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背景分析
众所周知,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教学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接受语文知识和理解课文内涵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小学的语文课堂也发生了悄然的变化。作为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的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善于挖掘低年级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巧妙地将生活与课堂完美结合起来,让课堂教学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引导学生通过课堂懂得生活,引导他们通过生活阅读课堂,让语文课堂因与生活的贴近而变得更加精彩。
二、案例描述
作为一篇十分有趣的著名寓言,《坐井观天》为学生讲述了一个具有深刻寓意的故事。教育家曾经说过,寓言是开启智慧的钥匙。因而,教师应当让学生在充满童趣的课堂中体会到寓言中的深刻寓意,而不是以课堂标准来框定学生的思维,抹杀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在《坐井观天》的课文中,主人公主要有两个——青蛙和小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本篇课文,并且引发学生思考。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如:“小青蛙为什么一直没有跳出来的想法?”“小鸟在天空中飞了一百多里,你认为它都看到了什么?”“小青蛙跳出来以后,看到这个世界后,又会怎么样呢?”“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做小鸟还是小青蛙?为什么呢?”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能力。
在回答“小青蛙跳出来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时,学生会如此回答:“小青蛙会看到五颜六色的花朵和带着露珠的小草。”“他会闻到花香,看到远处的飞机呼啸而过!”更有学生会回答:“小青蛙会看到一条路,然后走了很远很远,一直走到海边。后来他遇到了小鸟,告诉小鸟他沿途看到了很多很多的美景,经历了很多很多的故事。最后,他还会谢谢小鸟,感谢他让他走出来,看到外面更加广阔而美丽的世界。”另外,还有学生别出心裁,利用发散性的思维考虑到一些更为现实性的问题。例如,学生会说:“小青蛙看到了人类正在捕杀自己的同类……”“小青蛙会看到各种垃圾堆积成了小山,闻到一阵阵特别刺鼻的臭味,水塘里飘着一层色彩斑斓的油花……”等等。而在回答“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做小鸟还是小青蛙?为什么呢?”时,学生多数还是回答“做小鸟”。有一个学生曾经这样说:“虽然外面的世界不像小鸟描绘的那么美好,也没有小青蛙想象的那么美好,但是如果只做小青蛙,就永远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也就更不会成长了。所以,我希望做小鸟,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不论是美好的,还是丑恶的!”
三、案例反思
作为工作在一线的语文教师,笔者对于学生给出的回答和解释感到惊奇和赞叹。学生有着对生活和寓言极为敏感而又有发散性的思维,甚至超出了成人对于寓言寓意的理解。由此可见,寓言的确是一把开启智慧的钥匙。它让学生在课本中理解生活,在生活中读懂课本,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激发出具有创新思维的火花,让整个课堂也更加显得充满生机和活力。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和探寻语文教学情境设定的规律和方法,让小学语文教学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达到持续、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1.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引进,教师在进行日常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利用动画、音乐、图片等,将其引入课堂,让课文以灵活的方式介入到学生的学习当中,使得学生的视觉、听觉瞬间被调动起来,更为具体、生动地理解课文,感受到课文的乐趣,激发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能力,积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课文学习和思维发散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因此,在本案例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在课堂之初就播放相关的视频或是音频,仿造课文情境,让学生以“井”为中心,探索出青蛙、小鸟的角色定位;通过图文结合、音像结合的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各种情景,让他们身临其境,乐在其中,真切地感受阅渎和思考的乐趣。
2.积极联系现实,充分理解寓意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是理解教学的海洋,语文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应当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联系生活并感悟生活。在语文课文的寓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挖掘寓言中的教育功能,积极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通过语言明了是非善恶等。
因此,在本案例中,学生在读完整个《坐井观天》的寓言之后,应当会有所思考,并且将生活经验联系到寓言寓意当中,又能将思考的结果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小鸟,你会对青蛙说点儿什么?”“如果你是青蛙,又会对小鸟说点什么?”这样的问题,实际上是在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应当如何度过,学生应当如何走向未来更好的生活等,让学生将寓言中的道理运用于实际的生活之中,并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而言之,在引导学生穿梭在课堂与生活之间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生活的引导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有效互动,学生全员参与,充分彰显出生活与课堂之间互动的精彩。
众所周知,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教学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接受语文知识和理解课文内涵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小学的语文课堂也发生了悄然的变化。作为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的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善于挖掘低年级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巧妙地将生活与课堂完美结合起来,让课堂教学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引导学生通过课堂懂得生活,引导他们通过生活阅读课堂,让语文课堂因与生活的贴近而变得更加精彩。
二、案例描述
作为一篇十分有趣的著名寓言,《坐井观天》为学生讲述了一个具有深刻寓意的故事。教育家曾经说过,寓言是开启智慧的钥匙。因而,教师应当让学生在充满童趣的课堂中体会到寓言中的深刻寓意,而不是以课堂标准来框定学生的思维,抹杀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在《坐井观天》的课文中,主人公主要有两个——青蛙和小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本篇课文,并且引发学生思考。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如:“小青蛙为什么一直没有跳出来的想法?”“小鸟在天空中飞了一百多里,你认为它都看到了什么?”“小青蛙跳出来以后,看到这个世界后,又会怎么样呢?”“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做小鸟还是小青蛙?为什么呢?”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能力。
在回答“小青蛙跳出来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时,学生会如此回答:“小青蛙会看到五颜六色的花朵和带着露珠的小草。”“他会闻到花香,看到远处的飞机呼啸而过!”更有学生会回答:“小青蛙会看到一条路,然后走了很远很远,一直走到海边。后来他遇到了小鸟,告诉小鸟他沿途看到了很多很多的美景,经历了很多很多的故事。最后,他还会谢谢小鸟,感谢他让他走出来,看到外面更加广阔而美丽的世界。”另外,还有学生别出心裁,利用发散性的思维考虑到一些更为现实性的问题。例如,学生会说:“小青蛙看到了人类正在捕杀自己的同类……”“小青蛙会看到各种垃圾堆积成了小山,闻到一阵阵特别刺鼻的臭味,水塘里飘着一层色彩斑斓的油花……”等等。而在回答“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做小鸟还是小青蛙?为什么呢?”时,学生多数还是回答“做小鸟”。有一个学生曾经这样说:“虽然外面的世界不像小鸟描绘的那么美好,也没有小青蛙想象的那么美好,但是如果只做小青蛙,就永远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也就更不会成长了。所以,我希望做小鸟,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不论是美好的,还是丑恶的!”
三、案例反思
作为工作在一线的语文教师,笔者对于学生给出的回答和解释感到惊奇和赞叹。学生有着对生活和寓言极为敏感而又有发散性的思维,甚至超出了成人对于寓言寓意的理解。由此可见,寓言的确是一把开启智慧的钥匙。它让学生在课本中理解生活,在生活中读懂课本,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激发出具有创新思维的火花,让整个课堂也更加显得充满生机和活力。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和探寻语文教学情境设定的规律和方法,让小学语文教学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达到持续、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1.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引进,教师在进行日常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利用动画、音乐、图片等,将其引入课堂,让课文以灵活的方式介入到学生的学习当中,使得学生的视觉、听觉瞬间被调动起来,更为具体、生动地理解课文,感受到课文的乐趣,激发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能力,积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课文学习和思维发散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因此,在本案例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在课堂之初就播放相关的视频或是音频,仿造课文情境,让学生以“井”为中心,探索出青蛙、小鸟的角色定位;通过图文结合、音像结合的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各种情景,让他们身临其境,乐在其中,真切地感受阅渎和思考的乐趣。
2.积极联系现实,充分理解寓意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是理解教学的海洋,语文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应当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联系生活并感悟生活。在语文课文的寓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挖掘寓言中的教育功能,积极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通过语言明了是非善恶等。
因此,在本案例中,学生在读完整个《坐井观天》的寓言之后,应当会有所思考,并且将生活经验联系到寓言寓意当中,又能将思考的结果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小鸟,你会对青蛙说点儿什么?”“如果你是青蛙,又会对小鸟说点什么?”这样的问题,实际上是在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应当如何度过,学生应当如何走向未来更好的生活等,让学生将寓言中的道理运用于实际的生活之中,并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而言之,在引导学生穿梭在课堂与生活之间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生活的引导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有效互动,学生全员参与,充分彰显出生活与课堂之间互动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