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市场化的发展,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人才市场呈现饱和态势。大学生越来越急于就业,但是贫于经验的积累。于是,暑期工成为大学生的最佳选择。大学生都曾经或者正在打“暑期工”,有些甚至是几份“暑期工”同时进行!不能不正视,在不知不觉中,一个庞大的大学生暑期打工市场在形成。但是,对于毫无经验的大学生来说,要谋求一份暑期工作并非易事,存在信息不畅、岗位不好、维权困难等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大学生在暑期打工期间如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笔者通过本文分析目前大学生暑期打工的形势以及直击“黑中介”设陷阱侵害大学生权益的事实,试图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来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社会工作;暑期工;合法权益
如今的暑期校园,到处贴满了招聘启事。暑期一到来,暑期打工也成为热潮,许多大学生希望通过暑期打工的机会,锻炼自己。他们并不是为了赚钱,主要是想提早走上社会、提前适应职业环境,这对今后积累工作经验、锻炼工作能力以及日后就业都有好处。但是,大学生毕竟处于“象牙塔”之中,对于现实社会过于理想化,这样,他们抱着满腔的热情去找工作,一旦遭到挫折或失败,便会产生悲观消极的情绪,甚至对这个社会都会失望。而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助人为宗旨,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门职业[1]。因此,笔者尝试从社会工作角度研究和思考,希望能够改善这种局面。
一、大学生暑期打工的基本状况
暑期工是指年满16周岁的学生在暑假或者寒假的时期参加一些有偿工作。目前大学生暑期工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种:校内打工和校外打工[2]。校内打工多属于校方政策性济困助学岗位,主要提供给贫困生,包括图书馆、实验室、电脑机房等场所的保洁员、值班员和服务员等,但时间固定、报酬不高。而现在大学生暑期真正的打工是在校外,职务五花八门,包括有服务员、促销员、营业员、家教等等,有的学生还进工厂在生产流水线上进行技术操作。他们求职的方式主要有:参加大学生暑期兼职招聘会,通过学校到处贴满的招聘信息,交一定的中介费通过中介找工作,上网搜索,朋友介绍等。表面上看起来岗位很多,求职方式也多,但是暑期工还是很难找。
大学生暑期工市场毕竟刚刚兴起,由于没有统一的规范管理和监督机制,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如果出现劳动纠纷,该去找谁来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就今年来看,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暑期工市场均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些非正规用人单位利用大学生涉世未深,缺乏防范意识的弱点,设置“打工陷阱”,趁机行骗。据《工人日报》报道:日前,福州大学城7所高校170名大学生暑期找工作时被骗。几名男子以征集“学生代表”为名,趁机行骗。福州工程学院的五名学生成为“学生代表”,当他们将相关费用上交后,几名男子消失无踪。类似这样的行骗案件比比皆是。不仅如此,大学生反而成为了最为廉价的劳动力,他们不但享受不到公平的就业权利,而且明知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却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二、大学生合法权益受侵害的事实
目前,大学生暑期打工不属于《劳动法》的调整范围,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立法空白,因此,许多不法分子趁机行骗,设置陷阱,从大学生身上谋取暴利。主要事实有:
1、中介公司和用人单位合谋。笔者曾与同学利用暑假去合肥打工,在那瞎找了一天,一无所获,于是我们去找中介帮忙。我们交了八十元中介费,马上,中介就电话联系了用人单位,写了封介绍信。当我们冒着酷暑来到这家公司,却被告知要等两天。两天后,当我们再次来到这家公司,一位负责人说暂时不需要人了。然后就一直没消息了……
2、变相传销。这是现在大学生暑期工市场中一种更为隐蔽、更危险的陷阱。广州某大学有不少同学利用暑假在广州某知名化妆品公司做兼职销售,经常去听培训课,该公司不强迫人加入,但一旦加入,就必须购进一定数量的化妆品,不得退货,成功售出后则有高额提成,反之则化妆品归为己有。有同学赚了一笔,也有同学亏了几千元,有的同学亏了还卷土重来[3]。
3、押金陷阱。大学生暑假打工很常见的现象之一。大学生毕竟是做短期的、临时的工作,因此,用人单位担心他们干三四天就不干了,重新招人又麻烦,就要求他们交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如果中途不干,就不退还保证金。一般来说,这样也很正常,但是,一些“黑心”的公司就是这样来骗走大学生的钱。
4、合同陷阱。《劳动合同法》规定用工一个月就必须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在实际中却很难做到,这也是大学生上当受骗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大学生与用人单位只是通过口头承诺协商相关事宜,一旦出现纠纷,大学生只有吃亏的份。
5、色情陷阱。我们许多人的手机经常能收到一些垃圾短信,例如某某大酒店招聘“情感陪护”,月薪两万,年龄18-25的女性,身体健康等等之类的信息。这其实就是一种色情陷阱,表面上看来待遇非常不错,但却是个泥潭,令人不能自拔。
以上是目前比较常见的违法行为,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可能还有一些非常隐蔽的陷阱尚未发现,因此,保障大学生的合法权益迫在眉睫。
三、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保障大学生暑期工的合法权益
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的助人活动,对改变受助者的不利情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大学生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正是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作为主要为有困难的人士服务,追求社会公正的专业,在维护大学生这一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过程中,这会工作主要运用多种专业技能帮助受助者正确对待困难、努力克服困难,同时他又要去争取资源,切实帮助受助者走出困境[4]。另外,社会工作者还要设法在制度上预防同类事情的发生。因此,在保障大学生暑期工的合法权益上,社会工作者要担当多重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推动有关大学生的相关立法。社会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政策影响人。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对大学生群体的调查和研究,以及对大学生在暑期打工经历的研究,将其工作经验反馈给政策制定者,推动有关大学生劳动就业、权益保障等方面的立法,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2、加强监督与管理,打击不法分子。一些不法份子能够轻易的谋取利益,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缺乏监督,打击力度不够。社会工作者通过对大学生合法权益被侵害的事实进行调查研究,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倡导其加大执法和打击力度。还可以通过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对政府和用人单位施压,对违法行为进行曝光,借助大众的力量来谴责那些不法之徒。
3、资源传递者。大学生暑期打工屡屡被骗,还在于求职的资源太少,再加上大学生求职心切,很容易上当受骗。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自身的一些社会关系网络为大学生寻找就业岗位,同时还可以向政府和社会呼吁,争取他们所需要的资源,并把这些资源传递到大学生手中。
4、提供精神支持和心理辅导。处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面对一切总是很乐观,不能说这样的态度不好,但现实却是残酷的,因此有很多的大学生凭着一时的激情去找工作,在受到挫折之后总是悲观失望,产生自卑的心理,少数人对自己更是缺乏自信,这就需要提供必要的精神支持和心理辅导。首先,从学校方面来说,一是建立健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构,二是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网络,给大学生充分的支持和鼓励,增强其自信心;其次,从家庭方面来说,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开端,它为个体的一生社会化奠定了基础。可以这样说,父母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等在家庭中对个体的行为规范、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产生重大影响[5],因此家庭应给予更多的支持;最后,从大学生自身方面来说,大学生应降低就业期望值,树立大众化的、普通劳动者的就业观,面向基层就业[6]。
5、宣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却不能讨回公道,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法律意识薄弱,因此有必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通过法律途径来保护自己。另外,一些用人单位也缺乏相关的法律意识,所以才可以为所欲为,敢于以身试法,因此社会工作者可以发挥宣传者的角色,宣传法律知识,提高公民的法律水平,预防侵权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2][3]大学生暑期工市场谁监管[N].南方日报,2005-8-18.
[4]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3.
[5]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88.
[6]汪青松,陈世庆.希望在基层——大学生能力培养与就业指导[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43.
作者简介:赵琳华(1987—),男,安徽铜陵人,安庆师范学院青年社会工作者协会副会长。
【关键词】社会工作;暑期工;合法权益
如今的暑期校园,到处贴满了招聘启事。暑期一到来,暑期打工也成为热潮,许多大学生希望通过暑期打工的机会,锻炼自己。他们并不是为了赚钱,主要是想提早走上社会、提前适应职业环境,这对今后积累工作经验、锻炼工作能力以及日后就业都有好处。但是,大学生毕竟处于“象牙塔”之中,对于现实社会过于理想化,这样,他们抱着满腔的热情去找工作,一旦遭到挫折或失败,便会产生悲观消极的情绪,甚至对这个社会都会失望。而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助人为宗旨,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门职业[1]。因此,笔者尝试从社会工作角度研究和思考,希望能够改善这种局面。
一、大学生暑期打工的基本状况
暑期工是指年满16周岁的学生在暑假或者寒假的时期参加一些有偿工作。目前大学生暑期工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种:校内打工和校外打工[2]。校内打工多属于校方政策性济困助学岗位,主要提供给贫困生,包括图书馆、实验室、电脑机房等场所的保洁员、值班员和服务员等,但时间固定、报酬不高。而现在大学生暑期真正的打工是在校外,职务五花八门,包括有服务员、促销员、营业员、家教等等,有的学生还进工厂在生产流水线上进行技术操作。他们求职的方式主要有:参加大学生暑期兼职招聘会,通过学校到处贴满的招聘信息,交一定的中介费通过中介找工作,上网搜索,朋友介绍等。表面上看起来岗位很多,求职方式也多,但是暑期工还是很难找。
大学生暑期工市场毕竟刚刚兴起,由于没有统一的规范管理和监督机制,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如果出现劳动纠纷,该去找谁来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就今年来看,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暑期工市场均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些非正规用人单位利用大学生涉世未深,缺乏防范意识的弱点,设置“打工陷阱”,趁机行骗。据《工人日报》报道:日前,福州大学城7所高校170名大学生暑期找工作时被骗。几名男子以征集“学生代表”为名,趁机行骗。福州工程学院的五名学生成为“学生代表”,当他们将相关费用上交后,几名男子消失无踪。类似这样的行骗案件比比皆是。不仅如此,大学生反而成为了最为廉价的劳动力,他们不但享受不到公平的就业权利,而且明知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却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二、大学生合法权益受侵害的事实
目前,大学生暑期打工不属于《劳动法》的调整范围,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立法空白,因此,许多不法分子趁机行骗,设置陷阱,从大学生身上谋取暴利。主要事实有:
1、中介公司和用人单位合谋。笔者曾与同学利用暑假去合肥打工,在那瞎找了一天,一无所获,于是我们去找中介帮忙。我们交了八十元中介费,马上,中介就电话联系了用人单位,写了封介绍信。当我们冒着酷暑来到这家公司,却被告知要等两天。两天后,当我们再次来到这家公司,一位负责人说暂时不需要人了。然后就一直没消息了……
2、变相传销。这是现在大学生暑期工市场中一种更为隐蔽、更危险的陷阱。广州某大学有不少同学利用暑假在广州某知名化妆品公司做兼职销售,经常去听培训课,该公司不强迫人加入,但一旦加入,就必须购进一定数量的化妆品,不得退货,成功售出后则有高额提成,反之则化妆品归为己有。有同学赚了一笔,也有同学亏了几千元,有的同学亏了还卷土重来[3]。
3、押金陷阱。大学生暑假打工很常见的现象之一。大学生毕竟是做短期的、临时的工作,因此,用人单位担心他们干三四天就不干了,重新招人又麻烦,就要求他们交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如果中途不干,就不退还保证金。一般来说,这样也很正常,但是,一些“黑心”的公司就是这样来骗走大学生的钱。
4、合同陷阱。《劳动合同法》规定用工一个月就必须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在实际中却很难做到,这也是大学生上当受骗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大学生与用人单位只是通过口头承诺协商相关事宜,一旦出现纠纷,大学生只有吃亏的份。
5、色情陷阱。我们许多人的手机经常能收到一些垃圾短信,例如某某大酒店招聘“情感陪护”,月薪两万,年龄18-25的女性,身体健康等等之类的信息。这其实就是一种色情陷阱,表面上看来待遇非常不错,但却是个泥潭,令人不能自拔。
以上是目前比较常见的违法行为,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可能还有一些非常隐蔽的陷阱尚未发现,因此,保障大学生的合法权益迫在眉睫。
三、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保障大学生暑期工的合法权益
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的助人活动,对改变受助者的不利情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大学生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正是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作为主要为有困难的人士服务,追求社会公正的专业,在维护大学生这一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过程中,这会工作主要运用多种专业技能帮助受助者正确对待困难、努力克服困难,同时他又要去争取资源,切实帮助受助者走出困境[4]。另外,社会工作者还要设法在制度上预防同类事情的发生。因此,在保障大学生暑期工的合法权益上,社会工作者要担当多重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推动有关大学生的相关立法。社会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政策影响人。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对大学生群体的调查和研究,以及对大学生在暑期打工经历的研究,将其工作经验反馈给政策制定者,推动有关大学生劳动就业、权益保障等方面的立法,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2、加强监督与管理,打击不法分子。一些不法份子能够轻易的谋取利益,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缺乏监督,打击力度不够。社会工作者通过对大学生合法权益被侵害的事实进行调查研究,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倡导其加大执法和打击力度。还可以通过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对政府和用人单位施压,对违法行为进行曝光,借助大众的力量来谴责那些不法之徒。
3、资源传递者。大学生暑期打工屡屡被骗,还在于求职的资源太少,再加上大学生求职心切,很容易上当受骗。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自身的一些社会关系网络为大学生寻找就业岗位,同时还可以向政府和社会呼吁,争取他们所需要的资源,并把这些资源传递到大学生手中。
4、提供精神支持和心理辅导。处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面对一切总是很乐观,不能说这样的态度不好,但现实却是残酷的,因此有很多的大学生凭着一时的激情去找工作,在受到挫折之后总是悲观失望,产生自卑的心理,少数人对自己更是缺乏自信,这就需要提供必要的精神支持和心理辅导。首先,从学校方面来说,一是建立健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构,二是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网络,给大学生充分的支持和鼓励,增强其自信心;其次,从家庭方面来说,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开端,它为个体的一生社会化奠定了基础。可以这样说,父母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等在家庭中对个体的行为规范、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产生重大影响[5],因此家庭应给予更多的支持;最后,从大学生自身方面来说,大学生应降低就业期望值,树立大众化的、普通劳动者的就业观,面向基层就业[6]。
5、宣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却不能讨回公道,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法律意识薄弱,因此有必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通过法律途径来保护自己。另外,一些用人单位也缺乏相关的法律意识,所以才可以为所欲为,敢于以身试法,因此社会工作者可以发挥宣传者的角色,宣传法律知识,提高公民的法律水平,预防侵权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2][3]大学生暑期工市场谁监管[N].南方日报,2005-8-18.
[4]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3.
[5]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88.
[6]汪青松,陈世庆.希望在基层——大学生能力培养与就业指导[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43.
作者简介:赵琳华(1987—),男,安徽铜陵人,安庆师范学院青年社会工作者协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