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也谈技巧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qlig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课堂提问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单位时间内的效果。如果能够在教学中科学的去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就能优化课堂结构,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讲究技巧 把握时机 循序渐进 给予评价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课堂提问技巧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根据课堂氛围、学生心理以及知识结构的不同,所授内容的不同而巧妙地提问的智慧!如果教师能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就会使得思考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欢乐和享受,能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提高其主体地位,自然而然地也就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1、问题的设计要讲究技巧。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学情等设计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教学形式。对于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应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和质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
  
  1.1 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学生学习的接受、理解、思考水平与设计的课堂问题有很大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既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又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来设计。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最好能使用浅显易懂、较生动的提问,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所选择的提问语言及句式可以更开放、发散一些。
  在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最好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和设计:(1)学生已具备了哪些新知学习所必需的认知基础?(2)学生是否已经掌握部分新知?掌握的人数、内容、程度怎样?(3)哪些内容可一带而过?哪些内容需要相互讨论?哪些内容需要老师点拨和引导讲解?只有找准学习起点,才能有效提问,满足学生学习的心理需要。
  1.2 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教师在突破难点时所设计的问题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既要符合需要,掌握时机与分寸,又要考虑学生的特点,要“投其所好”。因此问题的设计要有坡度,要步步相连,环环相扣,层层相递。如以下《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片断:
  (1)教学“多得多”、“少得多”。
  师:教室里老师的人数和学生的人数相比,结果如何?
  生:学生的人数比老师的人数多,老师的人数比学生的人数少。
  师:学生的人数比老师的人数只是多一些吗?怎样说更准确些?(引出学生的人数比老师的人数多得多,老师的人数比学生的人数少得多。)
  师:在班上上课的学生有52人,老师只有1人。52和l相比,情况怎样?’(引出52比1多得多,1比52少得多。)
  (2)教学“多一些”、“少一些”。
  分别请男、女生起立,让学生观察、猜测:男、女生人数相比,相差多吗?怎样说更恰当些?(引导学生说出男生比女生多一些或男生比女生少一些)
  让学生分别数出男、女生人数(男生30人,女生22人),对刚才的猜测进行验证。并点拔:32与20相比,情况怎样?(引出30比22多一些,22比30少一些。)
  (3)小结。
  组织学生讨论:两个数比较时,什么时候用上多得多、少得多?(两数相差很大时)什么时候用上多一些、少一些?(两数相差比较小时)
  小学生的学习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境,尤其是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他们对数学的学习总是建立在直观、具体的经验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凭借上课现场的师生人数这一资源,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题,逐步建立“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等数学概念,化解了本节课的难点,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应用过程。
  1.3 问题的设计要有创造性。教师设计课堂问题是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过大、过深、过难的问题,全班站起来都不会回答,最后只好教师自己回答。过小、过浅、过易的问题,学生不假思索即能对答如流,完全没有开动大脑思维。如果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提问题就应具有一定的探索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思路,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
  例如:在学习“分类”时,教师先出示一堆铅笔,让学生对这一堆铅笔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第一个同学是按铅笔的颜色分;第二个同学是按有无橡皮来分……,根据学生的不同分法,教师边进行铅笔的分类演示,学生很快看到: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如果教师再适时地提出一个启发性的问题:“还可以怎样分?”,提示学生发散思维。此时,学生再也按耐不住了,很想独自尝试不同的分类方法,于是非常踊跃地参加到对“铅笔的分类”这一学习当中,并说出了各种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学生的不同想法,反映出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并解决问题,收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这些独特的思维过程,就会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和求异性,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提问的形式要讲究技巧。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因注重课堂提问形式的技巧性,把握好问的“度”和时机、对象,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
  
  2.1 课堂提问要把握时机。提问的时机要结合课堂教学而变化。什么时候该问,什么地方该问,要把握好这些基本时机。如:在授课前的复习提问,预习提问,新授时的重点处、难点处、精华处提问,结束时的总结提问等。而且教师还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反应,注意正确分析判断学生的回答情况,并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
  例如以下《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片断:
  课前谈话
  师:我们认识过哪些数?请数一数(0-20)(复习提问)
  谁能接着往后数?(预习提问)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师:你们会数那么多的数,真了不起!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是不是要经常用到数数呀?例如……
  那么你猜今天有多少位同学来上课啊?(生说不同答案)到底有多少位同学呢?不如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新授(数的组成)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幅难一点的图,想看吗?(课件出示主题图:草地上有一大群羊在不停地走动)
  猜猜大约有多少只羊?(学生一开始还很认真地在数,不久,就有学生产生疑惑,发现不好数,提出质疑。)
  引导学生:谁能想个办法,能让我们比较容易地数出一共有多少只羊?如果有学生说出十只十只数,应给予表扬。(课件出示第二幅画面:每10只羊圈在一个栅栏里。)教师点羊群,学生十只十只地数,这时学生很快地数出有100只羊。
  师:刚才我们十个十个地数,数了几个10? 10个十是多少?100里面有几个十?(重、难点处提问)
  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数?数100时,除了1个1个、两个两个、5个5个地数,还可以几个几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几个十是100? 100里而有几个十?(总结 提问)
  通过生动的小羊课件及巧妙地设计一系列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思维空间,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羊多,猜一猜大约有多少只,不好数,想办法(课什转换)很快数出是100只,使学生发现可以十只十只地数,10个十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从而自然地突破知识难点。在课堂提问时,教师一定要善于把握时机,抓住关键点,问在该问处,问在当问处。
  2.2 课堂提问要循序渐进。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思维方式等均有不同,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分析、解决就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课堂上提问时,要遵循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至繁、由表及里的原则,一步一个台阶地把问题引向深入。
  通过上面两个教学片段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片段1中的教师设计的问题坡度过于“陡峭”,学生经过自己的积极思维,仍不能引发认知冲突,从而归纳不出用“平均数”方法比较好也就不足为奇了。而片段2中的教师设计的问题坡度恰当,通过回答问题,逐步突破难点,使学生经历了探索、猜想、讨论、证明的全过程,在教学中学生能主动探索,积极交流,积极思考,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
  2.3 课堂提问要给予评价。课堂提问中的评价,首先老师要肯定学生回答得“对不对”,其次要评“好不好”,通常教师还要做出标准的示范。最后无论是赞赏还是批评,都应“对事不对人”。在评价时,教师还应注意自己的表情、语气及手势,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善意的、亲切的微笑,充满期待的眼神,激励鞭策的手段,劝勉温暖的言语,都会给予学生以信心和力量。如果老师在学生回答完之后,就让“坐下”并立即转入另一项活动,有的甚至不“请”其坐,使学生处尴尬境地,坐立不安,学生到底回答得对不对,好不好,老师也不给予评价,长此以往,就会打消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因此在课堂提问中,老师要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应该做到:(1)以表扬为主。(2)鼓励求异。(3)关注有困难的学生。(4)鼓励学生积极评价。在课堂上,老师要尽量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品尝成功的喜悦,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每个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能说、有话尽说。
  
  3、课后提问,记忆忧新。课堂环境的变化莫测,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难预料性。课堂提问看似简单,但实施起来却往往有相当的难度,如果能够在教学中科学的去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就能优化课堂结构。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实践、反思、总结,从不会到会,从无效到有效,从不熟练到驾轻就熟,正确地掌握课堂提问的“度”,逐步提高提问的技巧性,才能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实现有效的教学目的。
其他文献
[摘要]博客是近几年来在网络世界里飞速发展的新事物,相对于其它网络工具,博客具有众多的优点,在教育教学领域越来越受到许多业内人士的重视。教学博客是教学活动中交流与协作的工具,可以作为教师与学生在网上的交流平台,在交流和共享中达到思想的碰撞,促进教师、学生个人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并让全社会可以共享知识和思想,记录教师与学生个人成长轨迹。博客具有平易近人,亲切互动的风格。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博客,有利于营造
期刊
[摘要]更新教育观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文章指出:老师要关注、尊重每一个学生,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主动交往的能动性,促进师生的双向交流,培养好的人格品质。  [关键词]新课程 教学改革 关注 尊重 注重 培养    更新教育观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
期刊
喚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当今语文教学中提的最多、最响的一个问题。那么如何将其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呢?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问题明确:  1.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参与的实质是什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目标并理解其意义,知道确定的目标依据和实现的措施。这样师生双方就会达成共识,同心协力的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否则学生就不会参与进来。只有当学生认同目标时
期刊
[摘要]范德蒙行列式的计算问题在多項式插值问题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讨论了范德蒙矩阵在多项式插值中的应用,并使用三角分析法求解了晶体二极管的导电性能插值曲线。  [关键词]范德蒙 克拉默法则 三角分解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摘要]文章介绍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创新实践教学的模式,详细阐述了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案与途径,对高等学校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培养 创新 实践教学    引言: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随着社会对人才实践能力与操作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得高校偏重理论的教学模式已不能
期刊
[摘要]从生态学视角去审视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具有生态系统的一些特点,也适合生态系统发展的规律。如果把生态学中的限制因子定律、耐度定律、花盆效应、生态位原理、协同进化定律等法则应用于课堂教学,就会产生关注生命成长、关注生命多样性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发生课堂教学的“哥白尼”式的变革。  [关键词]生态学 课堂教学 限制因子 耐度定律 花盆效应 生态位 协同进化    从生态学视角去审视课堂教学
期刊
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的进步变化是历史前进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1978年召開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一次会议,对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它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此后,党带领人民进行了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取得这些具体成就的同时,我国
期刊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目前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是人们普遍的共识。长期以来,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不少数学教育工作者对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作了积极的探索,得出了很多宝贵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有很多教学方法值得借鉴、推广。因此,我们在吸取他人经验的同时,要敢于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探索、创新,以
期刊
[摘要]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方面取得进步。  [关键词]自主学习 创新课堂    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完成。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促使學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方面取得进步。  1.精心设计导语,激发
期刊
[摘要]“死”是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但在苏格拉底那里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思考和反思苏格拉底之死有着深刻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苏格拉底之死 思考 层次    “死”其实是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是每个人都逃脱不了的归宿,但是“死”在苏格拉底那里却因这个伟大人物的特殊性而有了明显的特殊性特征。了解被告、审判、处死的来龙去脉,从苏格拉底和雅典城邦的生活状态去思考苏格拉底之死,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