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自主”体育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先进理念。在实施过程中要对“三自主”体育教学有科学的认识,解决好教师技能和授课能力与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不断地优化和拓展课程内容,运用科学的评价方式等,才能科学有效地推进“三自主”体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三自主”体育教学 学生
1 概述
为了适应新时期高校体育工作的需要,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水平,从而有效提高高校在校生身体素质,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教育部在2002年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纲要》(简称《纲要》),明确提出了:高校学生体育锻炼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自主选择所学的体育内容,能自主选择自己的任课教师,自由的选择学习体育的时间,简称为“三自主”。“三自主”体育教学理念的提出,为实践高校体育工作“健康第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做出贡献。但在实行高校体育课程“三自主”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有的高校对“三自主”教学模式缺乏正确的认识,教学改革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本文通过对“三自主”体育教学的深入解读,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以及调查研究,对高校“三自主”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典型问题进行分析,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 “三自主”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对“三自主”体育教学的误读 对“三自主”体育教学的误读主要体现在极左与极右两方面。极左主要表现在对过去的高校体育教学与课程改革盲目否定,简单的认为,过去的都是老旧的,都必须抛弃,从而盲目进行“三自主”体育教学与课程改革,有些高校不能根据本校的师资资源、场地器材情况,盲目跟风进行“三自主”体育教学改革,结果造成学生想选的课程因为人员集中,不能正常开展,有的教师专业技能与教授能力不能胜任课程,笔者调查了陕西省一所高职院校,6000余名在校师生,体育教师不足10人,体育场地面积较小,缺少进行此项课程改革的前提条件。极右主要表现在,一部分高校与体育教师对“三自主”体育教学改革缺少更加深入的认识,认为让学生选择老师,老师的尊严和权威地位受到挑战,还有的教师认为,过去的学生篮球、田径等无所不通,就应该首先让学生上好“三大球”(篮球、足球、排球),以田径、武术、体操为主,这显然忽视了学生的需要,忽视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2 教师现状与学生需求的矛盾突出 高校“三自主”体育改革不是无条件的,反而对各个高校体育师资等有严格的要求,要求高校教师能够胜任多个体育专业技能工作,这是实现高校“三自主”体育教学的先决条件。由于我国受前苏联学科教学影响较为深刻,过去的体育教学基本围绕各项专业技能配备体育教师。但教育部2002年提出了“三自主”教学要求,倡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的内容,有些项目虽然锻炼价值较大,但因其技术性过强,缺乏运动的趣味性,学生很少选择,健美操、羽毛球等成为学生选择的主要项目,造成学生学习的需求与教师技能现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2.3 体育教学专业训练化趋势明显 我们体育教学很长时间里走的是以技术为核心的老路,过分强调掌握技术在学习过程中的比重,忽视了学生锻炼的效果与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三自主”体育教学主要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被动的学习变成学生主动的行为。同时强调学生得到身体锻炼是教学改革的目的,但有的高校在实行“三自主”体育教学改革时,把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技术要求提高了,把学生当专业运动员一样训练,忽视了普通学生身体机能的局限性,大大超出了学生身体与心理的承受能力,这反而使得学生对体育课产生畏惧感,上课缺勤或者不认真的现象极为普遍,有些学生因无法适应高强度、高难度的体育课,频繁调换学习内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打击,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也无从谈起。
3 建议与对策
3.1 正确理解“三自主”体育教学 “健康第一”是“三自主”体育教学的前提条件,不能为了迎合“三自主”体育教学忽视了体育教学的根本,忽视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养成主动锻炼的习惯。也不能固守传统的以技术为核心的课程理念,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要把体育课堂变为学生为主,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树立“终身体育”理念作为体育教学的目的。
3.2 开发课程资源 不能再把“三大球”等项目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要开设学生喜欢,兴趣爱好浓厚的体育项目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不断地挖掘与开发新的课程内容,只要锻炼价值高、学生喜欢、学校有能力开展的体育活动,均可以开发为新的体育课程。
3.3 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由于学生需求与爱好较为广泛,传统的几大项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这就要求每个体育教师具备多个技能岗位的要求,不断地拓展自己的专业技能,适应“三自主”体育教学的要求。
3.4 评价方式的转变 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把评价的方式由过去的结果式评价,向过程式评价进行转变,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体现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公平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Z].教育部,2002.
[2]马红霞.西安科技大学体育课“三自主”教学改革现状分析[J].体育学刊,2010,02.
[3]项立敏,张青.高校体育“三自主”教学产生问题分析[J].体育学刊,2007,07.
[4]尚宝杰.大学生自主选课体育教学的运用与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8,29(5):98-100.
关键词:“三自主”体育教学 学生
1 概述
为了适应新时期高校体育工作的需要,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水平,从而有效提高高校在校生身体素质,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教育部在2002年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纲要》(简称《纲要》),明确提出了:高校学生体育锻炼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自主选择所学的体育内容,能自主选择自己的任课教师,自由的选择学习体育的时间,简称为“三自主”。“三自主”体育教学理念的提出,为实践高校体育工作“健康第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做出贡献。但在实行高校体育课程“三自主”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有的高校对“三自主”教学模式缺乏正确的认识,教学改革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本文通过对“三自主”体育教学的深入解读,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以及调查研究,对高校“三自主”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典型问题进行分析,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 “三自主”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对“三自主”体育教学的误读 对“三自主”体育教学的误读主要体现在极左与极右两方面。极左主要表现在对过去的高校体育教学与课程改革盲目否定,简单的认为,过去的都是老旧的,都必须抛弃,从而盲目进行“三自主”体育教学与课程改革,有些高校不能根据本校的师资资源、场地器材情况,盲目跟风进行“三自主”体育教学改革,结果造成学生想选的课程因为人员集中,不能正常开展,有的教师专业技能与教授能力不能胜任课程,笔者调查了陕西省一所高职院校,6000余名在校师生,体育教师不足10人,体育场地面积较小,缺少进行此项课程改革的前提条件。极右主要表现在,一部分高校与体育教师对“三自主”体育教学改革缺少更加深入的认识,认为让学生选择老师,老师的尊严和权威地位受到挑战,还有的教师认为,过去的学生篮球、田径等无所不通,就应该首先让学生上好“三大球”(篮球、足球、排球),以田径、武术、体操为主,这显然忽视了学生的需要,忽视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2 教师现状与学生需求的矛盾突出 高校“三自主”体育改革不是无条件的,反而对各个高校体育师资等有严格的要求,要求高校教师能够胜任多个体育专业技能工作,这是实现高校“三自主”体育教学的先决条件。由于我国受前苏联学科教学影响较为深刻,过去的体育教学基本围绕各项专业技能配备体育教师。但教育部2002年提出了“三自主”教学要求,倡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的内容,有些项目虽然锻炼价值较大,但因其技术性过强,缺乏运动的趣味性,学生很少选择,健美操、羽毛球等成为学生选择的主要项目,造成学生学习的需求与教师技能现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2.3 体育教学专业训练化趋势明显 我们体育教学很长时间里走的是以技术为核心的老路,过分强调掌握技术在学习过程中的比重,忽视了学生锻炼的效果与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三自主”体育教学主要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被动的学习变成学生主动的行为。同时强调学生得到身体锻炼是教学改革的目的,但有的高校在实行“三自主”体育教学改革时,把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技术要求提高了,把学生当专业运动员一样训练,忽视了普通学生身体机能的局限性,大大超出了学生身体与心理的承受能力,这反而使得学生对体育课产生畏惧感,上课缺勤或者不认真的现象极为普遍,有些学生因无法适应高强度、高难度的体育课,频繁调换学习内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打击,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也无从谈起。
3 建议与对策
3.1 正确理解“三自主”体育教学 “健康第一”是“三自主”体育教学的前提条件,不能为了迎合“三自主”体育教学忽视了体育教学的根本,忽视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养成主动锻炼的习惯。也不能固守传统的以技术为核心的课程理念,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要把体育课堂变为学生为主,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树立“终身体育”理念作为体育教学的目的。
3.2 开发课程资源 不能再把“三大球”等项目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要开设学生喜欢,兴趣爱好浓厚的体育项目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不断地挖掘与开发新的课程内容,只要锻炼价值高、学生喜欢、学校有能力开展的体育活动,均可以开发为新的体育课程。
3.3 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由于学生需求与爱好较为广泛,传统的几大项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这就要求每个体育教师具备多个技能岗位的要求,不断地拓展自己的专业技能,适应“三自主”体育教学的要求。
3.4 评价方式的转变 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把评价的方式由过去的结果式评价,向过程式评价进行转变,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体现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公平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Z].教育部,2002.
[2]马红霞.西安科技大学体育课“三自主”教学改革现状分析[J].体育学刊,2010,02.
[3]项立敏,张青.高校体育“三自主”教学产生问题分析[J].体育学刊,2007,07.
[4]尚宝杰.大学生自主选课体育教学的运用与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8,29(5):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