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木特色旅游发展之路

来源 :柴达木开发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yuan_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格尔木是青海省第二大城市,拥有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何至今仍然没有做大做强呢?有外地旅客对格尔木旅游业现状的看法:格尔木每年有多少游客?有几个旅游景点通过投资来提升旅游景区的附加值和知名度,政府每年在旅游业发展上有多少投资?格尔木为什么至今在火车上还买不到旅游产品,街上有旅游产品销售吗?当外地游客在街上向格尔木人咨询旅游方面的信息时,有几个市民能给游客提供准确的旅游信息?格尔木的第三产业发展能否跟得上旅游业的发展,每天有五百名外地游客前来格尔木,格尔木的接待能否跟得上?格尔木有多少人以旅游业为生?
  这些问题一针见血,对高原新城格尔木旅游业的现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的确,作为高原旅游业的业主——格尔木,自成为全国“AAAA”级旅游城市、自驾车穿越柴达木旅游线路入选全国十佳旅游线路等以来,每年政府都在旅游业上投资无数,但收效甚微。随着旅游业向多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格尔木旅游业乃至整个青藏高原旅游业的发展都面临紧迫的形势和严峻的挑战。本文试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格尔木特色旅游业的办法。
  
  一、特色之路——三融
  
  当“2008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项目推介会暨中国盐湖城旅游文化艺术节”举办期间,国内著名学者、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知识产权研究所的副所长兼四川大学的教授、藏羚羊商标的抢注成功的设计者张廷元曾旗帜鲜明地呼吁,现在是最有利藏羚羊宣传保护和提升格尔木知名度的黄金时期。在“青藏高原旅游健康论坛”现场,张廷元听取部分专家学者打擦边球似地对青藏高原旅游业的观点后,大胆地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融资、融智、融文化”,七个字恰似一记重锤,深深地敲击在现场许多有识之士的心上,由于他的观点新颖独到,针对性、操作性强,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关注。
  正如省摩托车协会副秘书长所说,经过几年的发展,可以说,格尔木至今还没有探索出真正的、操作性更强、更有利格尔木旅游业发展的出路。而“三融”这七个字,恰似格尔木旅游业乃至整个青藏高原旅游业发展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提出了可以借鉴的宝贵理论。
  (一)融资。这里的“资”不只是简单的资本和货币,而是“充实货币资本、倚重知识资本、开拓消费资本”的高度概括,简言之,我们要发展旅游业,除了招商引资和融入一定货币资金等有形资本之外,还必须抓住机遇,依托无形资产如旅游景区的名气、神化传说、昆仑道教文化等无形资产,不断开拓消费资本来弥补和解决开发旅游资源过程中的资金投入的不足。
  消费资本也是一种无形资产,所谓消费资本,就是客户的满意度、欣赏水平等客户的反馈信息,这些信息的累积,可以成为一种品牌。其实,当今社会,许多人每天喊着“顾客至上、顾客第一”的口号,却不知道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资本。每一个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耗的是有形资本,沉淀的却是企业的名声和信誉等一些无形资产,这种无形资产就包括了消费资本在内。在欧洲和其它一些国家及地区,每一个企业都非常注重自己的消费资本管理,而在中国,消费资本可以说仍然只是一种口号,还没有被提上运作和管理的议事日程。企业、产业要发展,仅仅依靠货币资本等有形资本的运作,举步唯艰,很难做大做强。或许,政府和许多企业早已有这种意识,但时至今日,仍然没有一个具体的“消费资本”理论对企业和某一项产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因此,对无形资本的运作和管理,理应进入人们的大脑,并形成一大批理论来帮助政府或企业推动格尔木特色旅游业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城市发展。
   (二)融智。在古代文献中,“智”就是“知”,因此,智不但是智慧,还包括一些理论知识和无形资产。
  格尔木特色旅游业要发展,仅靠外出考查取经、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式的探索发展,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早已不能满足格尔木特色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如果我们能否在旅游业发展得好的一些城市聘请一些有经验的专家担任顾问,充实到格尔木特色旅游业发展的智囊团中,利用他们新颖的独到的观点和建议,或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日前,广东省省委书记汪洋上任后,改变广东经济增长模式,着力提升企业产品的附加值,将广东的一些企业坚决予以关闭,着力打造“中国创造”,与“中国制造”相比,虽然仅一字之差,但产品却能够一夜增值,这是何等大快人心之事,而青海省在这方面的运作几近空白。中央电视台曾大力报道说,广东省一个两百人的企业兼并一个上千人、与之创造价值相等的企业,两百人“创造”的价值可以达到一千人“制造”的价值。通过这个事例,我们不难看出,当产品融入自主知识产权,使“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产品便能摇身一变,节省许多人力物力,如果格尔木特色旅游业能打“青海创造” 、“格尔木创造”的品牌,那么,格尔木特色旅游业乃至整个青海旅游业身价当值几何。格尔木昆仑玉申请获得了奥运奖牌用玉资格之后,其身价一夜倍增,这实际已是一个昆仑玉“融智”的过程。
  另外,在融智过程中,推动格尔木特色旅游业的发展,还要注意“四创”:创艺、创新、创造、创富,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融智应该是一个融入知识、融入智慧以提高产品知名度、增加产品附加值的过程。
  (三)融文化。发展旅游业实际应该是一种发展文化的过程,没有文化底蕴的旅游业只能空谈,但有文化没有载体的旅游业又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发展格尔木特色旅游业的过程中,我们要依托昆仑山,发展昆仑文化。同时,要传承和发扬浓厚、丰富的昆仑文化,又必须要找到文化载体。
  其实,传承昆仑文化的最好载体就是昆仑玉。没有载体,就算当你向外地游客介绍一千遍昆仑文化,游客也未必能将这个文化传播到外地,而当有了载体,外地游客在购买昆仑玉等旅游载体后,带着这种文化载体回到内地时,这实际上已将昆仑文化传播到了内地,这比口头宣传昆仑文化更有效、更有实际意义。
  
  二、三化
  
  所谓三化,是旅游业的产权化、商品化、产业化。这是“三融”之后循序渐进的必然和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产权化。这是三化的首要环节。这里的产权主要包括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版权)。打造格尔木特色旅游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产权的保护问题,这是发展格尔木特色旅游业的基础。因此,要紧紧围绕青海湖、青藏铁路、藏羚羊、昆仑玉四张顶级世界旅游名片的产权问题,抓住百年盛事北京奥运会之后的机遇,打好产权推动产业发展的攻坚战。
  (二)商品化。将产权融入到载体商品中,利用旅游商品增加附加值、创造财富的有利时机,变政府输血型发展为自行造血型旅游发展,这才能让格尔木特色旅游业“走出去”,推向国际,实现国际化。如果通过藏羚羊成为世界顶级名片所带来的商机,可可西里保护区除了国家有限资金的支持外,通过商机,进行商品化运作,创造的财富购买更多更先进的保护装备如直升机,每天在可可西里利用飞机巡护,有几个盗猎者能盗猎成功?这就是商品化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效应。
  (三)产业化。经过商品化运作,逐渐做大做强旅游业,形成规模,成为格尔木经济增长的产业,吸引更多的人围绕这个产业做大做强,逐渐带动其它产业共同发展,还可解决当地许多人的就业问题。
  
  三、三防
  
   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还要注意防止三个意识误区的问题。
   首先,注意防止只重开发不重保护。经过多年努力,青海已拥有四张顶级世界旅游名片,但在保护“名片”方面做得并不够,藏羚羊商标被别人抢注,这已经给青海人上了一堂生动的知识产权保护的一课。但如果青海不及时将这四张顶级旅游名片注册并加以商业化运作,势必会形成如四川大熊猫名片那样产权分散各地的局面,影响各名片所产生的效应和商机。因此,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我们要加大对开发出来的旅游名片积极展开合理的保护,防止外面的人“盗取”我们开发的果实,让我们的劳动付诸东流,遗憾终身。这样的事例多的是,海信用3000万元和惊动国务院的代价与德国西门子公司打官司的事让我们至今仍然记忆犹新,而“五粮液”三字也曾是五粮液酒厂花大代价从日本赎回,这样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只重开发不重保护应该早日结束。
  其次,注意防止只重文化不重产业。每天只喊昆仑文化有多么深厚、多么有特点,但为何至今也没有发扬光大,其原因只有一个,文化只代表一种符号,要传承和打造这种符号,必须要嫁接到一些商品上,这个观点在“三融”里已经详细阐述。经过多年发展,我们早已邀请到一些专业人士打造和诠释了丰富的昆仑文化,可万事俱备,却欠东风,至今仍没有将昆仑文化嫁接到某类商品上,而另一张世界顶级名片昆仑玉至今仍然没有体现更多的昆仑文化,两方面都具备了合而为一、共同打造共同发展的先决条件。因此,如果让昆仑文化嫁接到昆仑玉上,让外地游客在购买昆仑玉时详细了解昆仑文化,义务替青海人宣传昆仑文化,让昆仑文化因昆仑玉得到传播和发扬光大,昆仑玉因承载昆仑文化而身价倍增,这种互惠互利的双赢局面,格尔木人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注意防止只重有形轻视无形。这是制约格尔木特色旅游业发展的又一大因素。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再有形的资产也有损耗,而损耗完毕以后,沉淀积累的却是无形的资产、资本。奥柯玛在资金紧张时,用“奥柯玛”三个字作抵押,获得几千万元临时周转资金使企业得以度过难关;前不久,央视报道,一批退伍军人拿到一个创新制药秘方,利用媒体的力量,走“品牌”道路,再利用品牌资产获得贷款,解决企业发展资金不足。这些典型的沉淀和积累,能否给我们更多的提示呢?因此,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政府做再多的努力却无法形成无形资产的沉淀,这才是我们的悲哀。仅仅修建几座“星级厕所”、几座碑,将有限的资金花费到无所谓的几处基础设施建设中,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
  如何发挥“4A”级旅游城市、全国十佳旅游线路的品牌效应,将青海湖、塔尔寺、可可西里、青藏铁路、藏羚羊、昆仑玉、昆仑道教文化融入一体,打好品牌攻坚站,才是当前格尔木发展旅游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难题。
   (作者单位:格尔木市察尔汗工行委)
其他文献
纳·才仁巴力和宫日格玛两位同志调查、搜集、整理的《青海蒙古族民歌》一书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该书由《劳动歌曲》、《宴席曲》、《婚礼歌曲》、《史诗歌曲》、《情歌》、《酒令曲》、(也叫猜拳歌)、《祝赞词曲》等7个部分、136首歌曲和曲调组成,是较全面、系统、完整地介绍青海蒙古族民歌的唯一版本。该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是一本研究青海蒙古族民歌,乃至研究整个青海蒙古族民间文学、社会学、民俗学,以及
期刊
地处祖国西北腹地的青海省,近几年来,在省、市政府的重视以及省观赏石协会和奇石文化协会的努力下,通过举办全国性石展、发展会员、组织石友参展等形式,充分挖掘本地特色江河源奇石资源,并逐步将其定位为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文化产业。青海三江源奇石在全国的知名度日益扩大,这让我们欣喜地看到——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这里被誉为“三江源”,省内高山大川广布,地质构造
期刊
2006年,海燕的创作再度大丰收,继《篷窗小语》和《青藏铁路》两本新闻著作出版之后,又推出了38万字的散文集《昨夜西风》。这些散文都是作者在紧张采访的余暇或南来北往的旅途中零敲碎打,日积月累而成的,既凝结着心血,又闪烁着文采,实在值得一读。  首篇作品《西行记》就将我带到了那块萦魂绕的高原:昆仑山、柴达木、饮马峡……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唤起了心底几多往事?几多回忆?我和海燕相识便是在那片荒凉而神奇的
期刊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着力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西宁市湟源县于2018年获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称号,湟源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与经验对西宁市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本课题选择以湟源县为例进行研究,希冀对西宁市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思路与途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农业产业链  一、一二三产
期刊
八月的青海,雪山静谧,碧湖扬波。  八月的青海,激情飞扬,歌舞升平。  就在青海各族人民喜气洋洋,沉浸在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国际性节会所带来的欢乐之时,首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又满怀激情地向我们走来了!  于是,我们的思绪,就在充满芬芳的诗意中起伏。  于是,诗人们的足迹,就在大美的青海留下了珍贵的记忆……     (一)    尽管,盛会已经徐徐拉下了帷幕,可是盛景却历历在目。  首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组
期刊
分别这么多年,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与你交流少了。尽管这样,你在《化不开的柴达木情结——由李玉真的引发的感慨》一文中认识的我,还是差不多这个样子:一个内心深处爱着柴达木的十足的西部女人。  过去我有近十年为自己初恋的失落而落泪,更为柴达木可爱可敬可怜的姐妹而落泪。我不能不提起笔来写她们,我希望内地的人知道远在青藏高原的戈壁荒漠上有这么一群女人,我希望世界上有她们的一席之地,她们是在用真情与生命开发着
期刊
一、人的现代化内涵及重要地位    “现代化”(Hodernize、Hoderniza-tion)一词来源于“现代”。罗荣渠教授认为:“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历史进程,反映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所经历的巨变”,“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相应变化”现代化作为一个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不仅“包括工业化、城市化等经济与社会的变革,而且包括政治民主化、教育大众化
期刊
人世纷繁,褒贬不一。然而,能博得众口皆碑的,唯有那些为了大众的利益赴汤蹈火、孜孜不倦、无私奉献的人。原天峻县快尔玛乡德陇牧委会的主任桑杰是一位35年如一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模范村干部。在人生的历程中,他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1944年6月7日,桑杰出生在德陇草原上的一家牧民家里。他曾在青海民族学院上过学,但因当时家庭贫困,未能完成全部学业,就辍学回家,当上了一名放牧员。  1972年8月
期刊
作为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坚持和实现这一基本要求的关键在于能否用合适的方法对科学发展观进行深入分析,这也是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前提。而系统所具备的整体性、要素相关性及动态性等特征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基本相符,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科学发展观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全面深入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理论,并对坚持和实现
期刊
摘要:所谓特色馆藏是指各图书馆经过长期建设积累,在某一方面形成一定规模的,结构比较完整的文献资源优势。本文以青海民族大学图书馆为例,探讨在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形成独特馆藏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实现途径。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馆藏特色;民族特色;实现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长足发展,与此同时,服务教学科研的高校图书馆建设得到加强,规模不断扩大,馆藏数量大幅增加,馆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