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生本教育体系的方法论中指出了“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育教学理念,而教学组织过程中的“前置性学习”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生本理念。“前置性学习”就是教师在进行一节课堂教学之前的一个设计环节,它根据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和学生情况来确定学习的内容以及所学习内容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有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本文就“前置性学习”进行了阐述,并指出它与传统的预习之间的区别,以及实践“前置性学习”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本理念;前置性学习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要“以学为本”。教师的“教”要皈依于学生的“学”,这里的“学”不是跟着感觉走的“学”,而是在教师的组织下自主的“学”。生本教育有一条基本原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里学生的“先学”就是“前置性学习”,具体是指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前置性作业,积极主动地进行尝试学习。
前置性学习的意义大于传统意义上的“预习”。就语文教学中一篇课文而言,前置性学习的内容包括了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作者情况和创作背景等常规的预习要求,也包括了围绕话题开展文本解读探究、提出疑问和进行延伸阅读等因文而异的要求。前置性学习应该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教师要进行切实有效的指导。
一、什么是前置性学习,它与传统的预习有什么区别
所谓前置性学习,简单地说,就是在正式课堂教学之前所进行的目标明确的自主性预习。前置性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它与我们传统的预习是有区别的。
(一)概念不同
传统的预习是指学生在上课前对某篇课文的自学,是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独立学习新课内容,为上好新课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的过程。前置性学习则是侧重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如:阅读教学要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三步阅读法,教学中反复训练,不断引导、指导、激励,帮助学生通过阅读走进文本中的生活世界,体味读书的乐趣,而后不断内化,形成习惯。
(二)学习内容不同
我们小学语文传统的预习内容一般都局限于教科书上的那几篇文章,而前置性学习既有阅读性内容、积累性内容,还有生活性内容。就一篇文章而言,预习对许多学生来说,常常感觉是麻烦、敷衍了事。大部分学生只是将课文粗略读上几遍,对生字词进行圈划,这就算是预习了。这样预习的结果是低效的,最多解决了生字词,对课文内容基本上没有领悟。
(三)教师作用不同
传统的预习中,教师只是提常规要求而已,诸如: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而且很有可能是一个学期布置一次要求,每一课都是按照这个要求去做的,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模式化”,预习变得机械性,兴趣缺缺,效果不理想。而前置性学习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实在在地学到知识,掌握方法。
两者相比,我们会发现传统的预习内容仅限于课文,老师的指导性不明显,部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或应付学习的状态。这种预习虽然可以“因人而异”,但由于总的目标不明,学生大多是“摸着石头过河”,迷失方向的情况时有发生,事倍功半也就在所难免。而前置性学习则是在目标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学生在预习中始终指向既定的目标,方向明确,学习的重点难点一目了然,自主学习的效果也大大提高。
二、实践前置性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前置性学习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预习,所以越来越多的老师都喜欢选用这种方法。但实践起来,效果却会因人而异,如果教师布置前置性作业时对目标把握得不够明确、不够准确,那么课堂上学生的交流也只能停留在泛泛而谈的浅层次上,教师更不能引领学生进行有效交流。
(一)前置性学习的设计要“体现学科特点”,研究容量应该是“少而精”
可根据每个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性布置,前置性作业内容一定要适中,就学生心理层面应该是“接受并喜欢”,千万不能成为学生的负担;同时,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知识及年龄特点,选择课前和课中相结合的前置性作业形式,可课前先学,也可课中先学,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为学生的学服务。
(二)前置性作业形式比较灵活多样
可以布置在书本上完成,也可以写在练习本上,还可以由教师准备前置性知识小研究让学生完成。前置性作业是学生独自学习新知识、完成前置性学习的一个基本凭借。前置性作业必须与即将学习的内容相统一,要围绕教学的核心目标来设计。
(三)高质量的前置性作业应该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
它不仅要能唤醒每一位学生的已有经验、对问题和现象的认识,还要起到提示、指导或引导的作用。
三、实践前置性学习的现实意义
前置性学习让每个孩子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课堂、进行学习,教师的教是以学来确定教的内容和教的形式,能更好地为学服务。
(一)前置性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起点更高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通过前置性学习,每个学生都有了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体验与感悟,学习起点明显高于原生状的学习起点。交流中,学生思路开阔,个性张扬。
(二)前置性学习,使学生的探究学习更深入
新课程倡导探究学习,可一旦在课堂让学生探究起来,常出现时间不够用,探究不充分等现象。如果让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他们就有更充分的时间、更广阔的空间去探究具有思考价值而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前置性学习后,课堂上交流时的深度与广度自然就得到了保证。这样的交流,不仅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享受成功,更能引起学生对问题不同侧面的再认识和再思考,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总之,要想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光是阅读文本,学习文本的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树立大教学观,大力提倡前置性学习。
参考文献:
[1]《教育走向生本》 郭思乐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6月
[2]《人民教育——“生本教育”专辑》 2009年第8期
关键词:生本理念;前置性学习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要“以学为本”。教师的“教”要皈依于学生的“学”,这里的“学”不是跟着感觉走的“学”,而是在教师的组织下自主的“学”。生本教育有一条基本原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里学生的“先学”就是“前置性学习”,具体是指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前置性作业,积极主动地进行尝试学习。
前置性学习的意义大于传统意义上的“预习”。就语文教学中一篇课文而言,前置性学习的内容包括了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作者情况和创作背景等常规的预习要求,也包括了围绕话题开展文本解读探究、提出疑问和进行延伸阅读等因文而异的要求。前置性学习应该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教师要进行切实有效的指导。
一、什么是前置性学习,它与传统的预习有什么区别
所谓前置性学习,简单地说,就是在正式课堂教学之前所进行的目标明确的自主性预习。前置性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它与我们传统的预习是有区别的。
(一)概念不同
传统的预习是指学生在上课前对某篇课文的自学,是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独立学习新课内容,为上好新课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的过程。前置性学习则是侧重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如:阅读教学要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三步阅读法,教学中反复训练,不断引导、指导、激励,帮助学生通过阅读走进文本中的生活世界,体味读书的乐趣,而后不断内化,形成习惯。
(二)学习内容不同
我们小学语文传统的预习内容一般都局限于教科书上的那几篇文章,而前置性学习既有阅读性内容、积累性内容,还有生活性内容。就一篇文章而言,预习对许多学生来说,常常感觉是麻烦、敷衍了事。大部分学生只是将课文粗略读上几遍,对生字词进行圈划,这就算是预习了。这样预习的结果是低效的,最多解决了生字词,对课文内容基本上没有领悟。
(三)教师作用不同
传统的预习中,教师只是提常规要求而已,诸如: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而且很有可能是一个学期布置一次要求,每一课都是按照这个要求去做的,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模式化”,预习变得机械性,兴趣缺缺,效果不理想。而前置性学习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实在在地学到知识,掌握方法。
两者相比,我们会发现传统的预习内容仅限于课文,老师的指导性不明显,部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或应付学习的状态。这种预习虽然可以“因人而异”,但由于总的目标不明,学生大多是“摸着石头过河”,迷失方向的情况时有发生,事倍功半也就在所难免。而前置性学习则是在目标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学生在预习中始终指向既定的目标,方向明确,学习的重点难点一目了然,自主学习的效果也大大提高。
二、实践前置性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前置性学习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预习,所以越来越多的老师都喜欢选用这种方法。但实践起来,效果却会因人而异,如果教师布置前置性作业时对目标把握得不够明确、不够准确,那么课堂上学生的交流也只能停留在泛泛而谈的浅层次上,教师更不能引领学生进行有效交流。
(一)前置性学习的设计要“体现学科特点”,研究容量应该是“少而精”
可根据每个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性布置,前置性作业内容一定要适中,就学生心理层面应该是“接受并喜欢”,千万不能成为学生的负担;同时,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知识及年龄特点,选择课前和课中相结合的前置性作业形式,可课前先学,也可课中先学,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为学生的学服务。
(二)前置性作业形式比较灵活多样
可以布置在书本上完成,也可以写在练习本上,还可以由教师准备前置性知识小研究让学生完成。前置性作业是学生独自学习新知识、完成前置性学习的一个基本凭借。前置性作业必须与即将学习的内容相统一,要围绕教学的核心目标来设计。
(三)高质量的前置性作业应该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
它不仅要能唤醒每一位学生的已有经验、对问题和现象的认识,还要起到提示、指导或引导的作用。
三、实践前置性学习的现实意义
前置性学习让每个孩子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课堂、进行学习,教师的教是以学来确定教的内容和教的形式,能更好地为学服务。
(一)前置性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起点更高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通过前置性学习,每个学生都有了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体验与感悟,学习起点明显高于原生状的学习起点。交流中,学生思路开阔,个性张扬。
(二)前置性学习,使学生的探究学习更深入
新课程倡导探究学习,可一旦在课堂让学生探究起来,常出现时间不够用,探究不充分等现象。如果让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他们就有更充分的时间、更广阔的空间去探究具有思考价值而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前置性学习后,课堂上交流时的深度与广度自然就得到了保证。这样的交流,不仅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享受成功,更能引起学生对问题不同侧面的再认识和再思考,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总之,要想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光是阅读文本,学习文本的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树立大教学观,大力提倡前置性学习。
参考文献:
[1]《教育走向生本》 郭思乐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6月
[2]《人民教育——“生本教育”专辑》 2009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