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郑板桥绘画艺术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eabo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是建立在前辈的研究基础上来进一步研究郑板桥的绘画艺术。对于艺术家来说,艺术作品最能体现其情怀,也是我们后世评论其成就的一个重要标准。从郑板桥的绘画作品我们可以看出他不随波逐流,有自己的艺术观点。他曾评论自己所画之竹为“不学他技,不宗一家”。正因为这点,郑板桥的绘画作品一直吸引着我。通过这篇论文,我将试着深入的去了解郑板桥的绘画艺术。本文主要论述郑板桥绘画艺术中对“天人合一”思想的继承。文章会逐一从郑板桥绘画的题材,色彩及主观精神三个方面来分析郑板桥对“天人合一”思想的继承。
  本文是自己的一些拙见,因学术水平有限,如果有不当的地方还请见谅。
  【关键词】:郑板桥;绘画思想;“天人合一”;思想继承
  第一章、引言
  我们都知道中国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思想便是“天人合一”,它深刻的影响着中华民族的艺术思维。正因为这种思想的影响,中国画家在描绘自然的时候将自身与自然融为一体,用自然中的万事万物来体现来体现自己的情怀,做到“天人合一”。这种中国特有的“天人合一”思想对郑板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将从郑板桥的绘画题材、绘画理论等两个方面来论述郑板桥绘画艺术中对“天人合一”思想的继承。
  第二章、“天人合一”思想在题材中的体现
  2.1情满于竹
  中国古代哲學的核心思想为“天人合一”,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的美学思想也无疑受到影响。在古代,人们会给自然界赋予人的品德,提倡人类学习自然界,效法自然界。中国的美学思想诞生于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儒家美学倾向于人与社会的和谐,道家美学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正因为人们将品德赋予在自然物上,所以在中国,很多植物动物等都被赋予特殊的品德。郑板桥作为清代杰出画家,无疑继承了中国“天人合一”思想。郑板桥酷爱画竹子,他之所以选择竹子作为绘画题材,是因为“天人合一”思想的熏陶。在中国,人们认为竹子有骨气、气节,赋予它们虚心亮节、洒脱挺拔等品德。这些品德放在郑板桥身上都不为过。郑板桥所画之竹在画坛中独树一帜,他所画之竹瘦劲挺拔,很恰当的反映出郑板桥自己的人生态度。画竹即画心,郑板桥所画之竹体现出的瘦劲挺拔又何尝不是“天人合一”呢?
  2.2兰显其性
  除了酷爱画竹之外,郑板桥也很钟爱兰花题材。郑板桥所画之兰更进一步的反映出郑板桥对“天人合一”思想的继承。兰花一直被文人画家所喜爱,因其品质高洁,素有“兰为王者香,不与众草伍。”所以郑板桥也常常通过兰花来自喻,那郑板桥又是如何通过兰花郑板桥体现“天人合一”思想呢?郑板桥经历了不同的朝代,他以一种更加宽广的思想观念来看待人与物、物与物的关系。“怒不同人”便是他思想观念的重要体现,他认为万事万物皆有其存在的道理,万物都是平等的。在他的画作《兰竹荆棘图》(一七五七年)的题跋中很好的为我们呈现出来——“不容荆棘不成兰,外道天魔冷眼看。看到鱼龙都混杂,方如佛法浩漫漫......”,在郑板桥当时为官的背景下,他将荆棘比作卫士,将兰花喻为君子,又比作社稷。这两种本不相干的事物被郑板桥放到同一画面中,来表达特殊的寓意。从提跋中我们可以看出郑板桥用佛家的角度去看待世间万物,包容万物。认为宇宙客观事物都矛盾统一,相辅相成。这难道不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吗?
  2.3 以石寄情
  在郑板桥的绘画作品中石头也占有相当比重。在郑板桥的画笔之下,石头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石头,而是透露了画家的心境。他所画之石正好反映了其孤立、桀骜不驯,不与世俗为武的气质。
  “谁与荒斋伴寂寥,一枝石柱上云霄。挺然直是陶元亮,五斗何能折我腰。”这是郑板桥在《柱石图》上的题跋。之前就写到郑板桥考取功名屡屡受挫,后来终于为官,艰辛异常,但板桥却坚持自我,不肯向官场黑暗低头,尽管不易,却毅然选择辞官。这其中所体现出来的魄力与板桥所画之石相得益彰。正是因为板桥将自己的生命融入石中,达到了“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第三章、“天人合一”思想在绘画理论的体现
  3.1师法自然
  郑板桥除了在绘画上有所成就之外,其在绘画理论方面也有其独到见解。在郑板桥所处的时代,大家都热衷于复古前人,形式主义畅行。而郑板桥却敢于打破传统,拒绝人云亦云。这跟他受“天人合一”思想有很大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在中国画的创造中,意境十分重要。意境就是艺术家将自身的情感寄予自然物体当中,从而达到物我和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而郑板桥的人生观念正好是探索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影落碧纱窗子上,便拈毫素写将来......”这是郑板桥在《雨后新簧图屏风》中的诗。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郑板桥画画注重观察自然,以自然为师。这并不是说郑板桥不学习前人,而是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郑板桥更加注重对自然的观察和体会,将自己的情感与自己眼中之物相融合,做到“天人合一”。
  3.2胸無成竹
  我们都知道苏轼在自己的文章《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提出胸有成竹后,此画竹论一直被历代画家所沿用认同。郑板桥的胸无成竹与苏轼的胸有成竹有异曲同工之妙。苏轼讲求的是在画竹之前对自己所要表现的对象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而郑板桥所说的胸无成竹正是因为受到“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所以郑板桥更加注重抓住灵感、注重作画时的随机性,偶然性,他所画之竹并不是提前想好才落笔,而是让画笔跟随其心而行,他所要做的便是根据自己的心情和境遇画出能表达其心境的竹子。这其实说明郑板桥在画竹方面有更高的造诣,竹在心中,这才是真正达到物我和一。
  第四章、结语
  在这篇论文中,我试着从郑板桥所选题材和其绘画理论上入手来论述郑板桥对“天人合一”思想的继承。在中国人的观点中,认为人与自然万物生生不息,美学思想又由于受到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所以气韵生动在中国画的品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气韵生动而后达到“天人合一”。在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说到:“自然者上品之上。”郑板桥的不管是其绘画作品还是其艺术见解,都师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他无愧为清代著名的绘画大师。
  在我们学习绘画的过程中应该向郑板桥学习,在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可以坚持自我,将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创作出更多表达自我情怀的艺术作品。
其他文献
【摘要】: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培养幼儿判断事物能力、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自从西藏自治区2011年春在农牧区实施了学前二年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和2012年秋对城镇适龄儿童实施了学前三年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实施以来,针对师资队伍的管理和建设、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质量的发展不平衡、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政府责任和儿童的身心健康问题等诸多方面论述学前教育政府责任履行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和提出自己的思考与
期刊
【摘要】:本文以建筑类型学为研究对象,分为理论研究与实践方法研究两部分。理论部分针对建筑类型学概念、特征两方面进行了阐析;研究方法部分主要针对建筑类型学的类型还原过程进行说明。  【关键词】:建筑类型学;研究方法  一、建筑类型学概念  “类”,作为名词有种类、同类、分类、类别之意;作为动词有类推、类比之意。当代西班牙建筑师拉斐尔·莫奈欧(R· Moneo)在《关于类型学》一文中对类型的解释为:“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在现代教育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初中生的英语教学工作,不仅要根据初中生學习的特点来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思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在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也要加强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训练,通过阅读来提升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初中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英语,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  【关键词】:英语阅读训练;初中生英语教学;问题研究;教学思路  一、阅读训练对初中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在外语
期刊
【摘要】:噶举派支派众多,在藏传佛教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噶举派是后弘期西藏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由玛尔巴译师创立,承传至今。是西藏历史上最早实行活佛转世制度的派别,最早的转世活佛即噶玛噶举派的噶玛巴。其在西藏以不重著述而重视实际的修行最具特色,强调刻苦的修行,造就了如米拉日巴等众多实践苦行修炼的高僧。噶举派最核心的修法是《纳若六法》与显、密两种大手印的教授,其中尤以大手印教授最为著名。  【关键词
期刊
杨月楼是北京著名戏班三庆班演小生的名角,由于演技扮相俱佳而名噪一时,倾倒无数沪上男女。然而就在同治十二年冬,杨月楼因与商人之女的姻缘引发了一场官司,经过《申报》连续数日的多篇报道而轰动申城。现综合相关材料,简述其事如下:  同治十二年冬,杨月楼在金桂园演出,一广东香山籍茶商韦姓母女共往连看三天。韦女名唤阿宝,对杨月楼心生爱慕,归后便自行修书,“细述思慕意,欲订嫁婚约”,连同年庚帖一并由乳母代为交付
期刊
【摘要】:在我国以改革开放为特征的发展新时期,文艺理论表现出鲜明的开放性特征,有着本身的发展特性,有着海纳百川的时代风貌。在我国发展的新时期,文艺理论完成了由封闭性格局向开放性格局转变的巨大转折。如今我国文艺理论体系逐渐成熟,文艺实践活动不断增加,所以文艺理论的开放性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本文主要从文艺理论的概念和我国新时期文艺理论的开放性简要介绍。  【关键词】: 新时期;文艺理论; 开放性;马克思
期刊
【摘要】:改变陈旧消费观念,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消费伦理,培育和确立健康的消费伦理观不仅需要,而且非常必要,它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根本。  【关键词】:势在必行;创新发展  一、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转型势在必行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生活发生各种新的变化,人们的伦理道德认识也随之发生各种新的变化。因此,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转型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
期刊
【摘要】:《汉志》和《隋志》在我国目录文献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作用,《隋志》在《汉志》的基础上,提出更为合理的分类,体现出时代对目录学的影响。本文以这两种文献为例,运用比较法,分析二者异同,探讨时代发展下《隋志》的新特点。  【关键词】:文献整理;目录;新特点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国家藏书目录,首创艺文志体例,《隋书·经籍志》是继《汉志》后的又一部史志目录,对书籍的整理是文学发
期刊
【摘要】:鄂州市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湖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游南岸,是湖北省省辖市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武汉城市圈成员城市之一,鄂东水陆交通枢纽之一。素有“吴王古都”之称,民族民间文化源远流长。在国内,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不断重视与推广,龙舟文化的发展也随之繁荣,研究龙舟文化的不在少数,而旱龙舟文化的研究却少有人关注,更不必说技艺的传承与文化的推广
期刊
【摘要】:福州城市山水环绕,福州古典园林亦是历史悠久,园林种类齐全,不同的园林主人造就了不同的园林风格,在筑山、理水、植物配置等细节处都体现着福州古典园林的别具一格。探索福州古典园林,了解福州园林的精致美好,感受老福州诗情画意的园林生活。  【关键词】:园林发展;类型;特点  福州的園林历史可谓久远,上可追溯到距今已2200年前的汉初闽越王无诸时代。据《三山志》中记载,汉初公元前年闽越王无诸在福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