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比较才能更好的鉴赏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pengo0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瓶颈,其原因是语言障碍使得学生难以进入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本文试用比较阅读法来化解古文教学中的症结,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变难为易,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还古文教学以鲜活之境。
  【关键词】古文教学;比较方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A14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可教材所选篇目的局限性使得学生对作家作品的理解难免具有狭隘性。那么,怎样改变这种两难的局面?我个人认为,采用比较阅读法能使学生轻松进入课文情景,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一、运用比较法于文言文教学,能让学生更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时,可尝试将《召公谏厉王弭谤》引进课堂。让学生在熟读这两篇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比较。两文用两个课时完成,课前让学生自读,要求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正式上课的主要步骤大致如下:
  第一课时:找出两文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先秦历史散文,叙事简洁,重在记言,围绕一个“谏”字展开记述;都关心国家大事,劝谏国王纳谏,都善于辞令;都运用设喻说理的方法。
  不同点:
  第二课时:分析人物的精神面貌,公正评价历史人物的成就
  有了第一课的基础再让学生进行人物分析,学生就能很快地将两篇文中四个重要人物的精神面貌进行比较彻底地分析。在评价历史人物成就环节上,教师提问:“如果对象错位,结果会怎样?”于是大家七嘴八舌讨论开来,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尽管邹忌讽谏的方式、语言等比较合适,结果很有成效,但也不能否定召公进谏的动机与艺术。因为厉王是一个刚愎自用、暴虐凶残的人,无论进谏者的语言如何委婉、动听,他都听不进去。
  二、运用比较法,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在文学作品中,有很多人物身份相近,性格却截然不同。运用比较法就能够更快更准地把握他们的性格不同之处,从而取得更好的鉴赏效果。如:在鉴赏《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文时,我引导学生把杜十娘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琵琶女进行比较。可发现:
  相同点:
  1.都是处于社会最底层,受蹂躏侮辱的弱女子;(杜十娘是青楼名妓;琵琶女是京城有名的歌妓)
  2.都聪明,美丽,温柔,善解人意;(杜十娘是当时花魁;琵琶女则“曲罢曾叫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3.都一度名震京城;(“众人只为一睹十娘风采”;琵琶女“一曲红绡不知数”)
  4.结局都凄凉不堪(十娘被再转卖,因此看破世情人心,为维护自己的尊严,愤而投江自尽;琵琶女则只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不同点:
  琵琶女:软弱、怯懦、逆来顺受,对于自己丈夫的行为只能忍气吞声,自怜身世暗自神伤。
  杜十娘:向往有尊严的生活,渴望能堂堂正正地生存;对社会现状有觉醒,敢于挑战,勇于抗争,有主见,宁死不屈。
  通过比较,学生在以后的文学作品阅读中,就能够有意识地运用这种方法进行人物欣赏,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提高人物分析水平。
  运用比较法鉴赏诗歌,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
  众所周知,个人的经历往往会对他的文学作品产生深厚的影响。现就以教学苏轼词为例来谈点感受。
  苏轼在创作《水调歌头》时41岁,当时由于与当权者政见不合,作者被排挤到密州当官,心情很抑郁,于是借思念其弟的思绪来抒发情感。词的上阕一开始便是问天——“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充分显露出作者率真的性情,也隐藏着内心对人生的痛惜和伤悲。“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天上宫阙”暗指朝廷,君主的居地,更是苏轼实现抱负的场所。“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显露出词人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情。“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远离天上宫阙的生活也蛮自由的。下阕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别离,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但“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词人的思想是豁达的,虽然被贬,怀才不遇,但他需要自我解脱,多少包含对朝廷的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世间总有悲欢离合,就象天上的月亮有阴晴圆缺一样,这些自古以来就是难以周全圆满的。此句流露出了悟透人生的洒脱和旷达的性格,也是对人生无奈的一种感叹。结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可看出此时他只希望人们能够永远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赏天上明月。词里虽然有各种矛盾,但最后还是以理遣情,不脱离现实,没有悲观失望的消极思想,心理是健康的。可以说,此时的苏轼希望、理想尚存,他仍期待着有朝一日能为国效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以上是我从多年教学中积累的心得,能让学生轻松自如地进入课文的情景中,达到欣赏的目的。现教材选用的古文比较少,运用比较阅读法还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可谓两全其美。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教参(第三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语文读本(第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苏轼词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刘宝瑞)
其他文献
传统的教学,在课堂上以教师的单向灌输为主,在学习内容上以单一的教材为主,在学习方式上以个人学习为主,在学习的形式上以书面作业为主,在学习的程序上以教师先讲、学生后学(作业)为主,在学习时间安排上学生以课堂听讲、课后作业为主。针对上述教学中存在的单向性、单一性、单调性弊端,江苏省泗阳中学提出实施“1 1”高效课堂。    一、 什么是“1 1”高效课堂  “1 1”高效课堂是对传统教育的改革。突出表
摘要:课程建设是学校办学品质提升的重要载体,也是提升区域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抓手。区域课程建设需要从课程经验维度、课程资源维度、课程保障维度进行现状分析,注意顶层设计,课程建设的区域推进可以采取行政发动、机制引动、课题带动、活动促动、专家推动、模式驱动、评估拉动、他域借鉴等策略,并借助项目推进的方式来优化区域课程建设的品质。  关键词:区域 课程建设 维度 项目推进  课程是提升学校办学品质的重要载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改革就是培养健全人格的课程目的观、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文化观、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生态观、在对话中互动的课程实施观等。”因此,在课改新理念的引领下,合理、科学、巧妙地培育和发展一个和谐、创新、快乐的新班集体,势在必行。这些年,笔者通过倡导自主管理、加强群体协作、打造班级文化、营造温馨课堂等途径,培育了一个和谐团结的“新班集体”;通过激发潜能、实践探索、搭建舞台等,培育了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不但在学习略读课文时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都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发挥,个性才能得到发展,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为未来社会培养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学生;学习主人;略读课;观点  【中图分类号】G633
【摘要】如果没有上好语文起始课,展现语文的无穷魅力,赢得良好的“首因效应”,就会败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致与胃口。那么如何“相携魅力语文,打造精彩人生呢?”,本文结合多年上语文起始课的实践和案例,作出了一些初步探讨。  【关键词】中学语文;起始课;精彩课堂;魅力语文;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2
【摘要】初一学生一直以来对记叙文阅读就存有很多困惑,解题水平一直处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朦胧阶段。本文着重为大家介绍解记叙文阅读理解题的一些步骤及方法。主要涉及如何阅读文章、如何理清思路、如何归纳文章内容等阅读过程以及记叙文阅读理解题中常见的题型和记叙文的一些常识。希望对初一学生的阅读理解有所帮助和指导。  【关键词】记叙文;阅读;困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摘要】学生写一手规范、整齐、美观的字,不仅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基础技能,还可以陶冶情操,提升文化素养。提高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培养兴趣,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基础;兴趣;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摘要】流动人口管理已经成为社会变革所面临的问题,如今教育的均衡化发展使得这些流动的花朵也能够跟当地的孩子一样接受教育。反应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则要面临学生不同地域文化、不同学习习惯及学习基础的两极分化的困境。针对这个情况,本文作了相应的探讨,从现状分析、策略应对和总结反思等三方面来进行了论述,旨在表达一个普通的语文教学工作者,想努力规范祖国的语言文字,给孩子提供规范的竞争环境的心愿。  【关键词
【摘要】在新语文课程标准颁布的背景下,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及创新精神,我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尝试了几种教学方式。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方式;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
摘 要  在解决数学问题中运用五个方面的策略,把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活动经验、思想方法等融入其中,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  问题情境 问题提出 问题表征 问题交流 问题拓展  数学核心素养是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数学能力,具体包括六个维度:数学抽象、数学建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直观想象和逻辑推理。数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