一步调,然后根据GIS数据随时调整施工部署,更改施工方案,进行动态管理。施工时要同步收集更详细的施工数据,包括线路走向、接头位置等,并形成最终的线路数据库,以利于工程验收及日后的维护工作。
维护工作主要包括巡更检查和故障管理。巡更检查根据GIS数据内容定期进行,故障管理主要包括故障定位、故障分析以及故障查询。GIS可对故障进行定位、分析以及保存,保存的故障及其处理信息将作为网络管理的重要参考数据。根据机房工作人员测试的障碍点与局站的距离,将故障点范围在电子地图上显示,根据通信网拓扑关系,进行电、光缆故障影响范围分析。通过界定故障点的物理位置,找出故障点上、下游的所有受影响的部分,提高故障抢修工作效率,为有关部门提供准确的全局设备的动态信息。
四、结束语
对通信线路工程进行基于GIS的技术管理,可以实现对工程的全面有效控制,优化通信网络建设规划,提高运行效率,保证全网通信畅通。同时,由于电信网络规模逐步扩大、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将GIS技术更进一步地全面应用于电信网络资源管理是技术和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GIS技术自身的发展,也将促使其在整个电信网络资源管理领域发挥更为广泛、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信才.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M].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