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于小学语文课堂而言,教师所抛出来的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串联起了整堂课,课堂提问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思考,活跃课堂氛围,本文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课堂提问、小学语文、应用
针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课堂提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课堂提问不具有针对性,所面对的只是少数一些思维活跃、语文优异的学生;未能凸显学生的主体性,问题的设计做不到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出发;课堂提问流于形式,为了提问而提问。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那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都有哪些呢?
1、设计提问内容
我一直认为存在即意义,问题的设计也是如此。课堂上任何一个问题的提出都不是随意的,而应该为教学目标而服务,围绕着教学内容而展开,问题一经提出,一定要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思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内容掌握进度条向前走一步。为此,在备课时的问题设计一定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牢记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来展开。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问题的设计也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教师总是想带给学生更多的东西,但如果与教学目标关系不大的话,就要学会忍痛割爱,以免发散学生的思维;第二,突破重难点。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信息资源异常丰富,学生们获得知识的渠道也变得方便快捷,很多时候学生远比我们想象中能力更强,这种情况下课堂上再去问那些简单的问题就无异于浪费时间,我们需要解决的是学生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具有难度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对于学情有正确的估量和认识,在问题设计上多花费一些心思。
例如,在讲授《雪地里的小画家》这节课时,我精心设计了如下的课堂导入:播放一段冬天下雪的视频创设情境:“瞧!下雪了!冬姑娘给万物披上了一层棉衣,在这白雪皑皑的世界里,你想做些什么?今天老师为你们请来了一些小画家,想知道它们是谁吗?它们又在雪地里画了一些什么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这样一来,几个问题一经提出,能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优化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也足够体现出教师对于课堂的驾驭能力,语文学科体现得尤为明显。也许相同的意思,但表达方式不一样,所起到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如何能让问题从最大限度上引起学生的思考,应该成为我们共同思考的一个问题。比如委婉地提问,题干要求含而不露,需要学生进行一番思索才能明确问题想要问的究竟是什么,毕竟在考试中很多题目出得十分灵活,如果学生在学习新知时就掌握得较为死板,就会导致在考试中只是换了一种问法,学生就不会的情况。并且如果问题设计得过于直白,问题一旦提出,全班同学都能够答对,那么这个问题也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只有让学生经过一番思索和努力才能得出结论的问题才能满足学生的成绩感,激励学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比如为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换一个角度来提问。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于不知不觉间置身于我们所创设的情境之中:假如......会怎么样?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真正实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例如,在讲授《赠汪伦》这首古诗时,我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先解题,明确诗歌的大致内容:这首诗谁写的?诗人写给谁的?汪伦又是什么人?循序渐进地使写作背景呼之欲出,而不是直接交代写作背景那么直白,循循善诱,娓娓道来,让学生感觉到知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而非老师直接灌输的,印象也会更为深刻。
3、遵循提问原则
课堂提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民主性原则。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也是课堂提问最大的受益者。提出问题后,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而非教师自问自答,让提问流于形式。在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时,教师也要认真聆听,并及时地给予自己的评价,从而形成一种正强化,鼓励更多的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第二,启发性原则。没有学生生来就会很多知识,在学生回答不出来问题时教师也不要急于责备,可以继续追问引导,启发学生逐渐地向正确答案靠拢,当学生的答案和所谓的正确答案很接近时,索性就采取学生的答案,毕竟语文这一学科很多时候是没有标准答案可言的,切忌过早地禁锢了学生的思想,用所谓的标准答案束缚他们。
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我都会给予适当的评价,或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竖大拇指的点赞动作,或一句简单的“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都能够在无形之中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
总而言之,任何一项工作既然做了就不要流于形式,而应竭尽所能地将其做好,课堂提问也是如此,为了实现课堂提问价值的最大化,还需我们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不断地去探索、交流,努力让课堂提问更有意义,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清,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初探,《上海教育科研》,2011(10)
[2] 姚丽霞,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11(10)
关键词: 课堂提问、小学语文、应用
针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课堂提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课堂提问不具有针对性,所面对的只是少数一些思维活跃、语文优异的学生;未能凸显学生的主体性,问题的设计做不到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出发;课堂提问流于形式,为了提问而提问。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那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都有哪些呢?
1、设计提问内容
我一直认为存在即意义,问题的设计也是如此。课堂上任何一个问题的提出都不是随意的,而应该为教学目标而服务,围绕着教学内容而展开,问题一经提出,一定要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思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内容掌握进度条向前走一步。为此,在备课时的问题设计一定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牢记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来展开。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问题的设计也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教师总是想带给学生更多的东西,但如果与教学目标关系不大的话,就要学会忍痛割爱,以免发散学生的思维;第二,突破重难点。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信息资源异常丰富,学生们获得知识的渠道也变得方便快捷,很多时候学生远比我们想象中能力更强,这种情况下课堂上再去问那些简单的问题就无异于浪费时间,我们需要解决的是学生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具有难度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对于学情有正确的估量和认识,在问题设计上多花费一些心思。
例如,在讲授《雪地里的小画家》这节课时,我精心设计了如下的课堂导入:播放一段冬天下雪的视频创设情境:“瞧!下雪了!冬姑娘给万物披上了一层棉衣,在这白雪皑皑的世界里,你想做些什么?今天老师为你们请来了一些小画家,想知道它们是谁吗?它们又在雪地里画了一些什么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这样一来,几个问题一经提出,能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优化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也足够体现出教师对于课堂的驾驭能力,语文学科体现得尤为明显。也许相同的意思,但表达方式不一样,所起到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如何能让问题从最大限度上引起学生的思考,应该成为我们共同思考的一个问题。比如委婉地提问,题干要求含而不露,需要学生进行一番思索才能明确问题想要问的究竟是什么,毕竟在考试中很多题目出得十分灵活,如果学生在学习新知时就掌握得较为死板,就会导致在考试中只是换了一种问法,学生就不会的情况。并且如果问题设计得过于直白,问题一旦提出,全班同学都能够答对,那么这个问题也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只有让学生经过一番思索和努力才能得出结论的问题才能满足学生的成绩感,激励学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比如为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换一个角度来提问。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于不知不觉间置身于我们所创设的情境之中:假如......会怎么样?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真正实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例如,在讲授《赠汪伦》这首古诗时,我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先解题,明确诗歌的大致内容:这首诗谁写的?诗人写给谁的?汪伦又是什么人?循序渐进地使写作背景呼之欲出,而不是直接交代写作背景那么直白,循循善诱,娓娓道来,让学生感觉到知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而非老师直接灌输的,印象也会更为深刻。
3、遵循提问原则
课堂提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民主性原则。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也是课堂提问最大的受益者。提出问题后,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而非教师自问自答,让提问流于形式。在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时,教师也要认真聆听,并及时地给予自己的评价,从而形成一种正强化,鼓励更多的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第二,启发性原则。没有学生生来就会很多知识,在学生回答不出来问题时教师也不要急于责备,可以继续追问引导,启发学生逐渐地向正确答案靠拢,当学生的答案和所谓的正确答案很接近时,索性就采取学生的答案,毕竟语文这一学科很多时候是没有标准答案可言的,切忌过早地禁锢了学生的思想,用所谓的标准答案束缚他们。
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我都会给予适当的评价,或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竖大拇指的点赞动作,或一句简单的“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都能够在无形之中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
总而言之,任何一项工作既然做了就不要流于形式,而应竭尽所能地将其做好,课堂提问也是如此,为了实现课堂提问价值的最大化,还需我们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不断地去探索、交流,努力让课堂提问更有意义,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清,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初探,《上海教育科研》,2011(10)
[2] 姚丽霞,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