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长颈族随着她们年龄的增进,铜项圈圈层也会不断增加直到她们脖子动弹不得。铜圈层挤压着锁骨,胸腔骨架在重压下变得平坦,给人以“长颈鹿”的假象。长颈族有这样的习俗,如今已不可考,可是用医学的角度来看,这种拉长颈子的文化,就与古代中国的绑小脚一样,不人道也不健康。
关键词: 长颈族;民俗文化;铜圈
【中图分类号】K8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7-0170-01
1铜圈文化简介
长颈族是由泰国靠北地区与缅甸边界的少数民族喀伦族,其一部分部分在湄宏顺镇,一部分散落在缅甸的边境上,也有部分会聚到了云南边境上。为了躲开内战与寻求更安定和美好的家园, 1948年他们遭到若开族人的侵扰及压迫,不得不逃往它乡。虽谈最后他们逃到了泰国北部的難民营里,但是仍在努力保持本民族的语言和传统。让女人在脖子上佩带铜项圈就是喀伦族的典型习俗。其佩戴铜圈的说法吧不一,传说长颈族的长颈文化“起源于”古时人的男人们害怕女人被野兽吃掉,所以在最脆弱的部位——脖子上戴上颈圈以保护她们的安全,到后来,戴颈圈就成了长颈族的风俗和文化。
据说,以前长颈族妇女的铜环一旦戴上,一生只有三次取下来的机会——结婚、生子,还有就是死亡。平时就连她们的丈夫也无法看到她们取下铜环后的样子,喀伦族女人最多可以戴二十五只铜项圈,重量大概在五公斤到十公斤之间。铜项圈可以借助锁骨的支撑来拉长颈部,直到女孩子长大、身体完全定型为止。长颈族姑娘佩戴颈圈对健康的影响,人们是一边倒地表示同情和震惊!
2项圈文化与现实人性的冲突
2.1铜圈存在的商业价值。
长长的脖颈,尖尖的下巴,下榻的锁骨和多彩的服饰,当然最重要的是还有脖颈上闪闪发光的铜环项圈,这就是生活在泰缅边境上的长颈族的独特代表特性。而这种用铜环强制颈部变长的残酷传统习俗,却蕴藏着极高的旅游价值,并且使其在泰国得以依靠旅游业而生存,他们居住的村庄成为了售票的景点,只要游客花票费就能满足猎奇心理。如今在泰国清迈的周边散落着许多以旅游业为生的长颈族部落群体,他们的工作就是每天等待游人们的参观观赏,或是经营一些手工艺品来换取生存所需的费用。在这村庄里,他们每人一个摊位,也可以说是展位。为了生活他们套上沉重的枷锁,向世界展示与众不同的美。
对这种商业化的行为,一些人认为这是对人的轻渎及藐视,因为这影响长颈族的自然发展及身体健康。但另一方面游客的到来,不管是怀揣着什么目的或是单纯的为满足猎奇心理,起码能给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这点钞票也给这些生活贫困的少数民族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同时也最大限度的促使他们努力保留本民族精华,如果没有旅游业,或许他们会更糟糕。因为他们是战后到泰国境内的那部分长颈族本是因为战乱而入境的“非法移民”。
2.2与健康格格不入的美。
长颈族妇女世代都以佩戴黄铜颈环标志着美丽和文化自尊。从少女时代伊始,她们佩戴颈环的铜圈数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久而久之,压迫锁骨和肋骨,造成肩部下垂倾斜,从而拉伸了脖颈的长度。这种守旧的习俗使她们被冠上“人类动物园”的诨名,这样的称呼是对泰国美丰颂省的村民的嘲谑,所以现代有些女性拒绝佩带颈环。在泰国美丰颂省,有许多游人买票观看奇异的“长颈女”。这里的女孩们不能上学念书。如果她们搬到难民营生活,就可以接受教育,但是挣钱和抛开本土的机会非常有限。
颈圈的束缚,以至于她们不能完全低头,为便于看清下方,他们需要努力的把颌向前伸,编织围巾的妇女一是是演示,二也是贴补生活的来源。老一辈的长颈族妇女认为这种习俗完全可以接受。虽然一开始是又疼又重,不过最后总能适应。当然最苦的是在天热的时候,铜圈热得烫人。在铜圈的压迫作用下,“长颈女”的颈部看上去日渐变长,颚部则向外突出。一旦戴上铜圈,这些女性就等于一辈子上了枷锁,据说还是美丽和财富的象征,这种以残为美的陋习,久而久之,她们的颈部肌肉会变得十分脆弱,离开铜圈颈部就有断裂的危险。
3长颈族姑娘们还戴颈圈的根源
长颈族的女人们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将5公斤到10几公斤的一圈圈铜项圈紧紧地缠在脖子上,仍然认为脖子越长就越美丽铜圈越多就越有钱。长颈族姑娘一辈子睡觉只能侧睡不能翻身那是什么滋味,一辈子脖子不能转动只能朝前勾着那是怎样的体罚,塌陷的肩胛骨磨烂的皮肤要承受怎样的疼痛,真的是不敢想象。
一是历史原因的束缚,自古就有,根深蒂固戴颈圈是长颈族姑娘追求美的象征,世代传承不易被完全改化。在心里早就对此文化深深的认可,处在这样一个社会效应中,不带铜圈反而觉得自己是不符合“规矩”的。
二是攀比效应占上风,长辈认为戴颈圈是最美的,小孩必须戴,不戴就显得异类,父母们守旧便会强迫她们戴,再者小孩小根本只觉得项圈带着好玩,因为小时候她们佩戴的颈圈确实并不多,可爱的脸蛋,加上闪闪发光的颈圈也确实衬托出了她们的天真缠烂,只是她们不知道,这道颈圈将随着她们年龄的增长,以后每三年就要增加一道,直到他们的脖子不能再动弹。
三是因为经济贫困让他们无法完全放弃铜圈这块鸡肋,大部分的利益被当地商业机构从旅游业中剥去了,但是一些族妇女欣然接受低收入。这不是经济许可而是经济剥削,“这取决于那些妇女是不是被强迫的。”国家地理协会驻当地专家韦德·戴维斯这么说。对于勃奥族妇女来说,没有选择的余地。
4拿掉颈圈还是死守文化传统
现今越来越多的长颈族姑娘不愿再带铜圈,从边境采访的视频来看,除了老年人及从事旅游业的长颈族还带着铜圈外,几乎没人愿意再带铜圈。作为长颈族的长辈也仅仅是看着这传统被遗弃而无奈。随着社会的发展,长颈族姑娘也被外族同化,追求美的方式也随之变化。
站在日新月异科学的面前,社会也越来越宽容的文化潮流中,早在中世纪的欧洲,有一种“女人束腰”的陋习,因为中世纪的习惯,普遍认为“蜂腰”女人是最美的,可是到后来人们才渐渐发现“蜂腰的女人”腰椎很容易扭伤,而且还容易患妇科病和不孕症,后来终于被废除了。
总之,就单现在已经不再面临“野兽”的侵扰了。符合社会发展的民俗文化自然会自然也不会被遗忘,但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不符合人性的习俗也将会慢慢消失或被其他代替,几百万年的人类历史证明,人类是在不断的追求幸福及真理。许多巴东女人放弃了戴铜圈的风俗,她们认为沉重的铜圈会成为融入现代泰国社会的障碍。但是遗憾的是她们放弃的主要原因,不是铜圈带来的不便,而不是出于对自身健康安全的考虑。
参考文献
[1]长颈女的苦闷-《海外英语》2008年第07期.
[2]《东南亚纵横》2001年02期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3]袁吉文;克伦族女人的颈部[J];科学大观园;2008年14期
关键词: 长颈族;民俗文化;铜圈
【中图分类号】K8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7-0170-01
1铜圈文化简介
长颈族是由泰国靠北地区与缅甸边界的少数民族喀伦族,其一部分部分在湄宏顺镇,一部分散落在缅甸的边境上,也有部分会聚到了云南边境上。为了躲开内战与寻求更安定和美好的家园, 1948年他们遭到若开族人的侵扰及压迫,不得不逃往它乡。虽谈最后他们逃到了泰国北部的難民营里,但是仍在努力保持本民族的语言和传统。让女人在脖子上佩带铜项圈就是喀伦族的典型习俗。其佩戴铜圈的说法吧不一,传说长颈族的长颈文化“起源于”古时人的男人们害怕女人被野兽吃掉,所以在最脆弱的部位——脖子上戴上颈圈以保护她们的安全,到后来,戴颈圈就成了长颈族的风俗和文化。
据说,以前长颈族妇女的铜环一旦戴上,一生只有三次取下来的机会——结婚、生子,还有就是死亡。平时就连她们的丈夫也无法看到她们取下铜环后的样子,喀伦族女人最多可以戴二十五只铜项圈,重量大概在五公斤到十公斤之间。铜项圈可以借助锁骨的支撑来拉长颈部,直到女孩子长大、身体完全定型为止。长颈族姑娘佩戴颈圈对健康的影响,人们是一边倒地表示同情和震惊!
2项圈文化与现实人性的冲突
2.1铜圈存在的商业价值。
长长的脖颈,尖尖的下巴,下榻的锁骨和多彩的服饰,当然最重要的是还有脖颈上闪闪发光的铜环项圈,这就是生活在泰缅边境上的长颈族的独特代表特性。而这种用铜环强制颈部变长的残酷传统习俗,却蕴藏着极高的旅游价值,并且使其在泰国得以依靠旅游业而生存,他们居住的村庄成为了售票的景点,只要游客花票费就能满足猎奇心理。如今在泰国清迈的周边散落着许多以旅游业为生的长颈族部落群体,他们的工作就是每天等待游人们的参观观赏,或是经营一些手工艺品来换取生存所需的费用。在这村庄里,他们每人一个摊位,也可以说是展位。为了生活他们套上沉重的枷锁,向世界展示与众不同的美。
对这种商业化的行为,一些人认为这是对人的轻渎及藐视,因为这影响长颈族的自然发展及身体健康。但另一方面游客的到来,不管是怀揣着什么目的或是单纯的为满足猎奇心理,起码能给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这点钞票也给这些生活贫困的少数民族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同时也最大限度的促使他们努力保留本民族精华,如果没有旅游业,或许他们会更糟糕。因为他们是战后到泰国境内的那部分长颈族本是因为战乱而入境的“非法移民”。
2.2与健康格格不入的美。
长颈族妇女世代都以佩戴黄铜颈环标志着美丽和文化自尊。从少女时代伊始,她们佩戴颈环的铜圈数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久而久之,压迫锁骨和肋骨,造成肩部下垂倾斜,从而拉伸了脖颈的长度。这种守旧的习俗使她们被冠上“人类动物园”的诨名,这样的称呼是对泰国美丰颂省的村民的嘲谑,所以现代有些女性拒绝佩带颈环。在泰国美丰颂省,有许多游人买票观看奇异的“长颈女”。这里的女孩们不能上学念书。如果她们搬到难民营生活,就可以接受教育,但是挣钱和抛开本土的机会非常有限。
颈圈的束缚,以至于她们不能完全低头,为便于看清下方,他们需要努力的把颌向前伸,编织围巾的妇女一是是演示,二也是贴补生活的来源。老一辈的长颈族妇女认为这种习俗完全可以接受。虽然一开始是又疼又重,不过最后总能适应。当然最苦的是在天热的时候,铜圈热得烫人。在铜圈的压迫作用下,“长颈女”的颈部看上去日渐变长,颚部则向外突出。一旦戴上铜圈,这些女性就等于一辈子上了枷锁,据说还是美丽和财富的象征,这种以残为美的陋习,久而久之,她们的颈部肌肉会变得十分脆弱,离开铜圈颈部就有断裂的危险。
3长颈族姑娘们还戴颈圈的根源
长颈族的女人们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将5公斤到10几公斤的一圈圈铜项圈紧紧地缠在脖子上,仍然认为脖子越长就越美丽铜圈越多就越有钱。长颈族姑娘一辈子睡觉只能侧睡不能翻身那是什么滋味,一辈子脖子不能转动只能朝前勾着那是怎样的体罚,塌陷的肩胛骨磨烂的皮肤要承受怎样的疼痛,真的是不敢想象。
一是历史原因的束缚,自古就有,根深蒂固戴颈圈是长颈族姑娘追求美的象征,世代传承不易被完全改化。在心里早就对此文化深深的认可,处在这样一个社会效应中,不带铜圈反而觉得自己是不符合“规矩”的。
二是攀比效应占上风,长辈认为戴颈圈是最美的,小孩必须戴,不戴就显得异类,父母们守旧便会强迫她们戴,再者小孩小根本只觉得项圈带着好玩,因为小时候她们佩戴的颈圈确实并不多,可爱的脸蛋,加上闪闪发光的颈圈也确实衬托出了她们的天真缠烂,只是她们不知道,这道颈圈将随着她们年龄的增长,以后每三年就要增加一道,直到他们的脖子不能再动弹。
三是因为经济贫困让他们无法完全放弃铜圈这块鸡肋,大部分的利益被当地商业机构从旅游业中剥去了,但是一些族妇女欣然接受低收入。这不是经济许可而是经济剥削,“这取决于那些妇女是不是被强迫的。”国家地理协会驻当地专家韦德·戴维斯这么说。对于勃奥族妇女来说,没有选择的余地。
4拿掉颈圈还是死守文化传统
现今越来越多的长颈族姑娘不愿再带铜圈,从边境采访的视频来看,除了老年人及从事旅游业的长颈族还带着铜圈外,几乎没人愿意再带铜圈。作为长颈族的长辈也仅仅是看着这传统被遗弃而无奈。随着社会的发展,长颈族姑娘也被外族同化,追求美的方式也随之变化。
站在日新月异科学的面前,社会也越来越宽容的文化潮流中,早在中世纪的欧洲,有一种“女人束腰”的陋习,因为中世纪的习惯,普遍认为“蜂腰”女人是最美的,可是到后来人们才渐渐发现“蜂腰的女人”腰椎很容易扭伤,而且还容易患妇科病和不孕症,后来终于被废除了。
总之,就单现在已经不再面临“野兽”的侵扰了。符合社会发展的民俗文化自然会自然也不会被遗忘,但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不符合人性的习俗也将会慢慢消失或被其他代替,几百万年的人类历史证明,人类是在不断的追求幸福及真理。许多巴东女人放弃了戴铜圈的风俗,她们认为沉重的铜圈会成为融入现代泰国社会的障碍。但是遗憾的是她们放弃的主要原因,不是铜圈带来的不便,而不是出于对自身健康安全的考虑。
参考文献
[1]长颈女的苦闷-《海外英语》2008年第07期.
[2]《东南亚纵横》2001年02期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3]袁吉文;克伦族女人的颈部[J];科学大观园;2008年14期