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但从教育生态学视角审视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发现西部地区大学英语教学生态化存在失衡现象,主要体现在教与学及師生角色及教学环境的失衡二个生态因子方面。提出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找到生态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最佳契合点,重建大学英语教学生态平衡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 大学英语教学 生态系统
一、引言
“生态学”( Ecology) 这一术语最早由德国生物学家 Haeckel 于 1866 年在其著作《General Morphol-ogy》中提出,它以生物体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的原理为研究对象。生态学强调生态平衡,也即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个体与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随着生态学原理和研究方法开始应用于社会学领域,研究者尝试将教育置于人类生存环境中,研究教育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机理,“教育生态学”( Ecology of Education) 概念应运而生,其核心内容是教育的生态平衡。
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1] 这一思路拉开了英语教学生态化的序幕,为研究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出现了很多颇有价值的建设性意见。纵观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从教学设计上进行的研究,从整体上考量教学环节和过程;二是从教学模式方面进行的生态化探讨;三是选取教学的某一方面进行研究,如对自主学习、精读教学、口译教学、写作教学、阅读教学进行的生态化探讨。
上述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从整体来看,研究还相对有限,研究成果还有待丰富。本研究从大学英语教学生态化的整体出发,从教与学、教学要素及教学环境三个生态因子考察网络环境下西部地区大学英语教学生态化失衡现象,探讨了如何从三个生态因子方面重新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生态平衡的相关措施。
二、西部地区大学英语教学生态化失衡的表现
在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中,各个生态因子(教师、学生、环境等)都有着各自合适的生态位,发挥着相应的作用,共同实现大学英语生态系统的自然和谐发展。然而,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这一新的生态因子进入大学英语,必然会打破原有的生态系统,出现生态失衡的现象。
(一)教与学及师生角色的失衡
多媒体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西部院校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格局,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但是同时也出现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内容脱节等问题。以青海大学交互式英语教学为例,有1/3教学环节属于上机学习,即由教师监督、指导,学生自己利用多媒体复习学过的知识,这本是学生巩固已学知识的好机会,但是却由于学生不善于利用网络媒介的信息资源学习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教材内容过于陈旧使学生产生“疑惑”心里,挫伤了学习积极性;教师督导不足致使学生学习方法不当甚至产生盲目等心理,最终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生态学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师生关系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表现,比如教师可能是培训者,也可能是组织者;学生可能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能是合作者等,教师期望的学生角色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合作者和评估者,然而在实际学习中主要担任的是知识接受者的角色;而对于评估者的角色教师的期望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生态课堂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权威支配性角色,转变为符合生态学要求的支持促进角色。教师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教学的中心,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依然存在。
(二)教学生态环境的失衡
信息技术环境为西部地区大学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生机。对于发展相对落后、师资严重缺乏的西部院校来说不论对学生还是教师来说都无疑是一个机遇。但是现实却不尽人意:一方面,多媒体用于课堂辅助教学,增加了信息量,然而教学仍以教师单向流动为主,偏重于单词和句型的讲解和练习[5];另一方面,除课堂环境外,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也是生态教学的重要环境。课外学生很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也没有起到督促、促进和激励的作用。
三、重建信息技术下大学英语教学生态平衡
信息技术进入大学英语的教学导致各生态因子均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失衡现象,包括教与学的失衡、教学要素(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估等)的失衡及大学英语教学环境的失衡。针对此现象,本文认为必须对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进行优化,使失衡的大学英语教学重新走向平衡。
(一)“以生为本”——解放思想,实现自主学习。
大学英语教学生态化首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和“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以多媒体为媒介的环境中,学生必须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开启和教师沟通交流的平等对话机制,把自己的个性学习需求和期望传达给教师,开展自由的学术争论,为自己争取学习机会。作为课堂生态的两大主体要素,它们是互动发展的,学生只有一改旧有传统,发挥主体意识,才能与教师等其他课堂要素最大化地创造学习机会,实现和谐共生发展。
(二)“以教师为主导”——加强自省,合理转变角色。
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生态化的关键因子——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理论学习,透彻理解生态课堂的内在要求,不能限于表层意思,而要结合教学实际,把生态理念融入到教学中,以教育生态学的视角来考察每一教学因素,把其当作系统的组成部分整体性地审视。其次,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超越教材的限制,让学生能够在和谐的课堂环境里与教师积极平等地交流,以主体生态化大学的地位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同时能把自己观点引介给师生,并进行探讨,要超越纯知识的探讨,进而上升到文化素养的提升层面[3]。
(三)倡导多样化生态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英语教学生态环境应该多样化,师生不能局限于课堂多媒体学习,而应该放眼学习的整个大生态环境,积极加入社会、家庭、媒体等大课堂,增强辨别能力,主动汲取鲜活知识,贯彻“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回归课堂”的循环路线,体现生态课堂的动态性和开放性,通过大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使自己得到整体提升。
四、总结
通过回顾生态学理论进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相关文献,本文在应用生态学有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失衡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8.
[2]刘婷婷.基于网络多媒体的大学英语教学生态化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4).
[3]刘向辉.教学生态学视角下的英语课堂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3(4):126—218.
[4]年晓萍.“陌生化”:构建生态课堂的潜动力[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53一155.
[5]任丽.生态学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D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6]章木林,彭灵芝.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大学英语生态化课程体系[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3(1):108—112.
[7]张静.民族地区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J],海外英语,2013(5).
[8]赵陆.大学英语生态化课堂的构建 奏议[J].渤海大学学报,2013:96—98.
作者简介:
李琼(1983—),女,陕西岐山县人,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英语教学法。
基金项目:
青海大学中青年科研基金项目
【关键词】信息技术 大学英语教学 生态系统
一、引言
“生态学”( Ecology) 这一术语最早由德国生物学家 Haeckel 于 1866 年在其著作《General Morphol-ogy》中提出,它以生物体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的原理为研究对象。生态学强调生态平衡,也即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个体与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随着生态学原理和研究方法开始应用于社会学领域,研究者尝试将教育置于人类生存环境中,研究教育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机理,“教育生态学”( Ecology of Education) 概念应运而生,其核心内容是教育的生态平衡。
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1] 这一思路拉开了英语教学生态化的序幕,为研究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出现了很多颇有价值的建设性意见。纵观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从教学设计上进行的研究,从整体上考量教学环节和过程;二是从教学模式方面进行的生态化探讨;三是选取教学的某一方面进行研究,如对自主学习、精读教学、口译教学、写作教学、阅读教学进行的生态化探讨。
上述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从整体来看,研究还相对有限,研究成果还有待丰富。本研究从大学英语教学生态化的整体出发,从教与学、教学要素及教学环境三个生态因子考察网络环境下西部地区大学英语教学生态化失衡现象,探讨了如何从三个生态因子方面重新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生态平衡的相关措施。
二、西部地区大学英语教学生态化失衡的表现
在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中,各个生态因子(教师、学生、环境等)都有着各自合适的生态位,发挥着相应的作用,共同实现大学英语生态系统的自然和谐发展。然而,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这一新的生态因子进入大学英语,必然会打破原有的生态系统,出现生态失衡的现象。
(一)教与学及师生角色的失衡
多媒体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西部院校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格局,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但是同时也出现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内容脱节等问题。以青海大学交互式英语教学为例,有1/3教学环节属于上机学习,即由教师监督、指导,学生自己利用多媒体复习学过的知识,这本是学生巩固已学知识的好机会,但是却由于学生不善于利用网络媒介的信息资源学习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教材内容过于陈旧使学生产生“疑惑”心里,挫伤了学习积极性;教师督导不足致使学生学习方法不当甚至产生盲目等心理,最终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生态学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师生关系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表现,比如教师可能是培训者,也可能是组织者;学生可能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能是合作者等,教师期望的学生角色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合作者和评估者,然而在实际学习中主要担任的是知识接受者的角色;而对于评估者的角色教师的期望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生态课堂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权威支配性角色,转变为符合生态学要求的支持促进角色。教师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教学的中心,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依然存在。
(二)教学生态环境的失衡
信息技术环境为西部地区大学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生机。对于发展相对落后、师资严重缺乏的西部院校来说不论对学生还是教师来说都无疑是一个机遇。但是现实却不尽人意:一方面,多媒体用于课堂辅助教学,增加了信息量,然而教学仍以教师单向流动为主,偏重于单词和句型的讲解和练习[5];另一方面,除课堂环境外,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也是生态教学的重要环境。课外学生很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也没有起到督促、促进和激励的作用。
三、重建信息技术下大学英语教学生态平衡
信息技术进入大学英语的教学导致各生态因子均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失衡现象,包括教与学的失衡、教学要素(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估等)的失衡及大学英语教学环境的失衡。针对此现象,本文认为必须对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进行优化,使失衡的大学英语教学重新走向平衡。
(一)“以生为本”——解放思想,实现自主学习。
大学英语教学生态化首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和“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以多媒体为媒介的环境中,学生必须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开启和教师沟通交流的平等对话机制,把自己的个性学习需求和期望传达给教师,开展自由的学术争论,为自己争取学习机会。作为课堂生态的两大主体要素,它们是互动发展的,学生只有一改旧有传统,发挥主体意识,才能与教师等其他课堂要素最大化地创造学习机会,实现和谐共生发展。
(二)“以教师为主导”——加强自省,合理转变角色。
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生态化的关键因子——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理论学习,透彻理解生态课堂的内在要求,不能限于表层意思,而要结合教学实际,把生态理念融入到教学中,以教育生态学的视角来考察每一教学因素,把其当作系统的组成部分整体性地审视。其次,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超越教材的限制,让学生能够在和谐的课堂环境里与教师积极平等地交流,以主体生态化大学的地位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同时能把自己观点引介给师生,并进行探讨,要超越纯知识的探讨,进而上升到文化素养的提升层面[3]。
(三)倡导多样化生态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英语教学生态环境应该多样化,师生不能局限于课堂多媒体学习,而应该放眼学习的整个大生态环境,积极加入社会、家庭、媒体等大课堂,增强辨别能力,主动汲取鲜活知识,贯彻“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回归课堂”的循环路线,体现生态课堂的动态性和开放性,通过大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使自己得到整体提升。
四、总结
通过回顾生态学理论进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相关文献,本文在应用生态学有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失衡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8.
[2]刘婷婷.基于网络多媒体的大学英语教学生态化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4).
[3]刘向辉.教学生态学视角下的英语课堂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3(4):126—218.
[4]年晓萍.“陌生化”:构建生态课堂的潜动力[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53一155.
[5]任丽.生态学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D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6]章木林,彭灵芝.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大学英语生态化课程体系[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3(1):108—112.
[7]张静.民族地区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J],海外英语,2013(5).
[8]赵陆.大学英语生态化课堂的构建 奏议[J].渤海大学学报,2013:96—98.
作者简介:
李琼(1983—),女,陕西岐山县人,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英语教学法。
基金项目:
青海大学中青年科研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