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从规模到内涵的教育质与量公平发展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antou_2001_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东城区教育综合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继续扩大和深化优质教育资源的工作上,东城区有哪些重点工作?
  :东城区近年来以学区制教育综合改革为契机,努力促进教育的优质公平。一是通过组团发展,资源共享,不断提高每所学校拥有的优质资源比例。新建34对深度联盟、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个教育优质资源带、7个教育集团、15个首都高校和社会教育机构支持东城教育改革项目等举措,实现了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目前,义务教育阶段优质资源学校已达到91.9%。二是建立公平的入学机制,逐步形成以学区为单元、稳定成熟的九年一贯与对口入学为主导的义务教育入学路径,探索初、高中衔接、十二年贯通培养、优质高中名额到校,学生已从2015年起享受到提前兑现的改革成果。从2016年起,就读于11所优先发展初中的新初一年级符合条件的学生,三年后有不低于70%的机率进入优质高中。三是认真推进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近13亿元人民币的投入,百余个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区域内百余所学校的环境;积极推进干部教师交流轮岗,实施“头脑”共享, 2014年至今,先后开展两批3953人次的干部教师交流轮岗,极大地提高了教育人力资源的优质均衡水平。四是进行“1 4 8 x”的“学院制”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探索。推出共计547门课程的《东城区青少年学院小学“学院日”课程资源目录》,形成以学区为基本单元的学院、学校、资源单位相互融通,学生借助学习平台跨校自主选课的素质教育新常态。五是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配合北京市城区人口疏解要求,支持北京城市中心建设,向河北省石家庄市、邯郸市以及北京市朝阳区、通州区等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支持,在首都城乡一体化的建设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今年年初,在东城区教育综合改革推进大会上,首个十二年一贯制跨校组合正式出炉。作为一种新尝试,其设想初衷是什么,东城区有哪些创新举措来保证十二年一贯制的良性运转?
  :今年推出的十二年一贯制培养试点,革新里小学—114中学—11中,是去年东城区启动市级教改项目,“初高中六年贯通培养实验”基础上的延伸。“初高中六年贯通培养实验”项目是经北京市教委批准于2015年7月在114中学实施的,当年升入该校的初一学生,三年后参加中考,可直升优质校11中。今年,东城区将该项目扩至小学,即2016年进入革新里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六年后可直升114中学,再过三年,参加中考,可直升11中。三所学校形成十二年一贯制培养体系后,将在学校文化、课程建设、学生特色发展等方面展开研究。这种举措是我们进一步做好学区优质资源的扩大与提升的基础上,对如何为学生提供适合其成长的教育环境的思考与探索。做优做精每一所学校,让每一所学校都精彩,这是学段层面横向的优质。人的培养不仅要做好每个学段的教育,更要关注人的成长链条,因此,这十二年一贯的探索,就是要打破学段的界限,以组团发展的理念来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提供资源平台,满足学生个体兴趣需求。通过教师的引领辅助,成就学生的人生理想,同时也以此来进一步建设以学区为单元的九年一贯入学和对口直升的新型入学方式,真正从根本上解决择校乱象,让教育回归到以人为本、以学生成长为本的健康发展之路
  上来。
  :未来东城区是否会设立更多十二年一贯制的跨校组合?您认为北京市今年新推的“1 3”培养模式,是否会是十二年一贯制办学模式普遍推广的信号?
  :原来的小学、初中、高中分学段把人才培养割裂开来,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学区为单位,在免试就近等原则基础上,积极探索人才贯通的一体化培养模式,贯通长链条培养路径。我们关注纵向的学段衔接,关注横向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连接,通过进行结构性、供给侧改革,更加关注个人成长、更加关注因材施教,进一步探索将与学前教育衔接,在市级政策的导向下与高校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升每个学生实际享有和使用的优质教育资源比例,从而构建起东城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
  :如何协调一贯制办学与升学通道开放性之间的关系?
  :十二年一贯制的培养模式不是一刀切,而是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交给家长,学生在“小升初”时,可“跳”出培养模式升学,即“小升初”可选择电脑派位入学。而未来,一贯制办学的升学方式,仍以学区为单位,继续稳定并完善每一所小学的划片范围,稳定和完善电脑派位入学政策,探索学区内中小学对口入学机制,选取一些小规模普通小学与优质初中按照一定比例实施对口入学,并逐步扩大对口学校范围,最终形成教育品牌相对聚集、初中小学比例合理、教育类型丰富、学区制对口和九年一贯入学稳定的发展格局。
  :东城区的八大学区以品牌校为龙头,捆绑两个临近的普通小学,形成“1 2”模式的“优质教育资源带”,在这些教育资源带中,如何实现软硬优质教育资源的互联互通?如何满足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优质教育资源带是在小学阶段实行的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又一形式。它是以区域内优质品牌学校为龙头,联合周边的2~3所普通学校,实行统一法定代表人、统一招生、统一学籍,实现师资、教学、教研、评价等一体化管理。根据各校区教室数量情况,学生采取分学段集中或分散的方式,在不同校区流转。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老百姓不需要择校,在家门口就可以上心目中的品牌学校,此项改革政策取得了家长的支持,择校问题得到极大的缓解。同时,资源带内的所有成员校发挥了自身的办学优势,扫除了各校独立办学存在的师资、硬件、管理等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校际壁垒,盘活了资源,激发了干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动力,促进了各校区优势互补、良性竞争,形成各自新的集群优势和运作特点,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广度和深度。各校区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在擦亮优质教育品牌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文化内涵,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大、更广、更便捷的平台。它充分发挥了龙头校名师多、调动社会资源渠道广、能力大等多方面优势,为原普通校教师提供了高起点、大平台、宽视角、多维度的发展空间和高质量、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资源,有力促进了干部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结构、模式改革的基础上,东城区在内涵发展和课程设计上将开展哪些更为深入细致的工作?
  :综合改革的前期,我们注重机构的整合,资源的扩充,通过组团发展,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进一步推进均衡发展,实现机会均等。接下来东城区将走内涵特色发展道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育课程新地图,全面聚焦教育质量的提升,并最终实现质、量双公平。
  下一步我们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特别是在提升教育质量,满足百姓需求的基础上,在深化教育品牌建设、教育人才建设、体质健康提升、学前教育普惠优质、“教育 ”信息化建设、对外合作交流、教育质量评价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学区制建设示范区,在学生全面、个性、可持续发展方面走出具有东城特色的育人之路。其中以下几项是东城区下一阶段重点推进的改革探索工作:
  一是积极推进“健康工程”建设。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智力水平的提高,更需要强健的体格和健康的心理。东城区将继“蓝天工程”后,实施“健康工程”,旨在提升东城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力争在十三五期间保障每名学生毕业时都能具有1~2项较高水平的体育技能,真正为“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服务。
  二是整体谋划破解难题,完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结合区域客观实际,2015年开始实施学前教育发展的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在2015年已增加1270个学位的基础上,力争在2016—2017年再增加3000个学位。通过街道选址办园,利用职业教育转型升级后的部分校舍资源,探索两年制、半日制等多元化学制方式,保存量扩增量,缓解入园难问题。
  三是继续推进教育管办评治理体系和治理结构改革。积极推进全国教育管办评改革试验区的探索,对照三定方案,理清职责。完善区域、学区、学校三个层面的管理制度建设,形成三轴联动(教委、学区、学校)、三位一体(管理、学术、评价)的管办评治理体系和治理结构。强化专家治教,成立教育咨询专家顾问团与东城区教育学术委员会,为区域教育决策咨询、学科教学等提供智力、专业支持。
  四是继续整合资源,构建“教育 ”生态。立足教育本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教育服务、为学生服务,形成“教育 文化”“教育 科技”“教育 共享”“教育 理念”“教育 健康”“教育 互联网”,等等。以国际化视野和现代信息技术等为资源整合途径,进一步加强互联网环境下教育发展研究,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2016年上半年,东城区新增的3个教育集团与原有的5个教育集团形成了教育集团 “矩阵”,教育集团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明显,未来东城区在提升北京地区甚至京津冀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方面有怎样的安排和部署?
  :教育集团是我区重点探索实施教育家办学的改革路径。以区域内教育品牌学校为龙头校冠名成立。这些学校在首都乃至全国都享有较高声誉,在学校发展、教育教学管理、文化建设等方面具有东城特色的原创经验,涌现了一大批知名的教育家、优秀的教育教学干部、专业特色教师,长期积淀的良好氛围成为了东城学子心中追求向往、实现梦想的地方,尤其在近两年的教育综合改革进程中,作为教育改革的排头兵,这些学校在区域内发挥优质辐射带动作用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以这些名校为教育集团龙头校,更是因为他们在示范性的基础上具有普及性、推广性、可复制性,在国内甚至国际的更大范围有着更大的发展前景,是提升东城教育质量、积淀东城教育文化的有效途径。
  教育集团内部实施教育家办学模式,依据共同的办学理念和章程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在战略规划、日常管理、课程建设、教师发展、设施使用、学段衔接与联合育人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品牌共创、教师交流、跨校选课等,实现共同体内优质教育资源品牌的辐射推广与合成再造。根据社会的需求努力完善自身发展,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变统一的要求、创新评价方式和评价体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选择权,积极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提供条件。外部探索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非首都功能疏解框架下的品牌战略发展新路径。按照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框架逐渐向外围扩展:进一步做优做精作为核心区域的东城本土教育;做好本区外迁居民子女接受教育的配套建设和优质服务;在京津冀乃至全国的范围内谋划学区制教育综合改革的发展新格局。
  责任编辑:吕丹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童年时期,每个人都有一些难以忘怀的事情,其中与学校相关的更是不少,因为学校占据了儿时的大部分时光。与学校相关的诸事中,好的可能难以忘怀,但那些曾经伤害过自己的记忆会更深刻。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学生学业不好,家长总会把责任推到学生身上,学生心知无辜却也无所适从。但是,很少有人会向学校甚至教师问责,大部分人也不会想到或者很少想到“学校会伤人”。  在柯尔斯滕?奥尔森所著的《学校会伤人》一书中,可以看到学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就是课堂教学,而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则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生本课堂是一种新式的教学理念,其内涵是健康、快乐、高效。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倡导的是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和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吴殿更老师通过
莫光琪  海南省三亚市实验小学高级教师,小学信息学科2013—2017年度海南省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三亚市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撰写的论文、制作的课件、微课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一、二、三等奖。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莫光琪常说:“学生喜爱上信息技术课,是教师不断成长的动力。”在教学中,他以生为本,多措并举;在生活中,他多元发展,演绎精彩。  1  一直以来,信息技术课程在学
本刊讯 2017年5月13日至15日,由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校自主变革论坛暨‘1751’工程义务教育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成果展示会”在青岛举行。  山东省教育厅正厅级巡视员张志勇、齐鲁师范学院副校长刘德增、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如平、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改革实验区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时俊卿、青岛市教育局副局长周民书等领导与专家出席了会议,课程研究中心李红婷主任主持会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契合,在提升个人修养、促进民族发展、实现中国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是传承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国家学科课程和教材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国家学科课程
编者按  自我国形成系统的教研体系以来,各级教研机构及教研员在提升教學质量、服务教育改革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支撑和推动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进入新时代,教研工作任务与方式也在不断变革与创新。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对新时代教研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作为本土的、具有中国特色、不可替代的教师专业发展系统,教研在落实以核心素养为主线
【摘 要】托育人员队伍建设是办好托育服务的内在要求与重要前提,关乎托育服务质量的提升与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当前我国托育人员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对我国13个城市2340名托育人员开展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当前我国托育人员队伍建设存在资格证书混乱、适当贴切性不足,无证上岗现象较为严峻;师资供给紧缺,低师幼比突出;专业培训机会难求,内容单一;工作付出与回报失衡,人员流动性高等问题。为此建议,依法保障从业人员
本刊讯 2017年1月7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2016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年会以“面向未来的高质量学士后教师培养”为主题,邀请国内教师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教师教育实践领域的管理者,共同研讨学士后教师培养与质量建设等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教授在开幕致辞中强调,中共中央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其根本在于教师质量的提升。北京师范大学
张祖安 男,汉族,出生于1959年,中共党员。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却在三尺讲台上站了38年。38年的酸甜苦辣,成就“拼命三郎”的一生。他不顾医嘱出院便回教室,坚持教学;他不断创新,开创“‘独角号码’数字记忆法”,让学生轻松学习历史;他刻苦钻研,研发“四步教学法”,使学生可自主学习……他于1977年踏上教师岗位,荣获15项全国性奖励、45项市级奖励、多项荣誉,是重庆市奉节县永安中学教科室主任、教授级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预期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量也在持续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师身心健康、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而目前我们对高中教师的工作状态还缺乏客观了解及应有的关注与关怀,所以对高中教师工作状况进行调研,探讨他们的工作压力尤为重要。  一、基本情况  2015年11月至2016年6月,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通过网络问卷调研和现场访谈的方式,在兼顾城市和乡村的基础上,从山东省14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