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三农”是我国历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重点关注的内容。也因此我国农业生产总规模在世界遥遥领先,随之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为了使财政支农资金得到合理利用,政府进行了绩效审计,但我国绩效审计仍存在很多问题。在审计的过程中,审计部门没有完善的绩效审计体系,在对财政资金进行审计的过程中,政府审计的部门独立性较弱,而且绩效审计的过程和结果透明度不高。结果显示:我国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评价审计并不完善,仍需不断磨合发展,法制化不强,没有自己完善的绩效审计体系,从而提出如下建议:第一,适时增强财政审计的独立性;第二,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评价审计的法制化和规范化;第三,避免利益驱动对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评价审计的干扰;第四,保证绩效审计过程和结果的透明度;第五,加强绩效审计的指导性。
【关键词】 绩效审计 财政支农资金 独立性
一、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评价审计概述
(一)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评价审计内容
一直以来,我国对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绩效评价审计时大多数实行事后监督审计,虽然有时可以发现资金使用损失浪费、挪用公款等违规违法行为,但是往往因时隔太久而造成的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为了更好地使财政支农资金得到充分合理地利用,在财政支农资金绩效审计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是否加强利用事前、事中监督。在财政支农资金进行下发之前,对各级资金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对将要下发的资金进行合理预算;安排资金支出过程中,加强资金拨付审查,对于预算安排支出大于实际需要支出的的项目支出,一律控制合理拨付。第二,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了解资金的的筹集、预付、使用、评价等各环节是否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控制制度是否有效实施,是否遵守法律规范。第三,预算和计划是否符合立项标准。在计划之前要进行合理规划,保证实施不超过预算之外,并呈现出最佳效果,尽量避免盲目投入资金。第四,支农资金是否专款专用。各项财政资金都有其合理分配,专项用途,确保资金使用效率[1]。第五,发现问题是否及时整改。审计的作用在于监督、鉴证,一旦出现问题就要及时改正,这是审计的灵魂所在,也是审计最主要的内容。
(二)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评价审计指标
1.效果性指标。效果性指标指财政支农资金投入能够发挥出预期效果,该指标包括带动农民收入增长、就业率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提高、贫困人口减少、基础设施升级及社会满意度增加等,还包括财政支农资金投入项目本身的投资收益率。带动农民收入增长、农业人口就业提高越多,效果性越好;农业技术水平提富越多,效果性越好;贫困人口减少越多,效果性越好;基础设施升级越显著,效果性越好;社会满意度越高,效果性越好[2]。
2.可持续性指标。财政支农资金对植树造林、改造河道、对水库除险加固、兴修农田水利工程、及治理农村污染、修路架桥的投入,将最终带来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可持续性指标包括森林覆盖率的提高、生态环境设施的改善程度等,森林覆盖率越高、生态环境设施越好,农业、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可持续性越高。
二、我国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评价审计分析
(一)我国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评价审计现状
1.我国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状况。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耕地面积却不足世界的10%,但我国以10%的耕地产出接近占世界25%的粮食来养活世界22%的人口。作为这样一个农业发展大国,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财政资金的投入也随之增多[3]。
中央财政支农资金占财政资金的比重均匀分布在7%到10%之间,近十年来的财政支农资金并无明显大的变动,但总体占比量很大。财政资金从2005年33920.28亿元增加到2014年151785.56亿元,支农资金也在同比例上升,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国家预期加强农业资金投入,而在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资金只是同比例上涨,几乎没有幅度的变化,体现了部分农业项目的资金投入不到位,无法保证项目建设达到国家预期的目的。
2.绩效评价审计现状。我国绩效审计在20世纪80年代初审计制度建立就出现了,审计机关开展了绩效审计理论研究和试点工作;在20世纪90年代时,政府审计将其定义为带有宏观效益审计性质的经济监督活動;加入WTO后的绩效审计情况,在事项资金投资项目审计方面,开始了绩效评价审计内容[4]。我国绩效评价模式比较完善,有规范的步骤以及严格的执行方式。
三、完善我国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评价审计建议
随着我国对农业经济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国家财政用在农业方面的支出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国家为了保证财政支农资金发挥其最大化的作用,进行绩效评价审计,但在审计过程中,政府在审计的过程中并没有自己的绩效审计体系;审计过程存在着很多的干扰因素;审计结果透明度较弱。本文通过对财政支农资金绩效审计的四项审计指标与三项审计职能的介绍,再通过对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比例的研究以及对绩效评价审计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评价审计并不完善,仍需不断磨合发展,法制化不强,没有自己完善的绩效审计体系,从而提出如下建议:第一,适时增强财政审计的独立性;第二,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评价审计的法制化和规范化;第三,避免利益驱动对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评价审计的干扰;第四,保证绩效审计过程和结果的透明度;第五,加强绩效审计的指导性。
【参考文献】
[1] 胡奕明.审计与政府绩效评价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93.
[2] 赵保卿.绩效审计理论与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5.
[3] 张艳颖.财政支农资金绩效审计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2015,(14):6-7.
[4] 刘蓉.关于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现状的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3,(5):43.
作者简介:陈孟(1995–)女,汉族,籍贯: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学生,学历:在读硕士研究生,单位:黑龙江大学,研究方向:会计学。
【关键词】 绩效审计 财政支农资金 独立性
一、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评价审计概述
(一)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评价审计内容
一直以来,我国对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绩效评价审计时大多数实行事后监督审计,虽然有时可以发现资金使用损失浪费、挪用公款等违规违法行为,但是往往因时隔太久而造成的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为了更好地使财政支农资金得到充分合理地利用,在财政支农资金绩效审计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是否加强利用事前、事中监督。在财政支农资金进行下发之前,对各级资金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对将要下发的资金进行合理预算;安排资金支出过程中,加强资金拨付审查,对于预算安排支出大于实际需要支出的的项目支出,一律控制合理拨付。第二,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了解资金的的筹集、预付、使用、评价等各环节是否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控制制度是否有效实施,是否遵守法律规范。第三,预算和计划是否符合立项标准。在计划之前要进行合理规划,保证实施不超过预算之外,并呈现出最佳效果,尽量避免盲目投入资金。第四,支农资金是否专款专用。各项财政资金都有其合理分配,专项用途,确保资金使用效率[1]。第五,发现问题是否及时整改。审计的作用在于监督、鉴证,一旦出现问题就要及时改正,这是审计的灵魂所在,也是审计最主要的内容。
(二)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评价审计指标
1.效果性指标。效果性指标指财政支农资金投入能够发挥出预期效果,该指标包括带动农民收入增长、就业率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提高、贫困人口减少、基础设施升级及社会满意度增加等,还包括财政支农资金投入项目本身的投资收益率。带动农民收入增长、农业人口就业提高越多,效果性越好;农业技术水平提富越多,效果性越好;贫困人口减少越多,效果性越好;基础设施升级越显著,效果性越好;社会满意度越高,效果性越好[2]。
2.可持续性指标。财政支农资金对植树造林、改造河道、对水库除险加固、兴修农田水利工程、及治理农村污染、修路架桥的投入,将最终带来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可持续性指标包括森林覆盖率的提高、生态环境设施的改善程度等,森林覆盖率越高、生态环境设施越好,农业、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可持续性越高。
二、我国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评价审计分析
(一)我国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评价审计现状
1.我国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状况。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耕地面积却不足世界的10%,但我国以10%的耕地产出接近占世界25%的粮食来养活世界22%的人口。作为这样一个农业发展大国,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财政资金的投入也随之增多[3]。
中央财政支农资金占财政资金的比重均匀分布在7%到10%之间,近十年来的财政支农资金并无明显大的变动,但总体占比量很大。财政资金从2005年33920.28亿元增加到2014年151785.56亿元,支农资金也在同比例上升,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国家预期加强农业资金投入,而在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资金只是同比例上涨,几乎没有幅度的变化,体现了部分农业项目的资金投入不到位,无法保证项目建设达到国家预期的目的。
2.绩效评价审计现状。我国绩效审计在20世纪80年代初审计制度建立就出现了,审计机关开展了绩效审计理论研究和试点工作;在20世纪90年代时,政府审计将其定义为带有宏观效益审计性质的经济监督活動;加入WTO后的绩效审计情况,在事项资金投资项目审计方面,开始了绩效评价审计内容[4]。我国绩效评价模式比较完善,有规范的步骤以及严格的执行方式。
三、完善我国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评价审计建议
随着我国对农业经济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国家财政用在农业方面的支出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国家为了保证财政支农资金发挥其最大化的作用,进行绩效评价审计,但在审计过程中,政府在审计的过程中并没有自己的绩效审计体系;审计过程存在着很多的干扰因素;审计结果透明度较弱。本文通过对财政支农资金绩效审计的四项审计指标与三项审计职能的介绍,再通过对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比例的研究以及对绩效评价审计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评价审计并不完善,仍需不断磨合发展,法制化不强,没有自己完善的绩效审计体系,从而提出如下建议:第一,适时增强财政审计的独立性;第二,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评价审计的法制化和规范化;第三,避免利益驱动对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评价审计的干扰;第四,保证绩效审计过程和结果的透明度;第五,加强绩效审计的指导性。
【参考文献】
[1] 胡奕明.审计与政府绩效评价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93.
[2] 赵保卿.绩效审计理论与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5.
[3] 张艳颖.财政支农资金绩效审计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2015,(14):6-7.
[4] 刘蓉.关于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现状的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3,(5):43.
作者简介:陈孟(1995–)女,汉族,籍贯: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学生,学历:在读硕士研究生,单位:黑龙江大学,研究方向:会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