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梗死患者血液细胞间粘附分子1、凝血酶调节素、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变化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原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ronfly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凝血酶调节素(TM)、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的改变,探究腔隙性脑梗死的内皮损伤和功能变化.方法 测定50例无临床脑血管疾病史的对照组和11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ICAM1、TM、TF和TFPI水平并进行两组间比较.同时分析内皮标记物水平与年龄、性别、常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腔隙性梗死等级之间以及内皮标记物相互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ICAMl、TM和TFPI水平在梗死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控制常规脑血管危险因素后,与腔隙性梗死相关性显著.吸烟者ICAM1水平[412ng/ml(383±444)]高于从不吸烟者[362 ng/ml(341±392)],P<0.05.TFPI与胆固醇存在相关性(r=0.21,P<0.05).内皮标记物水平与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血压水平无相关性,TM与大腔隙性梗死等级存在正相关(β=6.58,F=7.35,P<0.01).在小腔隙性梗死等级和内皮标记物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腔隙性梗死患者ICAM1、TM和TFPI水平升高,血管内皮受损处于激活状态.
其他文献
苔藓纤维出芽(mossy fiber sprou-ting,MFS)是癫痫发作后最常见的病理改变之一,与癫痫的反复自发性发作密切相关。在痫性损伤后由于门区神经元和CA3区锥体细胞大量死亡,齿状
随着人口老龄化,脑卒中已经成为最常见的致死、致残性疾病。尽管溶栓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仅有少数患者能及时得到溶栓治疗,因此研究不受时间限制的治疗方法显得尤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肉瘤中hTERTmRNA和Ki-67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7例口腔颌面部肉瘤和14例良性间叶组织肿瘤中hTERTmRNA和Ki-67的表达.结果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66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单纯肺结核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变范围广,空洞发生率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疑难性腹水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36例疑难性腹水患者的腹腔镜探查+活检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6例中130例患者得到明确诊断,其中结核性腹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