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考改革方案的不断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各个高校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为了适应英语大环境的发展要求,我校大学英语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入、完善,尤以拔尖人才的培养最有成效。本文以我校2013级学生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为例,初探适合我校各层次、各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
关键词:大学英语;农业院校;拔尖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139-02
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总体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各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及学术英语交流能力,使学生能用英语直接从事自己的专业学习,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具有较强的国际交往能力,在提高學术交流能力和学术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他们跨文化交流、沟通和合作以及参与国际竞争力,以适应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发展需要。
1.我校分级、分类教学的具体操作。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是黑龙江省全日制普通高校,是一所具有鲜明农垦特色,以农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农业大学。全校共有13个学院,涉及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等学科门类,设有研究生学院招收学术型、专业性、农业推广硕士,并设有两个博士点。学校每年在全国22个省(市、区)招生,本科生招生人数近几年一直稳定在3800人左右,研究生600人左右。根据每年本科生的招生数量以及研究生比例,2013级学生入校后即根据学生们的英语入学成绩及所在院系,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分级、分类教学。
2.分级教学。自1992年以来我校就坚持英语的分级教学,从最初的预备级、A级、B级,演变为现在的A级、B级两大类,通过多年的分级教学实践,在教学方面卓有成效。针对2013级学生,我们从全校学生中选拔出最为出色的、英语成绩最好的546名学生组成了10个A级教学班。分级结果如下:
3.分类教学。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及专业特点,我们将相近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合并式教学,主要分为三大类,即拔尖人才类、文科类和理工 其他类。拔尖类为分级教学产生的10个教学班,学生来自学校各个专业,文科类包括经管 会计 人文三个学院共计6个教学班,理工 其他类为我校其他学院的学生,共计30个教学班。
4.教材的选用。我校大学英语改革以前(2012年)一直使用的是《新视野大学英语》,不同层次的学生均使用同样一套教材,已然不符合分级、分类的教学要求。基于以上考量,以及学生们的分级、分类情况和学生们的不同水平、特点,我们为不同层级的学生们选用了不同的教材。安排如下:
二、拔尖人才大学英语的培养计划
1.培养政策。我校A层次学生,即拔尖人才(根据分级的实际情况,A级学生的英语最低分为105分)在入校以后即可参加本年度12月份的全国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合格者即可申请免修其他的英语课程,四级通过者成绩录入70分,六级通过者成绩录入85分,过级的学生可选修英语类选修课,以尽早达到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
2.培养目标。我校拔尖人才的培养目标分为三个等级。一级目标:通过大学英语的学习,全体A级学生通过英语四级、六级,以及有考研意向的学生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成绩过国家线。二级目标:基于我校以农为主的特点,而且学生们毕业后的工作方向多与农业先关,让学生们掌握一些大农类的相关知识,尤其是以英语作为基础文本。三级目标:培养学生们的英语人文素养。
3.课程内容设置。拔尖人才的培养从第一学期一直延续至第八学期。第一学期至第三学期是学生们的通识必修阶段,学生们的学习内容为《新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3册,《新通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1~3册。通识阶段的主要教学目的仍是帮助学生们从听、说、读、写、译几大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第四学期仍为通识必修课,学生们统一使用韩宝成教授为总主编,我校教师自己编写的《大学英语阅读教程农林类第一册》,作为农业院校的学生,了解农林类的相关话题、知识是一门十分必要的必修内容。从第二学期开始至第八学期英语教师为全校学生开设各类英语选修课。主要包括应试类:实用英语四级,实用英语六级,考研英语;文化赏析类:英文电影赏析,跨文化交际和英文作品赏析等。部分选修课设置了一定的选课限制,通过四级的学生可优先选择有限制要求的课程。
4.课程评估。对于拔尖人才的课程评估我们采取的是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学生的成绩评定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平时管理 期中考核 期末考试的方式。其中,平时管理占40%,期中考核占20%,最终的期末考试占40%。这种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方式加大了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和考核,没有一味地以学生最终的考试成绩作为评定标准,增加了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相对减轻了学生们备考的负担,有助于学生们培养实际的英语能力,无论是应试方面还是日常的运用。
三、培养结果
通过第一个学期的培养,A级学生们的一次性平均四级过级率达到了32.23%,远高于我校的平均水平,教学效果初见成效。具体明细如表1。
经过两个学期的学习,学生们的过级率又有了一定幅度的提升,达到了44.92%。具体明细如表2。
四、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1.存在的问题。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发现,我校英语类的选修课的设置问题尤为突出,具体体现在课程的可选性上,即英语选修课的资源过于贫乏,目前为止能够固定每个学期为学生们开放的英语类的选修课只有五门左右,这就导致了拔尖人才,尤其是较早通过英语四级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没有课可选,间接地导致了很多学生的英语学习出现了至少四个学期甚至更久的空档期,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们的英语学习的热情和英语能力的提高。
2.解决措施。随着大学英语改革的不断深入,就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1)通识必修部分改为三个学期,第四学期转为选修课学期,即第四学期的《大学英语阅读教程农林类第一册》大农类课程改为选修课。(2)要求每位教师开设一门学生可能感兴趣的选修课,从2014级学生的第二学期开始为学生开设,内部竞争,择优选择,尽可能增加英语类选修课的门数。
五、总结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英语已然进入了社会化考试的新纪元,基于我校生源的实际水平,今后我校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必然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状况,甚至可能会出现学生英语水平越来越低的趋势,大学英语的教学有出现边缘化的趋势,这就更需要高校英语教师做到与时俱进,更加大胆地加快、加大改革的力度,找到最适合本校学生英语学习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杨文滢,徐穗,余东.从试点到深化:大学英语改革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外语界,2006,(增刊).
关键词:大学英语;农业院校;拔尖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139-02
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总体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各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及学术英语交流能力,使学生能用英语直接从事自己的专业学习,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具有较强的国际交往能力,在提高學术交流能力和学术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他们跨文化交流、沟通和合作以及参与国际竞争力,以适应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发展需要。
1.我校分级、分类教学的具体操作。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是黑龙江省全日制普通高校,是一所具有鲜明农垦特色,以农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农业大学。全校共有13个学院,涉及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等学科门类,设有研究生学院招收学术型、专业性、农业推广硕士,并设有两个博士点。学校每年在全国22个省(市、区)招生,本科生招生人数近几年一直稳定在3800人左右,研究生600人左右。根据每年本科生的招生数量以及研究生比例,2013级学生入校后即根据学生们的英语入学成绩及所在院系,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分级、分类教学。
2.分级教学。自1992年以来我校就坚持英语的分级教学,从最初的预备级、A级、B级,演变为现在的A级、B级两大类,通过多年的分级教学实践,在教学方面卓有成效。针对2013级学生,我们从全校学生中选拔出最为出色的、英语成绩最好的546名学生组成了10个A级教学班。分级结果如下:
3.分类教学。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及专业特点,我们将相近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合并式教学,主要分为三大类,即拔尖人才类、文科类和理工 其他类。拔尖类为分级教学产生的10个教学班,学生来自学校各个专业,文科类包括经管 会计 人文三个学院共计6个教学班,理工 其他类为我校其他学院的学生,共计30个教学班。
4.教材的选用。我校大学英语改革以前(2012年)一直使用的是《新视野大学英语》,不同层次的学生均使用同样一套教材,已然不符合分级、分类的教学要求。基于以上考量,以及学生们的分级、分类情况和学生们的不同水平、特点,我们为不同层级的学生们选用了不同的教材。安排如下:
二、拔尖人才大学英语的培养计划
1.培养政策。我校A层次学生,即拔尖人才(根据分级的实际情况,A级学生的英语最低分为105分)在入校以后即可参加本年度12月份的全国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合格者即可申请免修其他的英语课程,四级通过者成绩录入70分,六级通过者成绩录入85分,过级的学生可选修英语类选修课,以尽早达到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
2.培养目标。我校拔尖人才的培养目标分为三个等级。一级目标:通过大学英语的学习,全体A级学生通过英语四级、六级,以及有考研意向的学生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成绩过国家线。二级目标:基于我校以农为主的特点,而且学生们毕业后的工作方向多与农业先关,让学生们掌握一些大农类的相关知识,尤其是以英语作为基础文本。三级目标:培养学生们的英语人文素养。
3.课程内容设置。拔尖人才的培养从第一学期一直延续至第八学期。第一学期至第三学期是学生们的通识必修阶段,学生们的学习内容为《新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3册,《新通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1~3册。通识阶段的主要教学目的仍是帮助学生们从听、说、读、写、译几大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第四学期仍为通识必修课,学生们统一使用韩宝成教授为总主编,我校教师自己编写的《大学英语阅读教程农林类第一册》,作为农业院校的学生,了解农林类的相关话题、知识是一门十分必要的必修内容。从第二学期开始至第八学期英语教师为全校学生开设各类英语选修课。主要包括应试类:实用英语四级,实用英语六级,考研英语;文化赏析类:英文电影赏析,跨文化交际和英文作品赏析等。部分选修课设置了一定的选课限制,通过四级的学生可优先选择有限制要求的课程。
4.课程评估。对于拔尖人才的课程评估我们采取的是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学生的成绩评定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平时管理 期中考核 期末考试的方式。其中,平时管理占40%,期中考核占20%,最终的期末考试占40%。这种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方式加大了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和考核,没有一味地以学生最终的考试成绩作为评定标准,增加了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相对减轻了学生们备考的负担,有助于学生们培养实际的英语能力,无论是应试方面还是日常的运用。
三、培养结果
通过第一个学期的培养,A级学生们的一次性平均四级过级率达到了32.23%,远高于我校的平均水平,教学效果初见成效。具体明细如表1。
经过两个学期的学习,学生们的过级率又有了一定幅度的提升,达到了44.92%。具体明细如表2。
四、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1.存在的问题。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发现,我校英语类的选修课的设置问题尤为突出,具体体现在课程的可选性上,即英语选修课的资源过于贫乏,目前为止能够固定每个学期为学生们开放的英语类的选修课只有五门左右,这就导致了拔尖人才,尤其是较早通过英语四级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没有课可选,间接地导致了很多学生的英语学习出现了至少四个学期甚至更久的空档期,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们的英语学习的热情和英语能力的提高。
2.解决措施。随着大学英语改革的不断深入,就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1)通识必修部分改为三个学期,第四学期转为选修课学期,即第四学期的《大学英语阅读教程农林类第一册》大农类课程改为选修课。(2)要求每位教师开设一门学生可能感兴趣的选修课,从2014级学生的第二学期开始为学生开设,内部竞争,择优选择,尽可能增加英语类选修课的门数。
五、总结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英语已然进入了社会化考试的新纪元,基于我校生源的实际水平,今后我校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必然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状况,甚至可能会出现学生英语水平越来越低的趋势,大学英语的教学有出现边缘化的趋势,这就更需要高校英语教师做到与时俱进,更加大胆地加快、加大改革的力度,找到最适合本校学生英语学习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杨文滢,徐穗,余东.从试点到深化:大学英语改革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外语界,2006,(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