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中感悟,水到渠成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huili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三角形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 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的问题抽象成数学的知识. 《三角形的内角》这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手“实验—剪拼”,从而在大脑里“猜想—发现—创造”. 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盘活学生思维,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
  [关键词] 内角和;探究;思维
  根据新课标理念,初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应体现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合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时,教师应切实践行新课标理念,以教者有意、学者无意的方式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大胆猜测,合理推证,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创造性. 结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2.1?摇三角形的内角》一节谈谈自己的教学所感.
  吃透教材是起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探索、证明、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任意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在理论和实践中应用非常广泛. 这个定理证明的难点是如何添加辅助线,这就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处理好教材. 与学生一道从动手实验入手. 如图1所示那样. 通过拼合等方法来突破此难点,慢慢地、细致地引导学生把实验的结果抽象为几何语言,并从中得出辅助线的添加方法,让辅助线的出现水到渠成.
  教材中的探究语言,学生也感觉模糊,如教材“探究: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并将它的内角剪下拼合在一起,就得到一个平角”. 教材的表述是“在图1①中,将∠B和∠C分别拼在∠A的左右两边,三个角合起来形成一个平角”. 教学此处时,学生就会发问:将∠B和∠C分别拼在∠A的左右两边,三个角合起来为什么会形成一个平角?学生的问题提得多么经典,抓住了要害. 事实上,现在要初一的学生来证明是平角是有难度的,但问题已摆出来,就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实际上原因是这样的:在图1①中,将∠B和∠C分别拼在∠A的左右两边,就分别构成了内错角. 由内错角相等可得,拼接后的∠B的一条边平行于BC;同理,拼接后的∠C的一条边也平行于BC,由“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可得,拼接后的∠B的一条边与拼接后的∠C的一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这条直线平行于边BC. 教材为了降低难度,在证明中就避开了这一点,而是写成“过点A作直线l,使l∥BC”,这就将实验结论与理论证明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故此,教师把教材吃透了,教学时才能犹如庖丁解牛,必然游刃有余.
  探究展现是关键点
  新课标明确说明:认识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以及结论的确定性. 这个观点对于《三角形的内角》的教学具有很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因为这个定理的证明难点是如何添加辅助线,对初一学生来说是“抹布洗脸——初相识”. 为了让辅助线走进学生的头脑,贴近学生的几何学习,笔者采用了以下教法与学生一同探讨,使学生在大脑里形成“实验—猜想—发现—创造”的思维模型.
  环节一:笔者先将学生分成2人一组,每组准备好三角形纸片.
  环节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剪拼—猜想—发现—创造”,并将三个启发思维的问题用多媒体展示:(1)有多少种方法可以拼此结论?(2)所拼出的图,能用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来说明此结论?(3)你能根据拼图引发出一种辅助线吗?
  环节三:成果展示. 由各组将拼出的图贴在黑板上,并推荐一个成员进行解说.
  环节四:以小组为单位对各组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环节五:动态再现,激活思维. 笔者将制作的动片通过多媒体规范再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比感悟、发现不同的论证方法.
  环节六:明确辅助线的表述,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后续学习几何的支点. 笔者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态展示,让学生凭借直觉,再次动中感悟,引领学生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常用添画辅助线的方法推证定理:
  方法一:如图7,过点A作MN∥BC.
  方法二:如图8, 延长BC,过点C作CE∥BA.
  方法三:如图9,过点C作CD∥BA.
  方法四:如图10,在BC边上任取点D(不与点B,C重合),过点D作DE∥BA交AC于点E,DF∥CA交AB于点F.
  鉴于学生初学,知识水平所限,以上几种方法要求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一种,这里抛给优生一个问题:“证明此定理,远不止以上四种方法,课外再去讨论,欢迎随时来办公室与我交流. ”等学生学一段时间后,学生水平进一步提高,再“杀回马枪”,开展一次活动交流课,可以启发学生联想:过三角形一个顶点作对边的平行线;过三角形各边上任意一点(非顶点),分别作另两边的平行线;过三角形内或外任意一点,分别作三边的平行线;过三角形三个顶点作一组互相平行的平行线……这样就有几十种添画辅助线的方法,多角度、多侧面激励学生探究数学的无穷的奥妙,并逐步形成对较复杂图形的观察能力、辨别能力和处理能力. 不在于题海战术,而在于融会贯通,将学生思维盘活,将冰冷的美丽转化为火热的发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务实应用是落脚点
  学生学数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做题,而是为了用数学思想、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去创造性地解决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实际问题,学生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数学建模.
  教学时,除了设计一些常规性的题之外,更应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
  开放性试题1:某工厂生产一种模版如图11,设计要求AB与DC相交成20°角,BC与AD相交成10°角.假如厂长请你去当质检员,你怎样通过测量∠A,∠B,∠C,∠D的度数,来检查模版是否为合格产品?
  开放性试题2:如图12,①、②、③各有一个三角形玻璃片,只露出了一部分,其余部分被纸片遮住,你能判断它们各是什么三角形吗?请谈谈你的判断理由.
  教有法,但无定法,尤其是新课标所体现的新理念,给教师提出了挑战,给学生带来了创造. 教学通过操作互动,为学生探究问题创设轻松、愉快、平等的学习氛围及创设生成的空间,善于设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情景,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行动,这就要求教师以教材为载体,创造性教学,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创造性等品质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学生就能沿着开放的探索路风雨无阻、大踏步前行.
其他文献
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问题每年都以不同的面孔出现在高考试卷中,因此,我们在学习时一方面要抓住重点知识,如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变换、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达到一定深度;另一方面要关注题型训练和变式训练,注意掌握通性通法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此外,综合问题的运算量往往较大,因而也应加强运算能力的训练.
[摘 要] 本文通过从一节课例入手,结合百分课堂评价的理念,对每个环节进行细化分析,提出了百分课堂对初中课堂学习评价的重大启示——可视化,进而提出了百分课堂实施的前提、依据、准绳和灵魂.  [关键词] 百分课堂;评价;可视化  问题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
在武侠世界里,当一个大侠得到了一个神器后,还需要知道它的操作技巧,才能使用。本期小飞鱼和大家分享的用笔技巧,就好比神器的使用秘籍,学会了,你才能更好地学习书法哟!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写出的点画不能一样粗细,当点画要变细时毛笔就要提起。因此,提与顿是相对而言,互为依存的。提笔大多用于横画的中间、字的转折连接处,以及露锋出锋时,即前人所说的“密处、险处用提”。注意,提笔写出的点画不要过虚、过细。  
试卷报告  本试卷严格按照高考《考试说明》命制,符合高考的命题规律,难易程度上贴近高考要求. 试卷涵盖了高中数学的主要内容,而且主干知识地位突出,重点内容重点考查,如三角与向量(第15题)、立体几何(第16题)、解三角形和函数的应用问题(第17题)、解析几何综合问题(第18题)、数列(第19题)、函数与导数(第20题)等都是必考的重点内容;在试题的设计上,注重知识的交汇,如第6题考查函数与概率的综
很多人都吃过巧克力豆,但是你知道吗?它们除了味道香甜,还可以给数学家们带来灵感。美国学者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过他们的研究结果:一罐M&M巧克力豆可以表现出非凡的数学特质——在同一个罐中,椭圆形的巧克力豆比圆形的弹球堆积得更紧密,能利用的空间也多得多。  数学家们早就知道,如果你将大量的圆弹球放入一个罐子里,然后轻轻摇动罐子直到不能再装下更多的弹球为止,这些弹球最多可以占据罐子容量的64%。美国普林
[摘 要] 概念是初中数学知识框架的主要节点,探究概念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阐述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并以“一元一次方程”概念教学为例进行了课堂教学实践.  [关键词] 数学概念;教学策略;一元一次方程  概念是初中数学知识框架的主要节点,不仅是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载体,而且也是推理定理、公式、法则的逻辑出发点,在学生解决具体
高中阶段的概率问题大都以等可能事件、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为主,对于一般事件的概率只要理清事件的结构组成关系即可解决. 但对一些较为隐蔽的事件,一定要倾听概率问题的“弦外之音”,把握问题的本质,才能解决问题. 下面举例说明.  ■例1 某人射击一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假设此人连续两次未击中目标就被终止射击,求此人恰射击5次被终止的概率.  解析:因为“连续两次未击中目标就被终止射击”, 所以“此人
必做1 阅读下列命题:  ①或第四象限,故④错. 综上所述填③.  极速突击 三角函数的定义是求三角函数值的基本依据,如果已知角终边上的点,则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可求该角的正弦值、余弦值、正切值. 角扩充到任意角后同三角函数值的角有无数个. 能够熟练记住三角函数在各个象限的符合.  误点警示 当一个点是一个角的终边上的点,特别是当该点的坐标中含有参数时一定要考虑该参数的正负情况.  极速突击 直接
[摘 要] 先有惑,之后才能生疑,有疑问,才能追寻问题产生的根源,继而解开疑团,使自己醒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知识. 可以说,惑是知识探究的导火索,教师可以惑为诱,将学生带到一个探究学习的状态中,或者情境里.  [关键词] 初中数学;以惑为诱;惑境;个性化;循序渐进;八年级数学教学  惑之于人普遍存在,如韩愈在文章中所写:“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是个人成长这一漫长阶段必须途经的状态,这
[摘 要] 文章以一堂整体思想习题课实录为例,探讨习题课中,如何渗透整体意识,以达到完善学生思维结构的目的.  [关键词] 整体意识;思维结构;初中数学;运算能力  数学运算是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运算能力培养是数学教师的核心任务[1]. 然而,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初中学生的运算能力不容乐观,“小错天天有,大错三六九”,归根结底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