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选取某型锁组件的装配作业工序,应用工作研究法中程序分析和操作分析对装配作业进行了研究及优化,取消不必要的操作程序,对效率低下的程序进行重排和简化,减轻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从而达到作业内容的整体优化。通过时间研究技术对优化后的工序工时进行重新测量,由此来核定产品工时定额。工作研究方法的应用为企业工时定额的制定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同时有效的缩短了产品制造周期,为企业节省大量的制造成本。
关键词:工时定额;工作研究
工时定额是企业劳动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企业中有部分人员普遍对工时定额的重要性认知不到位,认为能完成生产任务即可,很少去考虑人力、物力等资源的配置和优化。工时定额会随着生产、技术、组织条件的不同而会有所差异,这就给工时定额的核定带来了困难,也使生产、技术、组织条件的改善难以找到方向。目前公司运用的工时制定方法主要有经验估工法、统计分析法。基于以上方法制定出的工时合理性、可靠性各有利弊,制定出的工时容易出现偏高或偏低现象,工时定额水平不易平衡。企业的工时定额管理正处在变革的重要关口,深入思考并寻找工时定额制定新方法已迫在眉睫,而工作研究法的出现就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1.工作研究
工作研究主要解答以下两个问题:哪一个是最好的方法完成一项作业?—方法研究;完成一项作业的标准时间是多少?一时间研究[1](见图1)。工作研究法制定的工时定额克服了传统方法中的不科学因素,解决了工种、工序、工步间工时定额水平不平衡的问题。
方法研究包括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和动作分析三部分[2]。
程序分析通过取消不必要的操作程序,重排和简化不合理导致效率低下的程序来达到作业内容的整体优化,常用图2中符号表示。
操作分析研究以人为主体的程序,减轻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作业的时间消耗。
动作分析研究操作工人在作业时的各种动作,排除多余、重复动作、减轻工作疲劳。
时间研究是运用各种技术来确定合格工人按规定的作业标准,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时间[3]。
2.工作研究方法在产品工时定额制定中的应用
以手工作业为主的过程装配由于缺少相对应的国家、行业标准,就给工时定额的制定带来了困难,因此本文选取了企业部分装配作业工序,采用工作研究中的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对产品工时定额的制定进行应用研究。
2.1程序分析的研究与应用
选取企业具有代表性的某锁组件装配过程应用程序分析进行研究(见图3)。利用“5W1H”提问技术和“ECRS”原则进行分析,得知:
操作2和操作3:磨削。将锁组件装入磨削夹具中,对锁组件中拨叉端面15°角进行磨削,由于此角度为计算得出,中间必须经过两次磨削。
操作5和操作6:磨削。将锁组件装入磨削夹具中,对锁组件中拨叉上表面75°角进行磨削,此角度也为计算得出,同样要经过两次磨削。
现行工艺流程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在操作2和操作3后,锁组件要装配滚轴来固定拨叉上的锁,用来抬起锁体卡爪,才能继续进行操作5和操作6。从以上对操作过程的梳理可以看出,磨削共需进行4次,而且无法减少此作业环节。
工艺优化:在磨削夹具上设计一个工艺滚轴,在进行操作2和操作3后,将工艺滚轴装入锁组件的弧形孔中,就可同时进行操作5和操作6,另外工艺滚轴安装拆卸方便,改进后可以节省锁组件来回的运输路程共计420m。因此将操作5和操作6合并至操作2和操作3进行,就可以取消检验3和检验4。
操作8:灌封电缆插头。将锁组件倒立放置后,再经过两道绑扎安装至灌封夹具上,将灌封胶注入电缆插头。由于锁组件较重,壳体表面不规则,操作危险系数高,需2人共同进行作业。
等待2:等待晾干。将灌封后的锁组件在室温条件下放置24h,再进行下道工序。
工艺优化:将灌封工序调整到操作1后进行,也就是在装配完电缆组件后就可以进行灌封,这样只需将电缆插头上的销子直接插入灌封夹具孔中即可进行灌封,只需1人便可完成操作,因此减少了绑扎时间和操作工人人数。而且在电缆等待晾干的过程中,锁组件可进行磨削工序,故可取消等待2。
以上过程用图4工艺流程表可以清晰地表示:
通过以上分析得到改进后的锁组件装配工艺流程图,如图5所示。
2.2操作分析的研究与应用
用人机操作分析锁组件的机械试验过程。锁组件在装配作业完成后需要进行机械试验,在现场实地考察期间,发现此项作业是由三名操作工人一起完成,人机操作如图6所示。
从图6可知,三人联合操作中有一名工人的时间利用率非常低,因此在改进过程中可以考虑两人操作的可能性。优化过程如下:
1. 取工装/工具,去试验处。该操作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取工装/工具和前往试验处。取工装/工具这段时间的长短与各物体所在的位置有关。由于通用工具或公用物品在使用后要求放回指定位置,所以这部分动作的优化只能在安排通用工具或物品的摆放位置时作整体规划。前往试验处这段时间的长短由取工装/工具处与试验处所在的位置决定,因此这部分动作的优化只能在进行工作地布置时作整体规划。
2.将锁组件安装到试验台。由一名操作工人先将锁组件放入试验台中,放置好电缆,一只手托住锁组件,另一只手通过工具将螺钉紧固安装锁组件一边,另一人再用螺钉将另一边紧固。这段时间的长短与操作工人工作步骤的优化程度有关,因为第一个人托住锁组件已经费力,另一只再用工具紧固螺钉速度明显放慢,所以可以考虑由一人托住锁组件,而锁组件与试验台两边的连接都由另一人来固定,这样既降低了劳动强度又缩短了作业时间。
3.去锁组件卡爪及滑块毛刺。此作业内容的操作时间比较固定,可由两名操作工人分别完成,可以减少时间的消耗。
4. 整理工具和放回工具。对应第1条的内容。
5. 归还工装。对应第1条的内容。
据此得到的优化后的锁组件机械试验人机操作图如图7所示。与原方法相比,改进后的方法在各方面均有优势。
3.时间研究
本文采用秒表法对锁组件进行时间研究。秒表法是一种直接、可靠的测时方法,测时人员使用秒表按照工序顺序进行反复多次观察[3]。时间研究步骤主要为选取观测对象、确定观测次数、实施观测、剔除异常值。对锁组件装配及机械试验改善后工序进行觀测,工时定额分别为26H、2H,较改善前降低11.5%、10%。
4.结论
本文主要应用工作研究法中程序分析和操作分析对某锁组件装配作业进行了研究及优化,通过时间研究的技术对优化后的工序工时进行重新测量,由此来核定产品工时定额。企业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制定工时定额,才能合理地组织生产、适时地挖掘企业潜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最终加强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孔庆华,周娜.工作研究基础与案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20-50
[2]秦现生,王军强等.工业工程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48-76.
[3]任永昌,巫奎彦.基于时间测定法工时定额标准化研究[J].价值工程,2010:49-50.
关键词:工时定额;工作研究
工时定额是企业劳动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企业中有部分人员普遍对工时定额的重要性认知不到位,认为能完成生产任务即可,很少去考虑人力、物力等资源的配置和优化。工时定额会随着生产、技术、组织条件的不同而会有所差异,这就给工时定额的核定带来了困难,也使生产、技术、组织条件的改善难以找到方向。目前公司运用的工时制定方法主要有经验估工法、统计分析法。基于以上方法制定出的工时合理性、可靠性各有利弊,制定出的工时容易出现偏高或偏低现象,工时定额水平不易平衡。企业的工时定额管理正处在变革的重要关口,深入思考并寻找工时定额制定新方法已迫在眉睫,而工作研究法的出现就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1.工作研究
工作研究主要解答以下两个问题:哪一个是最好的方法完成一项作业?—方法研究;完成一项作业的标准时间是多少?一时间研究[1](见图1)。工作研究法制定的工时定额克服了传统方法中的不科学因素,解决了工种、工序、工步间工时定额水平不平衡的问题。
方法研究包括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和动作分析三部分[2]。
程序分析通过取消不必要的操作程序,重排和简化不合理导致效率低下的程序来达到作业内容的整体优化,常用图2中符号表示。
操作分析研究以人为主体的程序,减轻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作业的时间消耗。
动作分析研究操作工人在作业时的各种动作,排除多余、重复动作、减轻工作疲劳。
时间研究是运用各种技术来确定合格工人按规定的作业标准,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时间[3]。
2.工作研究方法在产品工时定额制定中的应用
以手工作业为主的过程装配由于缺少相对应的国家、行业标准,就给工时定额的制定带来了困难,因此本文选取了企业部分装配作业工序,采用工作研究中的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对产品工时定额的制定进行应用研究。
2.1程序分析的研究与应用
选取企业具有代表性的某锁组件装配过程应用程序分析进行研究(见图3)。利用“5W1H”提问技术和“ECRS”原则进行分析,得知:
操作2和操作3:磨削。将锁组件装入磨削夹具中,对锁组件中拨叉端面15°角进行磨削,由于此角度为计算得出,中间必须经过两次磨削。
操作5和操作6:磨削。将锁组件装入磨削夹具中,对锁组件中拨叉上表面75°角进行磨削,此角度也为计算得出,同样要经过两次磨削。
现行工艺流程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在操作2和操作3后,锁组件要装配滚轴来固定拨叉上的锁,用来抬起锁体卡爪,才能继续进行操作5和操作6。从以上对操作过程的梳理可以看出,磨削共需进行4次,而且无法减少此作业环节。
工艺优化:在磨削夹具上设计一个工艺滚轴,在进行操作2和操作3后,将工艺滚轴装入锁组件的弧形孔中,就可同时进行操作5和操作6,另外工艺滚轴安装拆卸方便,改进后可以节省锁组件来回的运输路程共计420m。因此将操作5和操作6合并至操作2和操作3进行,就可以取消检验3和检验4。
操作8:灌封电缆插头。将锁组件倒立放置后,再经过两道绑扎安装至灌封夹具上,将灌封胶注入电缆插头。由于锁组件较重,壳体表面不规则,操作危险系数高,需2人共同进行作业。
等待2:等待晾干。将灌封后的锁组件在室温条件下放置24h,再进行下道工序。
工艺优化:将灌封工序调整到操作1后进行,也就是在装配完电缆组件后就可以进行灌封,这样只需将电缆插头上的销子直接插入灌封夹具孔中即可进行灌封,只需1人便可完成操作,因此减少了绑扎时间和操作工人人数。而且在电缆等待晾干的过程中,锁组件可进行磨削工序,故可取消等待2。
以上过程用图4工艺流程表可以清晰地表示:
通过以上分析得到改进后的锁组件装配工艺流程图,如图5所示。
2.2操作分析的研究与应用
用人机操作分析锁组件的机械试验过程。锁组件在装配作业完成后需要进行机械试验,在现场实地考察期间,发现此项作业是由三名操作工人一起完成,人机操作如图6所示。
从图6可知,三人联合操作中有一名工人的时间利用率非常低,因此在改进过程中可以考虑两人操作的可能性。优化过程如下:
1. 取工装/工具,去试验处。该操作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取工装/工具和前往试验处。取工装/工具这段时间的长短与各物体所在的位置有关。由于通用工具或公用物品在使用后要求放回指定位置,所以这部分动作的优化只能在安排通用工具或物品的摆放位置时作整体规划。前往试验处这段时间的长短由取工装/工具处与试验处所在的位置决定,因此这部分动作的优化只能在进行工作地布置时作整体规划。
2.将锁组件安装到试验台。由一名操作工人先将锁组件放入试验台中,放置好电缆,一只手托住锁组件,另一只手通过工具将螺钉紧固安装锁组件一边,另一人再用螺钉将另一边紧固。这段时间的长短与操作工人工作步骤的优化程度有关,因为第一个人托住锁组件已经费力,另一只再用工具紧固螺钉速度明显放慢,所以可以考虑由一人托住锁组件,而锁组件与试验台两边的连接都由另一人来固定,这样既降低了劳动强度又缩短了作业时间。
3.去锁组件卡爪及滑块毛刺。此作业内容的操作时间比较固定,可由两名操作工人分别完成,可以减少时间的消耗。
4. 整理工具和放回工具。对应第1条的内容。
5. 归还工装。对应第1条的内容。
据此得到的优化后的锁组件机械试验人机操作图如图7所示。与原方法相比,改进后的方法在各方面均有优势。
3.时间研究
本文采用秒表法对锁组件进行时间研究。秒表法是一种直接、可靠的测时方法,测时人员使用秒表按照工序顺序进行反复多次观察[3]。时间研究步骤主要为选取观测对象、确定观测次数、实施观测、剔除异常值。对锁组件装配及机械试验改善后工序进行觀测,工时定额分别为26H、2H,较改善前降低11.5%、10%。
4.结论
本文主要应用工作研究法中程序分析和操作分析对某锁组件装配作业进行了研究及优化,通过时间研究的技术对优化后的工序工时进行重新测量,由此来核定产品工时定额。企业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制定工时定额,才能合理地组织生产、适时地挖掘企业潜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最终加强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孔庆华,周娜.工作研究基础与案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20-50
[2]秦现生,王军强等.工业工程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48-76.
[3]任永昌,巫奎彦.基于时间测定法工时定额标准化研究[J].价值工程,2010: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