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的重心区域带,是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11个省市的内河经济带,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和协调发展带,更是连接“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带。建设“数字长江经济带”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秉承“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宗旨,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重要途径。云南位于长江上游,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经济增长极,具有独特区位、开放与发展优势,发展数字经济拥有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与后发优势。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数字长江经济带”建设是促进“美丽云南”与“数字云南”协调一致的重大战略举措,应着力夯实数字经济信息基础设施,尽快编制对接“数字长江经济带”的总体规划,拿出切实有效的发展方略,使之更好地服务和融入“数字长江经济带”建设。
关键词 数字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数字经济;方略;云南
中图分类号 TP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363(2017)16-0008-03
长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和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经济的重心所在,以水为纽带连接长江流域上下游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重庆、四川、云南和贵州等11个省市,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和协调发展带,是连接“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1]。
云南地处长江上游,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经济增长极,是长江经济带辐射南亚、东南亚的重要战略节点,区位优势独特、开放态势良好、发展形势趋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实现“数字云南”与“美丽云南”协调一致可持续发展的跨越新路,是云南融入“数字长江经济带”的重大现实
问题。
1 文献回顾
长江经济带沿着长江黄金水道东起上海市、西至云南省,范围覆盖上下游的11个省市,是我国重要的内河经济带,该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共同构成了新时期中国的“三大支撑带”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构想,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就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对其研究也长期处于热点状态。
代表性的有:邹辉、段学军从发展战略、产业发展、交通建设、区域经济差异、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协调与合作、地区与长江经济带的关系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对长江经济带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归纳和分析[2]。方大春、孙明月认为,建设长江经济带不能依靠长江黄金水道的水运来打造交通运输带,而是要着眼长江流域的产业梯度特征和地域特点,构建产业国家价值链和点轴面融合发展格局,实现产业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3]。彭劲松认为,制约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地域广阔使得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难以管控;二是区域管理主体多元化、复杂化,难以协调;三是缺乏统一权威的规划与协调长效机制[4]。刘保奎认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应把创新驱动发展放在核心位置上,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物聯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产业[5]。等等上述研究,主要侧重点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产业和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生态建设以及沿江领域各省市融入与对接长江经济带的研究。
此外,一些学者就部分省市融合和对接长江经济带进行了探讨,代表性的有:向云波、彭秀芬、徐长乐认为,要加强上海与长江经济带的中西部都市圈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特别是加强在交通、信息、通讯网络建设等方面的合作[6]。
蒋昭乙认为,江苏对接长江经济带应突出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主题主线,提出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以及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发展等对策建议[7]。王平认为,安徽应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8]。曾光认为,应发挥高铁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赣湘黔滇四省合作,共同打造“沪昆高铁经济走
廊”。[9]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认为,重点加强长江中游城市群高速公路、城际轨道、快速干线、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特别是加快交通、物流公共信息数据平台的建设,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 提升物流服务软实力[10]。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丁波涛对长江经济带各地区的信息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进行了梳理与分析,认为未来长江经济带各地区应构建信息化协作机制,加强信息化设施共用和信息资源共享,推进信息产业协同发展和共同繁荣[11]。
以上学者结合长江上下游各省市融入或对接长江经济带进行了研究,但是就“数字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上下游各省市融入或对接“数字长江经济带”进行研究的极少。本文将对“数字长江经济带”进行探讨并给出云南融入“数字长江经济带”的基本方略。
2 “数字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内涵要义
2.1 “数字长江经济带”的基本概念
2016年6月,我国印发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引领全国转型发展的创新驱动带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以及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发展思路是“生态优先、流域互动、集约发展”,发展格局是“一轴、两翼、三极、多点”。
其中,“一轴”,即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镇为节点,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两翼”,即发挥长江主轴线的辐射带动作用,向南北两侧腹地延伸拓展,提升南北两翼支撑力;“三极”,即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主体,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三大增长极;“多点”,即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发展优势产业,建设特色城市,加强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与互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可以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是新时期我国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机遇,是创新驱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战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必须要向创新要动力,而“数字长江经济带”正是数字经济时代长江流域上下游各省市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数“聚”创新的跨越发展之路。
目前,“数字长江经济带”是一个全新的命题,本文认为:“数字长江经济带”是指在数字经济时代,长江流域上中下游与东中西部各省市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发展定位,按照“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格局,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思维,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以及智慧城市建设,促进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社会数“聚”创新与绿色发展,实现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的包容性、可持续性增长。
2.2 “数字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内涵要义
建设“数字长江经济带”是抢抓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加快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与协调发展带的重要抓手。
本文认为,“数字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内涵要义应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2.1.1 完善新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信息基础设施是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随着我国“互联网+”行动、国家大数据战略、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各地区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上海、浙江、重庆、贵州等省市积极抢抓互联网发展新机遇,抢占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战略制高点,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长江经济带的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较大“数字鸿沟”,西部地区“数字洼地”较为凸显,特别是“互联网+”行动所依赖的新基础设施:“云网端”即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和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客户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设施,在长江经济带各地区分布不均,差异较大,需要长江流域各省市形成合力,共同完善经济带的新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为数字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基础支撑。
2.1.2 制定数字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
建设“数字长江经济带”,需要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发展共谋“一盘棋”的思想,要对数字长江经济带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做好总体规划,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厘清长江经济带各地区的战略定位和发展优势,充分发挥互联网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数字长江经济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的新格局。
2.1.3 搭建长江经济带大数据平台
积极建设长江经济带大数据中心,有效挖掘数据资源,努力闯出一条数字资源型经济发展之路,逐步消除长江流域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深入开展数据交易,形成长江经济带的“数据高地”,为长江经济带各地区的数“聚”创新提供数据支撑。
2.1.4 推动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
數字经济正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包容性、可持续性增长的新动能。
纵观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信息化建设与数字经济发展的发展路径,上海、浙江等省市属于创新引领型,江苏、四川等省份属于成熟应用型,安徽、贵州等省份属于变革驱动型,云南等省份则属于基础潜力型。
推动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需要长江沿线各省市的共同发力、优势互补、协同联动,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以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突破口,共同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风险与挑战。
3 云南融入“数字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基本方略
3.1 尽快制定融入“数字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发展规划
云南应以我国印发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为指导,立足《云南省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年)》和《云南省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及《云南金沙江开放合作经济带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规划,将融入“数字长江经济带”与云南数字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进一步制定云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云上云”行动总体规划和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及融入“数字长江经济带”建设发展规划等文件,积极引导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数字长江经济带”建设。
3.2 有效开展数字经济信息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加快推进云南“五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骨干网络支撑能力。有力推动宽带网络基础升级,加快建设“光网云南”“满格云南”“数字云南”和“智慧云南”,打造宽带、融合、泛在、高效、安全的数字经济信息基础设施,提升云南省“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力争云南省“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总体增速跃居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中上水平。
3.3 积极打造金沙江开放合作经济带数字经济示范基地
建设金沙江开放合作经济带是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在云南的具体实践与发展方略。云南要牢牢把握数字机遇,围绕金沙江开放合作经济带发展目标,结合云南在长江经济带的特色定位,依托昆明呈贡、玉溪和保山“一核两翼”的大数据发展格局,建设一批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与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数字经济示范区、数字经济创新空间,打造全省数字经济的重要支点。
3.4 努力构建先进的智慧政府
加快推进“云上云”行动计划,建设全省统一的云南省电子政务云服务平台,推动省、州(市)、县(区)三级政务办公系统向“云上云”系统迁移,建立健全基于“云上云”的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推进政务信息信息公开和相关部门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与共享应用,实现数字技术与政府管理深度融合,为企业、公众提供高效益民服务,努力构建先进、高效的智慧政府,促进“美丽云南”与“数字云南”协调一致,使之更好地服务和融入“数字长江经济带”建设。
4 结论
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切实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始终秉承“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宗旨,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而发展数字经济则是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数字长江经济带”建设,正是云南省遵循“五大发展理念”,促进数字经济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数“聚”创新与经济包容性、可持续性增长和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 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N].人民日报,2016-01-08(1).
[2]邹辉,段学军.长江经济带研究文献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10):1672-1682.
[3]方大春,孙明月.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定位和路径选择[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4(5):63-67.
[4]彭劲松.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J].改革,2014(6):36-38.
[5]梁昊光,游霭琼,刘薇,等.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14-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53-164.
[6]向云波,彭秀芬,徐长乐.上海与长江经济带经济联系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6):508-514.
[7]王庆五,章寿荣,杨亚琴,等.2015年新常态下深化一体化的长三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257-268.
[8]王平.安徽经济融入长三角对策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7(3):29-31.
[9]曾光.江西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定位与策略[J].华东经济管理,2015(6):17-21.
[10]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梁志峰.2015年湖南经济展望[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327-338.
[11]王晓娟,孙克强,王振.长江经济带发展报告(2011-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316-349.
关键词 数字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数字经济;方略;云南
中图分类号 TP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363(2017)16-0008-03
长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和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经济的重心所在,以水为纽带连接长江流域上下游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重庆、四川、云南和贵州等11个省市,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和协调发展带,是连接“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1]。
云南地处长江上游,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经济增长极,是长江经济带辐射南亚、东南亚的重要战略节点,区位优势独特、开放态势良好、发展形势趋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实现“数字云南”与“美丽云南”协调一致可持续发展的跨越新路,是云南融入“数字长江经济带”的重大现实
问题。
1 文献回顾
长江经济带沿着长江黄金水道东起上海市、西至云南省,范围覆盖上下游的11个省市,是我国重要的内河经济带,该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共同构成了新时期中国的“三大支撑带”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构想,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就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对其研究也长期处于热点状态。
代表性的有:邹辉、段学军从发展战略、产业发展、交通建设、区域经济差异、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协调与合作、地区与长江经济带的关系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对长江经济带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归纳和分析[2]。方大春、孙明月认为,建设长江经济带不能依靠长江黄金水道的水运来打造交通运输带,而是要着眼长江流域的产业梯度特征和地域特点,构建产业国家价值链和点轴面融合发展格局,实现产业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3]。彭劲松认为,制约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地域广阔使得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难以管控;二是区域管理主体多元化、复杂化,难以协调;三是缺乏统一权威的规划与协调长效机制[4]。刘保奎认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应把创新驱动发展放在核心位置上,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物聯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产业[5]。等等上述研究,主要侧重点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产业和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生态建设以及沿江领域各省市融入与对接长江经济带的研究。
此外,一些学者就部分省市融合和对接长江经济带进行了探讨,代表性的有:向云波、彭秀芬、徐长乐认为,要加强上海与长江经济带的中西部都市圈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特别是加强在交通、信息、通讯网络建设等方面的合作[6]。
蒋昭乙认为,江苏对接长江经济带应突出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主题主线,提出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以及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发展等对策建议[7]。王平认为,安徽应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8]。曾光认为,应发挥高铁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赣湘黔滇四省合作,共同打造“沪昆高铁经济走
廊”。[9]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认为,重点加强长江中游城市群高速公路、城际轨道、快速干线、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特别是加快交通、物流公共信息数据平台的建设,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 提升物流服务软实力[10]。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丁波涛对长江经济带各地区的信息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进行了梳理与分析,认为未来长江经济带各地区应构建信息化协作机制,加强信息化设施共用和信息资源共享,推进信息产业协同发展和共同繁荣[11]。
以上学者结合长江上下游各省市融入或对接长江经济带进行了研究,但是就“数字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上下游各省市融入或对接“数字长江经济带”进行研究的极少。本文将对“数字长江经济带”进行探讨并给出云南融入“数字长江经济带”的基本方略。
2 “数字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内涵要义
2.1 “数字长江经济带”的基本概念
2016年6月,我国印发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引领全国转型发展的创新驱动带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以及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发展思路是“生态优先、流域互动、集约发展”,发展格局是“一轴、两翼、三极、多点”。
其中,“一轴”,即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镇为节点,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两翼”,即发挥长江主轴线的辐射带动作用,向南北两侧腹地延伸拓展,提升南北两翼支撑力;“三极”,即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主体,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三大增长极;“多点”,即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发展优势产业,建设特色城市,加强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与互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可以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是新时期我国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机遇,是创新驱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战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必须要向创新要动力,而“数字长江经济带”正是数字经济时代长江流域上下游各省市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数“聚”创新的跨越发展之路。
目前,“数字长江经济带”是一个全新的命题,本文认为:“数字长江经济带”是指在数字经济时代,长江流域上中下游与东中西部各省市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发展定位,按照“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格局,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思维,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以及智慧城市建设,促进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社会数“聚”创新与绿色发展,实现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的包容性、可持续性增长。
2.2 “数字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内涵要义
建设“数字长江经济带”是抢抓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加快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与协调发展带的重要抓手。
本文认为,“数字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内涵要义应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2.1.1 完善新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信息基础设施是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随着我国“互联网+”行动、国家大数据战略、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各地区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上海、浙江、重庆、贵州等省市积极抢抓互联网发展新机遇,抢占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战略制高点,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长江经济带的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较大“数字鸿沟”,西部地区“数字洼地”较为凸显,特别是“互联网+”行动所依赖的新基础设施:“云网端”即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和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客户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设施,在长江经济带各地区分布不均,差异较大,需要长江流域各省市形成合力,共同完善经济带的新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为数字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基础支撑。
2.1.2 制定数字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
建设“数字长江经济带”,需要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发展共谋“一盘棋”的思想,要对数字长江经济带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做好总体规划,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厘清长江经济带各地区的战略定位和发展优势,充分发挥互联网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数字长江经济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的新格局。
2.1.3 搭建长江经济带大数据平台
积极建设长江经济带大数据中心,有效挖掘数据资源,努力闯出一条数字资源型经济发展之路,逐步消除长江流域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深入开展数据交易,形成长江经济带的“数据高地”,为长江经济带各地区的数“聚”创新提供数据支撑。
2.1.4 推动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
數字经济正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包容性、可持续性增长的新动能。
纵观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信息化建设与数字经济发展的发展路径,上海、浙江等省市属于创新引领型,江苏、四川等省份属于成熟应用型,安徽、贵州等省份属于变革驱动型,云南等省份则属于基础潜力型。
推动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需要长江沿线各省市的共同发力、优势互补、协同联动,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以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突破口,共同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风险与挑战。
3 云南融入“数字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基本方略
3.1 尽快制定融入“数字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发展规划
云南应以我国印发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为指导,立足《云南省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年)》和《云南省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及《云南金沙江开放合作经济带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规划,将融入“数字长江经济带”与云南数字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进一步制定云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云上云”行动总体规划和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及融入“数字长江经济带”建设发展规划等文件,积极引导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数字长江经济带”建设。
3.2 有效开展数字经济信息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加快推进云南“五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骨干网络支撑能力。有力推动宽带网络基础升级,加快建设“光网云南”“满格云南”“数字云南”和“智慧云南”,打造宽带、融合、泛在、高效、安全的数字经济信息基础设施,提升云南省“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力争云南省“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总体增速跃居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中上水平。
3.3 积极打造金沙江开放合作经济带数字经济示范基地
建设金沙江开放合作经济带是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在云南的具体实践与发展方略。云南要牢牢把握数字机遇,围绕金沙江开放合作经济带发展目标,结合云南在长江经济带的特色定位,依托昆明呈贡、玉溪和保山“一核两翼”的大数据发展格局,建设一批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与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数字经济示范区、数字经济创新空间,打造全省数字经济的重要支点。
3.4 努力构建先进的智慧政府
加快推进“云上云”行动计划,建设全省统一的云南省电子政务云服务平台,推动省、州(市)、县(区)三级政务办公系统向“云上云”系统迁移,建立健全基于“云上云”的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推进政务信息信息公开和相关部门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与共享应用,实现数字技术与政府管理深度融合,为企业、公众提供高效益民服务,努力构建先进、高效的智慧政府,促进“美丽云南”与“数字云南”协调一致,使之更好地服务和融入“数字长江经济带”建设。
4 结论
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切实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始终秉承“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宗旨,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而发展数字经济则是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数字长江经济带”建设,正是云南省遵循“五大发展理念”,促进数字经济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数“聚”创新与经济包容性、可持续性增长和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 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N].人民日报,2016-01-08(1).
[2]邹辉,段学军.长江经济带研究文献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10):1672-1682.
[3]方大春,孙明月.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定位和路径选择[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4(5):63-67.
[4]彭劲松.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J].改革,2014(6):36-38.
[5]梁昊光,游霭琼,刘薇,等.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14-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53-164.
[6]向云波,彭秀芬,徐长乐.上海与长江经济带经济联系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6):508-514.
[7]王庆五,章寿荣,杨亚琴,等.2015年新常态下深化一体化的长三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257-268.
[8]王平.安徽经济融入长三角对策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7(3):29-31.
[9]曾光.江西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定位与策略[J].华东经济管理,2015(6):17-21.
[10]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梁志峰.2015年湖南经济展望[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327-338.
[11]王晓娟,孙克强,王振.长江经济带发展报告(2011-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316-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