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教学的基本特征.
化学教学实验可分为演示实验、随堂实验(边讲边做)和学生实验等三类.其中演示实验数量最多,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是实验教学设计重要的内容之一.
一、化学实验设计的要求
1.目的明确,具有针对性
教学目标规定着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作用,也规定着实验教学的内容.化学实验的教学设计,必须依据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服务.针对教学目标规定的知识技能要求,特别是重点、难点,设计实验教学,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启发思维,揭示概念、原理性规律.
例如,硝酸具有氧化性,能够跟许多金属、非金属单质反应,但在化学教学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演示每种单质跟硝酸反应的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只要通过一个或几个典型实验演示,就可让学生自己去挖掘“硝酸氧化性强”的特征.实验前,有必要先让学生讨论以下两个问题,以引导学生领悟教材实验的设计:(1)要研究硝酸的氧化性,常见金属钠、镁、铝、锌、铁、铜中选哪一种金属做样本跟硝酸反应最好?(2)实验时用浓硝酸还是稀硝酸,还是两种硝酸都要实验?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讨论,学生懂得教材为什么用浓、稀硝酸跟铜反应实验来验证硝酸的氧化性,初步领会了实验的基本设计思想,带上了一定的探索色彩.
教学实验的设计还应针对教学目标、能力培养和科学方法训练的要求,体现教育性.
2.鲜明直观,富有趣味
增强实验的直观性和现象的鲜明性,能更有效地引起学生感知,使他们形成深刻的印象.
例如,利用氯化氢的水溶性设计喷泉实验,不但能增强实验的鲜明性,而且能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当美丽的喷泉形成时,学生兴奋异常,同时,会进一步思考氯化氢为什么能形成喷泉?喷泉的颜色为什么与原溶液不同?这样,学生就认识了氯化氢极易溶于水的性质.
3.精心设计,富于启发性
教师精心设计实验教学,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启发性、思考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
例如,“氨气的喷泉实验”可这样设计:(1)压缩滴管的胶头,挤出几滴水,有什么现象,为什么?(2)喷入烧瓶里的酚酞溶液的颜色有什么变化?为什么?(3)氨气为什么会形成“喷泉”,形成“喷泉”的物理原理是什么?启发学生得出结论“氨易溶于水”,“它的水溶液呈碱性”以及形成“喷泉”的基本条件.
由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实效性的实验教学方案,并把它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整体设计中,挖掘演示实验所蕴涵的教育教学功能.
4.科学、简捷、安全、可靠
化学实验有其自身的科学性问题.
例如,用氯化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比用硫酸亚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更好.
在保证内容科学性、针对性的前提下,实验要尽可能简捷明了、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二、实验教学设计的方法
1.补充实验内容
例如,“钠与乙醇的反应”,在演示本实验的同时,演示钠与水的反应,使学生直接比较两者反应的激烈程度,给学生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2.改进实验手段
改进演示实验手段,可以打破演示实验教师做、学生看,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来安排演示实验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让他们参与实验,通过实验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开发智力,培养能力.
3.注重过程教学
设计最佳的实验过程,对于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4.改变实验的主体
演示实验的主体是教师,观察的内容常因教师的引导有很强的指导性.其中最大的缺陷是,很多学生因距讲台太远无法仔细观察,或者根本看不清.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将部分现象明显、安全、操作简单、占时少的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随堂实验),可以使学生更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增加他们的参与程度并且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
5.调整实验时序
合理调整实验时序,改变教学模式,使实验由验证性变为探究性.
验证性的教学模式为“问题→原理→结论→实验”,以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为例,开始就以“镁条可以在空气中燃烧,把燃烧着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有什么现象呢?”的设问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兴趣,最后用实验来加以验证.
探究性教学模式为“实验→问题→讨论→结论”,仍以上一教学内容为例,首先做实验,发现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与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为什么会不同?然后带着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从而得出结论.
总之,同样的知识点用实验方法来教学,学生可以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实验方法是提高化学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
化学教学实验可分为演示实验、随堂实验(边讲边做)和学生实验等三类.其中演示实验数量最多,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是实验教学设计重要的内容之一.
一、化学实验设计的要求
1.目的明确,具有针对性
教学目标规定着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作用,也规定着实验教学的内容.化学实验的教学设计,必须依据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服务.针对教学目标规定的知识技能要求,特别是重点、难点,设计实验教学,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启发思维,揭示概念、原理性规律.
例如,硝酸具有氧化性,能够跟许多金属、非金属单质反应,但在化学教学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演示每种单质跟硝酸反应的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只要通过一个或几个典型实验演示,就可让学生自己去挖掘“硝酸氧化性强”的特征.实验前,有必要先让学生讨论以下两个问题,以引导学生领悟教材实验的设计:(1)要研究硝酸的氧化性,常见金属钠、镁、铝、锌、铁、铜中选哪一种金属做样本跟硝酸反应最好?(2)实验时用浓硝酸还是稀硝酸,还是两种硝酸都要实验?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讨论,学生懂得教材为什么用浓、稀硝酸跟铜反应实验来验证硝酸的氧化性,初步领会了实验的基本设计思想,带上了一定的探索色彩.
教学实验的设计还应针对教学目标、能力培养和科学方法训练的要求,体现教育性.
2.鲜明直观,富有趣味
增强实验的直观性和现象的鲜明性,能更有效地引起学生感知,使他们形成深刻的印象.
例如,利用氯化氢的水溶性设计喷泉实验,不但能增强实验的鲜明性,而且能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当美丽的喷泉形成时,学生兴奋异常,同时,会进一步思考氯化氢为什么能形成喷泉?喷泉的颜色为什么与原溶液不同?这样,学生就认识了氯化氢极易溶于水的性质.
3.精心设计,富于启发性
教师精心设计实验教学,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启发性、思考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
例如,“氨气的喷泉实验”可这样设计:(1)压缩滴管的胶头,挤出几滴水,有什么现象,为什么?(2)喷入烧瓶里的酚酞溶液的颜色有什么变化?为什么?(3)氨气为什么会形成“喷泉”,形成“喷泉”的物理原理是什么?启发学生得出结论“氨易溶于水”,“它的水溶液呈碱性”以及形成“喷泉”的基本条件.
由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实效性的实验教学方案,并把它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整体设计中,挖掘演示实验所蕴涵的教育教学功能.
4.科学、简捷、安全、可靠
化学实验有其自身的科学性问题.
例如,用氯化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比用硫酸亚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更好.
在保证内容科学性、针对性的前提下,实验要尽可能简捷明了、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二、实验教学设计的方法
1.补充实验内容
例如,“钠与乙醇的反应”,在演示本实验的同时,演示钠与水的反应,使学生直接比较两者反应的激烈程度,给学生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2.改进实验手段
改进演示实验手段,可以打破演示实验教师做、学生看,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来安排演示实验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让他们参与实验,通过实验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开发智力,培养能力.
3.注重过程教学
设计最佳的实验过程,对于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4.改变实验的主体
演示实验的主体是教师,观察的内容常因教师的引导有很强的指导性.其中最大的缺陷是,很多学生因距讲台太远无法仔细观察,或者根本看不清.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将部分现象明显、安全、操作简单、占时少的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随堂实验),可以使学生更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增加他们的参与程度并且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
5.调整实验时序
合理调整实验时序,改变教学模式,使实验由验证性变为探究性.
验证性的教学模式为“问题→原理→结论→实验”,以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为例,开始就以“镁条可以在空气中燃烧,把燃烧着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有什么现象呢?”的设问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兴趣,最后用实验来加以验证.
探究性教学模式为“实验→问题→讨论→结论”,仍以上一教学内容为例,首先做实验,发现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与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为什么会不同?然后带着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从而得出结论.
总之,同样的知识点用实验方法来教学,学生可以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实验方法是提高化学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