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天,我心血来潮购买了一台智能马桶犒劳一家老小。马桶不仅能够自动感应冲厕,还可以根据周围的气温自动调节马桶盖的坐温,让人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享受到贴心的温暖,不至于刚一坐上马桶就冷得直想提起裤子走人。
過了几个月,马桶闹起了“革命”,不仅不积极主动地完成冲厕任务,即使我们拿起遥控器对着它指指点点,竟也无动于衷。解了便的人在里面干着急,碍于面子也不好打开门请人进来商讨对策,只好凭着“黄金棍下出好人’的老经验,对着马桶的天灵盖就是啪啪啪三掌。说来也是巧了,几拍几拍的,它又“哗——”的一声好了。
从那天起,我们便叫叫嚷嚷地催促着一家之主尽快将马桶送修。可是,随着“啪啪啪”拍打马桶的声音日趋频繁,我们催促送修马桶的声音就渐渐消失了。我们已经习惯了——敲敲打打总会好的。
终于有一天,在不堪忍受再三的暴力相向后,马桶彻底“罢工”了。温水煮青蛙,我们终于尝到了恶果,过了几天大小便都要跑公厕的尴尬日子。
这件事情,让我意识到,“习惯了”有时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无独有偶。不久前,我们的杂志开拓了线上产品(以后每期杂志都会配一个线上增刊)。于是,有读者对付费购买线上增刊表示了“不习惯”:我习惯了听免费的盗版音乐,习惯了共享免费的网上资源,就是不习惯花1元钱买一篇文章;我习惯了花几十元买一件游戏装备,花几千元买一个苹果手机,就是不习惯花1元钱买一个答案。
当我们大喊着“不习惯”之时,殊不知知识付费的时代已经来临。街上许多人都买得起苹果手机,但只有少数人才能看懂一篇科技分析、财经分析的报告。因为想要看懂这样一些报告,你要花费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苹果手机的钱。
我明知道马桶坏了要修,拍拍打打只是权宜之策,却因为“习惯了”而安于现状,最终自食其果;你明知道几元钱算不了什么,线上增刊于你有用,却同样因为“习惯了”而将其拒而远之。
这样的“习惯了”真的不可怕吗?
過了几个月,马桶闹起了“革命”,不仅不积极主动地完成冲厕任务,即使我们拿起遥控器对着它指指点点,竟也无动于衷。解了便的人在里面干着急,碍于面子也不好打开门请人进来商讨对策,只好凭着“黄金棍下出好人’的老经验,对着马桶的天灵盖就是啪啪啪三掌。说来也是巧了,几拍几拍的,它又“哗——”的一声好了。
从那天起,我们便叫叫嚷嚷地催促着一家之主尽快将马桶送修。可是,随着“啪啪啪”拍打马桶的声音日趋频繁,我们催促送修马桶的声音就渐渐消失了。我们已经习惯了——敲敲打打总会好的。
终于有一天,在不堪忍受再三的暴力相向后,马桶彻底“罢工”了。温水煮青蛙,我们终于尝到了恶果,过了几天大小便都要跑公厕的尴尬日子。
这件事情,让我意识到,“习惯了”有时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无独有偶。不久前,我们的杂志开拓了线上产品(以后每期杂志都会配一个线上增刊)。于是,有读者对付费购买线上增刊表示了“不习惯”:我习惯了听免费的盗版音乐,习惯了共享免费的网上资源,就是不习惯花1元钱买一篇文章;我习惯了花几十元买一件游戏装备,花几千元买一个苹果手机,就是不习惯花1元钱买一个答案。
当我们大喊着“不习惯”之时,殊不知知识付费的时代已经来临。街上许多人都买得起苹果手机,但只有少数人才能看懂一篇科技分析、财经分析的报告。因为想要看懂这样一些报告,你要花费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苹果手机的钱。
我明知道马桶坏了要修,拍拍打打只是权宜之策,却因为“习惯了”而安于现状,最终自食其果;你明知道几元钱算不了什么,线上增刊于你有用,却同样因为“习惯了”而将其拒而远之。
这样的“习惯了”真的不可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