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地域特色课程资源开发的背景
我校是庵东镇一所地处杭州湾畔的海滨小学。校园环境优雅、教学设施先进,已经孕育了以书法、舞蹈、篮球为主的办校特色。学校附近的杭州湾南岸,有国家湿地公园和杭州湾生态农庄,这里海涂广阔,滩涂资源丰富,农村农业特色资源突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鉴于此,我们依据地理优势,根据学校办学实际,从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出发,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开展了校本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
二、地域特色课程资源开发的前期工作
校本课程开发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的要求、依据学校特色创建的需求和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与文化需求。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文化积淀、优厚的学校资源以及丰富的社会资源与社区文化资源,全面构建儿童的知识体系和精神世界。
1.立足地方,调查分析开发地域特色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资源
课程组走进杭州湾建设新区,进行走访、调查、收集等前期活动。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选择整理出“吃在庵东,游在庵东,住在庵东” 三个主题板块,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2.有机整合,研发地域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与其它学科的重要区别在于,要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体验来设计。在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性和年龄特征基础上分学段确定了活动内容,见表1。
3.尊重个性,开展地域特色主題实践活动
如何让学生在校园内外受到庵东历史、人文等因素的熏陶成为我们课程组的研究目标之一。在主题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打造特色教育。
(1)改造校园环境,建设校园庵东
重新粉刷校园墙面,构建校园墙上文化。校园的墙壁成为展示学生在画庵东、写庵东综合活动优秀作品的广阔空间,使得庵东元素深入人心。校园黑板报每月刊出一期“桥南明珠庵东”。开辟校园红领巾广播站,小广播开设庵东趣事、庵东名人等栏目。
(2)设立特色社团,力创特色学校
继续扩大书法、绘画和摄影社团,吸纳所有的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张扬自己的个性,用手中的相机和笔墨,书写庵东的变化,记录庵东的风采,描绘庵东的未来,展示杭州湾新区的采风。
(3)牵手庵东社区,建立学农基地
庵东镇海星村是宁波市生态村,学校把学农基本建在社区,定期参观实践,学习蔬菜种植的知识,举行瓜花授粉、瓜果采摘等比赛。
三、地域特色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过程
1.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
课程组计划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用下表列示,见表2:
2.总结提炼,编写地域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材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我们编写了《桥南明珠—庵东》校本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材,较为详尽生动地记述了庵东的历史与现状,全面地反映了庵东的地域特征、特色产品和旅游景点,为进一步实行校本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奠定基础。是学生全面了解庵东,认识庵东的一个窗口,也是学生深入探究庵东、热爱家乡的一本启蒙读本。
四、地域特色课程资源开发实施的思考与对策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实施为学生营造了本土化、多元化、艺术化的学习环境,为学校构建了综合实践教学的雏形,为以农民工子女为主的农村学校如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了一个实例,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问题与思考。
1.建立教师培训机制,确保课程开展的师资力量
对于综合实践这门全新的课程,学校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专业教师,而部分兼课教师对这门课程的认识不到位,觉得是一门无关紧要的课,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力度不够。但对这方面活动的组织无论是学校,还是相关教育部门都比较缺乏。所以,学校千方百计加大对教师的培训是课程有效开展下去的重要前提。
2.培养民工学生的归属感,让她(他)们乐意把庵东成为第二故乡
随着外来民工的大量涌入,我校这几年的生源几乎是外来民工子女。如何让民工子女融入地方性综合实践活动之中;如何让民工子女爱上庵东,成为真正的新庵东人是值得研究的课题。这就需要我们经常根据学生的需求,不断调整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3.完善学生的评价体系,增强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荣誉感
与其它学科的评价体系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评价体系还是不够完善。评价体系没到位,运行机制不健全,活动难成常态,学生、家长、教师也就不重视。这给我们提出了健全、完善学生的评价体系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对于偏远学校来说,还只是在步履蹒跚地前进中,课程的很多方面还不完善,对课程的理解也有很多偏差。虽然有了一些成果,但更多的还是困惑和疑虑。今后,我们会继续以学习为先,实践为重,不断反思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学得失,让师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共同进步,让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创出特色、建立品牌,让家长、社会能更加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
我校是庵东镇一所地处杭州湾畔的海滨小学。校园环境优雅、教学设施先进,已经孕育了以书法、舞蹈、篮球为主的办校特色。学校附近的杭州湾南岸,有国家湿地公园和杭州湾生态农庄,这里海涂广阔,滩涂资源丰富,农村农业特色资源突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鉴于此,我们依据地理优势,根据学校办学实际,从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出发,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开展了校本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
二、地域特色课程资源开发的前期工作
校本课程开发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的要求、依据学校特色创建的需求和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与文化需求。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文化积淀、优厚的学校资源以及丰富的社会资源与社区文化资源,全面构建儿童的知识体系和精神世界。
1.立足地方,调查分析开发地域特色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资源
课程组走进杭州湾建设新区,进行走访、调查、收集等前期活动。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选择整理出“吃在庵东,游在庵东,住在庵东” 三个主题板块,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2.有机整合,研发地域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与其它学科的重要区别在于,要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体验来设计。在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性和年龄特征基础上分学段确定了活动内容,见表1。
3.尊重个性,开展地域特色主題实践活动
如何让学生在校园内外受到庵东历史、人文等因素的熏陶成为我们课程组的研究目标之一。在主题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打造特色教育。
(1)改造校园环境,建设校园庵东
重新粉刷校园墙面,构建校园墙上文化。校园的墙壁成为展示学生在画庵东、写庵东综合活动优秀作品的广阔空间,使得庵东元素深入人心。校园黑板报每月刊出一期“桥南明珠庵东”。开辟校园红领巾广播站,小广播开设庵东趣事、庵东名人等栏目。
(2)设立特色社团,力创特色学校
继续扩大书法、绘画和摄影社团,吸纳所有的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张扬自己的个性,用手中的相机和笔墨,书写庵东的变化,记录庵东的风采,描绘庵东的未来,展示杭州湾新区的采风。
(3)牵手庵东社区,建立学农基地
庵东镇海星村是宁波市生态村,学校把学农基本建在社区,定期参观实践,学习蔬菜种植的知识,举行瓜花授粉、瓜果采摘等比赛。
三、地域特色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过程
1.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
课程组计划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用下表列示,见表2:
2.总结提炼,编写地域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材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我们编写了《桥南明珠—庵东》校本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材,较为详尽生动地记述了庵东的历史与现状,全面地反映了庵东的地域特征、特色产品和旅游景点,为进一步实行校本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奠定基础。是学生全面了解庵东,认识庵东的一个窗口,也是学生深入探究庵东、热爱家乡的一本启蒙读本。
四、地域特色课程资源开发实施的思考与对策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实施为学生营造了本土化、多元化、艺术化的学习环境,为学校构建了综合实践教学的雏形,为以农民工子女为主的农村学校如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了一个实例,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问题与思考。
1.建立教师培训机制,确保课程开展的师资力量
对于综合实践这门全新的课程,学校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专业教师,而部分兼课教师对这门课程的认识不到位,觉得是一门无关紧要的课,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力度不够。但对这方面活动的组织无论是学校,还是相关教育部门都比较缺乏。所以,学校千方百计加大对教师的培训是课程有效开展下去的重要前提。
2.培养民工学生的归属感,让她(他)们乐意把庵东成为第二故乡
随着外来民工的大量涌入,我校这几年的生源几乎是外来民工子女。如何让民工子女融入地方性综合实践活动之中;如何让民工子女爱上庵东,成为真正的新庵东人是值得研究的课题。这就需要我们经常根据学生的需求,不断调整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3.完善学生的评价体系,增强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荣誉感
与其它学科的评价体系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评价体系还是不够完善。评价体系没到位,运行机制不健全,活动难成常态,学生、家长、教师也就不重视。这给我们提出了健全、完善学生的评价体系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对于偏远学校来说,还只是在步履蹒跚地前进中,课程的很多方面还不完善,对课程的理解也有很多偏差。虽然有了一些成果,但更多的还是困惑和疑虑。今后,我们会继续以学习为先,实践为重,不断反思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学得失,让师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共同进步,让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创出特色、建立品牌,让家长、社会能更加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