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求通过教师有目的,有组织的引导,使学生张扬个性,积极主动地掌握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其意志、品质、情感和行为能力获得发展。在新形势下,我们语文新课堂,必须“以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展开教学。
一、了解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必须以平等为基础。教师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普通一员,放下架子,与他们诚恳对话、交流,同他们合作,从而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建立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就必须了解他们,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做到学习有针对性,要循序渐进。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生活经历,社会关系,对症下药。了解学生的方式在于乐于做学生的朋友,和学生打成一片,从学生的生活,思想等方面关心他们;尤其是对一些“后进生”和性情孤僻的学生,要主动地接受他,关心他,爱护他。学生只有感到教师的爱才会愉快地、主动地接受教育。适时、适度的表扬、批评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取得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而不适当的批评是无义的,他容易把学生推向反面;甚至可能产生逆反心理,过多的批评还容易伤害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如书写端正,作文有进步等。及时给予必要的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信心和勇气,以培养学生的兴趣。
二、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必须会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未来社会需要会独立学习,有创造才能的人才。一个学生如果自己不会学习,就更不可能单独去创造,因此加强对学生方法的指导,便成了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迫切需要。语文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就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就必须由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向传授方法为目的。同样,语文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用多姿多彩的课堂教学方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无定法,但有规律,应当在不规律中求规律。而语文教学往往是无序的,这就导致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对小学生来说,今天老师没有布置作业,就觉得很轻松,无事可做,甚至在临近期末考试的复习阶段,也不知做什么才好。这样,他们就变得茫无头绪。因而,语文教师必须教给学生积累与整理知识的方法。
我們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①对语言好的文章要熟读成诵,形成规范的语感。②善摘取书中精彩之笔,为已所用。③经常看书读报,重要的材料要自己概括中心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④要勤于观察,善于动笔。
三、树立现代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合作精神
首先,没有自主意识,个人的创造性就无从谈起;而在另一方面,现代大多数创造性设想的实现都得依赖集体合作。因此,现代创新人才应该既有自主意识又有合作精神。我们目前的学校教育在这两方面都很弱。原因何在?首先,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需要一个比较民主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特别是比较平等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家长们在妨碍孩子的独立人格和自主意识形成方面也难辞其责:将自己的独生子女捧为家庭小皇帝,造成孩子们的孤傲个性;对子女前途的过高期望而不惜代价为孩子作万全安排,令孩子身不由己,这种矛盾的处境不可避免地会使孩子产生心理扭曲,形成逆反心态。
在《语文课程标准》所蕴涵的许多新理念和要求中,最引人关注的焦点之一便是积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即把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法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大力提倡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这实际上是激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焕发的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创造的个性
青少年学生创造能力的高低不仅跟一个人的知识、智力有关,而且和一个人的个性品质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勇敢、勤奋、谦虚、韧性等均有利于创造性的发展。值得我们去培养。
例如韧性,这是创造能力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是任何进取创造的必备素质。伟大的创造都是在崎岖的道路上无数次攀登的结果,没有足够的韧性,必将一事无成,何谈创造?语文教学有着韧性培养的最佳素材,为了报国文天祥九死一生,矢志不渝;为了求真,布鲁诺锲而不舍;为了求学,宋濂迎难而上,苦学终成,我们解析这些范例,训练学生阅读的同时,应不断引导他们努力把模范人物的坚韧精神移植到自己身上,迎战挫折,拼搏进取,只有具有良好的创造个性,我们创造能力的提高才有了可能。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课堂辩论、智力竞赛、即席讲演、口头作文、即兴咏物、编辑班报等活动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各种创造能力,教学中,我们掌握了有关驳论的知识后,老师在课堂上出示一幅漫画,让学生联系当今社会现实,谈谈当今社会需不需要谦让精神,大家分组讨论。讨论题目:A需要怎么样?B不需要怎么样?要求找出材料中的突破口,进行反驳。短短几分钟,学生们各抒已见,踊跃发言,精彩的发言洋溢着创造的灵光,有这样好的起点,我们何愁学生创造能力不会提高呢?
五、鼓励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主要是教会学生去多角度思考问题求得多种设想和答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在作文教学中,针对某一作文题目,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增加了思维的多维性,减少了思维的单向性,发展了思维的流畅性,通过长期的训练,必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定是由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引出与构建课堂的。这些问题就像一条纽带把一块块知识内容系在了一起。一句“你最想知道什么?”能调动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改变了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状况,消除了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促使学生主动探索。
提问是一个有力的教学手段。在提问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思想火花的出现。有指导地提问既可以对整个班也可以对个人。当对个别的学生提出问题时,在叫学生名字之前,最好先问问题。在学生思考他的问题时,耐心等待,不要急着叫生回答。这个等待的时间,会让每个人都投入进来,并且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机会。虽然看上去有点冷场,但是这个模式被很多成功的教师有效地运用。
六、建立有效的、更易接受的人性化评价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等,都具有激励功能。它能让学生体验进步和成功的愉悦,认识自我的价值,促进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但如果运用评价不当,带给学生将是消极的反作用。一位教师上课时,在初读课文前对小评委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仔细听,听后先说说他的优点,再指出不足。他分别叫了几个阅读能力不同的学生初读课文,听到了这样的评价:“他的声音很响亮,这一段只错了一个字。”“他比以前进步了,只重复了一次。”“他的第二句读得很流畅。”“他不仅读得流畅,有些地方很有感情。”读书的学生越读越有劲。整堂课,学生都处在一种激昂的读书热情之中,哪怕是平时羞于读书的学生也是如此。
因此,评价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认识学生的主体价值。学生评价的效果最终须由学生接受与否来判定。所以不顾及评价对象的单向评价是低效甚至无效的评价,也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出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总之,随着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深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了解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合作的精神;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创造的个性;鼓励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并建立有效的、更易接受的人性化评价方法。
一、了解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必须以平等为基础。教师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普通一员,放下架子,与他们诚恳对话、交流,同他们合作,从而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建立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就必须了解他们,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做到学习有针对性,要循序渐进。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生活经历,社会关系,对症下药。了解学生的方式在于乐于做学生的朋友,和学生打成一片,从学生的生活,思想等方面关心他们;尤其是对一些“后进生”和性情孤僻的学生,要主动地接受他,关心他,爱护他。学生只有感到教师的爱才会愉快地、主动地接受教育。适时、适度的表扬、批评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取得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而不适当的批评是无义的,他容易把学生推向反面;甚至可能产生逆反心理,过多的批评还容易伤害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如书写端正,作文有进步等。及时给予必要的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信心和勇气,以培养学生的兴趣。
二、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必须会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未来社会需要会独立学习,有创造才能的人才。一个学生如果自己不会学习,就更不可能单独去创造,因此加强对学生方法的指导,便成了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迫切需要。语文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就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就必须由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向传授方法为目的。同样,语文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用多姿多彩的课堂教学方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无定法,但有规律,应当在不规律中求规律。而语文教学往往是无序的,这就导致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对小学生来说,今天老师没有布置作业,就觉得很轻松,无事可做,甚至在临近期末考试的复习阶段,也不知做什么才好。这样,他们就变得茫无头绪。因而,语文教师必须教给学生积累与整理知识的方法。
我們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①对语言好的文章要熟读成诵,形成规范的语感。②善摘取书中精彩之笔,为已所用。③经常看书读报,重要的材料要自己概括中心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④要勤于观察,善于动笔。
三、树立现代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合作精神
首先,没有自主意识,个人的创造性就无从谈起;而在另一方面,现代大多数创造性设想的实现都得依赖集体合作。因此,现代创新人才应该既有自主意识又有合作精神。我们目前的学校教育在这两方面都很弱。原因何在?首先,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需要一个比较民主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特别是比较平等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家长们在妨碍孩子的独立人格和自主意识形成方面也难辞其责:将自己的独生子女捧为家庭小皇帝,造成孩子们的孤傲个性;对子女前途的过高期望而不惜代价为孩子作万全安排,令孩子身不由己,这种矛盾的处境不可避免地会使孩子产生心理扭曲,形成逆反心态。
在《语文课程标准》所蕴涵的许多新理念和要求中,最引人关注的焦点之一便是积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即把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法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大力提倡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这实际上是激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焕发的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创造的个性
青少年学生创造能力的高低不仅跟一个人的知识、智力有关,而且和一个人的个性品质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勇敢、勤奋、谦虚、韧性等均有利于创造性的发展。值得我们去培养。
例如韧性,这是创造能力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是任何进取创造的必备素质。伟大的创造都是在崎岖的道路上无数次攀登的结果,没有足够的韧性,必将一事无成,何谈创造?语文教学有着韧性培养的最佳素材,为了报国文天祥九死一生,矢志不渝;为了求真,布鲁诺锲而不舍;为了求学,宋濂迎难而上,苦学终成,我们解析这些范例,训练学生阅读的同时,应不断引导他们努力把模范人物的坚韧精神移植到自己身上,迎战挫折,拼搏进取,只有具有良好的创造个性,我们创造能力的提高才有了可能。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课堂辩论、智力竞赛、即席讲演、口头作文、即兴咏物、编辑班报等活动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各种创造能力,教学中,我们掌握了有关驳论的知识后,老师在课堂上出示一幅漫画,让学生联系当今社会现实,谈谈当今社会需不需要谦让精神,大家分组讨论。讨论题目:A需要怎么样?B不需要怎么样?要求找出材料中的突破口,进行反驳。短短几分钟,学生们各抒已见,踊跃发言,精彩的发言洋溢着创造的灵光,有这样好的起点,我们何愁学生创造能力不会提高呢?
五、鼓励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主要是教会学生去多角度思考问题求得多种设想和答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在作文教学中,针对某一作文题目,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增加了思维的多维性,减少了思维的单向性,发展了思维的流畅性,通过长期的训练,必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定是由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引出与构建课堂的。这些问题就像一条纽带把一块块知识内容系在了一起。一句“你最想知道什么?”能调动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改变了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状况,消除了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促使学生主动探索。
提问是一个有力的教学手段。在提问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思想火花的出现。有指导地提问既可以对整个班也可以对个人。当对个别的学生提出问题时,在叫学生名字之前,最好先问问题。在学生思考他的问题时,耐心等待,不要急着叫生回答。这个等待的时间,会让每个人都投入进来,并且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机会。虽然看上去有点冷场,但是这个模式被很多成功的教师有效地运用。
六、建立有效的、更易接受的人性化评价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等,都具有激励功能。它能让学生体验进步和成功的愉悦,认识自我的价值,促进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但如果运用评价不当,带给学生将是消极的反作用。一位教师上课时,在初读课文前对小评委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仔细听,听后先说说他的优点,再指出不足。他分别叫了几个阅读能力不同的学生初读课文,听到了这样的评价:“他的声音很响亮,这一段只错了一个字。”“他比以前进步了,只重复了一次。”“他的第二句读得很流畅。”“他不仅读得流畅,有些地方很有感情。”读书的学生越读越有劲。整堂课,学生都处在一种激昂的读书热情之中,哪怕是平时羞于读书的学生也是如此。
因此,评价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认识学生的主体价值。学生评价的效果最终须由学生接受与否来判定。所以不顾及评价对象的单向评价是低效甚至无效的评价,也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出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总之,随着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深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了解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合作的精神;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创造的个性;鼓励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并建立有效的、更易接受的人性化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